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护理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2022-05-11白雪
白雪
(德阳市人民医院 肝胆胰外科,四川 德阳 618000)
0 引言
癌因性疲乏是各类恶性肿瘤患者的常见问题[1]。这类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加剧患者的痛苦体验,还容易影响肿瘤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水平[2]。患者主要表现出焦虑抑郁、睡眠障碍、兴趣减弱、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影响患者依从性以及自我效能感,不利于预后效果。肝癌作为常见的一类恶性肿瘤,早期患者缺乏特异性症状,措施最佳治疗时机,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经进入中晚期。介入治疗是临床治疗中晚期肝癌的常用手段,由于这类患者的病程较长,且普遍缺乏康复自信,因此,肝癌介入患者更容易出现癌因性疲乏。上述状况对伴癌因性疲乏肝癌介入患者的护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系统护理作为一种完善的护理模式,护理措施更加规范,关注患者心理和生理整体,更有利于有效缓解癌因性疲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判断系统护理方法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主要针对106例患者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8月-2020年10月收治的106例伴癌因性疲乏的肝癌介入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52例)和系统组(54例)。对照组男27例,女25例,平均年龄(48.4±12.9)岁。系统组男28例,女26例,平均年龄(48.1±13.0)岁。综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分布情况均无显著差异(P>0.05)。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经过病理确诊为肝癌;②预计生存在3个月以上,具备正常沟通和认知能力;③经过Piper疲乏评估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癌因性疲乏;④患者对本研究知情,接受介入治疗。排除标准:①患者中途退出,不配合研究;②存在精神、智力或意识障碍;③有介入治疗禁忌证患者;④患有其他恶性疾病、器官功能衰竭患者;⑤同时患有其他恶性肿瘤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耐心指导患者接受治疗,积极解答患者的疑问,鼓励患者建立治疗信心。系统组实施系统护理:①宣教护理,肝癌患者多认为肝癌难以治愈,容易产生悲观、疲乏感。为避免患者的癌因性疲乏、负性情绪影响其治疗依从性,可于开展介入治疗前,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肝癌患者介绍介入治疗抑制肝癌发展的原理,并为其介绍本院既往成功治疗病例,以增强患者的康复自信,改善其癌因性疲乏状态。引导家属和患者一同参与健康宣教,共同学习肝癌护理知识,可组织病友一同参与健康宣教,互相分享疾病相关知识,从而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纠正患者对疾病错误的认知;②运动护理,引导肝癌患者理解进行运动锻炼有助于减轻癌因性疲乏,参照患者的运动偏好,鼓励患者养成按时运动的习惯,定期了解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近期运动频率,对于表现出良好运动依从性的患者,可通过口头表扬、发放小礼品等形式,维持肝癌介入患者的运动锻炼依从性,以促进其癌因性疲乏的改善;③心理护理,肝癌症状、担忧治疗效果不佳等是肝癌患者形成负性情绪的主要原因,为避免不良情绪加重其癌因性疲乏,需注意评估肝癌介入患者的情绪状态。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对介入治疗及预期康复效果的看法,根据患者表现,选用想象放松训练、腹式呼吸训练等措施,改善肝癌患者的心理、精神压力;④睡眠指导,肝癌介入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状态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肝癌细胞形成的细胞生长抑制因子、癌痛症状、肝动脉介入栓塞术带来的异常刺激等。上述因素还会影响肝癌患者的睡眠质量。如长期睡眠不足,容易加剧疲乏感,形成恶性循环。对此,可指导肝癌患者养成规律的睡眠习惯。引导入睡困难者通过建立入睡反射、增加日间运动量等途径,改善其睡眠质量,间接减轻其癌因性疲乏。睡前可饮用热牛奶,泡脚,听舒缓音乐,睡前1h停止使用电子产品,放松身心,促进患者睡眠;⑤家庭支持,告知肝癌患者家属癌因性疲乏的形成原因及危害,引导患者家属形成良好的配合意识。指导家属做好肝癌介入患者的关怀及陪同,密切关注患者的主诉及情绪波动。鼓励家属于肝癌介入患者主诉疼痛或产生负性情绪时,主动通过与患者沟通、陪同患者参与社交活动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进而为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控制提供支持。
1.3 观察指标界定
①在两组患者接受护理一周之后,运用Pieper疲乏量表测量其得分结果,包含认知疲乏、行为疲乏、躯体疲乏、情感疲乏四项具体指标,得分越高表明疲乏程度越大;②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三项指标,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分组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研究的有关数据,以t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以χ2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当P<0.05时,表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接受护理一周后癌因性疲乏量表得分对比
