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64例HIV-1感染者梅毒RPR出现生物学假阳性情况分析*

2022-05-14魏虹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2年9期
关键词:螺旋体载量梅毒

刘 意,冯 霞,刘 安,魏虹娟,李 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临检中心,北京 100069

目前,我国艾滋病进入快速增长期,艾滋病的传播方式也逐渐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至2018年我国新报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14.8万例,估计当年新发感染8.1万例[1-2]。随着HIV感染者的增加,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出现生物学假阳性(BFP)也随之增加,HIV感染和BFP反应是否具有相关性尚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通过对2019年6-12月本院性病门诊就诊的HIV-1感染者血清进行梅毒特异性抗体、RPR检测,同时检测HIV病毒载量及CD4+T细胞计数,并进行随访检测,分析HIV-1感染者RPR出现BFP与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9年6-12月本院感染中心性病门诊就诊者6 218例,男6 010例,年龄18~75岁,平均31岁;女208例,年龄21~62岁,平均36岁。临床诊断主要为高危行为接触、咨询及尿道炎、生殖器疱疹等。所有样本均进行HIV抗体、梅毒抗体及RPR检测,HIV-1抗体筛查试验有反应样本需进行HIV-1确证试验进行最终确认并,根据《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WS293-2019》[3]确诊HIV感染者。所有受试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仪器与试剂 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荧光螺旋体IgG抗体吸收试验(FTA-ABS-IgG)检测采用德国欧蒙医学诊断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梅毒荧光免疫吸附FTA-ABS-IgG试剂盒;非特异性抗体RPR采用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剂盒;HIV-1病毒载量采用瑞士ROCHE公司生产试剂盒;采用美国BDCD/4CD8/CD3/CD45四色荧光标记抗体,BD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细胞计数。

1.3方法

1.3.1标本采集 所有患者门诊就诊时用非抗凝分离胶采血管采集静脉血5 mL离心后备用,乙二胺四乙酸三钾盐(EDTA-K3)抗凝10 mL备用。

1.3.2实验室检测 对筛选出的HIV-1感染者采用FTA-ABS-IgG、RPR进行检测,对RPR出现BFP的HIV-1感染者,根据抗病毒治疗情况分成已治疗和未治疗两组,检测病毒载量及CD4+T细胞检测并进行比对,观察抗病毒治疗情况对RPR出现BFP有无影响,1年后随访检测RPR,分析RPR出现BFP者的临床转归情况。

1.3.3阳性判断标准 FTA-ABS-IgG结果判定标准:梅毒螺旋体抗体在涂片反应区域上产生特异性的荧光,阳性反应的荧光模式必须和阳性对照的一致。每个反应区中的螺旋体都必须清晰可辨,如果只有几个螺旋体出现荧光,则不考虑判阳性,阴性反应不出现荧光。RPR阳性结果判定:可见中等或较大的黑色凝块判为阳性并进行环状连续倍比稀释,以记录最终稀释滴度。病毒载量检测判断标准:标本分别为200 μL,采用EasyQ方法,最低检测限为50 copies/mL。

1.4RPR出现BFP判定标准 需排除技术性假阳性,即将同一份标本重复实验后结果仍为FTA-ABS-IgG阴性、RPR阳性。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Prism 6软件对未治疗HIV-1感染者病毒载量水平与RPR出现BFP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梅毒检测结果 2 146例HIV-1感染者中,164例RPR出现BFP;4 072例HIV抗体阴性者中,22例RPR出现BFP。HIV-1感染者与HIV抗体阴性者BFP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V-1感染者RPR滴度最高可至1∶16,HIV抗体阴性者RPR滴度以1∶2分布最多,见表1。

表1 出现BFP的不同人群RPR滴度分布情况[%(n/n)]

2.2病毒载量及CD4+细胞计数结果 HIV-1感染者中,164例RPR出现BFP患者中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有140例,病毒载量基线HIV RNA 3.50(1.48~6.15)lg copies/mL,CD4+T细胞计数344.50(239.75~480.25)mm3;已进行抗病毒治疗24例,检测不到HIV RNA目标基因,CD4+T细胞计数420.00(289.25~611.75)mm3,已治疗和未治疗两组CD4+T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治疗组中,病毒载量为1.00~2.00 lg copies/mL的有17例(12.14%),>2.00~3.00 lg copies/mL的有9例(6.43%),>3.00~4.00 lg copies/mL的有47例(33.57%),>4.00~5.00 lg copies/mL的有43例(30.71%),>5.00 lg copies/mL的有24例(17.14%),病毒载量水平与RPR出现BFP无相关性(P>0.05)。

2.3164例RPR出现BFP的HIV-1感染者随访检测结果 1年后随访检测FTA-ABS-IgG和RPR,其中FTA-ABS-IgG阴性、RPR转为阴性109例,FTA-ABS-IgG阴性、RPR继续阳性31例,FTA-ABS-IgG转为阳性、RPR阳性24例。

