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日语翻译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2022-05-15杨俊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高校问题对策

摘要:在全球一体化加快推进的背景下,为有效确保各国之间愈渐频繁的交流质量,翻译行业及其相关教育也逐渐受到社会关注与重视。在高校日语教学中,翻译教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教学效果对于学生的翻译水平有着直接影响作用,有助于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教学实效的提升,对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应顺应教育改革,积极创新多元化教学策略,合理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与语言素养。文章简单阐述并分析高校日语翻译教学中的现存问题,并提出有效对策供以参考。

关键词:高校;日语翻译教学;问题;对策

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飞速提升,综合国力也不断提高,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文化交融也逐渐增多,与亚洲其他国家如日本等的交流合作也进一步加深,各行业领域对于日语翻译人才的要求不断增高、需求也不断增加。但在日语翻译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仍有诸多问题限制了教学实效的提升、制约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日语翻译人才,各高校应加强对日语翻译教学现存问题的重视,积极贯彻新课改理念,深入了解行业要求与学生需求,革新多元化、趣味化教学策略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翻译兴趣,有效提高日语翻译教学的质量与效率,进一步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高质量、高素质应用型翻译人才。

一、现阶段加强日语翻译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落实,受主客观因素影响,近些年我国各高校在招生结构上也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其在日语专业方面的招生态势呈现放缓现象,部分高職及高等院校等受以往招生数量、实际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减少日语专业的招生名额或取消日语专业教学。但在全球一体化推动下中日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仍稳步向前发展,这就导致现阶段在日语翻译的市场领域中出现了人才紧缺现象。以实际研究调查可明显发现从2014年开始,我国访日游客数量逐年递增,极大幅度的影响了日语翻译人才的市场变化:首先,随着中日经贸的愈渐频繁与深入发展,其对日语翻译人才的数量需求与质量要求也不断增高,这就要求我国各高校应积极加强对日语翻译专业的思想重视与教学工作,以应用型日语翻译人才为培养目标、积极探索教学策略从而提高教学实效;其次,在日语翻译市场中,大多数翻译人员综合素养参差不齐,实际翻译应用能力相对偏低,无法有效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这就需要各高校加强日语翻译课程教学,采用有效策略保证教学实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翻译人才从而满足市场需求[1]。

因此,如何提升日语翻译教学质量已成为现阶段各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研究课题,对于消除中外语言文化差异、提高中日经贸发展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另外,高校加强日语翻译教学,以翻译市场的各项需求为基础科学优化教学结构,以教学实际问题为导向合理应对现存问题,这不仅有利于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落实,还有益于提升学生对日语翻译的学习质量与效率,提高其翻译能力与综合素养,实现学生个人家价值的同时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翻译人才,有效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为进一步推进中日贸易往与文化交流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二、在高校日语翻译教学过程中的现存问题

在全球经济化时代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日语翻译教学已逐渐受到各高校及相关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并在新课改发展下不断得到革新优化。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待以解决,一定程度制约了日语翻译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良好发展。

(一)重视程度有待提升

在我国各高校教学体系中,教育工作者更偏重于热门专业的教育管理工作,日语翻译课程在多数高校中被归纳于附属课程,这就导致部分教师缺乏对日语专业翻译教学的充分重视与正确认知,没有充分了解并重视日语翻译课程的教学价值及其对学生、社会的未来发展影响,这就导致日语翻译课程的实际安排严重不足,无法全面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另外,多数大学生对于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尚不明确,只是将日语翻译看做一门简单的外语专业课程,缺乏对其未来职业影响与现实发展意义的充分了解,甚至有学生学习敷衍单纯应对考试,严重影响教学实效与学生发展。

(二)缺乏文化差异了解

在日语及其他语言的翻译教学中,中外文化差异的学习与了解是非常重要的,如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可有效避免中国式翻译的出现,有益于加强学生对日语翻译的基础知识了解、用语习惯掌握与实际运用能力。但在多数高校的日语翻译教学中,大多数学生缺乏对文化差异的具体了解,这就导致该专业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容易出现文化阐释不明、翻译质量不佳、表述内容不符等问题,不利于学生的良好职业发展。因此,各高校应在日语翻译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日本文化的深入了解与充分掌握[2]。

