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代娥口述史》

2022-05-12李芳,周鼎

全国新书目 2022年2期
关键词:织锦学苑土家

其实我们捞车河一带,从很早以前就有织花的传统,据一些考古专家讲,在我们龙山苗儿滩的商周遗址中,就发现了大量古人用的石纺轮、陶纺轮和陶片,陶片上有纺织物的纹样,说明我们这一带的先民,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是男耕女织的生活状态了。还有专门研究我们土家族文化的刘能朴老师,也曾跟我讲过,在《大明一统志》里有“土民喜服五色斑衣”的记载,清乾隆时期的《永顺府志》里有“土人以一手织纬,一手用细牛角挑花,遂成五色,纹斑斓可观”,而清代嘉庆时期的《龙山县志》里,也记载着我们洗河车流域“民风古敦,人物俊秀”“女勤于织,户多机声”的情况,而且还有“土妇善织锦、裙、被之属,或经纬皆丝,或丝经棉纬,挑刺花纹,斑斓五色”的描述。在过去的志书里,不仅记录了我们这里的土家人能纺善织的情况,还讲了我们掌握树桑饲蚕、植麻种棉的技术,所以我们土家人的服饰颜色才会这么斑斓多彩。近代民国时期的《龙山县志》里,也记载着我们土家织锦是“东西各国备品陈列”。因此,即便是相隔几千年,从远古到现代,从原始纺织到今天的土家织锦织造风尚,我们这里从未间断土家织锦的织造,我们捞车河一直保持着“男耕女织,户有机声”的古风,现如今的土家织锦技艺是继承着土家人数千年的织造传统,可以说它是原始纺织的“活化石”了。

我们村基本上都是土家人,姓彭、姓向的最多,这两个姓是我们村的大姓。我的婆婆(奶奶)姓彭,是捞车河彭家湾的土家人,她织花织得好是远近闻名的,而我的爷爷姓刘,是外来的汉人。据我们家以前的老辈人给我讲,我们姓刘的先祖最初是生活在八面山的,后来才迁到捞车河。从你们住的里耶镇往北望去,就能看到高耸入云的八面山,八面山在湖南和重庆的交界地区,南北狭长,看上去两头尖得很,四周是悬崖峭壁,像一条船的形状,民间有很多关于它的传说,有人说它是我们土家人的“祖先山”。别看八面山四面陡峭,但它的山顶地势十分平坦开阔,还长着茂盛的牧草,山顶上还喂养了很多马、牛、羊,所以八面山又被叫作“空中草原”和“南方的呼伦贝尔”。我们家从我爷爷记事起,就已经搬到捞车定居了,我婆婆说她年轻的时候,村寨里处处都有织花的土家女子,那时候客妇(从外地迁入湘西的汉族妇女)只会纺棉花,不会织花,但我们土家的女子一年四季都在织花,土家族的古歌里讲:“姑娘家来姑娘家,结麻纺线又绣花……春天挑个桃李花,夏日绣朵绣球花,中秋挑朵金桂花,寒冬腊月绣梅花。”

《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土家织锦·刘代娥口述史》

李芳 周鼎 著

学苑出版社/2020.8/800.00元

李芳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人类学专业博士,师从张小军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人类学、建筑、仪式、民俗。

周鼎

现任学苑出版社艺术编辑室主任,湖南师范大学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造型艺术系。先后在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中华民居》杂志社、学苑出版社工作。常年从事文物建筑保护与修缮、艺术理论、民俗文化研究等,主持编辑近百本关于古建文物保护、民间技艺、民俗文化类图书,对艺术学、民俗学、纪录片等方面有一定涉猎和研究。

我们捞车除了有精巧的织品,还有一个很有特色的东西就是拉拉渡,它是以前我们捞车人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我建议你去体验一下,因为拉拉渡是我们酉水流域的特产,可能你到了别的地方,就不会见到这样的东西。在凉亭桥还没有修好的时候,人们出行南来北往,全靠拉拉渡过河。有句话叫:“行船的只要拉拉手,天干落雨都不愁。”过去我们酉水河流域以水运为主,拉拉渡就是渡河的主要交通工具,河面水比较小的时候,人们需要过河都是自己拉着过去,不需要船老板来拉船。捞车河拉拉渡的船老板是彭心敏,他负责这个拉拉渡几十年了。早年间,渡河是不用付船钱的,船老板维持生计全靠“打河粮”。打河粮是我们这里一个比较独特的习俗,每家每户要拿出一定的粮食或食物给船老板,算作全年的船钱。打河粮一年有两次:一次是在八九月秋粮成熟的季节,每人给七斤谷子;另一次是在农历正月初一到十五的时候,要粑粑也叫打合粮,随主人家的意思给,叫作“秋打谷子年打粑”,这样船老板也有了生活保障。每年暑假的时候,我们村的孩子们就会跳到河里,在拉拉渡上玩儿,拉拉渡已经成为我们土家人特有的一种生活方式。

猜你喜欢

织锦学苑土家
传播与传承:全媒体视域下的土家“啰儿调”
西兰卡普:土家族的织锦与史诗
传承
神奇的东方艺术之花
小学课间操跳“土家花灯戏”
明清两朝地方文献辑录的土家语词汇分析
会发光的鲯鳅
与家有关的字
我的家乡最美之梧州
勤劳小矿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