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书记”施雪钢
2022-05-14韩今
韩今
施雪鋼
第一次踏上高枧村的土地,驻村“第一书记”施雪钢闻到了一股熟悉而亲切的味道,那是小时候稻田的味道。
施雪钢出生在浙江省余姚市一个美丽恬静的村子。村里有山有水,田里种满各种瓜果蔬菜。小时候,他跟着父母下地劳作,看着一株株绿苗慢慢长成青菜、萝卜、西红柿、南瓜,心中充满了欢喜。高考时,施雪钢第一志愿报考了南京农业大学,读完本科和硕士后留校任教。2015年,他被学校派去定点帮扶地——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县高枧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在施雪钢的想象中,高枧村坐落在绵延的群山间,一条崎岖的小路蜿蜒而上,半山腰上有一些瓦房冒着袅袅炊烟,身着鲜艳民族服装的村民在梯田里劳作。到了村里,他才发现高枧村跟想象中完全不一样,村里很漂亮也很热闹,正在打造景区“夏同龢状元文化产业园”。
初到高枧村,施雪钢着手调研。村党支部书记夏平顺向他介绍了村里的情况。施雪钢察看当地的锌硒米、红蒜、蓝莓等产业,访问了一些贫困百姓,了解他们的想法。闲下来,施雪钢问夏平顺:“州里、县里都很重视夏同龢状元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花了不少钱,为什么游客并不是很多呢?”夏平顺说:“可能内容比较单一,景区体量不大,要是搭配些其他旅游项目就更具吸引力了。”
施雪钢把这话深深记在了心上。一次,他看到山坡上的野菊花非常漂亮,就问夏平顺:“咱们这里气候挺适合菊花啊,全省有没有举办过菊花展?”夏平顺说:“没有。”施雪钢一下兴奋起来:“我们南农大有个菊花课题团队,建有菊花基因库,培育了5000余个品种呢!他们在南京江宁湖熟建了一个菊花基地,每年办菊花节,吸引了很多游客。”
夏平顺是个有进取心、敢想敢闯的人,当年响应号召发展林下经济,养了几千只跑山鸡,带动乡亲共同养鸡致富。他高兴地说:“我们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如果大面积种上菊花,就成自然景观了。”
施雪钢仿佛找到了知音:“气候环境是必要条件,南农大菊花培育团队是品种技术保障,加上与我们村夏同龢文化产业园形成合力的优势,一定能带动高枧村的旅游发展,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两人一拍即合,各自行动起来。施雪钢找来当地的气象资料参考,根据土地资源情况起草了开发菊花产业、拉动旅游发展的计划,并向南京农业大学进行了汇报。学校听后立即安排菊花课题团队的专家参与了这项工作。专家团队实地考察后得出结论:气候冷凉,土地肥沃,排水方便,适宜种植。接着,施雪钢又带着当地的干部来到南京,考察了南京农业大学的菊花培育基地,增强了镇、村干部开发菊花产业的信心。最后,南京农业大学和麻江县达成了在高枧村建立菊花基地的帮扶意向,第一年试种20亩。
2016年6月,从南京寄来的42个品种总计10万株菊花苗到了。施雪钢和夏平顺带着村民严格按照专家的要求种植、浇水、摘顶、施肥……期间,施雪钢天天去菊花基地,发现情况立即请求指导。他从小喜欢种植,大学又选修了园艺课,在专家的远程指导下,很快成为技术员。
7月、8月,菊花长势良好;9月,花开了,黄红紫白……高枧村成了花的海洋。施雪钢发挥旅游专业的特长,策划出举办菊花节的整套活动方案,在县、镇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吸引了两万余名游客。“看菊花展,游夏同龢故居”成了当地的旅游热点。菊花节不仅销售出15万元菊花,还带动了当地农家乐的发展,高枧村很快成了小有名气的赏菊打卡地。
菊花基地项目解决了不少当地人的就业问题,大家珍惜这个机会,干活非常卖力。一次在田间休息,芙蓉大妈对施雪钢说:“施书记,今天我想送你一个礼物,给你唱支山歌。” 62岁的芙蓉穿了一件鲜艳的外套,她唱道:“大田栽秧行对行,我在田坝栽花秧,感谢书记来指导,还有支书来帮忙,栽得花秧朵对朵,种得花香行对行……”大家一起鼓掌。施雪钢感动地说:“谢谢!谢谢!”
