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家校共育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研究

2022-05-11马俊

当代家庭教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减负增效家校共育小学数学

马俊

摘 要:在“双减”政策施行后家庭协助教改的作用有所增强,家长不仅需监督学校教学实践落实减负增效目标,还要响应“五项管理”,解决学校减负、家庭增负的问题,继而在家庭、学校携手共进的前提下助推育人活动发展。如何在新时代提升家校共育水平成为教师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家校共育研究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以期为助推小学数学教育活动减负增效提供参考。

关键词:家校共育;小学数学;减负增效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11-0016-03

Research o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Home School Co Education

MA Jun (Xiguan Primary School, Wudu District, Longnan City, Gan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the role of family in assisting educational reform has been strengthened. Parents need to not only supervise the school teaching practice and implement the goal of reducing burden and increasing efficiency, but also respond to the "five management"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school burden reduction and family burden increase, and the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activities on the premise that families and schools work together. How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home school co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has become a problem for teachers to solv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home school co educ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boosting the burden reduction and efficiency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education activities.

【Keywords】Home school co education; Mathematics in primary school; Reducing burden and increasing efficiency

家校共育是指家庭、學校以学生高效学习、健康成长为指向统一教育阵线并携手共育的育人理念,在家校共育中学校扮演“指引者”的角色,家庭则发挥协助作用,在共育中双方互通有无,达到有效解决育人问题的目的。然而,有些教师存在轻视家校共育的情况,与家长沟通时并未起到指引的作用,这不仅影响共育成效,还会降低家庭教育质量。基于此,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基于家校共育探析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1.基于家校共育的小学数学教学要点

(1)明确共育目标

为使教师与家长能消除歧义、统一阵线、形成合力,小学数学教师需基于家校共育明确教学目标,为指引家庭教育与数学教学活动保持同步给予支持。例如,教师在新学期开始前需借助微信群组、家长会等渠道让家长了解本学期数学课的大致安排,侧重讲一讲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需具备的数学素养,如计算能力、数感、符号意识、抽象思维能力等,使家长能更为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动态,这对改变家庭教育观念有益。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解构共育目标,为家长协助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提供抓手,以一年级共育目标为例,数学教师需指引家长协助落实衔接教育目标,将培育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对数学感兴趣、能在生活中认知图形与钟表视为共育的着力点,保障家长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与数学教学目标相符,继而使基于家校共育的小学数学教学事半功倍。

(2)肩负共育责任

家校共育需多方努力,只有各方均能肩负责任才可以提升家校共育水平。从学校角度来讲,教育管理者需侧重指引数学教师提升沟通能力,在掌握一些交互技巧的基础上让家长理解其教育期待,使家长能感受到教师的尊重,构建高效、平等、和谐的交互环境,基于家校共育做好数学教学工作奠定基础。从教师角度来讲,需在家校共育中掌握主导权,发挥专业教育优势,帮助家长理解教育政策,如作业管理、立德树人等,还要及时指出家庭教育的不足,如过度关注成绩、家庭作业压力较大等,为家长调整家庭数学教学对策提供可行意见,使家庭教育更为科学。从家长角度来讲,需肩负监督教改的责任,督促教师以减负增效为出发点展开教改工作,同时配合教师助力家庭数学教育活动优化升级。从学生角度来讲,需接受数学教师与家长的教育指导,在养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拔高数学素养的过程中付诸努力,还需及时与家长、教师沟通,说明个人数学学习需求,为教师、家长共同改进教学对策提供依据,继而提高基于家校共育的数学教学质量。

