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荷载作用下T形连续梁和悬臂梁的剪力滞效应

2022-05-11赵明岩董毓利雒家琪

关键词:剪力腹板差值

赵明岩,董毓利,雒家琪

(华侨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福建 厦门 362021)

T形截面在高层建筑及桥梁结构中有广泛应用.然而,荷载作用时,由于腹板剪应力在翼板不均匀分布,导致翼板存在剪力滞后现象,使得截面应力分布不均匀.自Reissner应用最小势能原理分析了单箱截面剪力滞效应以来,国内外的剪力滞效应研究成果逐渐丰富[1],研究方法也较多.文献[2]考虑了弯、扭、剪力滞耦合的有限段模型;文献[3]以薄壁杆理论和有限元法为基础,提出了薄壁箱梁考虑剪力有限段法.对于连续梁和悬臂梁,集中荷载和均布荷载作用时,将出现负剪力滞现象[4-5].文献[6]解释了正负剪力滞产生的原因,文献[7]分析了曲线箱梁箱梁的剪力滞效应.

滞效应自由振动特性分析的 事实上,只要梁截面存在肋板构件,就会导致剪力滞现象.对于剪力滞效应而言,有很多影响因素,如宽跨比、梁高比[8]、荷载形式[9]、温度[10-11]、梁端约束[12],以及荷载作用[13]位置等因素都会影响剪力滞效应.工程中在计算截面应力时,大多依旧采用平截面假定,不考虑腹板的剪切变形,中性轴位置按初等梁理论计算的位置.实际荷载作用时,梁翼板的位移会出现不同剪力滞效应,当翼板与腹板交接处的正应力大于按初等梁的计算值,称为正剪力滞,反之为负剪力滞[14].

目前有关T形截面剪力滞效应的研究较少,多以箱梁为主.文献[15-16]用非线性有限元知识,分析T梁的计算模型,对T梁受力过程进行数值分析;文献[17-18]则以钢筋混凝土结构及预应力混凝土为主要测试构件,分析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剪力滞效应.本文以有机玻璃为研究材料,对比分析不同荷载形式剪力滞效应传递规律,以及不同梁种类的剪力滞效应对比,分析剪力滞效应.

1 T形梁剪力滞试验

为研究集中荷载和均布荷载作用下有机玻璃T形连续梁和悬臂梁的剪力滞效应,根据JTG D60-201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19],参考文献[20]的试验模型,设计T形梁全长为1 800 mm,腹板高为72 mm,腹板宽为10 mm,翼板宽为200 mm,翼板厚为8 mm.T梁在放置时不具稳定性,故在T梁两端和跨中分别设有25 mm厚隔板,增强连续梁的稳定性.由于支座反力存在,隔板对于应变的影响是全截面,但对于应变的变化趋势影响较小.

T形梁试验模型尺寸及测量截面,如图1(a)所示.模拟连续梁铰支座采用圆形钢,将T梁隔板部位放置在上方,如图1(b)所示.模拟悬臂梁固定端的用钢板将T梁翼板上方固定,钢板两侧用螺栓将钢板与下方钢架固定,如图1(c)所示.选用有机玻璃代替混凝土,因为相比混凝土,有机玻璃与应变片连接更紧密,使应变测量更加准确,且有机玻璃与混凝土力学性能相似,有良好的弹性性能.取同批次有机玻璃测定材料力学性能,可得其弹性模量E为2.425 GPa,泊松比μ为0.436 5[21].

(a)模型平面图(mm)

T梁截面应变片布置是,在远离腹板处间隔20 mm布置一个,在腹板对应翼板上表面两侧10 mm布置两个,相邻应变片相隔15 mm,如图2所示.

图2 T形梁截面应变片布置(单位: mm)

2 计算理论

根据初等梁理论的平截面假定,不考虑剪切变形对纵向位移的影响,弯曲正应力沿梁宽均匀分布,正应力计算公式为

σ=My/Ix.

