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熵权法的广西县级行政区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研究*

2022-05-10陆西茜

关键词:市辖区广西区域

陆西茜,张 云,卢 璐

(1.南宁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西 南宁 530100; 2.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健康与旅游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0 引言

经济发展水平是促进城市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经济水平的提高。城市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国内外学者研究内容较为深入[1-5]。已有研究成果主要分为2个方面:从研究尺度来看,学者从城市群尺度的市域经济发展水平、市域尺度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转向市域尺度的乡镇单元,研究尺度不断细化;从研究方法来看,学者将定性与定量的方法相结合,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城市间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时空变化特征,得出区域间的经济水平差异,提出合理化的区域协调建议。高婧等[1]运用因子分析和灰色聚类的方法对新疆县域的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刘雅萍等[2]构建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邳州市乡镇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用动态度模型测度时空变化情况;吴娇[3]构建指标体系,对四川21个地级市采用因子分析和K均值聚类算法,分析地级市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等级,并提出资源优化整合与合理配置的建议。

总体来看,目前对广西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研究成果较少,广西作为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我国西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一定的带动作用。其次,当前以县级行政区为研究对象的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测度较少,相关研究成果有待进一步丰富。因此,本研究立足已有研究成果,以广西县级行政区为空间单元,引入熵权法对广西县级行政区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差异、分析造成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提出优化对策,旨在为优化广西县级行政行政区经济发展格局,构建有序的经济关联互动,推进各区域的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与指标体系

1.1 研究方法

在综合指标体系的测度中,熵值法赋权根据指标本身提供的信息量决定指标的权重。一般认为,某项指标值变异程度越大,信息熵越小,则该指标的权重越高;反之,某项指标值变异程度越小,信息熵越高,则该指标的权重值越低。本研究基于极差标准化处理原始数据,依据熵值法计算出的权重来测度各个县级单元的综合发展水平。计算步骤:正向指标按(1)式计算;反向指标按(2)式计算:

(1)

(2)

其中,Mj为Xij最大值,mj为Xij最小值。

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消除物理量的影响,计算第j个指标下,第i个研究单元的特征比重或贡献度,计算式为:

(3)

(4)

gi=1-Ei,i=1,2,…,n

(5)

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wj,计算式为:

(6)

利用综合权重,通过对评价指标的加权求和得到各县级行政单元的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计算式为:

(7)

1.2 指标体系

遵循系统性、主导性、完整性和可获得性等原则,考虑现有县级单元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资料的支撑性,参考其他学者的指标体系,建立3个子系统共17项具体指标的区域综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步骤,得出广西区域经济差异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指标体系及权重见表1。

表1 广西县级单元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构成

2 研究范围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范围

本研究以2019年广西统计年鉴中的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考虑到研究时间跨度较大,并且行政区划单元有所调整,因此,分别将14个地级市的市辖区合并作为一个行政单元参与评价,同时考虑到近年来个别城区的发展速度快及潜力大,今后的发展将有明显突破,将武鸣区和临桂区作为一个县级行政区参与评价,因此研究单元共计87个(下文统一称为县级单元)。

2.2 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需数据均来源于2009年、2014年、2019年《广西统计年鉴》和《广西建设年鉴》,部分缺失数据根据相邻年份补齐。

3 结果与分析

为研究广西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分析2008-2018年广西各行政单元子系统的空间演变特征。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得分越高反映行政单元的经济发展状况越好,得分越低反映行政单元的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3.1 经济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空间格局稳中有变

通过上述步骤,对2008、2013、2018年广西87个研究单元,针对经济生产能力的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县级单元子系统得分。采用自然分等法进行等级划分,通过对87个研究单元的各指标得分计算,按照高、较高、中等、较低、低5个等级自然分等,分析评价出各地的经济生产能力水平,如图1所示。由自然分等确定的等级阈值和分级标准见表2。

图1 2008、2013、2018年广西县级单元经济生产能力评价图

表2 经济生产能力水平自然分等等级标准

(1)2008-2018年,广西整体经济生产能力仍然处于较弱水平,但出现了俱乐部趋同的发展趋势,各类型区均不同程度的发生了向相邻类型转移的现象。10年里,经济发展动力处于较弱及以下的县级单元数量逐渐变少,中等及以上的县级单元数量随时间的增长变多,占比由2008年的57%升至2018年的74%。由此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生产能力不断有效利用,位于经济生产能力较弱及以下水平的县级单元不断减少,中等及以上水平的县级单元不断增多。

