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社会经济效益研究
2022-05-11葛锦浩GEJinhao
葛锦浩 GE Jin-hao
(南阳师范学院,南阳 473061)
0 引言
中线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中重要部分,起点在汉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库,贯穿河北、河南、北京、天津等省市区域,为这些区域供水。根据有关数据统计,在2014-2019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经陆续完成入渠水205亿m3,其中河南区域的入渠水量最多,为河南省域提供较大便利,同时也带动了河南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根据效益分析模型来看,在中线工程建成运行之后,对河南省域的人均CPI水平、人均就业率、人均收入等有明显影响,同时极大程度上改善了水资源紧张问题,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著。
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概述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起点在丹江口水库,服务区域为河南、河北、北京与天津区域。中线工程于2014年底正式通水,随着水利工程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其年输水量逐渐增加。
河南段就是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位于河南省域内的工程线路。河南省地跨我国四大水系,但是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较低,仅为383m3,这在全国各地区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中处于较低水平。水资源供需矛盾一直都是河南省发展的主要矛盾,制约着河南省社会建设、经济发展。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之后,极大程度上提升了河南省省域内的水资源供给保障能力。在中线工程运行之后,和安生社会经济总用水量有所提升,其中中线工程南供水量是河南省原本总用水量的11.4%。从这可以看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开通,为河南省提供了较大的水资源保障[1]。
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运行现状
根据中国水利网站2020年6月21日发布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过颍河退水闸向颍河生态补水》这一文章内容来看,可以发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的水流流量有所提升,输水能力明显增强。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开通以来,整体运行情况良好,水资源调度工作平稳有序,目前为止,已经累计向河南供水107亿m3。
2020年3月18日以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经累计向河南省生态补给水资源5.43亿m3。通过生态补水,有效改善河南省域水环境,逐渐修复了水环境生态,沿线城市河湖湿地面积明显扩大,地下水位有所回升,山林田地湖得到涵养。生态补水进一步促进了地区农田、城市、流域、湿地、森林等生态系统建设,为本地区地下水源涵养创造良好条件。据有关报告显示,在本次工作结束之后,河南省域内的14个城市地下水水位呈现不同程度的回升[2]。
在2020年4月29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这是启动了加大水流量输水工作,调整陶岔入渠流量,从原本的350m3/s提升到了420m3/s,且在5月9日达到流量峰值。本次工作前后历时50天,共实现输水量19亿m3。在加大流量输水时期,河南段各渠道、建筑物运行状态稳定,节制闸、退水闸、倒虹吸等建筑物监测值始终在正常范围之内,整体运行状态安全可靠。
中线工程河南段通水以来,丹江水流进河南省域各城市中,河湖水质明显提升,进一步推动了乡村振兴、百城提质、美丽河南建设进程。
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社会经济效益分析模型
为了更好地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社会经济效益,本次选择CGE模型为分析工具,根据河南省实际情况构建CGE模型,分析河南段运行与河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之间的内部关联。
本次模型分析数据来源于《河南省统计年鉴》、《国民经济发展统计公报》、《河南省水资源公报》等文件,分别从地表水、地下水、雨水再生水、南水北调水角度入手,引入从农业、一般用水工业、高用水工业、建筑业、一般用水服务业、高用水服务业等7个行业分类。选定CGE模型分析的基准情境为:2012年河南省DOP增速为8.7%;2018年河南省GDP增速为7.6%,各产业增速如表1、河南省水资源供给情况如表2,各行业年用水情况如表3。
表1 2013-2018河南GDP增速
表2 2012-2018河南省水源供水量 (亿m3)
表3 2012-2018河南省用户用水量 (亿m3)
至此,完成CGE模型构建之后,开展价格齐次性检验,设置基准价格变动1%,进行模拟运行。运行结果显示所有价格与价值的变量变动值均为1%;之后将价格齐次性检验的模拟数据与初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保证价格与价值变量之外的其余数值与初始数值相同,将各项数值输入模型中,设置宏观经济参数变量为内生变量,技术进步等指标为外生变量,进行CGE模型试运行。可以发现在2014年前后的水资源供给结构、供给量、各行业用户用水量发生明显变化,这也足以证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的开通,对于河南省地区产业经济发展、社会环境改善而言的综合效益[3]。
4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4.1 区域CPI提升,产业结构丰富