3 讨 论

目前,对于人体感染梅毒后产生心磷脂抗体的机制还不是完全明确。有学者认为,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造成宿主细胞组织的破坏,宿主细胞的线粒体释放出心磷脂,从而刺激机体产生心磷脂抗体[4]。但是近年来也有研究发现,梅毒螺旋体菌体细胞溶解物中含有大量心磷脂,因此认为亦有可能是梅毒螺旋体本身释放了心磷脂抗体[5]。

由梅毒螺旋体以外的其他生物致病因子或其他疾病因素引起的RPR阳性但梅毒螺旋体抗体阴性称BFP[6]。目前,梅毒非特异性抗体血清学试验通常有RPR、甲胺苯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及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等[7],RPR主要采取心磷脂、卵磷脂、胆固醇作为抗原[8],用于检测血清中非特异性抗体,特点是操作简单、快捷、试验用时少,主要用于梅毒临床疗效观察,作为判定是否治愈、复发或再感染的观测指标。非特异性梅毒血清学试验的特点是灵敏度较高,但在某些疾病状态下可出现BFP[9]。导致RPR出现BFP的主要原因有某些自身免疫疾病、非梅毒螺旋体感染、静脉吸毒,且该现象也偶见于健康人群。

本研究中,HIV-1感染者RPR出现BFP的比例明显高于HIV抗体阴性者,与国外报道的研究显示HIV抗体阳性组RPR出现BFP的比例高于HIV抗体阴性组观点一致[10]。我国HIV感染人群主要为男男同性恋人群,国外HIV感染者以静脉吸毒为主要感染途径,虽国内外HIV感染群体不同,但RPR出现BFP的比例均高于HIV阴性者,报道分析这可能与HIV感染者高γ球蛋白血症及心磷脂抗体的形成有关[11],具体发生原因还需做下一步研究。本研究中,出现BFP的HIV-1感染者的RPR滴度最高可达1∶16,而出现BFP的HIV抗体阴性人群的RPR滴度为1∶2的比例最高,与国外报道的相一致[4],笔者认为出现BFP的HIV抗体阴性人群的RPR滴度都较低,多小于1∶8,这可能与生成抗β2-糖蛋白I抗体和狼疮抗凝物质等的干扰有关,且可能导致动静脉血栓形成、反复发生的流产及血小板减少等。HIV感染与多种机制引起的进行性CD4+T细胞丢失和免疫功能障碍有关[12],CD4+T细胞计数是反映HIV感染者免疫缺陷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13]。郭宏雄等[14]研究发现,梅毒可使HIV感染者体内的病毒载量增加,CD4+T细胞计数降低,该研究对象为已确诊梅毒和HIV共同感染的人群,与本研究对象是非梅毒的HIV感染者不同。本研究结果显示,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病毒载量水平与RPR出现BFP无相关性,但已进行抗病毒治疗及进行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CD4+T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CD4+T细胞计数可能与RPR出现BFP有关。因此,若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RPR出现BFP,临床需要结合CD4+T细胞计数和其他检测结果综合分析,并加强随访管理。

本研究1年随访检测RPR有109例转为阴性,与GWANZURA等[15]报道的某些非梅毒螺旋体性感染,如HIV感染、病毒性肝炎、某些急性感染性发热性疾病,BFP持续时间较短,常在6个月内转阴的结论一致。而24例FTA-ABS-IgG阳转,提示初次FTA-ABS-IgG检测阴性,可能与HIV感染抑制了FTA-ABS-IgG的敏感性,使其出现假阴性结果相关[4]。目前有国内文献报道,一些慢性疾病可使RPR出现BFP,且可能持续数年或终身[16],但相关机制尚无成熟研究结果,本研究有31例RPR持续阳性者,还需进一步追踪随访研究其发展方向。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未进一步探讨HIV-1感染者RPR出现BFP和未出现BFP两组之间的情况,以及其与病毒载量及CD4+T细胞计数的相关性,今后将进一步进行收集完善研究。

临床上发现RPR出现BFP时,一方面要注意多方查找其潜在病因,另一方面也需考虑RPR检测全程手工完成,检测仪器是否定期校准、移液器是否精确、人工操作是否规范等人为误差因素可能造成RPR出现BFP的情况[17]。任何一种梅毒螺旋体抗体血清试验都难以达到100%的准确性,若发现BFP的情况可以进行多种试验,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FTA-ABS、免疫印迹法等进行验证[18]。对于HIV-1感染者RPR出现BFP的情况,建议6个月后随访监测RPR滴度,观察其动态变化,若发现梅毒抗体呈阳性,需积极治疗,杜绝传播,同时也需要做好咨询沟通以免引起过度恐慌。

猜你喜欢

螺旋体载量梅毒
广州市鼠类动物钩端螺旋体的感染调查
无人机多光谱遥感中植被指数与森林地表可燃物载量关系研究*
肝衰竭患者HBV-DNA载量与炎性因子及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
隐性梅毒更危险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载量与免疫学标志物及炎性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TP-ELISA和CLIA在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中的作用及准确性分析
妊娠合并梅毒该怎么办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
陈建杰教授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经验总结
常常听到的梅毒,你真的了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