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围棋游戏促幼儿健康心理发展

2022-05-15湛建霞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2年17期
关键词:健康心理幼儿发展

湛建霞

摘 要:3-6岁的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而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如何利用游戏对幼儿进行心理教育,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但受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教育常常会出现忽略健康心理的情况,从而导致不少的幼儿出现了的心理问题,例如自卑、自闭、抑郁、忧虑……各种各样的问题,极其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而经实践验证,围棋游戏能有效地预防以上问题的发生。本文将就“通过围棋游戏促进幼儿健康心理发展”进行论述。

关键词:围棋游戏;幼儿;健康心理;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健康教育部分中指出,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是一种在身体和精神上的完满状态及良好的适应能力。在幼儿阶段,幼儿身体发育及机能发展极为迅速,这个阶段也是幼儿形成乐观态度和安全感的重要阶段。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是:有发育良好的身体及愉快的情绪,有强健的体质和协调的动作,还要有基本生活能力与良好的生活习惯。我园通过多年的实践验证,发现利用围棋活动的开展,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健康心理发展。因为围棋活动不但能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还能促进其抗挫能力及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一、通过围棋游戏激发幼儿求知欲和探索心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是在游戏中生活、在游戏中成长的”。而围棋是一种新奇有趣、简便易行的棋类游戏。在教授幼儿围棋游戏时,可以利用幼儿喜欢听故事的特点,把深奥抽象的围棋知识点,通过拟人化的形象、夸张的情节生动地表现出来。因为小朋友对故事感兴趣,因而也提高了对围棋游戏的兴趣。孩子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再伴随着老师一起操作,在理解围棋知识点的同时,实践运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另外,利用儿歌教授幼儿围棋知识点,特别是通过儿歌作知识点总结性内容特别好。因为儿歌的特性是朗朗上口,例如:中间棋子四口气,边上棋子三口气,角上棋子两口气。就很好地总结了一只棋子在不同位置气的数量。这些有趣的故事和儿歌,培养了幼儿对围棋游戏的兴趣,但要怎样布局、怎样围地盘才能胜利呢?这就大大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俗语说:千古无同局。每下一局棋,都需要孩子不断创新、探索,因而通过围棋游戏激发幼儿求知欲和探索心理是可行的。

二、通过围棋游戏促进幼儿良好品德行为的养成

陈毅元帅曾经提到:棋虽小道,品德最尊。教师在指导孩子进行围棋游戏时,礼仪培养是必修的。例如:刚开始玩围棋游戏时,基于执黑棋可先行的规则,小朋友常常会因为谁选黑棋而争吵。但当教会他们用“猜先”的方法来决定谁用黑棋,就不会再出现为选黑棋吵架的事情了。而猜先就是围棋礼仪的一种,就是:对局前,下手方要请上手方抓白子,自己则取出一枚(或者两枚)黑子,假如取了一枚,对方抓出来的白子是单数,表示你猜对了,可以选黑棋;如果对方抓出来白子是双数,表示你猜错了,就是对方执黑子。而黑棋的第一手要下在棋盘的右上角,这也是一种礼仪,表示把距离对方右手最近的左上角留给对方,是对对手的尊敬。

棋德,就是下棋的品德。围棋游戏里蕴含着不少引导孩子养成良好品德的小规则。如:参加比赛的时候不能够迟到,因为迟到是对对手非常不礼貌的行为;在比赛开始前,双方可以握手、点头,以表尊重;下围棋时,坐姿要保持端正、不能够歪坐;思考后手再拿子,不能抓子、翻打、玩弄棋子,下棋时还要轻拿轻放,不要用力拍子;最重要的一点是:落子无悔。这些良好的礼仪习惯,能够有效地引导孩子,能促进幼儿良好品德行为的养成,能让他们受用一生。

三、通过围棋游戏促进幼儿的意志力和抗挫能力的养成

我们经常在听或看到这样的新闻,有些孩子因为一点点的挫折,如考试考砸了,成绩不理想;受到了家长或老师的批评,就闷闷不乐等。他们承受不了一点的压力,不是选择消极的处事态度,就是做出極端的行为,或是采用极端的方法来处理问题。这些都表现了孩子情商发展不完善、不成熟。

