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介入护理模式在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05-13卞明涛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介入治疗常规护理心血管

卞明涛

【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护理模式在心血管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9年4月-2021年10月选取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行心血管介入治疗6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及组间匹配原则将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31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32例采取介入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不良情绪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不良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护理模式的实施可以显著改善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并降低并发症,护理效果值得肯定。

【关键词】心血管;介入治疗;常规护理;介入护理

前言: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扩张性减弱,血流量减少。当心脏负荷增加,从而出现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缺氧所致的心绞痛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常见的胸痛症候群。该疾病具有发病急,发病快,反复发作的特点。病程中会出现短暂的胸痛、闷胀及上肢疼痛,严重时往往会导致患者立即停止活动并出汗,患者经常伴随恐惧心理,反向加重了心绞痛的症状。心绞痛病因尚不明确,诱因主要为体力劳动、常年疲劳、情绪激动不适、饱餐腹胀、心动过速、吸烟、天气影响等。

一、研究对象

于2019年4月-2021年10月选取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集团仪征医院收治的行心血管介入治疗6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心血管疾病确诊患者;依从性较好患者;年龄在80周岁以下患者;积极参與研究者。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患者;血液疾病患者;精神疾病患者;无家人陪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与组间匹配原则结合的方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包含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年龄范围为55~79岁,平均年龄为64.67±3.69岁;患者病程范围为2~10年,平均病程4.68±1.69年。观察组包含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龄范围为56~80岁,患者平均年龄为64.73±3.70岁;患者病程范围为1~11年,患者病程平均值为6.77±1.75年。将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均衡可比性。研究经医院伦理机构审核通过。

二、护理方法

(一)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介入治疗开始前,向患者讲解治疗过程的内容并指导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在治疗结束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各项治疗指标,并做好用药护理。

(二)观察组

患者在治疗期实时介入护理,护理内容如下:(1)术前护理:成立介入护理小组,对小组内成员进行介入护理重要性的讲解,并通过大量文献资料和临床经验,总结出介入护理要点,同时提高护理小组内成员的专业素养,培养护理人员更专业、更具有耐心、更具有亲和力的护理态度,进而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和依赖,从而拉近患者之间的距离,提高患者在护理时的依从性。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做好术前重要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健康宣教主要以科普介入治疗内容为主,心理护理则以疏导患者不良情绪为主,通过解答患者的问题和讲述介入治疗成功的案例,帮助患者克服不良情绪的产生,提高患者完成手术介入治疗的信心。

(2)术中护理:护理人员需在介入治疗的过程中全程陪伴患者,帮助患者调整好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并协助患者摆好体位并固定,通过聊天和对话方式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负性心理情绪,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面部表情变化,通过按摩或抚触等方式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怀,降低患者负面情绪。若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应积极协助医生完成急救工作,同时护理人员还应保证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3)术后护理:介入治疗完成后在拔除鞘管时,要根据患者穿刺部位进行不同的护理内容,做好局部压迫止血,并观察穿刺点情况,密切关注穿刺部位是否有渗血点或搏动性包块出现。同时为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食谱,以营养丰富且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加大患者饮水量,促进排尿频率,帮助患者将残留在体内的造影剂及时排出,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三)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

①心理疏导:住院患者住院后,护士要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医院的治疗环境,减轻或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告知患者保持情绪稳定的重要意义,并向患者介绍先进的疾病治疗技术,了解现行治疗策略。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密切观察,发现患者有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在此过程中,护士应不断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和安慰患者,加强与患者的交流,进一步了解患者心声,及时掌握患者实际需要,讲解疾病相关知识,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依从性。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精神心理压力,逐渐改变其急躁易怒、争强好胜的性格,保持心理平衡。②加强健康教育:在护理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急性心绞痛的发病机制、护理要点、并发症的预防措施等。增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可通过播放录像、发放健康手册等方式,充实患者知识,引起患者注意,教患者如何自己观察病情,指导家属发现患者的异常或不适,告诉患者有不适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根据医嘱及时告知患者服药作用和不良反应。关心患者生活生理,尽量解决住院期间遇到的各种问题,使患者有安全感,从而更加信任医务人员。患者应总结出针对自己的发病原因,从而控制好疾病诱因,可极大程度的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提高舒适感受,患者终身受益,也减少了医疗资源的压力。

结语:综上所述,在对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采取临床护理时,介入护理不仅能够降低患者不良情绪,同时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将并发症发生率降到最低,护理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刘晓燕,朱小玲,曹益凤,汤亚琴,郑冬冬.“互联网+”心血管专科护理管理平台的构建与应用[J].护理学杂志,2020,35(14):57-60.

猜你喜欢

介入治疗常规护理心血管
精细护理在心血管介入治疗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洗牙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吃坚果可降糖友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目标性心理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