(3)提高共育效率

为使小学数学家校共育目标能实现需有效提高共育效率,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予以分析:一是疏通家长与教师交互的渠道,为双方高效分析学情提供条件,使教师与家长能意识到家庭因素、电子产品、社交等因素对学生学习带来的影响,为双方商定育人方案给予支持;二是以每日的数学教学课程为支点提高共育效率,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认识人民币”的知识后,可引领家长陪孩子玩一玩卖卖东西、换钱等小游戏,这并不会占用家长过多的时间,还利于家长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认知能力、学习情况,在此基础上给予孩子帮助,同时向教师反馈学情,综合各方的家庭教育信息教师会决定是否增设课程用以进一步讲解数学知识,继而提高教学质量;三是将生活场景视为共育条件,例如,教师在讲图形、角、长度等知识时,可指引学生回归生活,想一想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与数学知识相关,为的是在学生感性认知驱动下高效学习,依托生活经验、家庭场景理解数学知识还可消除学习内容的陌生感,对学生产生求知兴趣有益,使学生能自觉从家庭生活中搜集资料高效自学,达到基于家校共育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2.基于家校共育的小学数学教学原则

(1)生本性原则

教师与家长维系沟通互助关系的纽带是学生,若教师所提出的家庭教育意见对学生个性化发展来讲并無意义,那么家长则会对家校共育行为质疑,甚至会脱离家校共育队伍,这将徒增基于家校共育的数学教学阻力。为避免发生上述情况教师需基于家校共育坚持育人为本,建设“一对多”的教学模式,从家长端来讲可获得“一对一”的专项教育指导,继而助推家校共育活动不断发展。例如,教师在进行“测量——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在家中用直尺、卷尺等工具测一测感兴趣物体的长、宽、高,如母亲的身高、电视的宽度等,还可结合测量经验估一估物体的长度,达到掌握毫米、分米换算知识并强化量感的目的。因为部分学生行动力较弱、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实践缺乏专注性,所以教师需指引家长协助孩子完成实测与估测自学任务,在此前提下设计一些小游戏,如估测竞赛、比一比谁测得又快又准等,使学生可在测量中更为专注,助力学生解决学习上的一些问题,达到结合学情提高家校数学共育有效性的目的。

(2)渗透性原则

家庭教育需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各个环节发挥作用,通过增强家校共育的渗透性优化育人效果。以数学教师培育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为例,数学教师可指引家长为孩子准备一些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读物,如《数学城历险记》《数学真好玩》等,并引领孩子养成每日阅读习惯,孩子可与家长分享阅读收获,围绕阅读中发现的问题深入探讨,这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质疑能力、自学能力、信息处理等能力有效增强有益,继而基于家校共育达成素质教育目标。有些家长因不理解数学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意义之所在而不愿协助教师在家庭教育中渗透素质教育,为解决上述问题教师需发挥自身沟通优势,在指引学生推行每日数学阅读打卡活动前通过致家长一封信、微信交互等方式消除歧义,使家长明晰学生全面发展对数学知识深入学习所带来的正向影响。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这客观上为数学教育渗入家庭提供了有力条件,例如,教师在进行“位置与方向”的教学时,可鼓励学生立足生活用所学知识说一说公园、超市、广场等公共场所的位置与方向,还可在家中构建“玩具小镇”,并用方位图画出对应的地图,说明“玩具小镇”中各个事物所在的方位,如糖果屋在小熊维尼家的东南方等,达到边玩边巩固数学知识的目的,继而在家庭生活中有效渗透数学知识,提高基于家校共育的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3)综合性原则

在数学教改新常态下教师不仅需指引学生掌握知识,还需具备审美、创新、实践、协作等能力,将德育、体育、美育等内容引进数学课,使数学教育更具综合性,这亦是家校共育效果优化的关键之一。例如,教师在进行“亿以内数的认识”教学时,可推荐学生观看一些与宇宙起源、恐龙时代、海底世界、科技创新等方面相关的纪录片,在此过程中引领学生发现、了解并认识大数,因为纪录片具有生动性与震撼性,所以学生在观看时较为专注,会不禁赞叹技术的强大、自然的瑰丽、宇宙的神奇,在此基础上加深对大数的印象,还可有效掌握大数的读法、写法、比较方法等知识。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人文色彩浓厚的纪录片中会指引观众反思,如为何恐龙会灭绝、海洋白色垃圾问题该怎样解决、科技对社会发展有何意义等,这利于学生价值追求、情感态度等方面高效发展,学生还可在纪录片中认识一些新的职业,如三维动画师、技术工程师等,继而将数学教育与生涯教育融合在一起,使家校共育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更具综合性。