(三)教学模式相对单一

在现阶段高校日语翻译教学中,部分教师仍采用较单一滞后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偏重教师的“教”,并且多数教师在进行日语翻译讲解过程中一般会采用逐句翻译法,通过反复的机械式练习开展教学活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与体验交流,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会产生敷衍懈怠、厌烦抵触的心理,缺乏对日语翻译学习的参与性与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素养与能力的良好培养。

(四)理论与实务相脱离

部分高校教师在日语翻译教学中更注重专业知识、语法技巧等理论知识的传授,其主要以各类文学作品为教学教材,缺乏对实际相关的内容搭配如政治、经济、社会现状等方面,教师以单一教材为核心设计教学方案,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学内容单调空泛,而部分高校翻译教材的选择也较不合理,与实际应用相脱离。日语翻译教学更偏重于日常语言应用,缺乏对学生迁移能力的有效引导。另外,高校日语翻译在实际教学中教学资源相对较少、教材版本过于陈旧,无法跟进时代发展与行业需求,致使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安排时长相对较少,基于遗忘规律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学习实用性较差,这就导致学生在生活工作的实际翻译中往往会出现能力匮乏、翻译不明等情况[3]。

(五)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在各高校日语翻译教学中,师资力量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与核心要素。但就目前而言,多数高校在日语翻译方面缺乏高素质、复合型与技能型的教师人才,其授课教师综合素养相对不足,部分教师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但也具备存在其他问题,如缺乏实践经验、缺少实践机会、教学能力偏低、信息素养偏差、过分依赖教材等。同时多数高校缺乏完善的教师培训机制,对于日语翻译课堂教学的质量有着严重影响,一定程度上还制约了学生专业素养与翻译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高校日语翻译教学的实施对策

(一)革新教育观念

各高校及其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日语翻译教学的关注,加强其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视,并顺应时代发展革新教育观念,正确树立先进全面的教学思想。一方面,教师正确认识日语翻译在教学领域中发挥的教育意义与职业发展价值,并结合实际现状正确认识提高日语翻译教学实效的必要性,端正教学态度,积极投身于教学工作中。同时,教育工作者还应正确看待理论教学与实践练习的关联性,为教学形式与内容的合理设计提供思想保障。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加强学生对日语翻译教学的重视,可适当融入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教育指导,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社会现状、就业形式与职业要求,结合学生个性特征、差异性与兴趣爱好初步明确其职业规划,并以此为基础强调学生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可带领学生定期观看与日语翻译相关的学术研究交流视、适当播放中日外交视频等,从而加强学生对日语翻译的重视与兴趣。

(二)了解文化差异

在高校日语翻译教学中,高校应适当拓展教学材料,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文化教学的重视,渗透并融入该国家的饮食习惯、经济政治、风俗民情、社会现状等,从基础上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不同文化差异与背景特征,从而保证学生的语言学习质量与日常应用效果。各高校在课程体系构过程中应适当关注中日文化差异,以教材资源、影视资源、文学作品等为基础进行知识拓展,将抽象复杂的字面知识转换为形象生动的场景教学,加深学生对文化差异的认知与理解,从而引导学生及时发现日语翻译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并快速进行解决,有效提高学生知识储备、文化内涵与翻译能力[4]。

(三)优化教学模式方法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校日语翻译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响应相关教育政策,围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核心理念科学优化教学模式,革新多元化教学策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活跃性,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创新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高校日语翻译教学主要可划分为两大方面,即口译与笔译。

第一,在笔译方面,教师应摒弃以往单一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以教学目标为核心,严格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开展理论知识与语法技巧等的讲解与训练,合理选用恰当的教学模式开展笔译教学,如情景教学法,教师可结合图片、声音、视频等创设生活情景与职业场景等,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创新想象创编趣味故事并进行笔译,教师适当点评并展示优秀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翻译能力;教师分层布置笔译作业,学生自主选择所喜爱的文学作品进行笔译,促进学生兴趣发展;组织小组笔译竞赛,教师适当选择具有实用性与时代特征的文本资料,并制定竞赛时长、比赛标准与最终奖励,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与笔译能力。

