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比重罗哌卡因腰麻与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2022-05-11唐政伟
唐政伟
(宁武县医疗集团人民医院手术麻醉科,山西 忻州 036700)
髋部骨折在临床骨科较为常见,包括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等。老年人是髋部骨折的主要发病人群。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卧床的时间较长,易出现泌尿系统感染、坠积性肺炎、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其残疾率和死亡率较高。目前临床上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主要是进行手术治疗。但老年人多合并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其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性较差[1]。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时,为其选择一种科学的麻醉方案是保障手术的顺利实施及降低手术风险的关键。临床上在对此类患者进行手术时,通常会选择对其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功能影响较小的麻醉方案,包括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腰麻)、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等。本文主要是比较轻比重罗哌卡因腰麻与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至12 月期间在我院进行髋部骨折手术的80 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经影像学检查被确诊为髋部骨折;病历资料完整且具有进行手术治疗的指征;自愿参与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对手术或麻醉不耐受;对麻醉药物过敏;有髋部骨折史或手术史;病历资料缺失或同期参与其他临床试验。随机将其分为腰麻组和比较组,每组各有患者40例。在比较组患者中,有男21 例,女19 例;其年龄为61 ~71 岁,平均年龄为(66.71±4.20)岁。在腰麻组患者中,男、女各有20 例;其年龄为60 ~73 岁,平均年龄为(66.92±4.28)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进入手术室后为患者连接心电监护仪并建立静脉通路,对其进行鼻导管吸氧。术中对比较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方法是:协助患者取健侧卧位(患肢朝上),对其进行常规的消毒铺巾。采用高频线性探头对其患侧股沟韧带上方进行探查,明确坐骨神经、股神经的位置。采用Winnie 法在髂前上棘、耻骨结节连线下2 cm 处进行穿刺,待回抽无血后注入0.4% 的罗哌卡因30 mL,完成股神经阻滞。协助患者取屈膝(70°)、屈髋(45°)位,在超声的引导下于骶骨旁进行穿刺,待回抽无血后注入0.4% 的罗哌卡因20 mL,完成坐骨神经阻滞。术中用轻比重的罗哌卡因对腰麻组患者进行腰麻,方法是:协助患者取健侧卧位(患肢朝上),在其第3 节腰椎与第4 节腰椎的椎间隙进行穿刺,进入蛛网膜下腔。向蛛网膜下腔内注入2.5 mL 轻比重的罗哌卡因。轻比重罗哌卡因的配置方法是:1% 的罗哌卡因1.5 mL+ 灭菌注射用水1.5 mL。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的时间、运动阻滞起效的时间、感觉阻滞持续的时间、运动阻滞持续的时间、手术的时间及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麻醉前、麻醉后10 min、30 min、60 min 及手术结束即刻,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HR)。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用优、良、中、差评估其麻醉效果。优:术中患者能保持安静,无疼痛感和不适感。良:术中患者能保持安静,无疼痛感,有轻微不适感。中:术中患者发生轻度躁动,有轻度的不适感和疼痛感。差:术中患者发生中重度躁动,有较严重的不适感和疼痛感,需要追加使用麻醉药物。(优例数+ 良例数)/ 总例数×100%= 优良率。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0.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表示,用χ²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麻醉指标及手术时间的比较
腰麻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的时间、运动阻滞起效的时间、感觉阻滞持续的时间和运动阻滞持续的时间均短于比较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麻醉指标及手术时间的比较(min,±s)
表1 两组患者各项麻醉指标及手术时间的比较(min,±s)
组别 感觉阻滞起效的时间 运动阻滞起效的时间 感觉阻滞持续的时间 运动阻滞持续的时间 手术的时间腰麻组(n=40)4.67±0.67 8.52±1.42 140.32±20.61 133.22±18.64 115.67±18.86比较组(n=40)11.21±1.69 19.52±2.64 168.51±23.41 162.18±21.35 117.08±17.42 t 值 12.741 8.779 9.756 11.237 0.321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2.2 麻醉前后两组患者HR 的比较
麻醉前及手术结束即刻,两组患者的心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10 min、30 min 及60 min,比较组患者的HR 均低于麻醉前及手术结束即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麻醉后10 min、30 min、60 min 及手术结束即刻,腰麻组患者的HR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10 min、30 min 及60 min,腰麻组患者的HR 均高于比较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麻醉前后两组患者HR 的比较(次/min,±s)
表2 麻醉前后两组患者HR 的比较(次/min,±s)
注:* 与本组麻醉前及手术结束即刻相比,P >0.05 ;# 与本组麻醉前及手术结束即刻相比,P <0.05。
组别 麻醉前 麻醉后10 min 麻醉后30 min 麻醉后60 min 手术结束即刻腰麻组(n=40) 79.14±7.62 78.12±7.89* 76.86±7.89* 78.31±7.58* 78.52±7.22比较组(n=40) 78.89±8.12 73.21±6.12# 72.21±6.54 75.42±6.72# 78.24±7.52 t 值 0.314 2.991 2.760 2.854 0.141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的比较
腰麻组患者麻醉效果的优良率高于比较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的比较
2.4 两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腰麻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比较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3 讨论
研究表明,目前我国每年有超过200 万名中老年人发生髋部骨折[2]。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保守治疗的效果不理想,其卧床的时间较长,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对此类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能促进其骨折端的愈合,缩短其卧床的时间。但老年人各器官的功能明显衰退,且其多合并有基础疾病,因此其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性较差。术中若麻醉方案选择不当,可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增加患者手术的风险[3]。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中,腰麻和神经阻滞麻醉是两种较为常用的麻醉方案。与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全身麻醉相比,对其进行腰麻或神经阻滞麻醉对其造成的影响更小,安全性更高。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腰麻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比较组患者。这说明,采用轻比重的罗哌卡因对接受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进行腰麻的效果较为理想。罗哌卡因是一种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具有脂溶性低、心脏毒性小、扩张血管的作用弱等特点。与重比重的罗哌卡因相比,轻比重的罗哌卡因同样能有效阻滞脊神经,且其扩散的范围更小,麻醉的范围和深度更易于控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更小。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对麻醉医师技术水平的要求较高,若操作不当可出现神经阻滞不完全的现象,影响患者术中的麻醉效果。研究指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时,多需要追加使用麻醉药物,以保障其麻醉效果。
综上所述,与对接受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相比,采用轻比重的罗哌卡因对其进行腰麻的效果更好,能更有效地缩短其感觉阻滞、运动阻滞起效的时间和维持的时间,提高其麻醉的效果,维持其术中生命体征的平稳,降低其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