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在肝胆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气道管理中的应用

2022-05-11刘小瑜蔡志兵

智慧健康 2022年6期
关键词:乙酰肝胆半胱氨酸

刘小瑜,蔡志兵

(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 N4肿瘤外科,福建 泉州 362000;2.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 N4肝胆外科,福建 泉州 362000)

0 引言

肝胆外科手术的操作类型较为复杂,需要给予相应的麻醉处理,加之手术本身这一侵入性的操作,存在着诸多因素容易对患者的肺部功能造成影响,甚至容易引起术后气道痉挛、相呼吸喘促或痰液咳出困难等症状,对患者的预后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威胁[1]。因此,给予有效的术后处理以强化围术期的气道管理工作至关重要[2]。乙酰半胱氨酸作为一种具有较强黏液溶解作用的黏液溶解剂,在气道管理中可有效地降低痰液粘滞性,以此促进痰液化而排出体外,从而减少对患者肺部功能造成的不良影响[3]。现我院将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这一方法应用于肝胆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气道管理中,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我院自2018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肝胆外科手术患者90例分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45~69岁,平均(52.25±2.54)岁;胆囊切除术16例,胆囊息肉切除术15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14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42~70岁,平均(51.34±2.48)岁;胆囊切除术18例,胆囊息肉切除术12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15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均在我院行常规诊断后确诊;符合手术治疗适应症;生命体征较为平稳,且意识与精神状态清晰;均知情同意本次试验。排除标准:合并重要脏器损伤或者功能障碍者;认知功能障碍或者精神类疾病者;血液性疾病或传染性疾病者;临床资料缺失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给予基础的围术期管理等,配合使用一次性加温加湿气管插管、止咳、抗感染、拍背与呼吸功能锻炼等治疗[4]。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海南斯达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229),方法为:给予6mL的博正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每日3~5次,具体情况结合患者的基础疾病进行判断,对合并存在COPD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每日使用5次,对未存在COPD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每日使用3次。两组均连续治疗1周。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观察及统计患者对此种气道管理方法的满意度。①利用血气分析仪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进行测量;②常见术后并发症包括了肺部感染、呼吸困难、血氧不达标等;③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量表对患者气道管理方法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以非常满意及满意之和作为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取t检验。以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对比

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手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对比()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2.3 两组患者对气道管理的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对气道管理的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对气道管理的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大量临床资料显示,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痰液无法咳出、肺部感染或肺炎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引起低氧血症,导致患者死亡,分析能够引起上述症状的原因可包括以下几点:全身状况较差、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机械通气或者呼吸道分泌物排除不畅等,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影响[5-6]。以往临床工作中所实施的常规围术期管理方法效果一般,包括了拍背咳痰、保持胃肠道减压引流通畅、湿化气道管理等,因此,需要采取更好的围术期气道管理方法应用于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当中[7-8]。据临床医学研究报道指出,若机体处于气道炎症反应的状态之下,气道则容易产生出大量的促分泌因子,此时则容易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对杯状细胞及肥大细胞分泌高反应进行刺激,导致痰液潴留,随后对气道产生阻塞的作用[9-10]。

乙酰半胱氨酸作为一种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制剂,最早应用于祛痰操作中,在经过美国FDA批准后,乙酰半胱氨酸开始应用到乙酰氨基酚中毒患者的解救工作中,在既往临床资料中显示,于肝衰竭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通过使用乙酰半胱氨酸治疗不仅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同时显著降低了胆红素的浓度,也有效提高了凝血酶原的活动度。近年来,乙酰半胱氨酸凭借其突出的作用开始应用到了围术期气道管理工作中。乙酰半胱氨酸当中的主要成分N-乙酰半胱氨酸在药理研究中发现,能够有效的降低痰液的粘滞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于含有硫基的结构具有密切的相关性,硫基的作用在于使黏蛋白分子复合物间的双硫键(-S-S)断裂而降低痰液的黏滞性,进一步促进痰液咳出,同时还可对脓性痰液的DNA纤维产生较强的破坏性并使其锻炼。有临床资料显示,通过为患者使用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能够通过促进痰液当中的糖蛋白多肽链中的二硫键断裂,有效降低痰液黏稠度,以此对痰液排出体外产生促进作用[11]。另外,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还能够促进增强纤毛的运转速度及能力,以此明显增强纤毛对不良物质的清除效果,另一方面还可对黏液细胞的增生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并对黏蛋白MUC5AU的表达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由此在根本上减少黏液的生成[12]。此外,N-乙酰半胱氨酸本身作为谷胱甘肽的前体药物,在进入人体之后能够作用在外周气道发挥较强的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并对细菌生成膜的形成产生较强的抑制效果,还可进一步地对已经形成的生成膜进行破坏,并与其他类型的抗菌药物共同发挥较强的协同效果,被认为是我国批准的唯一一个黏液溶解剂雾化剂型。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就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在肝胆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气道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PaO2升高,OI升高,PaCO2降低,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结果充分证实了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在改善呼吸功能,强化血气指标上的效果,同时也确保了肝胆外科手术在术后的安全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优势[13-14]。值得注意是,本次研究中使用的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因工艺上得到改良,比以往报道中的进口产品所产生的异味明显减少,更加适合临床应用[15]。另外,在观察患者的满意度时可见,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应用于肝胆外科手术因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并确保了操作中的安全性,患者对此种麻醉方法的满意度也明显升高。

综上所述,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应用于肝胆外科手术中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确保围术期的安全性,患者对此种气道管理方法的满意度较高。在今后的研究中可进一步扩大研究样本量,同时丰富观察指标,从而更好地对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的临床优势进行探讨,以确保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操作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乙酰肝胆半胱氨酸
脲衍生物有机催化靛红与乙酰乙酸酯的不对称Aldol反应
吴盂超:肝胆医学创始人的创新灵感
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对间质性肺疾病的治疗效果评价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氟苯尼考粉中非法添加乙酰甲喹的检测方法研究
健康人群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的水平关系
同型半胱氨酸究竟是什么
“三高”后的第四“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