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洪洲:极目阔境 击楫中流
2022-05-11黄柳
文/本刊记者 黄柳
常态化疫情防控中,资深的医院管理者、知名感染医学专家卢洪洲从上海调任深圳……工作城市有变,但不变的是他对专业的热爱与情怀,他秉持的使命、信心与远见。
月初“倒春寒”中暴发的深圳疫情,在月内得以迅速“扑灭”。
3月25日,深圳举行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政府发言人表示“深圳实现‘0309’疫情以来首次社会面动态清零”。
3月的最后一天,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深圳三院”)院长卢洪洲接受《中国医院院长》杂志线上专访,尽管神态中略有疲惫,但他铿锵的语调仍坚定传递出此次“0309”疫情阻击战已取得胜利、深圳大考过关。
“这次暴发的新冠主要是奥密克戎变异毒株BA.2,隐匿性更强,传染性更剧烈,而且前期没有任何症状,更关键的是救治这种新冠变异毒株的感染者,国内外目前没有任何一座城市的成功防疫案例可以参考,深圳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一次大考。”这是国内某门户网站上,热心网民对深圳疫情挑战的客观描述。
网友跟帖表示,这是奥密克戎BA.2变异种的首次大规模传播,传播链不清晰,传播速度更快,深圳正在面临严峻的考验。
深圳总面积1997万平方公里,但是总人口却接近2000万人,人口密度最大处,已经达到了8765人/平方公里,这个数据要比上海、北京更高,而深圳又是最重要的一个港口城市。因此,有媒体总结,这座城市同时面临着抗击本土疫情、支援香港以及保障城市平稳运行的“三份重任”。
使命所系 深圳抗疫练就超强韧性
3月14日,疫情依然胶着并为海内外舆论强烈关注之时,作为深圳市首届疫情防控公共卫生专家组组长的卢洪洲接受总部位于香港的凤凰卫视《全球连线》节目采访,他的开场白就是,“我可以非常自信地告诉大家,深圳非常安全,完全可以在数天之内把疫情控制住!”
他阐述,截至采访当天,深圳本地已有的感染者已经全部找到并转到深圳三院来进行集中救治;另一方面,鉴于此次深圳的疫情主要是受香港疫情外溢的影响,在医卫界尤其是以深圳三院为主力的感染性疾病专业队伍的指导下,深圳已采取措施,全面了解病例来源,进一步堵实防控漏洞,“就像把一个水龙头拧紧,不要再有外溢了。这样一来,深圳很快就会清零。”
“要知道,在‘0309’疫情之前,深圳受数月以来香港疫情外溢的影响,疫情防控的战线早已拉长、深入,并练就了十足的韧性。”使命所趋,自信凛然,采访中,卢洪洲告诉记者,深圳本身具备非常好的城市治理体系,香港疫情让深圳的防控警报持续响起,“包括医疗卫生在内,我们各条战线,每一支队伍,可以说是久经考验,也形成了符合各自专业特点的联动、协同、成熟的工作机制。”
的确,根据深圳媒体的报道,自今年1月以来,在全市出现多点散发疫情的关键时期,深圳团市委、深圳市志愿者联合会(市义工联)联合各团区委、各区志愿者联合会向全市团员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发出最广泛、最全面的动员招募令,组建疫情防控储备青年志愿者队伍,得到了社会各界积极响应。
3月初以来,各级团组织发动社会面志愿者上万人次参与战“疫”,在深圳“0309”疫情较为严重的福田区,27支青年突击队共305名突击队员,进入福田各管控区进行7天全脱产支援,协助核酸检测、入户排查、物资配送、数据统计等工作。
将“动态清零”坚持到底,作为深圳市唯一的“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也是深圳市唯一的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卢洪洲表示,自2022年1月以来,香港疫情外溢构成重压,本土疫情多点散发,医院与公安、社区等各系统协同作战,可谓是“夜以继日、枕戈待旦”。“0309”疫情暴发伊始,医院更是按照预案紧急转运非新冠的综合性疾病患者,将全部2000张床位全部用于收治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做到了尽收尽治。
知行合一 抗疫“镜鉴”高水平医院建设
在2020年初影响全国的疫情中紧急启动建设,经过近万人日夜奋战近一个月,包含1000张床位的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应急院区建成。此次疫情中,建制完备、设施一流的应急院区全面发挥效力。
除主院区、应急院区投入全部的床位以外,深圳三院全员近2000名职工全部参与到患者救治中来,卢洪洲介绍,“在救治的过程中,包括临床治疗路径,抗病毒治疗药物的搭配,还有鼻腔清洗法,以及我们在医院感染控制方面,如何在高强度的收治节奏中确保医务人员零感染,防微杜渐,不至于出现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医院形成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1 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卢洪洲表示,随时准备负重前行,这就是医者的担当。