根据上述分析,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运行以来河南省内人均CPI变化情况,可以发现,河南省内的人均CPI有明显提升。一方面,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运行之后,省域内各城市供水量有所保障,产业发展水平有所提升,尤其是水产业发展速度增快。河南段工程运行所提供的水资源质量良好,为河南省内人们提供了良好生活保障,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逐渐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人均CPI的增长。另一方面,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开通之后,遵循“先节水后调水”、“先治理后通水”的原则展开工作,在有效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同时促进了省内生态经济的发展,改善了生态环境,各城市的人居环境有所改善[4]。现如今,河南省为了进一步发展生态经济,已经开始对水资源引入、水资源有关产业结构进行升级,城乡生态环境经济功能日益完善,促进了人均CPI的提升。
4.2 就业率提升,刺激本土经济发展
根据CGE模型分析数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开通运行之后各行业用户用水量明显减少,地区行业发展的水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改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开通看似直接影响水资源的利用,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对城市建设、土地资源利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均产生较大影响。根据2019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期间的有关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各行业产业解决了水资源问题的同时,为河南省解决了170万居民的就业问题。可以看出,南水北调工程增加了产业生产需求,促使各产业的发展机会增多、发展空间增大,对人员的需求量增加,有效提升了河南就业率。
4.3 人均收入增加,改善居民生活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的运行过程中,对各行业产业产生较大的刺激。在保证水资源供给之后,河南省产业发展的制约条件——水资源供需矛盾,得到了明显改善,这就促使产业发展内驱力增加。很多高端产业入驻河南省境内,为地区居民提供更多尖端服务的同时,带动地区经济增长,为本地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高收入工作机会。南水北调工程的落成,带动了有关产业链的完善,间接提升了居民消费水平,反作用于本地区经济发展,提升本地区的人均收入水平。
4.4 水源紧张缓解,生态环境稳定
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粮食产地这一,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较大,如何解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问题,是一直困扰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投入使用之后,河南省农业在水资源方面的受到的约束大幅度减弱,有效缓解了农业生产与水资源紧张之间的矛盾,极大程度上满足了农业生产的水资源需求,增加了农业产量[5]。根据有关数据分析,自2014年以来,由于南水北调工程引入的水资源水质良好,省内的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得到满足;同时大量水资源引入之后地下水位明显回升,省域内的湿地环境有所改善,生态环境稳定。
4.5 经济结构优化,城市设施完善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投入使用之后,由于工业、农业生产的水资源需求得到满足,刺激工农产业发展,促使产业经济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在工业领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改善了工人们的衣食住行,丰富服务工人们的项目,保障了工人们的基本生活,促使其能够更多地投入工业生产中。在农业领域,南水北调工程为农业生产提供水资源保证,同时省内大力引入先进农业技术与设备,优化配置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带动了农业技术研发、农业机械设备、农业灌溉等附属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大量的工业、农业技术投入促使地区基础设施愈发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提升,社会效益显著。
4.6 城市建设加快,发展动力十足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贯穿河南省全省,而工程贯穿区域均为省内人口密集、城市集中、经济发达、需水量较大的区域。这些区域内城市的水资源得到保证,有关产业快速发展,经济环境愈发优质,进一步吸引了更多的外来人员、资金、技术,各行业雨后春笋般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设速度日益增快。另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沿线城镇,陆续发展成为新兴城镇,外来人口的引入促进中部区域城市建设,城市整体布局优化调整。这些都能体现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的社会效益。
5 如何持续提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的社会经济效益