式中:σ为弯曲正应力;M为外弯矩;y为计算截面距中性轴距离,计算可得翼板顶板距中性轴距离为16.4 mm;Ix为截面对x轴的面积距,计算可得截面面积矩为1 114 056 mm4.

然而,由于T形截面梁腹板的存在,剪应力在翼板分布不均匀,剪应力在向远离腹板的翼板传递过程中,引起弯曲时远离腹板的翼板纵向位移滞后于近腹板处的纵向位移;而且弯曲正应力沿梁宽不均匀分布,腹板处最大,远离腹板处逐渐减小,称为“剪力滞后效应”.

工程中常用剪力滞系数(λ)确定剪力滞效应的正负.试验证明,此种方法缺乏准确性,其公式为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连续梁模型

连续梁共有13个测量截面.根据计算,试验T形梁的弹性极限力为1 200 N,取弹性极限的75%进行加载,保持构件在弹性范围内,使试验可以重复进行,然后筛选有效数据.集中荷载采用螺杆加载,通过螺杆下降施加力,螺杆下方连接压力传感器和显示器,确定加力大小,集中力作用点在每段的1/2处,分4级加载,每级每个加载点加载200 N;均布力采用砝码加载,根据T梁的长度,每级可满布10个砝码,分4级加载,每个砝码重30 N.所有力均作用在腹板对应的翼板上方,加载简图如图3所示.

(a)连续梁集中荷载

3.2 连续梁的应力应变数据分析

分析实际应力应变与理论应力应变的差值及剪力滞效应的正负,理论应力值如表1所示.

表1 连续梁的理论应力值

3.2.1 集中荷载作用下连续梁的应变及剪力滞分析 连续梁共有13个测量截面.截面G位于连续梁跨中支座截面,根据对称性,分析截面A~G中具特征性截面的应变及剪力滞系数.应变的正负号分别表示拉压应变,故在分析应变值大小时,对比绝对值大小即可.同一截面应变及剪力滞系数在对称位置或有差异,因集中荷载和均布荷载均为人为放置,存在偏差,但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根据结构力学求解器计算,在跨中集中荷载作用下,截面A,B,C的弯矩为正,剪力为负,从截面A到截面C的弯矩逐渐增大,剪力大小相同.

在集中荷载作用下,连续梁各截面的应变及剪力滞系数,如图4所示.由图4(a)~(d)可知:腹板对应翼板处应变小于两侧应变,故截面A为负剪力滞效应,随着荷载的增加,负剪力滞效应逐渐增强;截面B均为正剪力滞效应,腹板对应的翼板处应变最小,与相邻两侧应变差值最大为截面B第四级荷载作用下的60 με,截面B腹板对应翼板处的剪力滞系数在各级荷载作用时无较大差值.

截面C性质与截面B相似,此处不再赘述.

由图4(e)可知:截面D的弯矩和剪力均为正,弯矩小于截面B,剪力大于截面B;截面D腹板处剪力滞系数较大,均值为1.5,实际应力与理论应力差值较大.各级荷载作用下,腹板处翼板实测应变值与相邻量测点相近,无较大差值,正剪力滞效应不明显.由此可知,仅由剪力滞系数大小判断正负剪力滞效应较为单一.

(a)截面A应变 (b)截面A剪力滞系数

由图4(g)~(j)可知:截面E,F的剪力大小相同,截面F的弯矩较大;截面E的应变仍为负值,腹板处应变大于相邻两侧应变,最大差值为20 με,即正剪力滞效应.随着荷载增加,剪力滞效应逐渐增强,剪力滞系数在第一、二级荷载作用时均值小于0.5,此时实际正应力约为理论应力值的1/2;第三、四级荷载作用时,腹板处剪力滞系数相近,约为0.9,实际应力与理论应力差值较小.截面F的应变为正,正剪力滞效应较为明显,剪力滞系数随着荷载增加逐渐减小,全截面各级荷载作用剪力滞系数均小于1,第三、四级荷载作用时,剪力滞系数曲线较为贴近.可知,截面E,F的剪力滞系数均小于1,实际正应力值均小于理论应力,但仍为正剪力滞效应.

