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焊接应力的控制与消除方法

2022-05-11耿汉学GENGHanxue

价值工程 2022年17期
关键词:焊接件幅值焊缝

耿汉学 GENG Han-xue

(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南京 210048)

0 引言

焊接残余应力对焊接结构的使用性能有一定影响,容易引起结构的脆性断裂,而拉伸残余应力与压缩残余应力会分别产生影响,前者即会降低疲劳强度,后者即会减小稳定性极限,因此焊接残余应力会直接导致焊接件变形和开裂。在焊接过程中,由于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因素,所以对焊接残余应力的具体测定非常繁琐,这也使相关研究难上加难,所以不断深入研究焊接结构的残余应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实际焊接操作的过程中,焊接结构的获取往往是依靠经验或者实验,而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新工艺层出不穷,如果仅仅凭借经验或实验,或许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最终获得的焊接结构也已经过时,由此也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发挥计算机模拟的优势作用,在实际的模拟中,可以通过验证试验来验证数值是否适用,而对于焊接工艺、设计、参数的相关设置和筛选,都通过计算机来独立完成,不仅节省了时间,也腾出了大量的人力来投入到其他的重要工作中,对经济效益的提升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 焊接应力概念

焊接应力是产生于焊接的过程中,焊接件内部的结构应力,当焊接操作完成之后,焊接件内部会存在一定的焊接应力。焊接应力会伴随着焊接过程的进行而发生一定的变化,其分布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由于焊接件本身的一些因素,在焊接过程中焊接应力也会随之变化。

2 产生焊接应力的原因

2.1 焊接件受热不均匀

在具体焊接的过程中,焊接应力的产生和变形,是由于在焊接中实际操作不均匀,在焊接中的焊接件位置引焊接操作实施所产生热涨,而在没有焊接的位置则没有产生热涨,因此热涨变形受到了相应的阻碍,最终在焊接完成后,会产生焊接变形以及焊接应力。

2.2 焊接金属出现收缩

焊接的过程即为融化焊接的材料,之后进行金属的填充,其在一般的常态下为全塑的状态,而在整个焊接过程中,自身会发生变形,但不会拉动其他材料的变形,由此产生金属收缩,以及金属变形和焊接应力。

2.3 焊接件刚性约束

在焊接过程中,焊接变形以及焊接应力的产生,与焊接件的刚性约束有着一定的关系,焊接件的刚性越大,则发生焊接变形以及焊接应力的概率就越小,反之亦然,因此焊接件刚性约束与焊接变形、焊接应力之间是反比关系。

2.4 其它因素导致焊接残余应力产生

在具体的焊接操作过程中,产生焊接残余应力的因素有很多,如热源、材料、刚性约束等,同时还伴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在焊接前期,对钢结构的局部零件进行轧制,对焊接过程也会产生相应的影响,从而导致焊接残余应力的产生,所以在焊接时,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综合多种因素,由此来降低和消除残余应力的产生,从而保障机械强度。

3 焊接应力对焊接结构的影响及危害

3.1 对结构刚度的影响及危害

一般情况下,外载产生的应力与结构中某区域的残余应力两者之和接近屈服点后,在该区域中的材料会发生变形,同时也不再能承受外载力,对结构刚度产生一定的影响,结构刚度会大大降低。当结构中有横向焊缝、纵向焊缝、火焰校正等,在截面上会有残余拉伸应力,而这时应将残余拉伸应力与构件的内应力进行叠加,两者叠加之和达到屈服点,则直接产生变形,结构刚度也会由此降低。

3.2 对受压杆件稳定性的影响及危害

在外载引起的压应力和残余应力中压应力两者之和接近屈服点后,而该区域截面的外载能力将会进一步降低,而杆件的有效截面积也会因此削弱,有效截面积的分布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稳定性也随之发生变化。残余应力的分布,对受压杆件的稳定性产生着直接性的影响。对于接头构件中的应力而言,其稳定性与应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实际的加工过程中,由于构件的部分要被去除,因此构件发生了外观上的变化,而构件自身的稳定性也与之前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因此对接头构件的精度也会产生相应影响。

3.3 对静载强度的影响及危害

如果构件中的材料为脆性的材料,则塑性变形将无法进行,一旦外力的不断增大,则构件中的应力无法达到均匀化,而此时的应力峰值在增大,并逐渐接近材料的屈服极限,则局部极容易被破坏,而后会发生构件的断裂。由于脆性材料中存在着残余应力,其承载能力会大大降低,断裂也会随之发生。低温条件下的塑性材料,三向拉伸残余应力的存在,塑性变形较难发生,如果接头为干脆性状态,则焊接残余应力与外载作用力两者会进行叠加,从而降低构件的承载能力,最终产生断裂。

