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FHR和PFNA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疗效对比

2022-05-11王浩

智慧健康 2022年6期
关键词:股骨髋关节骨质

王浩

(泗洪县人民医院,江苏 宿迁 223900)

0 引言

股骨粗隆间骨折大多是由于骨质疏松引起的一种骨科疾病,发生于股骨颈基底到小粗隆下平面区域内的关节囊外骨折,常见老年人群,临床症状一般为大腿出现肿胀、患肢皮下淤血、疼痛、行走功能丧失等,严重阻碍患者正常生活[1]。股骨粗隆间骨折实施微创手术治疗,致残率和致死率低,目前在临床上的应用普遍[2]。针对老年群体出现粗隆间骨折病例时,因其年龄较大,身体骨骼及其他指标有别于正常健康成年伤患,需谨慎考虑手术切口、手术时间、出血量、骨质疏松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患者的治疗预后意义重大[3-4]。本文旨在分析PFNA与FHR内固定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现将相关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9年2~8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共88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其中男28例,女16例,年龄62.1~81.7岁,平均(73.5±5.8)岁,左侧24例,右侧20例。研究组患者44例,男29例,女15例,年龄61.6~82.2岁,平均(73.2±6.2)岁,左侧23例,右侧2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可比(P>0.05)。

纳入标准:①术前经X线检查证实为外侧壁非完整型股骨粗隆间骨折[5];②疾病类型符合接受单侧手术标准;③年龄>60岁者。排除标准:①外伤时身体合并患有严重的内脏损伤或者出现肢体偏瘫、截瘫等严重情况;②股骨粗隆间出现退行性、病理性骨折;③存在截瘫、四肢偏瘫等既往史;④治疗前一段时间内存在心脑血管疾病或者肝、肾功能不全等患者。所有患者对于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相关文件,并且本次研究已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手术方法

患者入院之后采取患肢牵引,并且实施全面体检,观察患者是否有股骨粗隆间骨折并存性疾病,如果有应当积极应对,给予治疗措施。此外还需要在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从而进一步预防患者肢体出现深静脉血栓。手术过程中患者应当采用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和腰部麻醉联合作用,嘱咐患者在牵引床上采取平卧位,在X线C臂机的引导下,将患肢一侧向外牵引后再进行内旋复位,完成后利用透视镜观察复位情况。

对照组均实施FHR手术:指导患者采取侧卧位,取患者髋关节外侧作为手术切口入路位置,切口长度大约为6~10cm,同时还应该帮助患者保留股骨粗隆以及臀部肌群的附着点,将梨状肌切断后缓慢缝合牵引,这种方式能够保护患者坐骨神经,然后缓慢切开皮肤,将软组织进行分离,切开髋关节后关节囊,在小粗隆上1cm位置截骨,取出股骨头,测量大小。利用扩髓器进行扩髓、冲洗,再用髓腔锉作为支撑,整复粗隆骨片和股骨距,钢丝绑扎,注入适量的骨水泥,然后将其放置于与髓腔锉同一型号的假体柄中,等待一段时间使得水泥能够完全凝固,将合适的内球头和双动头安装完成后,放置负压引流管后逐层缝合切口。

研究组均实施PFNA手术:患者麻醉之后采取平卧位于牵引床上,四肢均处于外展状态,同时还应该使得肢体和躯干之间呈15°夹角,在C型臂机透视辅助下缓慢牵引复位,然后在患肢股骨大粗隆顶端6~8cm处作一纵行切口,大粗隆顶端稍微偏向外侧处作为进针点,插入导针后,在透视镜下观察位置是否合适,然后再沿着导针方向进行扩孔,同时还应该选择直径小于髓腔2mm的PFNA主钉打入髓腔,确定主钉位置后在C型臂机下将导针打入股骨颈,最后插入螺旋刀片,并缩紧位置,确定复位情况和固定情况良好后,放置引流管,缝合手术切口[7]。

1.3 疗效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包括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术中出血量。

(2)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应用髋关节Harris评分[8]评估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总分为100分,分数与患者髋关节功能呈正相关。

(3)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髋关节不适、髋内翻以及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处理,其中计数资料以百分率(%)来表示,各个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指标对比

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手术指标对比()

表1 手术指标对比()

2.2 术后Harris功能评分对比

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研究组Harris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更优,见表2。

表2 术后Harris功能评分对比()

表2 术后Harris功能评分对比()

2.3 并发症对比

两组患者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髋关节不适、髋内翻以及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3。

表3 并发症对比[n(%)]

3 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老年患者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常常具有特殊性,大部分老年人均存在较严重的骨质疏松,容易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折的发生[9]。老年群体出现粗隆间骨折,因其年龄较大、身体骨骼及其他指标有别于正常健康成年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患者治疗及预后极为重要。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往往伴随较多的基础疾病,长期卧床并发症等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手术复位内固定被认为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较理想的方法[10]。

目前,临床上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方式暴露保守治疗、外固定以及内固定治疗三种,保守治疗方式主要适合年龄较大、病情严重的患者,合并多种疾病时无法使用手术治疗,这种方式同时还适用于骨折程度较低,处于稳定状态的患者,保守治疗也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11]。而外固定支架治疗主要是用于固定患者骨折部位,能够促进骨折愈合,使得患者在早期下地活动,但是这种方法属于间接固定方式,极易导致脱针、松动等,而且还会导致老年患者出现骨质疏松[12]。

FHR治疗也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方法,在治疗前不需要对患者进行牵引,减轻痛苦,手术治疗能够保证关节固定牢靠,人工股骨头置换采用骨水泥型假体,能够保持完整内侧结构,但是手术治疗对于患者创伤较大,术后极易出现很多并发症,例如术后感染、髋关节疼痛、假体磨损需要更换等,造成二次创伤。而PFNA防螺旋刀片使用一个部件就能够完成成角稳定性和抗旋转性,这种刀面末端宽大,在骨质疏松患者骨质中能够发挥更好的抓持力,紧密贴合后稳定性大幅度增强,在活动中能够防止旋转和内翻畸形,使患者髋关节功能能够恢复最佳状态。此外这种螺旋刀片还能够提高抗切除能力,手术过程属于微创操作,对患者身体造成的创伤极小,时间段、术中出血量少,能够更快帮助患者恢复早期活动,这种方法对于身体较差的患者也同样适用,PFNA髓内主钉与股骨头髓腔匹配度较高,外偏角从股骨头大粗隆顶点置入即可[13]。

本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研究组Harris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分析其原因是PFNA系统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在治疗过程中填充患者髓腔,通过髓内钉主钉与股骨髓腔之间的微内锁效应能够保证填充假体始终处于稳定牢固状态,这种固定方式能够帮助患者早日下床活动,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状态,能够避免长时间卧床导致的并发症。此外PFNA系统治疗属于一次性固定治疗,无需二次手术取出体内固定物,而且可以大幅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康复进程[15]。

综上所述,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实施FHR治疗可显著改善其术中指标,加快关节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股骨髋关节骨质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关注健康 远离骨质疏松
对比股骨开窗技术和大转子延长截骨术在股骨侧翻修术中的疗效
组配式与一体式股骨假体联合转子下短缩截骨治疗Crowe Ⅳ型DDH的疗效比较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专利”吗?
吃洋葱防骨质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