由图4(k)~(l)可知:截面G位于连续梁跨中支座处,弯矩剪力均为负,应变为正,且变化趋势较为一致,腹板翼板处应变最大,向两侧逐渐减小,是明显正剪力滞效应;剪力滞系数在各级荷载下曲线形状一致,无较大突变点,腹板翼板处剪力滞系数最大达1.6,向两侧逐渐减小,变化较规律.

3.2.2 均布荷载作用下连续梁的应变及剪力滞分析 均布荷载作用的连续梁每级共作用300 N,作用在腹板对应翼板处;每个砝码与翼板有两个力的作用点,共20个作用点,测量截面共13个.根据对称性,分析连续梁截面A~G的应变及剪力滞系数.

由图5(a)~(d)可知:均布荷载作用下,截面A,B的弯矩为负,剪力为负,翼板腹板处应变均大于两侧应变,为明显正剪力滞效应.根据截面A应变图可知是正剪力滞效应,但剪力滞系数在各级荷载作用时均小于1;随着荷载增加,腹板处翼板剪力滞系数逐渐减小,但差值较小,从中间向两侧逐渐减小.

(a)截面A应变 (b)截面A剪力滞系数

截面C,D的弯矩为负,剪力为正,应变的变化趋势及剪力滞系数的变化趋势与截面A,B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由图5(e)可知:截面E的弯矩为0,剪力滞系数无法计算.根据应变图可知:应变为负值,腹板处应变大于相邻两侧应变,随着荷载增加,应变差值逐渐增大,正剪力滞效应增强.

由图5(f)~(g)可知:截面F的弯矩为负,应变为正.根据应变图可知:腹板处翼板应变小于相邻两侧应变值,为负剪力滞效应;随着荷载增加,负剪力滞效应逐渐增强,差值最大达80 με,剪力滞系数在翼板中部均小于1,为负剪力滞效应,但随着荷载增加,负剪力滞系数逐渐增加.可见,随着荷载增加,实际翼板处正应力与理论计算值逐渐接近.

由图5(h)~(i)可知:截面G位于连续梁中间支座处,弯矩为负,剪力为负;其应变大于0,翼板腹板处应变大于两侧应变,为正剪力滞效应;各级荷载作用下,应变变化较规律,剪力滞系数在腹板处大于1,与应变图相符,均为正剪力滞,荷载增加系数相差不大,基本为同一数值.

3.3 悬臂梁模型

悬臂梁共有7个测量截面,取弹性极限的50%进行加载.集中荷载分3级加载,每级加载200 N,力的作用点在距自由端5 cm处;均布荷载采用砝码加载,每级满布5个砝码,每个砝码30 N,力的作用点在腹板对应的翼板处.集中荷载和均布荷载的加载简图,如图6所示.

(a)悬臂梁集中荷载 (b)悬臂梁均布荷载

3.4 悬臂梁的应力应变数据分析

分析实际应力应变与理论应力应变的差值及剪力滞效应的正负,其理论应力值如表2所示.

表2 悬臂梁的理论应力值

3.4.1 集中荷载作用下悬臂梁的应变及剪力滞分析 悬臂梁集中加载不具对称性,主要分析特征性截面.悬臂梁集中荷载作用下,弯矩为负,剪力为正.

由图7(a)~(d)可知:截面A为负剪力滞效应,且随着荷载增加剪力滞系数逐渐增大,最大为第三级荷载作用时的0.3;截面B为负剪力滞效应,剪力滞系数相比截面A有所增加,截面B的剪力滞系数最小,在0.57左右,最大在0.67左右.截面C的应变及剪力滞变化趋势与截面B相同,截面D~E的应变变化趋势与截面B相同,为负剪力滞,剪力滞系数从腹板处翼板向两侧逐渐增大,但均不超过1,此处不再赘述.