3.4 对疲劳强度的影响及危害

残余应力能够使变荷载应力循环发生一定的变化,而此偏移变化会对平均值产生一定影响,不会影响其幅值。应力循环与结构的疲劳强度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旦应力循环平均值降低,则幅值会相应增加,反之应力循环平均值增加,则幅值会相应降低。所以,应力处一旦存在拉伸残余应力,则疲劳强度也会因此降低,应力集中系数与残余应力两者之间呈现正比例关系。因此如何提高疲劳强度,则要从残余应力进行分析,可以从设计和工艺上进行着手,由此来降低应力集中系数,从而降低其对疲劳强度的影响和危害。在对构件荷载试验的过程中,残余应力对疲劳强度产生着较大的影响,其能够使接头达到疲劳强度的极限,最终影响构件的质量。

3.5 对应力腐蚀开裂的影响及危害

应力腐蚀开裂,其开裂的原因即为残余拉应力与化学腐蚀的共同作用,当接头焊接完成之后,拉应力也会随之产生,而在遇到腐蚀性强的介质时,就会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产生构件开裂现象。残余应力的大小,与应力腐蚀开裂有着密切的联系,具体而言是决定腐蚀开裂的时间,较大的残余应力,则开裂所需的时间也较短,反之则开裂需要更多的时间,一旦发生应力腐蚀开裂,则构件整体的稳定性会受到相应影响,而构件自身的质量也会受影响。

4 焊接应力控制方法

4.1 焊接结构

焊接残余应力由焊接结构所导致,减少焊接量是降低应力的最有效方式,而减少焊缝数,减少焊缝尺寸等都能够达到减少焊接量的目的。在相同的焊接强度之下,较小的焊缝尺寸比大焊缝尺寸的残余应力要小很多。另外,这里应该注意的是,尽量避免焊缝的集中,焊缝距离较近,焊缝间容易产生耦合,从而形成残余应力场,一般情况下焊缝间的距离应不小于100mm,同时大于3倍板厚。与此同时,要采用刚度小的焊接接头,这样结构的拘束度较小,从而形成的残余应力较小。

4.2 焊接工艺

在焊接的过程中,影响焊接应力的主要因素有:焊接前的预热、焊接的参数、焊接的顺序、结构组件拆分等。焊接前的预热,能够缓解焊接过程中的温度过低或过高,使温度趋向平缓,从而确保不同焊接部位变形差异的稳定性,最终降低焊接残余应力。焊接前的预热温度,与金属的材料、结构刚性、散热情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其要根据材质的不同特性来确定预热温度,温度的差异越小,则焊缝区与整体结构才能够更加均匀的冷却,从而达到减少残余应力的目的,此种方式的应用,一般是脆性材料或刚性较大的焊接件。焊接参数的设置,对热输入有着重要的影响,小参数的设置,在焊接过程中热输入量也较小,塑性变形区也会相应减少,最终降低残余应力。对于焊接的顺序而言,要能够确保焊缝的横向和纵向收缩自如,通过控制焊接变形来降低焊接的残余应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焊接中应采取下述措施:即在焊接收缩量大的接头后,再焊接收缩量小的;在焊接完短焊缝后,再焊接长焊缝;先焊接结构中心,再焊接结构外部等等,以达到减少焊接残余应力的目的。在焊接前,将结构组件进行合理的拆分,并在组件上完成焊接,鉴于组件的刚度较小,在焊接的过程中,结构能自由变形,所以可以根据焊接变形由此来减少残余应力。

4.3 消除焊接应力的方法

消除焊接应力的方法主要包含六种,以下针对几种方法进行了简要阐述。

4.3.1 锤击法

锤击法,通过锤击法对残余应力进行控制,由于焊接残余应力是焊缝冷却时所产生,所以通过应用锤击法,对焊缝和焊缝周边进行锤击,使金属慢慢展开,由此来降低残余应力。

4.3.2 震动法

震动法,通过震动来消除残余应力,当构件的承受荷载到达了一定数值,并在多次循环下通过震动能够有效降低结构中的应力。此种方法所需要的成本不高,时间也较少,因此较多的用在不锈钢、碳素钢的内部应力消除上,且所取得的效果非常显著。

4.3.3 整体高温回火(消除应力退火)

此方法是加热整体的焊接结构,并能够持续保温一段时间,接着再冷却。对于相同的材料而言,应力消除的是否彻底,与回火温度和时间有着密切联系。通过利用整体高温回火,能够消除80%-90%的残余应力。该方法也有其自身的缺点,即如果焊接结构较大,则需要较大的回火炉,而相对的投资费用也会增加。

4.3.4 机械拉伸法

在焊接件焊接完成后,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压缩残余变形,即残余应力的产生,所以通过机械拉伸法,可以起到有效的加载拉伸,减少压缩参与变形的发生,从而降低和消除残余应力。

