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感统失调成因及感统训练教学实践研究

2022-05-15劳同海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2年17期
关键词:小学生方法

劳同海

摘 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有些小学生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身体协调性差、方向感差、容易寫错字……,这些其实都是感统失调的表现,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的感统失调并不会自动消失,反而会越来越严重。感统失调的学生,通过后天的干预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由于很多家长对感觉统合不是很了解,常常把感统训练当成简单的体能锻练,导致很多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未能在可逆期获得正规的干预;即便有些家长知道小学阶段是感统训练的弥补期,但又不知道有什么样的训练方法能够有效改善。

关键词:小学生;感统失调;感统训练;方法

一、研究目的

随着信息获取的方式越来越便捷,人们对感统失调也有更多的了解,知道感统失调的小孩要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感统训练,才有机会改善。但由于现阶段可行的训练方法比较缺乏,以至于有的家长认为跑跑步就行了,以体能训练来代替感统训练,也有的盲目乐观,认为“我们以前不做感统锻练,而今不是活得好好的吗?”……直到孩子上小学后无法正常上课、无法应对一般功课时,家长才开始担忧起来。本文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开展研究的,结合本人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一套可行的训练方法,希望能给广大同行及家长提供帮助。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参阅了《体育师友》《体育教学》等期刊中有关论述,查阅了大量有关资料和文件。

(二)观察法。通过观察近几年我校部分学生的感觉统合情况及变化,研究出一套适合我校学生的感统训练方法。

(三)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现行的感统训练方法进行总结与归纳,从而为我校以后开展感统训练方面积累经验。

三、结果与分析

(一)感统训练的时间分布

了解感统训练,先从感统训练的时间分布开始。理论上来说,小孩开展感统训练的最佳年龄是3-6岁,因为这个时期是小孩感统训练的黄金期,3-6岁的小孩感觉统合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而且可开展的感统训练类别也更多,效果显然也会更明显。当然,除了3-6岁这个黄金期以外,0-12岁都是小孩感统训练的重要时期。

1.感统失调的预防阶段。在0-3岁这个阶段,婴儿的各项感觉统合能力在逐步发展,如果在这个时候给与他们一定的感统刺激,可以有效防止以后出现感统失调。

2.感统训练的黄金期。在3-6岁期间,给与幼儿有针对性的感统锻练,可以快速提升他们的感觉统合能力。因为这期间的孩子专用神经通路伴随感觉整合而增长,并使大脑五个语言区都发育成熟并相互关联。这是儿童语言、智力、天性形成的关键期。

3.感统训练的弥补期。在6-12岁期间需要介入高强度、高密度的感觉统合训练,因为这期间的小学生早已具备了一些比较多元的心理反应和行为反应。有些行为和心理已经形成,想要改进感统失调,就必需有高强度的训练方法,让他们接受大量的感统训练刺激,来改进学生的感统能力。

4. 感统训练的困难期。在12岁之后,大脑发育基本完成,已经错过了感统训练的最佳时间,这时想要改进感统失调,进行感统训练只能靠毅力了。

(二)感统训练的特点

1.感统训练强调个别性,绝非一般的体能锻练。感觉统合是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对身体外的感知做出回应。感统训练是通过孩子感官刺激提升孩子的能力,比如情绪控制、专注力、语言发展、身体协调、人际交往等方面,感统训练虽然是以运动的形式开展,但它并不等同于一般的体能锻练。

2.感统训练强调针对性,因人而异,不同于体育运动。感统训练是通过针对性强、刺激力度适中的足量身体感官刺激活动,来促使大脑神经形成新的网络连接,便于越发完善身体的神经系统功能,从而展现出更加优化的生命状态、生活能力与学习能力。就拿跑步来说,长时间的跑步,身体早已适应统一动作的速率,若要引起大脑的响应,需要施加比原先更大的刺激才能达到,这样很容易引起肌肉和骨骼的损伤。对于身体平衡控制欠缺的学生,须要多角度的刺激前庭觉才能让平衡情况有所改进。如果只是跑步,或做单一运动,帮助不大。所以说体育运动无法给学生提供有效的针对性训练。

(三)感统训练的方法

感统训练的方法形式多样,因人而异。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感统训练的弥补期,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适当加入一些感统训练游戏就显得非常有必要,我尝试了几个训练方法,获得不错的效果。这些方法显浅易懂,趣味性浓,可操作性强,有的在家里都能实施。

1. 视觉训练

挑豆豆训练:在一个盘子里放入一些黄豆、绿豆和黑豆等,让小孩分别挑出黄豆、绿豆和黑豆。开始豆子数量不宜太多,以免孩子产生畏惧心理,等适应之后再逐步增加豆豆的数量,这个游戏可以在家里进行,能够训练手眼协调能力及强化视觉能力。另外,还可以运用“黑白格子训练法”来进行视觉强化训练。