芙蓉兴奋地说:“歌词是我自己编的,想到一段就唱给女儿听,她把歌词记下来抄给我,再修改。”这首优美的山歌很快就在村里传唱开了。
除了观赏菊,菊花基地还种了2亩药用菊。收获后,施雪钢就按照菊花茶的制作方法来烘烤。没有设备,他就用当地烤烟的设备,烤焦了就调温度、调时间,最后终于做出了合格的产品。施雪钢把高枧村的菊花茶命名为“三无一品”:无污染、无农药、无添加,值得一品。后来,芙蓉还把施雪钢带领大家做菊花茶的故事编进了歌里。
2017年,高枧村的菊花扩大到百亩,品种扩大到茶药菊、鲜食菊、切花菊、传统菊、金陵菊、钟山菊等系列,菊花产品也不断拓展。
2017年8月,就在高枧村菊花产业蓬勃发展之时,施雪钢的任期就要到了。整整两年,他和乡亲们共同奋斗,在崎岖的山路上走坏了三四双旅游鞋,茅草把腿划了一道又一道的血痕,脖子晒掉了皮……他还给结对帮扶户罗老奶奶募集了3700元爱心款,并买了电饭煲和衣物等生活用品。
?驻村期间,施雪钢先后获得麻江县驻村工作先进个人、黔东南州和江苏省教育工委“优秀共产党员”、黔东南州“最美第一书记”等荣誉。
听到施雪钢要回去的消息,高枧村的村民找到夏平顺,希望留住施书记。罗奶奶说:“施书记没喝过我家的一口水,我们舍不得他走啊!”受施雪钢帮助建了100亩优质锌硒米种植基地的小赵说:“大力香水稻基地建成了,他还没尝一尝这个米煮的饭呢。”小学校长说:“施书记为我们建立了企业奖学金和爱心资金,我们还要等他来发放呢。”
夏平顺也知道,施雪钢离家两年,家里还有老父亲需要他的照顾。但菊花节马上就要举办了,所有活动都离不开他。夏平顺揣着印有一百多名村民代表鲜红手印的“挽留书”,来到了南京农业大学,希望学校让施雪钢多留三个月,等菊花节结束后再离开。学校征求施雪钢的意见后同意了。
施雪钢和乡亲们一起操办了2017年的菊花节。盛花期的菊花漫山遍野,观赏者人山人海。离开高枧村的那个晚上,施雪钢和大家都喝多了。村民们唱着山歌,拎着腊肉、土鸡蛋,一直送他到村口。
施雪钢回到南京后,村民对他念念不忘,经常打电话向他咨询菊花种植的问题,他总是耐心地一一答复。夏平顺问他:“啥时再来吃土鸡?”他回答:“每两年我都会回去一次,因为那里有太多牵挂的人和事。”
施雪钢兑现了两年回麻江一次的承诺。针对留守儿童多、教育落后的问题,他连续两年组织大学生到高枧小学开展“我们的童年因你们而精彩”志愿服务活动,让孩子们对大学充满憧憬。他还指导两届校研究生支教团的学生,开展系列支教活动,受到麻江县龙山中学很高的评价。
2021年11月15日,不惑之年的施雪钢再次踏上了贵州省的土地,挂职麻江县委常委、副县长。
施雪钢见到了已经升任昌贤镇副镇长的夏平顺,拿出带给他的运动鞋。他还去看望了91岁的罗奶奶,动员和安排她们一家住进了县里的养老院。这次,施雪钢带来了南农专家研究的梨、柿子、橘柚等适合麻江气候的种植技术;进一步提升300亩精品菊花园的规划和种植,让旅客游园时赏菊、叹菊、品菊、吟菊、用菊。施雪钢觉得,在追求一个精彩而有意义的人生过程中,所有的磨难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编辑 王冬艳 43740834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