4.3.5 温差拉伸法(低温消除应力法)

基本原理与机械拉伸法相同。

温差拉伸法与机械拉伸法的原理大致相同,即为在焊缝两侧加热到150~200℃,然后用水冷却使焊缝区域受到拉伸塑性变形,由此来控制焊缝纵向残余应力,此种方法往往用于焊缝比较规则、厚度不大(<40mm)的板、壳结构。

4.3.6 局部高温回火

对焊接过程中的焊缝及周边区域进行加热,由此来减少和消除应力,局部高温回火与整体高温回火相比,其所使用的设备简单,固该方法普遍用于结构简单的焊接结构。

5 应用案例

锤击法,在消除应力的众多方法中,其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即操作较为简便,施工不受限定条件的约束,能够最大程度的节省能源,成本实现了最低化,效率得到了提高。在锤击法使用的过程中,也有其自身的一些弊端,传统锤击法即通过手锤来进行锤击,具有较大的劳动强度,而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着随意性,规范程度也不够,所以锤击法也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限制。以下对锤击参数与消除应力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试验分析,从而对锤击在消除残余应力中的实际应用作了进一步研究,为相关研究工作者提供了可行性的参考依据,对锤击处理的进一步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5.1 试验材料、方法及设备

5.1.1 焊接试验

试件采用低碳钢,尺寸如图1所示。

图1 试样尺寸示意图

在试件的中心位置钻孔,其尺寸为φ20×5mm,在此次焊接试验中,其中焊接材料所采用的是E4303,相对直径尺寸为φ4.0mm,而将U=28~32V,I=190~210A设置为焊接的工艺参数。

5.1.2 锤击试验

将试样进行焊接完成之后,对其中的残余应力进行相应的测试,接着采用锤击方法开始试验。对残余应力的影响,以不同的锤击时间为分析点,从而进行锤击处理,选取的锤击时间分别为:1min,3min和5min,在不同锤击时间下,对残余应力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5.2 锤击参数对残余应力的影响

在采用锤击处理方法消除残余应力的过程中,而锤击参数对其有着一定的影响,锤击参数包含:锤击时间、频率和大小,锤头的性状和尺寸等等。在本次研究试验中,主要对锤击时间这个参数对于焊接残余应力效果的影响。

锤击时间的长短,与锤击处理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即锤击时间越长,焊缝所发生的塑性变形也会越大,而拉伸应力会因此降低,锤击时间分别为1min,3min和5min时,其应力的变化是非常明显的,具体在分布图可以看出,如图2。从图2中,不同锤击时间下的应力幅值呈现一定的规律,即焊接金属的变形随着锤击时间的增加而增大,由此可以降低焊缝的残余应力。在熔合线处(r=0),锤击时间和应力降低幅值之间的关系如图3。

图2 不同锤击时间下的应力幅值降低分布图(冲击功为4.8J)

图3 锤击时间对残余应力的影响

从图3中能够明显看出,在锤击时间增加的过程中,残余应力的降低幅值也会随之增大,消除残余应力也呈现出较好的效果,但是残余应力降低幅值增加的速度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即呈现变缓趋势。从图3中能够明显看出,锤击时间从0-1,1-3,3-5(单位:min)的变化中,其应力降低幅值增加分别为:130,30,9(单位:MP),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加工硬化所导致,随着锤击时间的增加,在锤击处的金属由于加工硬化而越来越严重,其此处的强度和变形抗力也会因此增大,在塑性变形中会越来越难。

如果焊缝的金属是塑性较差的材料,则一旦锤击过度,则会超过焊缝的塑性极限,同时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纹,形成焊缝隐患。与此同时,锤击的时间长会加重焊缝金属的加工硬化,从而使塑性变形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通过上述试验可以得出,在采用锤击法消除残余应力的过程中,锤击的时间最好控制在1min以内。

6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焊接的过程中,要对焊接工艺有所了解,针对不同的材料,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由此来降低和消除焊接残余应力,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在具体的焊接实践中,要学会摸索和积累经验,从多方面进行考虑,最终提升焊接的质量,提高施工进度。

猜你喜欢

焊接件幅值焊缝
基于改进YOLOv4的焊接件表面缺陷检测算法
铝合金焊接件的结构应力与变形有限元分析
TP347制氢转油线焊缝裂纹返修
基于S变换的交流电网幅值检测系统计算机仿真研究
机器人在轮辋焊缝打磨工艺中的应用
正序电压幅值检测及谐波抑制的改进
低压电力线信道脉冲噪声的幅值与宽度特征
基于零序电压幅值增量的消弧线圈调谐新方法
光谱分析在检验焊缝缺陷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