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县里无好人
2009-06-12唐墨
唐 墨
京剧《玉堂春》取材于明《警世通言》卷二十《玉堂春落难逢夫》,叙吏部尚书之子王金龙热恋妓女苏三(玉堂春),誓偕白头。由于久居妓院,王金龙床头金尽,被鸨母逐出。苏三矢志守身,拒不接客。鸨母遂将苏三卖与山西富商沈雁林为妾。沈妻皮氏生性凶悍嫉妒,并与赵监生有染。沈雁林得病,皮氏将毒药交予苏三捧给沈雁林服用致其死亡,并诬陷苏三谋杀亲夫,送官严究。洪洞县王县令受贿,将苏三严刑逼供,苏三屈打成招,被问死罪,由解差崇公道押解至省城太原复审。时王金龙赴试得中,授山西巡按。苏三一案由王金龙与藩司、臬司三堂会审。苏三上堂诉说冤情,王金龙认出苏三,在藩司、臬司相助之下为其平反冤狱,与苏三破镜重圆。其中,《女起解》一折演的便是崇公道押解苏三自洪洞县到太原的情节。这个过程虽然戏剧矛盾不强,但剧作者却充分发挥了京剧“以歌舞演故事”的特点,将苏三在狱中忧虑自己生死未卜、哀告狱神保佑为自己平反昭雪;上路之后想托人带信给王金龙、祈求救援,以及向崇公道诉说冤情、倾吐怨愤的几段唱词,通过演员精湛动人的唱做,将该折演威了全剧中颇为重要而具有感染力的段落,并成了京剧经典作品。
崇公道是一位善良厚道的老解差,对苏三这个弱小的女子满怀怜悯,并对她的遭遇产生了同情。他不但在行进时为苏三解除了刑枷,还由怜生爱地接受了苏三认他为义父的请求,倾听了苏三的悲苦命运和心声。这段西皮原板,正是这段内容——狠心的父母将年幼的女儿卖八娼门,好色的商人倚仗财富在她矢志守身时将她买下作妾,邪恶的皮氏诬陷她谋杀亲夫,受贿的赃官和衙役严刑逼供将她问成死罪……唱词用了“一可恨”、“二可恨”、“三可恨”的句式,直接而层层递进地表达了一位受尽欺压、饱经凌辱的年轻姑娘对黑暗人世、邪恶社会、腐败官场的控诉、怨恨和哀鸣。
对于苏三的痛诉,老于世故的崇公道不断加以劝慰和宽解。对于官衙的腐败,他解释说“大堂不种高粱,二堂不种黑豆”,所以“衙门口儿冲南开,有理无情拿钱来”。这些劝解,又怎能抚慰苏三的创伤和悲愤呢?苏三只能“越思越想心头恨”,认为“洪洞县里无好人”了。
“洪洞县里无好人”,从表面看似乎这句话有点不分皂白,偏激过甚,然而作为情绪的宣泄,却道出了苏三对官府、对社会的强烈愤慨和敌视。这种极致性的表达与人们的日常用语十分妥帖,感染了观众,得到了认可。可见唱词不管有理没理,只要符合人物心境、得到观众共鸣,便是好词。
不过这句话得罪了这位在衙门里多年服役的老解差——“一句话儿错出唇,爹爹一旁怨气生”。善良,可怜的苏三·“没奈何走向前好言奉敬”,终于得到了老人家的谅解。善良之人的相互劝慰,使悲戚的剧情蒙上了一层喜剧的色彩,但这种“喜”,要比“悲”更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