(a)截面A应变 (b)截面A剪力滞系数

由图7(e)~(h)可知:截面F为正剪力滞效应,剪力滞系数最大为0.93,正应力虽有增加,但仍小于理论计算值;截面G应变较为规律,正剪力滞效应明显,剪力滞系数在各级荷载作用下均大于1,不超过1.1,腹板处为最大值,向两侧减小,边缘处剪力滞系数减小至0.4左右.

3.4.2 均布荷载作用下悬臂梁的应变及剪力滞分析 均布荷载截面A位于加载边缘,数据偏差较大,不加以分析.

由图8(a)~(d)可知:截面B为负剪力滞效应,翼板中部剪力滞系数随着荷载增加减小,第一级荷载作用时为1,后逐渐减小,腹板处翼板剪力滞系数远小于相邻测点,整体剪力滞系数随着荷载增加逐渐增加.

(a)截面B应变 (b)截面B剪力滞系数

截面C,D,E腹板处应变差值较小,均在50με左右,剪力滞系数在翼板中部均小于1,向两侧逐渐增大,此处不再赘述.

由图8(e)~(f)可知:截面G位于悬臂梁固定端截面,为正剪力滞效应,向两侧逐渐减小,各级荷载的应变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其剪力滞系数在翼板中部为1.2,各级荷载作用下系数相同,向两侧逐渐减小,最小减小至0.3左右,下降较快.

4 剪力滞效应分析

连续梁和悬臂梁各截面的剪力滞效应,腹板处的剪力滞系数,以及腹板处应变与翼板边缘应变比值,分别如表3,4所示.

表3 连续梁的剪力滞效应分析表

表4 悬臂梁的剪力滞效应分析表

5 结论

通过对有机玻璃材质T形连续梁和悬臂梁进行不同荷载种类加载,得到有关T形梁的几种剪力滞分布规律.

1)T形连续梁和悬臂梁在集中荷载和均布荷载作用时,正负剪力滞效应皆存在.

2)连续梁在集中荷载作用下仅左右两侧支座处为负剪力滞;而在均布荷载作用时,仅在连续梁中间支座左右两侧截面为负剪力滞效应,随着荷载增加,剪力滞效应逐渐增大.两种荷载作用时,弯矩关于中间支座对称,剪力关于中间支座反对称,剪力滞效应关于支座对称,即剪力滞的正负与剪力正负无关.

3)悬臂梁在集中荷载作用时仅固定端及相邻截面剪力滞效应为正,从加载截面至固定端,弯曲正应力逐渐增大,剪力滞系数逐渐增大;而在均布荷载作用时仅固定端截面为正剪力滞效应,从自由端到固定端,弯矩和剪力逐渐增大,剪力滞系数先减小后增大.

4)剪力滞效应的正负与剪力滞系数是否大于1无关,剪力滞系数仅代表实际应力与理论应力的比值,而剪力滞效应需根据腹板处与相邻测点的应变大小决定.

猜你喜欢

剪力腹板差值
腹板开口对复合材料梁腹板剪切承载性能的影响
集中荷载和均布荷载作用下悬臂箱梁剪力滞效应试验
数字日照计和暗筒式日照计资料对比分析
腹板弯折角对波形钢腹板钢-混组合简支箱梁桥体外预应力施加效率的影响
红细胞压积与白蛋白差值在继发性腹腔感染患者病程中的变化
鱼腹式钢箱梁横向剪力滞效应分析*
基于三维有限元的箱梁腹板剪力分配规律分析*
关于散货船剪力修正的思考
有轨电车钢-混组合曲线梁桥剪力钉受力分析*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