3.基于家校共育的小学数学教学路径

(1)通过高效布置作业加强家校共育

在“双减”背景下作业改革成为重点,强调解决作业功能异化、总量过多、形式单一等现实问题,使作业高效布置得以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举措。减负是小学数学作业科学布置的关键,因为存在家长额外给学生布置数学作业的情况,所以会加重学生的家庭数学作业负担,同时消磨学习热情,使学生很难在课堂上保持专注,降低基于家校共育的数学教学质量。基于此,教师要让家长理解作业改革的目的,面向家长介绍作业管理规定,使家长能自觉控制数学家庭作业总量,还可在数学作业形式创新、家庭辅导等方面不懈努力,通过作业高效布置落实家校共育目标。例如,教师在围绕“生活中的小数”布置作业时,可引领学生回归家庭找一找小数,并将找到的小数记下来,学生会发现食品营养素、标签、体温等均可用小数表示,在学生找小数的同时,教师可引领学生读一读,为的是巩固所学基础知识。教师还可布置实践类作业,指引学生拿着20元到超市里买一些东西,在超市情境中比较小数的大小,还可理解以元为单位小数的意义,继而通过做作业掌握所学知识,并为学生数感、计算能力、逻辑思维等能力的稳步提升给予支持。

(2)丰富基于家校共育的数学教学举措

新时代教学改革需要先进技术赋能,基于家校共育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高效发展亦需利用数字技术丰富育人举措。例如,教师在进行“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时,可率先播放一些小视频,引领学生在视频中获取信息,在此基础上列方程求解。如题: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开出,甲行驶全程的一半且每小时行驶5千米,乙行驶了5小时,请问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相较于教师直接提问,学生先看视频、再提取信息解题的育人模式更利于强化其信息处理能力、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等能力,同时可指引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解析问题。值得一提的是,课上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能以资料包的形式传输至学生端,学生可在线浏览有关内容提升自学水平,将数字资源转化为自学工具,还可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因为学生自律能力有待提升,所以在使用电子设备在线自学时可能会出现分神的现象,这就需要家长从旁监督,在规定时间内指引学生高效完成线上学习资料浏览、抄录、分析、总结等自学任务,提高学生自学效率,在信息化教育改革的基础上加强家校共育。微课是家校共育有力举措,主要源于微课模块丰富,设有知识讲解、基础夯实、能力自测、拓展学习等模块,一方面便于线上学习资源聚拢与科学调配,另一方面为学生根据数学知识学习情况自主选学微课提供条件,使家校共育更具个性化与针对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为学生所准备的居家线上学习资料主要针对中高年级的知识点所创设,这符合作业管理要求,还要根据学生学习动态积极调整,以免学情与微课内容不符并阻滞学生发展数学素养。微课改变了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可灵活运用边角料时间自主学习,家长需在与学生平等沟通的前提下为孩子开放入网权限,使家庭数学教育更为专业高效,同时指引学生学会自律,一方面发挥微课的家校共育优势,另一方面避免学生出现上网成瘾的消极现象。

综上所述,基于家校共育的小学数学教学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将目标明确、肩负责任、提高共育效率视为数学学科家校共育的要点,还要在课上推行生本性原则、综合性原则与渗透性原则,使家长能协助数学教师加强素质教育,确保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提升实践能力、自学能力等综合素养,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还要通过高效布置作业加强家校共育,侧重运用数字技术丰富共育举措,把握课后服务机会优化共育效果,继而在家校共育的过程中助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军梅. 数学教学中家校共育策略的研究[J]. 文渊(小学版),2020(06).

[2] 饶秀丽. 如何通过家校共教促进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发展[J]. 新课程·小学,2018(10).

[3] 梁洪.试论家校共育模式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下一代,2019(10).

猜你喜欢

减负增效家校共育小学数学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初中英语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的策略
轻摆渡,济江川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浅述幼儿良好品质习惯的培养
初中语文课堂“减负增效”的教学策略新探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