第二,在口译方面,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日语口译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師可合理利用多媒体设备针对学生进行口译训练,如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影视作品、文学著作、音乐作品、日语新闻等,开展模拟对话、翻译复述、音乐演唱、演讲报道等教学训练,提高课程教学的趣味性与活跃性,有效激发学生自主意识与翻译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语言技巧与口译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与冬奥会、社会热点相关的日语演讲活动,或组织话剧表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指导学生在日语翻译过程中的各类问题,通过趣味多样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提高学生翻译能力的同时,强化其心理素质、应变能力与交际意识,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促进其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

(四)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在日语翻译教学中,高校教师需顺应时代发展,深入结合行业特征、社会发展与学生需求,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依托适当拓展教学资源。同时还应立足学生学情,从新课标出发有针对性的筛选教材资料,并融入课程教育体系中,最大限度的丰富教学内容。首先,高校相关教育工作者应以职业发展需求、行业实际状况为背景,以以往教材资料为基础,顺应发展需求科学创新编制具备实用性、条理性的日语翻译教材。其次,教师需借助信息技术搜集整理相关资源,如具备时代特征的日本文化资料,特色风俗习惯、经济政治发展等,并有效渗透课堂教学内容,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文化差异。最后,高校日语翻译教师应结合学生课堂表现、作业检查与考核结果等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结构安排,同时可适当拓展文献资料与课外阅读丰富教学课程教学内容,进一步满足学生学习与发展需求。

(五)强化师资力量建设

教师在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意义与教学作用,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良好发展有着直接影响作用。高校应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合理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如定期开展与专业理论知识、实践应用训练相关的进修学习,组织教学管理能力、心理健康教育等的培训活动,同时还应加强校内外教师之间的经验沟通与方法交流,从而提高日语翻译教师的专业水平、实践经验与教学能力。另外,各高校还应积极引进双师型人才,为学校教师提供各类文献翻译、进修学习与实践活动机会,逐步提高教师的实务能力,有效增强师资力量,为日语翻译教学与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六)有效结合信息技术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今社会,“互联网+”模式已逐渐渗透各行业领域中,网络教育已成为教育领域新兴发展趋势。对此,各高校应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各学习网站及教学软件,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便捷学生学习的同时提高其学习效果。同时,高校还可利用信息技术搭建校内学院平台,并结合专业教学实际科学构建模块,如资料库、口译训练模块、笔译训练模块、微课教学模块、日常作业模块及智能考核模块等,通过将线上课堂教学与线下实时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的教学训练,让学生充分运用课余时间随时随地学习,从而提高教学实效[5]。教师还可运用信息技术革新教学方法,通过视频、图片、音乐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活跃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质量。另外,教师还可合理使用各类软件加强师生互动交流,如飞信、微信、QQ等,做好为学生答疑解惑、教学指导的职责工作,增强师生情感交流,有效保障学生的健康发展。

四、结论

简而言之,在经济发展与新课改背景下,高校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深入挖掘日语翻译教学的实际问题,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市场需求、信息技术与学生兴趣创新多元化教学策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实现应用型日语翻译人才的质量培养目标,为社会经济发展与综合国力提升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薄红昕,文慧超.以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日语翻译课程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40(08):144-146.

[2]杨菁.新时期高校日语翻译教学创新实践——评《日语翻译教学理论与实践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1(09):126.

[3]马园园.现代技术支持下的高校日语翻译教学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2):159-160.

[4]郭春晖.高校日语翻译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4):140-141.

[5]吴淑招.基于日语翻译行业现状的日语翻译教学改革[J].传播与版权,2019(06):162-163.

作者简介:杨俊,1979.2,女,汉,山东省青岛市,硕士研究生,讲师,教育学和语言学,青岛工学院。

猜你喜欢

高校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