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传拓艺术走进幼儿园

2022-05-14穆雪媛

幸福家庭 2022年2期
关键词:拓片拓印颜料

穆雪媛

传拓是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人们将宣纸紧覆在金石器物的文字、图画上,用拓包蘸墨进行打拓,最后形成的拓印作品叫作“拓片”。传拓制作过程主要分为上纸、打纸、上墨、捶拓、取拓等环节,适用于各种金石器物,如墓碑、甲骨、陶器、青铜、玉器、瓦当、画像石、铜镜、货币、铜器等,被人们称为“金石传拓技法”。

传拓技法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古代的照相机”,是古时人民智慧的结晶。运用传拓技法拓制出来的拓片可以真实地反映事物原貌,甚至还原出碑文或器物上岁月留下的斑驳痕迹。幼儿年

龄小,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艺术创造能力,积极挖掘传拓这门传统艺术的教育价值,组织幼儿开展形式多样的传拓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提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启蒙教育,以幼儿园、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也指出,教师要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广泛、深入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引导幼儿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同时,教师要利用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和自主思考,提高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以笔者所在幼儿园为例,拓印是教师经常开展的艺术活动之一。幼儿可以进行手指印画,学习不同的版画,尝试扎染等工艺,创作出各种各样的印章画等。

(一)让幼儿初步接触拓印艺术,体验创作的乐趣

在传拓技艺中,人们要用宣纸和墨汁将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图案清晰地显现出来。对于幼儿来说,传拓作品颜色单一,对制作者的技法要求较高,因此,他们对传拓活动并不感兴趣,没有自主探索的欲望。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培养幼儿对拓印作品的兴趣,结合幼儿喜欢彩色、喜欢涂鸦等特点,给幼儿创设一个轻松、自由的创作环境,满足幼儿的创作愿望,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帮助幼儿掌握一定的拓印技巧,让幼儿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以笔者所在班级为例,在拓印活动中,笔者为幼儿提供了颜料、海绵刷、海绵印章、棉签棒、卷纸筒、纸杯、泡泡膜等拓印工具,鼓励幼儿自由发挥,在画纸上随意印画。丰富的颜色和多样的拓印工具很快就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他们对拓印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例如,萍萍挑选了一张画有小鱼的画纸,她拿出卷纸筒,用空心的纸筒给小鱼印了许多泡泡。这种有层次的拓印活动有助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提高幼儿的创作欲望。

(二)组织幼儿欣赏拓片作品,让幼儿感受传拓的魅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拓印活动,幼儿对传拓艺术产生了兴趣。于是,笔者为幼儿提供了一些汉砖、瓦当。例如,汉画像砖通常是一砖一主题。这种独幅的画面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它促使绘画逐渐成为一种成熟而独立的艺术形式。在引导幼儿充分感受和理解传拓这种独特的艺术时,笔者挑选了一些具有美丽线条纹饰的独幅画面的瓦当拓片,与幼儿一起欣赏、讨论,鼓励幼儿说一说画面上的故事,引导幼儿了解线条的走向、样式。

在欣赏汉画像砖时,笔者还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语言描绘作品中的人物。例如,在夏天的河岸边,年轻漂亮的女孩子们高挽着衣袖和裤腿,站在浅浅的河滩上洗衣服。她们的手臂像岸边的垂柳一样来回轻荡,长长的、云彩般的织锦在水流和她们的指间滑动。晾晒在太阳下的织锦,在城市一侧的江岸上,随风飘动,旌旗猎猎。来自异国他乡的商人们正骑着叮叮当当地朝这边走来,他们打算买走这些织锦,然后将其运回遥远的家乡。在带幼儿欣赏拓片和向幼儿讲述拓片故事的过程中,笔者培养了幼儿的艺术鉴赏能力,激发了幼儿对传拓的学习兴趣。

(三)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动手、动脑中促使幼儿自主学习

经过大量的作品欣赏活动,幼儿对传拓这种传统艺术有所了解,开始好奇这种作品是怎样被创作出来的。借此机会,笔者向幼儿展示了传拓工具,鼓励幼儿自由讨论、猜想拓片的制作过程。笔者向幼儿介绍了阳刻和阴刻,阳刻是指将花纹显示于平面之上,刻出凸起的花纹轮廓,具有立体感;阴刻是指将花纹、汉字等显示于平面之下,刻出凹形轮廓。在示范作画时,笔者将宣纸覆盖在模具上,用滚轮蘸取墨汁在纸上滚出了图案。突出的线条让幼儿直接地感受到传拓的巧妙,突破了他们对绘画的认知,激发了他们尝试的欲望。

在幼儿的创作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支持者、引导者的角色。当幼儿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采取谈话、提问等形式,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培养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有的幼儿印出来的图案是重影的、模糊的。笔者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印出来的作品是这样的,幼儿回忆了自己的滚墨动作,发现宣纸出现了位移。于是,他在滚墨时用另一只手按住宣纸,终于印出了图案清晰的作品。当幼儿遇到问题时,教师要鼓励幼儿自主尝试,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给予幼儿自主探索的机会,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幼儿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

