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支架式教学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研究

2022-05-14冯印芳

关键词:整体支架教学内容

朱 宇,吴 磊,冯印芳

(齐齐哈尔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一、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scaffolding)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法。该教学法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为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困难提供小步调的线索或提示,作为学习的有利支撑。教师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角度,分析单元教学内容,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并依据预设问题分析单元任务,划分出小任务群,先以小步调解决小问题,再引导学生解决教材中的综合性问题。

依据不同的学情,教学目标的制定也是分层次设计的。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可以完成教材任务,对教学目标的确定不需降低难度处理。学习程度中等的学生,完成教材任务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小步调地增加途径和策略,在教学目标达成输出时,降低对学生的要求。对于学习存在很大困难的学生,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更需要教师降低要求,在目标中提供更多的支架,为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做好充分设计。

教学内容支架是指在设计教学内容过程中,教师需要建构不同类型的支架[1],可分为知识支架、活动支架和单元教学支架。知识支架是由于学生在学习中欠缺单元主题下的语言知识要素,不能有效地表述学习内容,教师通过建立词汇、结构等支架帮助学生在一定提示下完成学习任务。活动支架是指学生无法顺利完成单元设计的学习活动,教师建立支架对活动进行一定的变式分解,即:通过一个个关联性、层次性的学习活动,最终完成教材中规定的学习任务[2]。

单元教学支架是在主题引领下,将单元中的各个语篇联系起来,划分单元课时安排,并在课时与课时之间的衔接上建立支架,使前一课时成为后一课时的有利支撑,从而将单元作为一个整体展开教学。

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基于课程标准,围绕特定主题,对教材等教学资源进行深入解读、分析、整合和重组后,结合学习主体的需求,搭建起的一个由单元大主题统领、各语篇次主题相互关联、逻辑清晰的完整教学单元,使教学能够围绕一个完整的主题设定单元目标,引导学生基于对各单独语篇小观念的学习和提炼,逐步建构基于该单元主题的大观念[3-4]。

在我国,朱浦第一个提出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他认为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教师以单元教学内容为整体的一种系统、科学的教学设计。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教师基于对单元教学内容的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建立单位整体教学体系并进行单元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设计。因此,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整体设计过程,并结合教学过程和评价方法有机地获得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5]。

三、支架式教学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教师从整体的角度分析教材,用整体思维设计教学,体现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习活动的整体性。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强调整体的同时,分层、分步、阶段性设计也是支架式教学法在单元教学中的应用。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以外研版《高中英语(新标准)》修订版必修教材第二册第六单元Starting out为例,依据学情运用支架分析单元整体教学内容、依据教学内容运用支架明确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目标运用支架建立单元整体教学活动、依据教学活动搭建课时支架等四个维度进行支架式教学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的案例分析。

1.依据学情,运用支架分析单元整体教学内容

分析学生现有的英语学习水平是研读教学内容的第一步。学情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针对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对于单元任务,可以在教师的简单指导下顺利完成学习。第二个层次是学习程度一般的学生,学生在学习单元内容、解决单元问题时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支架完成单元任务。第三个层次是学习程度较差的学生,学生基本不能完成单元任务,需要教师提供各种支架帮助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同一本教材,面对不同的学情,在处理教学内容上也应有所不同。在学情分析中,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文化背景知识、学习教学内容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等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三种方案。

第一方案适用于词汇储备不够丰富、语言表达一般、虽然思维上能够理解图片中存在的问题,但是由于语言能力有限,在综合语言运用上存在着一定困难的学生群体。在教学内容上,通过观察图片中不同的环境,学生能够发现环境变化,猜测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但很难用描述性的语言描述图片。第二方案适用于英语学习学困群体。这类学生的普遍特点是英语学习基础差,知识储备量很有限,语言能力弱。在教学内容上,学生能够识别图片中的环境问题,理解图片传递的信息,但需要教师提供相关背景知识,并在课堂教学中提供相关语言支架,才能介绍图片内容、表达环境问题的成因及治理措施等。第三方案适用于英语学习特困群体。此类学生的英语基础极其薄弱,知识储备量极少,表达与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很弱,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在教学内容上,学生能够识别出图片所指的环境问题,依据教师提供的背景知识及课堂教学中提供的语言支架,理解图片所传递的信息,简单描述图片表达的问题,思考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等。

2.依据教学内容,运用支架明确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教师依据学情,分析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支架确定相应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教学效果最终达成的目的。教学目标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方案,第一方案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观察图片中环境破坏带来的变化,分析环境变化的原因,运用简单语言描述环境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第二方案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观察图片中环境破坏带来的变化,初步分析环境变化的原因,借助支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环境问题。第三方案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观察漫画中环境破坏的现象,借助支架用简单的语言介绍这些现象。

