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众包众筹视角下高职IT类产教融合创新培养模式研究

2022-05-15杨琼范永强周马留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产教融合

杨琼 范永强 周马留

摘要: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推动IT产业乃至高校IT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本研究剖析了高校IT类专业产教融合建设的必要性,从众包众筹视角,探讨了高校IT类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实施路径。以产教融合项目为纽带,充分利用校企各方优质资源,实现企业科技难题攻关、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学生实践技能提升目的。

关键词:众包模式;众筹模式;产教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IT

引言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关键举措。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发改社会[2019]590号)等文件中均对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行了明确要求,但校企合作仍存在“一头热”现象,职业教育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存在较大差距,“两张皮”问题仍普遍存在[1]。

针对高职教育创新培养问题,相关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2-6],文献[3]针我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存在资金来源单一、数量严重短缺这一问题,提出采用“众筹·众包·众享”进行创新实训基地建设;文献[4]针对会计专业性极强、非常重视对从业者实践操作技能这一要求,探索了基于“众包平台”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文献[5]以物联网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以众包众创为视角,建立校企之间的众包模式、众创平台。文献[2]针对高职工程技术专业,从众包众筹视角对产教融合模式进行了粗粒度的探讨。本研究在这一基础上,针对高职IT类专业,从众包众筹视角,对新时代产教融合创新性人才培养进行细粒度的研究。

1.众包众筹高职IT类产教融合建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型IT技术的快速发展,IT中小企业也加大了产品研发与迭代升级,需要大量高技能型人才,人才严重匮乏。为满足IT行业需求,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相关专业;但因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速度过快,目前高职院校IT专业办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①IT行业更新换代快,投入较大,因经费限制,目前学校实训室与企业真实项目环境差距较大。

②学校IT人才培养与企业IT人才需求存在较大脱节现象。企业需要具有一定项目开发、实践操作经验的高技能人才;而目前学校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开展的项目化教学仅限于有限的课程,未将项目贯穿整个IT专业人才培养生命周期。

加大产教融合合作力度,缩小校企人才供需不平衡现象。为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印发产教融合型企业和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IT新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得到了普及,“众包、众筹”等新型模式得到了应用。本研究中,“众包”是指高职院校及IT企业将各自存在瓶颈的项目按需求进行拆解,通过企业网络、校园网络或是公共众包平台,向自愿参与项目建设的相关企业、个人、教师与学生进行分包,解决技术难题;“众筹”指校企双方均可就项目研发及实施所短缺的部分资金,向相关学校及企业、个人、老师等群体筹集资金,解决资金困境。众包众筹技术作为新时期引领教育发展的新兴技术,研究其在高职IT类专业产教融合的运行机制,对产教融合实践过程中的教学、学习和创新研究所产生的促进作用和潜在影具有重要意义。

2众包众筹视角下的高职IT类产教融合创新育人模式

IT技术日新月异,创新与发展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与源泉,也是企业生存立足之本。当企业针对技术难题进行众包时,高职院校配备人力、物力组建科研团队,集师生优质力量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当科研条件不满足时,高职院校采用众筹科研设施的方式进行科研条件的配置,校企双方均以低成本、高效率、高产出的方式全方位融入产教融合育人模式中,在服务中锤炼师资、培养学生、创新发展,具体如下图1所示。

3.众包众筹视角下的高职IT类产教融合实施路径

3.1众包众筹IT行业产学研创新运行机制

本研究聚焦IT创新技术领域,企业将卡脖子的项目,通过众包众筹项目平台,在项目负责人、行业专家、学校教师及学生四方的通力合作下,进行技术攻关,并针对项目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经费不足问题,通过平台进行众筹,利用激励与惩戒机制,确保项目能顺利并高质量的完成,解决企业的科技创新难题;同时通过人才质量评价机制,对参与项目的师生进行评价,实现师生的快速成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①高职院校将原有的各技术应用中心、大师工作室和研发平台等机构进行资源整合,以众包项目平台为依托,调动IT类教师的科研创新,构建“IT产学研创新综合平台”,打造集服务社会、师资培养、学生能力提升为一体的产学研平台。

②教师参与制定IT行业标准,实时了解与掌握IT行业人才需求。根据行业人才需求、工作岗位任务,分解人才培养方案及授课知识点,从而促进IT教学、学生学习的协同发展。

③从IT企业收集项目进行协作开发,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以IT类项目为主线设计模块化课程。根据项目内容,尝试将不同类别的理论课与实践课进行重组,构建与设计项目化课程。在项目化课程的设计中,校企共同协商、调研与讨论。实践中遇到技术问题可通过众包平台进行逆向众包(互动问答方式);这一过程需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确保各众包环节的顺利进行,通过互动问答等形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在真实项目中成长,在“做中学,学中长”,使学生巩固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岗位实践技能。

3.2利用博弈论,构建产教融合激励与惩戒机制

当前产教融合实践中,相当一部分企业缺乏积极性,产教融合动力不足。从观念方面看,IT企业认为培养IT人才是高职院校的责任,IT企业参与IT类人才培养增加了额外负担;从行动方面看,基本是高职院校寻求IT企业合作,IT企业主动与高职院校联系合作的少之又少;从保障方面看,政府出台的相关激励政策未得到较好实施,IT企业无法从产教融合中获益,制约了产教融合的深度发展。通过博弈论,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校企双方制定激励机制和惩戒机制,并根据个体在项目中的贡献度给予奖励,同时也对个体存在的懈怠行为进行惩罚。

3.3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

改变以学校评价为主,以期末考试为主的传统人才评价方式;成立由行业协会、用人单位、学校、及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评价机构。由该机构根据行业人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并确定人才考核指标体系。为提高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利用多轮头脑风暴法、行业专家、专业教师等多方匿名打分的方法来确定评价指标,以确保评价指标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考核过程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有机整合,注定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全面能力的发展。

4.结语

本研究有助于企业技术人员与专业教师、学生一起快速攻克高精尖新技术难题,推动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在真实的项目环境中以职业项目人的身份学习最新的IT技术与专业技能,实现“零距离”就业,获得满意的高新工作。

参考文献:

[1]王雄伟,刘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施重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6):86-96.

[2]乔大雷,鲍建成,戴立坤.众包众筹视角下的高等工程教育产教融合模式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8,34(9):59-61.

[3]张绍丽,郑晓齐.众包、众筹、众创:高校科研模式创新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6):20-25.

[4]杨艺、朱超平.基于开源与众包模式的IT人才教学改革探析[J].计算机教育,2019(02):57-60

[5]于华.基于“众筹·众包·众享”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J].中国职業技术教育,2016(29):75-79.

[6]罗高峰,石玲.众包众创视角下的物联网工程专业校企协同建设机制与路径[J].物联网技术,2020(09):118-120.

作者简介:

杨琼(1982-),湖南湘西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产教融合、数据挖掘、机器学习。

范永强(1967.12-),浙江台州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产教融合、智能制造。

周马留(1981-),河南桐柏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产教融合、数据挖掘。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人才培养产教融合
构建沈阳地区创新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研究
国外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启示
依托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培育机电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