的确,在整个疫情防控与救治过程中,医院在感染性疾病的关键环节检验这一块,不仅经受了考验,更是取得了业界艳羡的成就,卢洪洲阐述,“我们新一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可以短期内搞清楚患者感染的病毒到底是哪一种亚型,目前全球所有的输入性病例感染的病毒亚型,我们现在都有资料,而且我们自身也探索出了针对这些病毒亚型进行检测的方法。”
在此过程中,他与院领导班子非常看重的是医院在密切协同香港抗疫以及“0309”高强度抗疫中,锻炼出了一支又一支专业的队伍。在院内感控方面,如何持续查漏补缺,防止院感发生,医院专门编写了一套操作指南。在临床救治与研究方面,如何以问题导向寻求更优、最优的解决方案,采访当天一早,卢洪洲正在组织院内专家开会,强调这本新冠治疗的手册,要结合临床实践阐明抗病毒治疗、综合治疗、血清治疗等各自的优势,指导如何因症施策,确保最佳疗效。
3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和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其中纳入的“从患者体内分离出抗体作为药物使用”就是深圳三院团队在两年多抗疫历程中总结的经验。
“国家版的诊疗方案在持续地优化与更新,全球包括美国的指南也在随着疫情形势而变化,我们正在着手编写的两本书,我想是深圳此次抗疫经验的总结,全院的专家团队都在贡献智慧,希望很好地呈现给大家,作为国内外同道工作的有益参考。”卢洪洲表示,秉承高水平医院建设,坚持以技术创新与责任担当能力为“硬核”,聚力打造更多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这是深圳三院的立院、发展之根本。
2 在职业生涯中,卢洪洲在国内外发表各类论文448 篇, 其中SCI 论文189 篇; 主编专业参考书13 部。
击楫中流 面向大湾区做强感染医学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宏大图景中,深圳三院肩扛着在深圳这座特大型城市做强感染医学并辐射海内外的新时代重任。
自2017年成功创建三甲医院以来,医院2019年获批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市唯一、广东省第三家),2020年成为中国医学科学院深圳传染性疾病诊疗研究中心。医院在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2020年)中结核病学排名全国第五,传染病学排名全国第10,双双拿下全省第一的成绩;传染病学首次进入到全国前10名,创下历史新高。
“我个人最强烈的感受就是深圳是座特别有活力的城市,各行各业,包括医疗卫生,都有着创新图强的基因。”卢洪洲介绍,2021年夏天自己从上海市公卫中心党委书记任上调任深圳三院院长,“至10月份,我拿到的当年院内科研课题经费的数据,已经累计有955万元的经费办理,可能分摊到每个课题只有5万~20万元,但很多的临床医生可能一人参与好几个课题,这些都具有很强的临床指导意义和研究价值。”
积跬步以成千里。在2021年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中,医院首次进入全国百强医院榜单,这也是深圳首家医院进入复旦版中国百强医院。医院结核病学科结核病专科进入复旦版“中国医院专科综合排行榜”第四名。
卢洪洲介绍,2022年一季度,深圳三院科研经费到账额度达到1.18亿元,为历史新高,其中仅新冠病毒及诊治研究相关的项目经费投入就有3000万元;而每两年开启一轮的院内课题申报,营造出很好的科研创新氛围,确保了科创研究工作的可持续性与后劲,“我们今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别都有1000万元的院内课题项目启动,辐射的临床一线人员比例达到新高。”
到任深圳三院之前,2020年底,卢洪洲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陈赛娟院士合作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研成果获得法国夏邦克—杜博赛奖。作为新冠科研领域的知名PI,卢洪洲当前在深圳三院正牵头千万元级的科研项目,对医院整体有大力带动,对深圳、粤港澳大湾区该专业的带动也不言而喻。
胸怀全球视野,他恳切地向记者分析,“十四五”期间,卫生与健康发展面临新挑战,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凸显,COVID-19重大疫情处仍处在大流行阶段,多重传染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叠加的复杂局面;而身处大湾区,还因为紧邻香港、东南亚,作为南方的城市,更容易出现新发传染病以及输入性的传染性疾病,更需要对传染性疾病的深入认识以及先进技术(比如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充分使用,“对我而言,在深圳从事感染医学,非常适合我的专业。”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卢洪洲选择了开拓。他向记者表示,“我们国家感染医学领域的人才大部分还是聚集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深圳乃至大湾区感染医学的发展有着更长足的空间,而与此同时,深圳三院建院40年以来的进步、表现出来的进取心有目共睹,她的发展路线也十分契合我的理念,我想从业务、从专业上来看,深圳更加需要我过来。”