在第一方案中,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设计,没有为学生搭建支架,学生的学习程度可以不借助支架,完成学习任务,如果教学实际中出现教学困难,可以通过降低问题难度来解决;在第二方案教学目标中,由于学情的变化,教师设计搭建支架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学生在表达上难度也相应降低;在第三方案教学目标中,虽然搭建了支架,但学生仍然无法完成学习任务,教师需要在教学目标中体现内容丰富、方式多样的支架,降低任务难度,从而实现支架式的教学目标。

3.依据教学目标,运用支架设计单元整体教学活动

教师依据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从学习活动观的角度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就是支架式教学的一种运用。教学活动从学习理解、实践应用、迁移创新三个层次进行设计,学习理解类活动以基础知识为主,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内容;在此基础上,学生将所学知识根据语篇中的语境加以运用,在分析作者观点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教师创设新的语境,引导学生迁移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在学习活动观的教学活动设计中,为了完成不同层次的学习活动,教师建立不同类型的支架,帮助学生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在单元Starting out部分,教材设计了“看图回答问题”学习活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回答教材问题时,出现了不会表述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建立支架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教材部分图片如图1所示。

图1 教材中单元Starting out部分的图片

教材中的问题如下。

Look at the cartoons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①What environmental problem does each cartoon refer to?

②What are the causes of these problems?

③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 we face today? What should be done to help solve it?

教师利用支架式教学,根据不同教学目标设计三种教学活动方案,如表1所示。

表1 单元整体教学活动中的支架运用

第一方案是看图说出获得的信息,并说出图片中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案。这个方案将教材问题具体化,通过观察图片帮助学生梳理图片信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这样就为表达图片中的问题搭建了支架。第一方案的Picture talking。首先,发出教学指令:“Look at the cartoons and tell what information you can get.”引导学生分析导致环境问题的原因;其次,提出问题:“Tell what environmental problem each cartoon refers to and what we can do to help deal with it.”引导学生基于人类行为与环境问题的关系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二方案是看图用给出的词和词块描述图片。教师通过给出图片中的词汇要素为学生搭建支架,帮助学生在简单表述环境问题时,提供必要的帮助。然后,教师给出必要的结构要素帮助学生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表述解决方式,为学生进一步搭建表达支架。第二方案的Picture talking。由于学生学习情况不同,笔者在设计教学任务后,使用知识支架给学生提供语言知识要素,引导学生了解常见的环境问题,并利用支架组织构建语句对环境问题现象进行描述。基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教师可以进一步搭建结构支架,帮助学生表述关于环境保护的观点。

第三方案是将给出的表述要素分类,给学生更加明确的支架类型,让学生在表达中能够迅速找到每个支架恰当运用之处。建立类别分明的语言支架有助于学生简要表达环境问题,但受学生英语学习程度限制,不向学生提出“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解决环境问题”这样的发散性问题,降低学生学习的任务难度。第三方案的Picture talking。教师通过对支架细化分类引导学生了解常见的环境问题,并利用支架组成句子,描述图片呈现的基本现象。

4.依据教学活动,搭建课时支架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对于教材内容多、课时紧张的问题,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好课时之间的衔接,为单元整体教学做好规划,为学生学习的连贯性做好设计。教材中的部分内容是学生不熟悉的,这就给教学增添了难度,教师为课堂学习做准备,为学生在课上顺利学习搭支架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课前任务设计中,依据单元主题内容,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话题阅读或与主题相关的其它内容,为学生学习语篇内容搭建支架。教师在课时教学活动设计中,将前一个活动作为后一个活动的铺垫,使活动有层次、有梯度地开展。在教学设计的第一个环节,以学生的背景知识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进入本单元的学习搭好支架。以Starting out部分为例,在请学生看图片并表达前,先导入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再引入单元主题学习。课时与课时之前也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教师在课时教学设计的最后环节以泛读下一个阅读课文结束,帮助学生做好下一课时的预习。教师通过课时之间的联系建立起课时之间的支架,使学生为每一节课做好建构性的准备和铺垫。

总之,在一线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设计支架以保证顺利完成课上内容。教师为不同程度的学生在不同阶段搭建教学内容支架、教学目标支架、教学活动支架、课时之间支架等形式,提供适当的、小步调支架作为线索或提示,使学生通过这些支架逐渐解决英语学习中的问题,最终获得不需要使用支架的学习能力,形成英语学科素养。

猜你喜欢

整体支架教学内容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基于ABAQUS的某轻卡车蓄电池支架轻量化
口腔CT支架的设计与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心脏支架有寿命吗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十二星座5月整体运程
iBed Tablet Stand平板支架
如何选择整体法与隔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