2.听觉训练

听数抱团训练:学生围成圆圈,行走时听到圈内教师喊到的数字后,按相应的数字人数抱成一团,如听到“3”时,就三个人抱在一起,这一游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觉能力。另外,“听(相反)口令,做动作”等游戏训练也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听觉能力。

3.本体觉训练

翻滚训练:学生并腿平躺在垫子(或草地)上,双手伸直举于头上,由指导者在一旁帮助其翻滚。速度不宜太快,约2~3秒转一圈为宜。可先向左翻转,稍做停顿后再向右回转,也可连续左回转几次,再连续往右回转几次。回转的速度也可适当变换,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每周2次。初次翻滚时要注意,如果出现不舒服的情况,要将翻滚速度放慢或停下来。另外还要注意女孩子翻滚时要束起长发,以免发生意外。在家时,也可以让孩子坐翘翘板、在地上走直线、学习滑旱冰等。这些游戏可以训炼孩子的本体感觉,也提高了前庭觉的空间感觉功能,让孩子的注意力更集中,更坐得住。

4.触觉训练

双人夹球训练与“袋鼠跳”训练:学生两人一组,面对面(或背对背)夹皮球,横(纵)向行走,期间保持皮球不能掉落,这个游戏能够训练学生的触觉,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触觉能力。“袋鼠跳”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找一个耐磨一点的袋子,人站在袋子里面,双手抓住袋口的两边,让人和袋子形成一个整体,朝一个方向纵跳前进。

5. 平衡觉训练

平衡觉,就是为了锻练学生的平衡能力。在小学一般会运用平衡木、平衡桥等。在家里,父母不可能选择这么专业又占位置的东西。只要在地上画条线,让孩子根据你的不同要求“走路”就行了。起初,先让他走一条线,从线的一端走到另一端;等练熟之后,可以画上两条线甚至更多,让孩子在不同的线上“行走”,做到循序渐进,劳逸结合。

当然,每一样感统训练都不是单独孤立存在的,在其中一种感觉统合能力得到训练的同时,另一种感统能力同时也会得到了发展,例如“匍匐前进”的游戏既训练了学生的本体觉,同时又训练了学生的触觉。在一些家庭场景中,父母应对孩子感统能力予以重视,适时把握并应用家庭场景对孩子进行辅助感统训练。

(四)感统训练的注意事项

1.以学生喜欢的项目作为强化物,营造愉快的氛圍。项目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喜好,即便是学生喜欢的项目,如果中途发现学生有厌恶的情绪,也要及时做出调整,尽量营造愉快的活动氛围,增强感统训练的效果。

2.运动项目交叉进行。训练时不要只注重单一方面,可以从多个角度着手,注重全面性,项目选择可以交叉进行,避免单一练习,同时注意劳逸结合。对孩子的视觉、听觉、嗅觉及触觉等多方面都要进行合理的训练,才能更好的提升孩子的感统能力。

3.训练过程需要陪伴。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教师或家长若能一起参与到训练过程中来,在孩子进步时给予积极的鼓励,对孩子感统训练也有很大的帮助。

4.练习贵在坚持。进行感统训练,必然要选择最符合孩子年龄特征的训练方案,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实时关注孩子的变化,并根据之间呈现的问题,及时调整训练项目。不能急于求成,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结语

总之,感觉统合训练不同于一般的体能训练,但有时又要以游戏活动为载体,它是个别化、针对性强的活动,它并不是只针对问题的孩子来开展的,正常的孩子也可以进行。感统训练是通过一些专门设定的训练方法和仪器辅助,对孩子的感官给予有效刺激,这些刺激通常以运动的方式呈现,使孩子能够在运动中产生自我适应的过程。只有这样,大脑各方面的感官区域才能习得有效的锻炼,促进大脑的更好发育。如果发现孩子平时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的状况,不管情况严重与否,都要及时进行纠正。感统缺失可能会导致孩子以后的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等,影响孩子未来的学习,会给孩子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对于极少感觉统合严重失调的孩子,最好选择正统的感统培训机构进行训练,这类机构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训练感统。

参考文献:

[1]钟顺霞,许小辉.感觉统合训练融入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的实验研究[J].体育师友,2017(5).

[2]杨清风.实用有效的平衡能力训练[J].体育教学,2019年(9).

[3]项琪.基于小学体育兴趣化视角下课堂实效的探索[J].体育教学,2019(7).

猜你喜欢

小学生方法
小学生迷惑行为鉴赏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学习方法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上台前,你用什么方法消除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