创新不止 大医传承携手筑就亚洲中心
无论在全球还是国内,深圳一线城市之位都是不可撼动的。在生产力、创新力、高层次人才等方面对比北京、上海毫不逊色,然而医疗创新的进步空间相对而言是较大的。
“我们可以讲,对比国内一线城市的总体医疗水平,深圳是相对落后的。”深谙医学创新、医疗发展的规律,卢洪洲话锋一转说道,“但是我们有强大的科研创新机制,我们有大量高水平的人才,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包括在经费方面的持续支持。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深圳会是亚洲一流的国际的医学中心,深圳总体的医疗水平一定会跟深圳的GDP、深圳的一线城市定位相匹配,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在感染性疾病的临床与科研领域,深圳三院也一定会成就引领之姿。
近年来,深圳三院推动并形成了以“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与“高水平医院”建设为核心,国家感染病临床重点专科与器官移植学科建设为两翼,新发传染病及疑难感染病、结核病、肝病、艾滋病为支柱,8个综合性特色专科为支撑的“一体两翼,四梁八柱”的“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的研究型医院发展战略。
卢洪洲开诚布公地说,“我们要进入全国前50强。”
“以综合实力助推医院发展,深圳三院目前在感染学科以外有了很广的布局,包括器官移植、肿瘤、慢病等方面。”他介绍,这些布局都是基于全球视野的关键技术,也是医院作为国家医学中心应该承担的责任和担当,“我们很快要做的是用胰腺细胞进行移植来治疗糖尿病,如果成功,对糖尿病的治疗将是颠覆性的;在肿瘤的细胞治疗领域,我们在做乙肝艾滋病的功能性治愈,再结合短程化治疗、耐药的治疗、疫苗的研发等等,这些方面都是国际顶尖的研究焦点以及难点。”
创新的同时,医学需要较好的传承。在深圳,传承更是具有突出重要意义的主题词,卢洪洲对此付诸了深入思考与管理实践。
“我去年夏天来医院之后,就同领导班子一起与各科主任、学科带头人频繁座谈,我提出的8点任职要求,或者叫学科带头人素养,现在被称作是‘卢八条’(链接)已经在全院医生中耳熟能详。”卢洪洲告诉记者,这8条既是要求,也是引领,带领大家一起追寻医学的真谛,成为更好的医生、师者与研究者。
卢洪洲基于数十年从医、从教、从事医院管理总结而成的“优秀学科带头人”素养。
1 一个充满理想、满怀激情与梦想,身体健康、充满活力、精力充沛者;
2 一个具有博大的胸怀、国际视野、不怕挫折、有天降大任于斯人的担当者;
3 一个富于凝聚力,仁德诚信、从心底热爱科室、关心团队成员者;
4 一个无私大度、甘于奉献、可以真诚对待批评并不被奉承冲昏头脑者;
5 一个具有人格魅力和感召力、诚心诚意团结学科团队每个成员的人;
6 一个欣赏学科成员优点并帮助他们规划职业生涯、为他们创造成功条件的人;
7 一个善于授权、敢于分享、能够调动整个每个人的 积极性,注重学科梯队建设者;
8 一个在专业上勇于创新,学术上处于领先地位又谦虚不张扬的人。
在卢洪洲个人的职业生涯中,他经历了从基层、地市级城市到医疗水平全国领先、全球领先的区域,但其角色与身份始终是医者、师者、研究者等的融合。在不同的地域与机构,您对自我的要求有哪些变与不变?这些恒定不变的特质又是如何锤炼并沉淀的?
他向记者阐述,大医精神追求的正是这三重角色的融合,“一名真正的大医生,除了需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过硬的临床技术解决患者问题之外,还应该在科研方面有所建树,竭尽所能、潜心研究去攻克目前的医学难题,为医学的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因为医学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研究和探索,离不开每代人的积累、发展和传承。”
卢洪州还表示,作为师者,不仅要教授医术,更要在以前的基础上创新医术,将医生的责任和精神传承下去,“这是我最大的追求和梦想!”
心之所向,当前,院校联合创建与主办的南方科技大学公共卫生与应急学院等正大幅拓展深圳三院在医学教学、临床博士硕士点及指导老师申报,特别是在新发及重大传染病防控预警预测能力等方面,丰富与发展医院的医疗服务特色与临床研究。
谈到医院管理,卢洪洲表示,公立医院的管理者肩负着引领公立医院发展方向、制定公立医院战略、执行医改政策、塑造公立医院组织文化、规范公立医院内部管理等重任,需要创新管理方式和强有力的领导能力。在他看来,医院管理者的“领导力”应当至少包含“公共服务意识”“战略规划能力”“影响力”“创新能力”“变革能力”这5个要素。
尽管变革对于任何组织都是困难的,但他阐述,2009年新医改以后,公立医院处于长期动态改革的制度环境中,医院领导者需要拥有更多的动态管理能力和变革能力,才能使医院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