围棋既是智力游戏,也是一种竞技性的游戏,竞技性就表示会有输和赢。谁都想自己成为常胜将军,但世界上没有永远的胜利者!幼儿在进行对弈练习和比赛时,他们的情感态度,会经受一次又一次的磨炼和挑战,因为对弈或比赛,总是会有输赢的。应该如何引导幼儿用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和接受结果呢?没有人会喜欢输,但只有积极面对,寻找输的原因,才会进步,才有赢回来的机会。

实践验证,针对不同棋艺水平的孩子要采取不一样的引导方式,例如水平比较低的孩子,如果他每次都输,就很难产生对围棋的兴趣,对于这样的孩子,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故意输给他一两次,要燃起他的自信心,让他树立一个观念,只要我好好下棋,也是能赢的!在他棋艺慢慢提升的过程中,他的意志力和抗挫能力也得到了训练。而对棋艺较高的孩子,可以给他安排一些比他棋艺高的对手,让他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不可骄傲自满。教师可以利用围棋游戏,帮助孩子明白到,在遇到困难和失败时,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而幼儿的意志力和抗挫能力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促进。

四、通过围棋游戏促进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交往能力的养成

俗语说:“没有规矩则不成方圆”,在幼儿园里的“规矩”“方圆”,就是指幼儿良好行为规则以及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孔子过:“从心所欲不逾矩”就道出了规则教育的真谛。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规则意识,是我们教育的目标,也是让孩子持续发展的需要。

围棋里的规则很多,最基本的规则是“轮流下子”,刚开始玩围棋游戏时,有的小朋友比较心急,没有等对方下子,自己就连续下两、三个棋子。成人看来可能会觉得很可笑,但在我们小朋友身上是很常见的。又如:要把没有气的棋子清理出棋盘,这叫“提子”。还有“禁入点”,就是在棋盘上任何一点,如果下子后,该棋子立即呈无气状态,但是又不能提走对方的棋子。当在棋盘上遇到了“打劫”,也是有一定规则处理的。要下好围棋,就要遵守其中的规则,而小朋友的规则意识也会以这种游戏的过程中慢慢形成。

我们幼儿园从小班开始,就让小朋友接触围棋游戏,小小的棋盘,我攻你退,参加游戏人正是用走子的方式交流、表达,在对弈的过程中两人就会加深了解,多下几次后就会成为朋友。久而久之,幼儿就会有很多的一起玩耍的棋友,幼儿的交往能力也在游戏中得到发展。

五、通过围棋游戏促进幼儿观察与应变能力的养成

围棋游戏里有一句格言:“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想要赢棋,必须从头到尾都要认真地下。在下棋的过程,要认真观察、仔细分析,一不小心很容易就会“掉”进对手设下的圈套和陷阱里。孩子敏锐的观察力,就是从这个过程中培养的。要处变不惊,沉着应对,才能赢得胜利机会。

鲁迅先生说过:“游戏是幼儿最适当的行为,玩具是幼儿的天使”,而围棋是一项将智力、意志、品质、体力融为一体的棋类游戏活动。经常参与围棋游戏,能有效地刺激脑细胞的成长,使得大脑变得越来越灵活,越来越聪明,在增长孩子们棋艺和学识的基础上,还有效促进了他们健康心理的发展。愿孩子们能以棋会友、在棋中启智、悟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2012.

[2]陈艳华. 小课堂诠释大健康[J].教育·教学科研,2019(04).

[2] 吴琳. 围棋活动“三要素”黑白世界“显灵动”——浅谈小班围棋游戏化教学实践与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5(5).

猜你喜欢

健康心理幼儿发展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如何培养“优秀生”的健康心理
区域发展篇
加强班级教育有效管理,激发学生追求幸福指数
图说共享发展
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健康心理
马斯洛理论与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健康心理养成教育研究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