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洪洞:一树一曲总关情

2022-05-14许国华

莫愁·时代人物 2022年5期
关键词:古槐苏三大槐树

许国华

大槐树

一棵生生不息的沧桑古槐,一曲凄凉悲愤的《苏三起解》,一首妇孺皆知的民间歌谣……这便是亿万华夏儿女魂牵梦绕的故乡、寻根祭祖的圣地——山西洪洞。

虬劲粗壮的人造槐根上,一块黑底黄字的“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横匾置于根中。洞开的大门内,一个红底黄色的“根”字铺满影壁,两旁“饮水思源”四个篆书格外醒目。整个造型无不寓意大槐树移民后裔同根同祖、同门同心。

走近山西洪洞大槐树,一股莫名的沧桑和乡愁悄然袭上心头,耳畔萦绕着那首家喻户晓的民谣:“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苏三雕像

苏三缷枷处

忽然间,悲壮的音乐响起,循声寻去,只见大槐树下正在上演《大槐树移民》的情景剧。“凡五口之家迁二,六口之家迁三,七口之家迁四,八口之家迁五,有丁无地之家全迁。” 自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至永乐十五年(1417年)近五十年内,先后从山西组织了十八次大移民,迁徙数百万人口,涉及1230个姓氏。每一次移民,都是生离死别、舍家弃业的热土难离;每一次移民,都是千辛万苦的拓荒重建。

这是怎样的一棵大槐树?让无数人魂牵梦绕,让数十代人念念不忘?最早的那棵“树身数围,荫蔽数亩”的千年汉槐已不复存在,后人在它的原址立了碑亭。所幸的是,在第一代古槐不远处同根衍生出了第二、三、四代槐树,嘉树延年,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正如枝布叶分的移民后嗣那样殷盛兴旺。

来到祭祖堂,细细品读“古槐永系故园情,老鹳常牵游子梦”的楹联,凝视古槐后裔姓氏表和迁移线路图,百感交集。明代迁徙外地的大移民,如同撒向四野的种子,在异地他乡重新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如今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大槐树后裔,约有2亿人之众,他们把这里当作“家”,称为“祖”,看作“根”。

走过莲馨、槐香、鹳鸣三桥,漫步中华姓氏苑,回眸挺拔苍劲的三代大槐树。那饱经风雨、浴火重生的大槐树,何尝不是一种中华儿女的精神象征?其生生不息、代代相承的精神,与千百年来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奋斗不已的精神如出一辙。

“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未曾开言我心好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这耳熟能详的京剧《苏三起解》唱段,唱的是苏三在洪洞遭冤狱之后被押往太原复审的故事。

苏三已起解,走进了历史深处,但关押苏三的这座监狱,逐渐被世人知晓,亦被后人称为苏三监狱。

苏三监狱位于洪洞县城,始建于明代洪武二年,距今已六百多年,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座完整的明代县衙监狱,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监狱。

监狱并不大,与繁华闹市仅一墙之隔。墙高狱深,机关重重,狱中过道上空,铁丝密布,铜铃高悬,稍一碰触,铃声大作,真可谓“天罗地网,插翅难飞”。

根字影壁

移民浮雕

根雕门洞

牢房门头额雕有一个亦狮亦虎形的动物“狴犴”,龇牙咧嘴地怒视着来人。狴犴是一种上古神兽,俗称龙生九子,第四个儿子即狴犴,因威猛有力,为震慑那些穷凶极恶的犯人,古代常被雕刻在牢門上方,俗称“虎头牢”。

苏三本名周玉洁,山西大同府人氏。5岁时父母双亡,被拐卖到北京苏淮妓院,改名苏三,花名“玉堂春”,因天生丽质,精通琴棋书画,15岁便在京城葫芦巷内竖起艳帜。

一个偶然的机会,苏三同官宦子弟王景隆结识,两人情投意合,立下山盟海誓。很快,王景隆的银两花光,老鸨将他赶出妓院。苏三心里只有王景隆,誓不接客。老鸨只好将苏三卖给洪洞县商人沈洪为妾。

沈洪常年在外经商,妻子皮氏早已与邻居赵昂勾搭成奸。当沈洪带苏三回到洪洞家中,皮氏与赵昂合谋毒死了沈洪,然后状告苏三毒害丈夫。收了贿赂的县官动用酷刑,导致苏三屈打成招,被关进“狴犴”牢。

王景隆后来发愤读书,考中进士,巡按山西,查明苏三的冤情,贪官被撤职查办,真凶伏法,王景隆与苏三有情人终成眷属。

一棵寻根问祖的古槐树,一部家喻户晓的戏剧,一首“大槐树下老鹳窝”的歌谣……很多人因之而来到山西洪洞,看一看传说中的大槐树、老鹳窝,看一看因关押苏三而闻名的苏三监狱。那一树一曲,令人警醒,发人深思。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家英宏

猜你喜欢

古槐苏三大槐树
听古槐讲故事
山和海
大槐树
门前的大槐树
古槐的梦
古代青楼女子的收入,吓人
故乡的大槐树
珍爱身体,健康电竞
史上最情深意重的妓女与嫖客
洪洞县里无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