根据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的社会经济效益的分析,发现在河南段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中线工程的使用不仅仅为省内区域提供充足水资源,更促进本省内水资源利用观念、水资源配置模式的优化。因此,要想进一步实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的社会经济效益的持续发挥,建议要积极引入先进、科学理念。
第一,建议遵循绿色协调发展理念。在中线工程河南段提供充足水资源保障的同时,要较大对水源区域的政策支持,重点支持水源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优化,鼓励各部门对水源区的有关产业提供资金补助、政策扶持,实现水源区域与引入区域之间发展的协调。要构建完善的水源区、引入区的对口结对协作体系,衔接水资源引入与引出区域,加强二者联系,互通有无,共同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开展生态环保建设。要加大力度治理河南省内环境污染问题,重点关注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加大治理力度,改善区域内水土流失、石漠化的情况;需要重点排查、治理有害物质污染水资源的情况,保证本地区水资源环境稳定,提升生态环境建设水平。要积极推行绿色发展理念,将绿色理念融入农业产业、服务产业中,构建生态友好型产业结构体系。
第二,建议推行创新发展理念。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的持续运行,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明显,区域内的供水运管系统逐渐形成,运行管理需求逐渐增加。为了更大程度上发挥河南段效益优势,可以积极创新运行管理工具,建设系统化系统,灵活运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智能巡检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与GPS技术等多种技术,搭建数据发掘、信息共享的河南段运行服务平台。在平台运行的过程中,南水北调河南段的运行数据互通共享,进一步提高了河南段各项水利设施的管理效率,为河南段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提供服务。同时要加强对河南段水利设施、配套工程的监管力度,依托建成的互联网共享平台构建健全运行管理动态机制,实时获取水利设施现场运行情况,全方面开展水利设施运行过程中的数据情况,分析水利设施运行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为之后提出河南段的调度策略提供依据。要创新对河南段配套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机制,安装传感器设施,实时了解配套设施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运行隐患,构建仿真运行模式,精准确定隐患位置、审查故障原因之后快速展开维护与维修行动,从而保证河南段配套设施始终处于良好、稳定运行状态中,维护和那段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第三,建议将开放发展理念作为发展指导思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的开通与运行,在极大程度上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解决了社会就业问题、经济水平问题、区域水资源布局失衡问题等,具有明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要想深入发掘更多的效益优势,还需要积极借鉴更多、跟大型的水利工程运行经验,同时持续探索不同时期的运行管理方法,以开放、包容、进步的态度保证河南段运行管理科学,拓展河南段社会经济效益空间。建议要积极学习国内外大型调水工程的运营管理经验,借鉴水权治理、水能资源开发、水源环境保护政策、跨城市供水管理、跨城市水价调整与管理经验等,不断完善河南段的运行管理水平。要积极引入先进融资模式,整合区域内水利建设资源,比如:PPP模式、EPC模式等,借助战略合作伙伴力量,推进河南段配套设施的完善与更新。建议加强调水工程建设力度,将总干渠作为纽带,将调蓄工程与河南段配套设施衔接起来,形成多水源的调度供水体系,为各区域的饮水安全提供保障,从而获取更多社会效益。
第四,建议以共享发展理念为发展思想。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开通之后,周边区域均有所惠及,沿线区域城镇饮水供给水平明显提升,有关产业快速发展,各城镇用人机会明显增多。基于此种情况,建议引入共享理念,坚持资源共享原则,加强对区域内的资源整合与配置,进一步扩大河南段中线工程的受益圈。在实际过程中,要循序渐进落实受水区域的配套设施建设计划,逐步改建老化水管设施,加强水厂技术改革与设备更新,给予较多资金与技术支持,有效提升河南段区域内的配套设施建设水平,从而获取更多河南段运行经济效益。要根据目前指标节余的受水区域进行范围扩张,进一步扩大河南段的受水范围,提高水资源调度利用率,促使更多城镇接受辐射,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要加强水权交易管理力度,根据不同时期阶段的河南段水权交易发展情况,设立水权交易试点,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优势,完善水权交易的同时形成健康交易机制。
6 结语
综上所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河南区域的经济发展、社会提供较强支持,具有明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在今后发展中,要始终把握中线工程的综合效益价值,积极引入先进发展理念,遵循协调发展、绿色可持续发展思想,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力度、有关产业发展强度,从而持续发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作用,不断增强河南省域发展提供内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