(四)适当提升传拓活动的难度,让幼儿在“一招一式”中学习古老技艺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手部肌肉力量有所增强,幼儿绘画的技能水平也随之提高。在接下来的传拓活动中,笔者适当提升了制作的难度,为幼儿提

供了各种各样的传拓工具,要求幼儿仔细观察阴刻和阳刻的区别,让幼儿通过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传统金石传拓的制作过程。待幼儿摆放好所有工具后,笔者开始引导他们一步步地制作拓片,上纸、打纸、上墨、捶拓、取拓。

在实际操作中,幼兒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例如,小伟在打纸时扯破了宣纸,捶拓时宣纸吸收了过多的墨汁,导致晕染出来的图案非常黑。在活动的点评环节,幼儿议论纷纷:“这幅画太黑了。”“那边全都破了。”针对这个问题,笔者组织幼儿猜测宣纸破损的原因。有的幼儿说:“他把纸取下来的时候太用力了。”有的幼儿说:“是他刷纸的时候刷破的。”于是,笔者准备了湿毛巾和拧干水的毛巾,让幼儿摸一摸,感受其不同的湿度,再请两名幼儿分别用这两条毛巾蘸湿宣纸来制作一幅拓片。经过对比,大家发现用拧干水的毛巾制作出的拓片破损少、图案清晰。

除此之外,在作画过程中,幼儿还出现了其他问题。例如,有的幼儿用拓包捶拓时不敢用力,导致拓片上不了墨。教师要积极鼓励幼儿,让幼儿敢于下手、积极动脑,引导幼儿体会力度轻重和拓片颜色深浅的关系。当幼儿在活动中遇到问题时,教师要鼓励幼儿用积极的心态去自主思考、动手尝试,引导幼儿自主解决问题,帮助幼儿获得更多的操作经验,突出幼儿学习的主体地位,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和能力提升,发展幼儿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让幼儿在传拓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五)鼓励幼儿尽情发挥想象,为传拓艺术增加活力

当幼儿可以制作出自己的拓片时,他们开始尝试做彩色的拓片,以下为师生之间关于改变拓片颜色的讨论。

教师:“我们不用墨汁,那用什么做呢?”幼儿:“可以用以前做拓印的颜料。”于是,幼儿打开了颜料罐,直接用拓包蘸取颜料,结果拓包吸收不了浓稠的颜料,印在画纸上的颜色不均匀,效果很不好。幼儿:“颜料里要加水,老师每次给我们准备的颜料都是加了水的。”教师:“加多少水合适呢?”幼儿A:“加一点儿。”幼儿B:“要加很多水。”于是,笔者调了两种不同浓度的颜料水。幼儿在尝试后发现,颜料水既不能太清,否则印出的拓片颜色很浅;也不能太稠,否则拓片的色彩太深,效果也不好,只有调配得当的颜料水才能印出图案清晰的彩色拓片。最终,幼儿创作出了与众不同的、五颜六色的拓片,为传拓艺术增添了活力。

(六)发挥传拓活动的引导作用,锻炼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传拓艺术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印的物品不仅可以是传统的砖、瓦当、器皿等,还可以让幼儿走出活动室,自己去发现,培养幼儿善于发现的能力。例如,幼儿在观察园区的大树时,教师可以让幼儿摸摸树干,引导幼儿进行经验迁移,组织幼儿讨论一下拓印树干和拓印砖瓦在方法上的区别,鼓励幼儿动手尝试拓印树干。

在幼儿园进行传拓活动时,教师要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要,为幼儿提供不同结构的拓印材料,鼓励幼儿自制传拓模具,支持幼儿制作出自己喜欢的图案。例如,笔者给幼儿提供了彩泥,鼓励幼儿自己制作“砖”和“瓦当”。在制作的过程中,笔者一步步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制作纹路,怎样掌握“阴刻”和“阳刻”技法等。这有助于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产生自豪感和自信心,启发幼儿创作的灵感,推动幼儿去发现、去创新、去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綜上所述,教师要将金石传拓艺术引入幼儿园美术教育,让幼儿自主体验、自由操作,借助传拓艺术激发幼儿的自主性,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由简到难、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主动探究、自我创新,调动幼儿的创作热情,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本文为“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GS[2020]GHB0048。)

(作者单位:甘肃省妇联保育院)

猜你喜欢

拓片拓印颜料
植物拓印
有趣的拓印
唐 豳州昭仁寺碑拓片
唐 等慈寺碑拓片
打翻了颜料瓶
《韦洽墓志》拓片
在颜料中乘风破浪
北宋《曲行殷墓志》拓片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颜料抹在了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