中职文秘专业学生新媒体写作能力培养研究
2022-05-15商晓菲
商晓菲
摘 要: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新媒体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新媒体行业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传播速度更胜一筹。在浙江丽水的中职院校中,文秘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新媒体文案的写作技巧,以此来适应就业大环境的变化,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后能够更快地适应。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初步了解过新媒体的特点,其中蕴含的海量信息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而文秘专业的部分学生能够敏锐地意识到新媒体的出现对其所学专业内容带来的冲击,能够有意识的学习新媒体写作,但是中职院校的学生能力有限,需要专业的教师给予指引,提高中职学生的新媒体写作能力。
关键词:中职文秘;新媒体写作;培养策略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得到大幅提升,主要得益于新媒体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新媒体的发展也对中职院校的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丰富学生学校生活的基础上,也对部分学生的思想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尤其是的文秘专业的学生,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掌握新媒体的写作,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学生需要从众多的素材中寻找到合适的内容并加以利用,结合新媒体的创作形式,丰富文本写作的形式和内容。而学生在开展新媒体写作时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需要专业教师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一、增强写作意识
新媒体写作与传统文本写作大相径庭,其受众比较广泛,因此写作的文本内容要通俗易懂,文秘专业的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选择网络上比较受欢迎的新媒体文案,带领学生分析品读,让学生感受新媒体文案实用性的特点,在开展写作时能够牢记这一按要求。在课堂中,教师在讲解新媒体写作技巧之前,可以先抛出具有一定的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凭借自己努力进行解答,学生会受挫,教师的可以及时地引导,增强其写作意识,并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互联网中的有着丰富资源,文秘专业的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如教師可以将新媒体写作与学生的生活关联起来,经过调查发现,学生课下运用最多的App是微博和微信,学生会在微博和微信中分享自己的生活日常,以及对某些事件的观点,教师可以得充分利用微博和微信来增强学生的写作意识,建立新媒体写作群,教师将一些热点事件分享到群中,让学生发表观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写作给予针对性的指导[1]。
二、创新写作理念
文职专业的教师要时刻关注社会热点内容,并将以往文秘专业的写作与新媒体写作进行对比,找出两者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新媒体文案引入到教学中,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新思路。新媒体的写作内容比较新颖性,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文秘专业的教师教授学生新媒体写作技巧时,要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学生对于网络运用十分熟悉,教师可以从这一角度入手,扩宽学生的写作思路,选择一些的具有典型性的案例,带领学生分析和学习,学习案例中的独特的思路,并将其内化,让学生明白新媒体写作特点,语言比较幽默生动,与传统的文秘写作的相比没有的条条框框的局限。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杜绝一些低俗表达,可以借助反面案例来引起学生的警醒,让学生认识到文字的导向作用,负面的文字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学生在开展新媒体写作时会避免此类现象的出现[2]。
三、强化写作训练
文秘专业的学生若想要写出优美的文字,需要开展大量的阅读和积累,文秘专业的教师在开展新媒体写作时也要认识到这一点,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地阅读新媒体文章,从文章中得到启发。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多种写作训练,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收获经验,积累一定的素材。在日常生活中也能仔细观察,从生活中选取合适的资源,只有积累丰富的素材,在开展写作时才能游刃有余,如有神助。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写作训练,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写作方向,搜集相关的资源,从教师推荐的高质量公众号中积累写作素材,并定时定量地提交新媒体写作,独立完成写作,并配备相关的图片、正确的排版等等,除此之外,可以将网络流行语进行搜集整理,在开展写作时能够灵活运用,笔下的文章言辞运用得当,具有实用性的特点。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时代,新媒体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浙江丽水中职院校文秘专业的教师要能够敏锐地发现这一转变,为学生制定完整的训练体系,提升学生的新媒体写作能力,对于学生写作的思维混乱的问题,教师要先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增强学生的写作意识,在课堂中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通过强化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具备新媒体写作能力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在岗位中发光发热,学生的职业发展也会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郭倩.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文秘《公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21.DOI:10.27036/d.cnki.ggxsu.2021.001319.
[2]张竹沁. 中职文秘专业学生新媒体写作能力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20.DOI:10.27036/d.cnki.ggxsu.2020.0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