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谱写英雄赞歌
——评广西原创杂技剧《英雄虎胆》
2022-05-13符蓉
文|符蓉
(作者单位:广西艺术学校)
图1.《空中伦巴》
原创杂技剧《英雄虎胆》是广西演艺集团杂技团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创排的大型红色题材精品剧目。该剧是对解放初期发生在广西的剿匪战役的艺术再现,通过回望历史,谱写英雄赞歌,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
一、深挖红色内涵 体现时代价值
杂技剧《英雄虎胆》根据同名经典电影《英雄虎胆》改编,2020 年5 月正式启动创作。杂技剧《英雄虎胆》讲述了人民解放军侦察科长曾泰化装潜伏到国民党残匪藏身的老巢,助力大部队将匪徒一网打尽的故事。电影《英雄虎胆》已是家喻户晓,观众对其中的情节、人物早已了然。把这故事搬上杂技舞台进行再创作,使杂技具有了表现时代的叙事能力,也使艺术样态焕发了生机。观众在欣赏杂技剧《英雄虎胆》的时候,在沉浸式体验中不仅目睹了杂技艺术高难奇险的精彩,也重温了广西剿匪那段波云诡谲、杀机四伏的岁月,深刻体会到该剧深邃的思想、崇高的精神,为共产党人不畏牺牲、顽强拼搏、革命理想高于一切的英雄主义情怀所赞叹。剧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崇高的理想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
二、立足杂技本体 尊重艺术规律
杂技的无言肢体语汇不擅长叙事抒情,但在表现战争场面及血性、阳刚、勇猛等硬汉风格时却有着独到的优势,这与杂技本体技巧具有克难、惊险、战胜自我等方面特质高度契合。
杂技剧《英雄虎胆》共有四幕,结构工整严谨、叙事脉络清晰。它采用“报告剧”的形式,运用倒叙手法,通过回忆,以亲历者的口述重现那段峥嵘岁月。亲历者“我”是一位壮家少年,亲身参与了这场腥风血雨的战斗。如今站在舞台上做报告的“我”已是白发苍苍。当舞台帷幕缓缓拉开,“我”走出来,饱含深情地讲述,全剧以此为线索,巧妙串起各幕情节结构,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我”讲述完毕退下舞台,灯光切回到舞台中央,杂技演员迅速融入大屏幕所还原的历史原貌中,虚实相生,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当年震撼人心的战场。
演出开始于解放军进山执行任务时,“吉普车”在变幻莫测的灯光效果中颠簸前进,“单杠”“皮条”等技巧组成开场杂技“车技”节目,以单周式跟斗姿势密集地进行腾、翻、跃、跑等,渲染了解放军进山剿匪的英姿勃发和骁勇善战。曾泰乔装成国民党军官只身潜入匪巢,土匪对他进行了多次试探甄别。在表现曾泰与敌人斗智斗勇时,该剧用了杂技“高椅倒立”“高椅对手顶”技巧,多张长椅相互交叠堆高,一层又一层,代表敌人对曾泰的试探不断增加,危险系数逐级提升。曾泰在高椅最顶层表演倒立、单手顶、对手顶,喻意他在敌人不信任的情况下,在危险四伏的环境里能够勇敢冷静、巧妙应对。电影中阿兰对曾泰的试探,在剧中则采用了魔术“变衣”技法,阿兰的军装秒变成了一袭桃红色的旗袍,鲜艳撩人。这里用了马戏文化中的“高空双人操圈”来表现阿兰对曾泰的试探,阿兰与曾泰在空中翩翩起舞,不像擅长表现男女恋情的传统技巧“绸吊”那样缠绵悱恻,却能恰到好处地把阿兰对曾泰的撩拨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侦查员耿浩与壮家少年“我”潜进匪巢侦查敌情时,用“爬杆”技巧展现;耿浩被捕,“皮绳”技巧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敌人对耿浩的严刑拷打,在高空被皮绳吊打的耿浩突然坠下,观众的心猛地一紧,喻示着耿浩宁死不屈壮烈牺牲。围绕剧情,随着戏剧矛盾的推进,杂技技巧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剧中谍战的危机四伏、惊险悬念、残酷战斗,契合了剧的整体情境氛围。全剧尊重艺术规律,以适当的杂技手法来表现剧情,以剧情来丰富杂技艺术,根据戏剧情境巧妙展现技巧,以技彰剧、以剧显技,技剧良性互动,有机融合、相得益彰。
三、红色血脉与地域文脉结合 彰显时代华彩
该剧充分结合红色血脉与地域文脉,展现广西多彩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多民族聚居环境。少数民族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如服饰、传说、歌谣等,体现人们的精神特质与价值观念,是散落在民间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这些为广西杂技艺术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肥沃的文化土壤,为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素材。
图2.《椅子顶》
杂技剧《英雄虎胆》中巧妙选用了广西杂技团的《瑶心鼓舞——蹬鼓》等传统经典节目,将本土民族文化艺术与杂技表演融为一体,服装、道具等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与风情,如通过瑶族打油茶的工具和长腰鼓的图案等,展现了广西多民族聚居地人们真实的生活状态。创作者牢牢扎根于广西这片深厚的、充满勃勃生机的土壤,深入生活、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和十万大山革命老区进行深入调研,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发掘闪光点,结合广西本土民族地域文脉特色,使红色血脉与民族地域文脉有机结合,充分彰显民族地域、红色土地的时代华彩。
四、不足与建议
该剧美中不足的是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较为扁平化、脸谱化,电影中立体丰满、真实丰富的人物性格、人物形象在该剧中没有得到很好地展现,略显遗憾。当代红色题材文艺创作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应避免脸谱化、标签化,这更符合当代文艺作品的创作规律。杂技剧《英雄虎胆》虽不完美,但仍是一次较为成功的艺术探索。红色题材杂技剧创作意义深远,更要勇于肩负起历史使命,有效发挥文艺引领时代民族精神的作用,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