接受护理一周后,观察组患者基于Pieper疲乏量表的认知疲乏、行为疲乏、躯体疲乏、情感疲乏的得分分别为(4.36±1.92)分、(5.09±1.96)分、(3.97±1.85)分、(5.62±2.02)分,均优于对照组的(5.82±2.19)分、(6.79±2.30)分、(5.90±2.14)分、(6.90±2.12)分,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接受护理一周后癌因性疲乏量表得分对比
2.2 两组患者对待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对比
系统组患者对护理持有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态度的例数分别为25例、28例、1例,总满意度达到了98.15%;对照组对应的16例、27例、9例,总满意度达到了82.69%。对比之下,观察组明显占优,P<0.05,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待护理的满意度对比[n(%)]
3 综合讨论
肝癌作为常见恶性肿瘤,由于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经进入中晚期阶段,患者多接受姑息性治疗,延长患者生存期。受到人们生活压力、生活习惯等改变的影响,肝癌发病率呈现出升高趋势。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肝癌患者治疗期间普遍存在癌因性疲乏。目前尚不明确癌因性疲乏的发病机制,可能和患者治疗方案、情绪问题、生活习惯等存在一定关系。有研究指出,肝癌患者由于细胞因子分泌异常,下丘脑-垂体-HPA轴功能失调、神经递质失调等因素,诱发癌因性疲乏。目前临床普遍认为癌因性疲乏主要发病机制在于细胞因子的分泌失调,尤其是促炎细胞因子失调。癌因性疲乏主要体现在躯体、情感、认知以及行为上,表现出精力下降,兴趣降低,对生活失去热情,进而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影响患者后续治疗和预后效果。
随着我国恶性肿瘤患者规模的扩大,癌因性疲乏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肝癌患者出现癌因性疲乏的风险较高[3]。癌因性疲乏的持续存在,极易影响肝癌患者的情绪状态及治疗依从性,如未能及时纠正,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受到一定影响[4]。通过护理手段干预,帮助患者调控生活节奏,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有利于调动患者的积极情绪,调整患者社交关系,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通过护理干预积极和患者沟通交流,疏导负面情绪,能够有效改善癌因性疲乏,具有一定临床价值[5]。因此,选用恰当护理方法改善肝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状态,具有一定必要性。系统护理是一种综合性护理干预手段,其特征为:可依据患者的治疗方案及需求,从多个方面制定护理干预方案,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将其用于伴癌因性疲乏的肝癌介入患者,该方法可借助心理护理、宣教护理及家庭支持等多种措施,缓解其癌因性疲乏状态,保障患者介入治疗的顺利进行。
伴癌因性疲乏肝癌介入患者的护理中,系统护理方法的应用优势在于:①减轻肝癌患者的心理压力,肝癌介入患者多处于中晚期阶段。相对于早期肿瘤患者,这类患者的病程通常较长,由于长期饱受病痛折磨,加之对不良预后的担忧,容易产生较大心理压力[6],常规护理的重点以保障介入治疗的顺利实施为主,护理人员对肝癌患者情绪变化的关注较为不足。而在系统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所采取的心理护理、宣教护理等措施,均有助于提升患者对介入治疗的自信,并有效减轻其心理压力;②改善癌因性疲乏状态,癌因性疲乏是恶性肿瘤群体的特有问题[7]。肝癌介入患者的情绪状态、认知状态及治疗方法等,均可影响其癌因性疲乏状态[8]。常规护理主要要求护理人员向肝癌患者介绍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确保患者术前做好心理准备。但由于这种护理模式对患者不良情绪、错误认知的干预效果欠佳,因此,经护理干预后,肝癌患者仍存在一定程度的癌因性疲乏问题。引入系统护理后,这一方法可针对所有影响肝癌介入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因素——不良情绪、介入治疗等,运用心理护理、运动护理等手段,帮助肝癌患者逐渐摆脱癌因性疲乏的不良影响。本研究证实:护理后,系统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③提升介入治疗依从性,推行系统护理后,宣教护理的实施可促进肝癌患者深入了解介入治疗的特征,并对肝癌介入治疗建立良好的认知;家庭支持及心理护理措施的应用有助于稳定肝癌患者的情绪状态,进而提升其治疗依从性[9];④提高护理满意度,肝癌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主要与护理方案完善性、生理及心理需求满足状况有关[10]。相对于常规护理而言,系统护理方案的完善性水平更高,且该方法要求护理人员同时关注肝癌介入患者的生、心理状态,并及时运用恰当的疏导、干预措施,满足患者的需求。本研究提示:系统组护理满意度98.15%,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宜于伴癌因性疲乏的肝癌介入患者中,推行系统护理,以改善其癌因性疲乏状态,保障患者介入治疗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