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管控与信息化建设研究
2022-05-14武青海
武青海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吉林 1321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1]。随着智能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传播时事、各类资讯的重要途径,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社会正能量的主要传播阵地。在各类资讯中避免不了掺杂着负能量的信息,大学生思想或将受到这些信息的影响。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管控与信息化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利用信息化手段监督和引领大学生积极健康传递社会正能量的重要举措,因此开展高校网络舆情管控与信息化建设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新媒时代校网舆情主要征
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流行的对社会问题不同看法的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公众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言论和观点,它以网络为载体,以事件为核心,是广大网民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表达、传播与互动的集合[2]。高校网络舆情属于网络舆情的范围,既具有网络舆情的共性又具有自身的特征。
1.1 网络舆情的普遍性
高校全体人员都是新媒体的应用者,也可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全校人员的参与使得舆情具有普遍性。学生对于重大事件不具备准确的评估能力,对于与自己认知有差异的事件会通过新媒体发声,其他学生也会产生联动反应,教师在事件处理中也会借助新媒体工具,说明了舆情的普遍性。
1.2 舆情内容的复杂性
新媒体平台在网络信息发布、监控和管理过程中缺少针对具体应用者进行的必要审查,这将会导致部分人成为虚假信息、不良信息的传播者,导致高校网络舆情管控变得更加复杂。目前国际环境复杂,不法分子利用中国的新媒体平台发表不正当言论,而部分平台不具备监测过滤功能,给学校舆情管控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增加了舆情管控的难度。
1.3 高校舆情的个体性
各种新媒体平台的出现使得高校学生成为平台最直接的使用者和推广者,也使得网络舆情具备了完善的体现通道,学生每人手里都拥有至少一部手机或者移动终端设备,随时都可以利用手里的设备录制视频,部分学生利用新媒体平台发表的作品(原创和转发)中有时会掺杂着个人对学校、同学等的不满情绪,这给舆情管控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
1.4 高校情的发
新媒体平台的出现使得网络舆情传播的途径发生改变,高校学生也从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变成主动的信息源。高校“00后”学生逐渐成为主体,通过QQ群、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分享社会热点(校园突发事件等)并进行评论,信息快速传播加快了网络舆情的发酵速度,这将使校园突发事件一夜之间传遍整个网络,学校也将卷进网络舆论漩涡中[3]。
2 新媒时代校网舆情在的险
2.1 国际情风
网络舆情是不同意识形态在互联网上的碰撞与交锋。国际舆情事件主要是西方文化和非主流文化通过互联网对高校师生的文化侵袭和渗透,是高校网络舆情的源头之一。面对中国取得的卓越成绩,西方国家打着“自由、人权、民主”旗号意图阻止中国经济的发展,大肆制造网络谣言,干涉中国内政[4]。
2.2 国内情风
国内舆情风险主要是源于国内公众事件的舆情风险,特别是高校内部事件的舆情风险,这是引发高校舆情的直接原因。对于高校教育工作者而言,既要防范国际舆情风险,又要立足学生本身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化解引发国内舆情风险的各种矛盾。大学生在对国内国际的政治和社会问题上表现出思想意识不成熟并具有片面性和幼稚性,往往会背离社会价值观,发表不正当言论,不利于校园和谐稳定。校园突发事件多数与师生有直接关系,需要学校立即采取措施加以应对,这类突发事件表现出时间短、扩散速度快的特点,如意外事件、师德师风、校园管理服务类等[5]。
3 新媒时代校网舆情控与导的施
3.1 搭建络平,加强警监机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管控和引导需要积极健康的网络平台,建立严格的监控预警、监测机制,对高校舆情管控和引导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由高校日常工作可以看出,引起网络舆情的事情繁多,事件的发生也非偶然,因而建立快速而有效的舆情监控机制非常重要。对博客、微博、QQ群、微信朋友圈等这些自媒体平台进行监控并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机制,网络平台中发布积极向上的消息,加大师生正能量的引领作用;对于消极的消息,要及时进行处理,借助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对信息的发起人进行查询并进行教育引导,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6]。
3.2 建立情队,加强领作
高校的舆情管控工作是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各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由校领导负责的舆情队伍,包括学校网络信息中心、二级学院领导、主管学生工作的书记、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学生会干部及班干部等,组织架构如图1所示,舆情队伍采用逐级负责制。
图1 网络舆情队伍组织架构
3.3 加强师生网络安全教育,提高自律意识
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安全教育要与日常教学工作、思政教育工作紧密结合,提高师生自律意识[7]。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将日常教学与核心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紧密结合,不断增强党员队伍的凝聚力和引领作用。二是加强国家安全教育。高校应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安全工作的重要论述内容,把网络安全教育作为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师生的的网络防范技能和网络安全意识。三是加强网络素养教育。通过日常宣传教育活动,使师生对于网络信息的产生、传播做到充分了解并能进行分析和研判,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四是加强法治与道德教育。通过法律宣讲和宣传片等形式,加强师生合理利用网络、合理发布网络信息,引导师生增强自律意识。
4 新媒时代校网舆情息化设
4.1 高校网络舆情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新媒体时代的高校网络舆情具有复杂性、个体性和突发性,大学生有着年轻化、从众化的心理,面对复杂的网络平台,大学生易出现过激行为并借助网络发表不适合自身的言论和网络暴力,这对大学生自身的培养非常不利。目前,全国各高校网络舆情工作基本上都是通过政府网络舆情监控系统、全网网络舆情监控系统等第三方完成,高校网络舆情信息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8]。
4.2 高校网络舆情监控系统设计
信息化技术发展使得舆情的载体十分复杂,网络舆情的产生者包括使用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的任何人。高校大学生作为网络舆情产生的主体,与其互动的对象包括其同学、家长等,网络舆情信息的获取来源于比较流行的新媒体平台,主要包括论坛、贴吧、微博、网站、抖音、快手等。高校网络舆情监控系统主要包括信息采集模块、信息预处理模块、舆情分析模块和舆情管理模块,系统功能如图2所示。
图2 高校舆情监控系统功能模块
总之,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工作具有其特殊性,这使得高校舆情队伍建设也成为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面对复杂的新媒体平台和网络环境,网络舆情的管控工作逐渐要求高校全员参与。面对舆情管控工作,师生要有网络安全意识和自律意识,通过舆情队伍工作和信息化舆情管控系统的建设,使高校舆情管控工作走向常态化、便捷化、简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