(2)从空间分布来看,广西经济生产能力在空间格局上呈现西南部和东南部高,西北部和东南部低的空间分异格局,多中心、多轴线和均衡化发展态势日益突出。受南宁市市辖区、桂林市市辖区、柳州市市辖区的辐射,周边县级单元呈现出向较高水平类型转移的态势,空间上形成了以南宁市市辖区、桂林市市辖区、柳州市市辖区为核心区,向近域圈辐射。经济生产能力位于较弱及以下等级的县级单元主要呈集中分布,分布在河池市市辖区、梧州市和贵港市的周边区域,这些区域多为资源匮乏、交通联系薄弱,难以受到较强县级单元的辐射带动,因此形成了连片的经济生产能力较低的分布情况。

(3)10年间,广西经济生产能力各县级单元受指标影响未发生太大变化。从14个地级市市辖区的经济生产能力来看,受指标影响最大的是人均GDP,其次是人均财政收入。可见,广西各县级单元注重提高人均收入水平和社会公平程度。人均GDP观念及人均财政收入状况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一个区域在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及其社会建设方面是否向更高台阶迈进的潜力,以及是否促进经济的循环再生能力。

3.2 经济消费基础波动上升,带动能力有待提升

通过上述步骤,对2008、2013、2018年广西87个研究单元,针对经济消费基础的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县级单元子系统得分。采用自然分等法进行等级划分,通过对87个研究单元的各指标得分计算,按照高、较高、中等、较低、低5个等级自然分等,分析评价出各地的经济消费基础水平,如图2所示。

图2 2008、2013、2018年广西县级单元经济消费基础评价图

由自然分等确定的等级阈值和分级标准见表3。

表3 经济消费基础水平自然分等等级标准

(1)2008—2018年,广西整体经济消费基础呈波动上升态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10年间,经济消费基础处于较低及以下水平的研究单元数量比重大约为60%,超过县级单元总量的一半,表明广西整体经济消费基础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同时发现,2008—2013年经济消费基础有所下降,2013—2018年呈上升态势,并且2018年的经济消费基础高于2008年。可见,2013—2018年急剧增长,主要是逐渐倾向工业项目等实体经济的投资,更多的产业发展项目落地,经济消费进程得以提升。

(2)从空间分布来看,广西经济消费基础整体呈现三核型空间结构。10年里,处于三核型空间结构断裂点地区的经济消费基础相对落后,处于经济发展的边缘区。究其原因是广西东南部地区拥有沿海以及毗邻广东省的区位优势,产业密集,基础设施发展速度快,从而经济消费基础水平较高。同时,处于强等级的县级单元分布较为分散,主要为南宁市市辖区、柳州市市辖区、桂林市市辖区,鼎足之势初步显现,处于较低及以下水平的县级单元呈集中分布,主要集中在广西的西北部。可见,市辖区经济消费基础水平等级偏高,其他县级行政区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经济消费基础主要是以市辖区带动周边县市发展的模式为主,但目前的核心带动能力不强。

(3)10年里,广西经济消费基础的空间分布整体上未发生太大变化,主要受常住人口、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从14个地级市市辖区的经济消费基础来看,不同时间受指标的影响程度不一。如南宁市市辖区的经济消费基础从常住人口到人均社会消费品总额,再到公路里程数,可见经济消费基础受指标的影响变化较大。消费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因素,不断增强各项指标数据,有助于提高消费发展。

3.3 经济发展动力差异明显,辐射范围有待延伸

通过上述步骤,对2008、2013、2018年广西87个研究单元,针对经济发展动力的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县级单元子系统得分。采用自然分等法进行等级划分,通过对87个研究单元的各指标得分计算,按照高、较高、中等、较低、低5个等级自然分等,分析评价出各地的经济发展动力水平,如图3所示。由自然分等确定的等级阈值和分级标准见表4。

图3 2008、2013、2018年广西县级单元经济发展动力评价

表4 经济发展动力水平自然分等等级标准

(1)2008-2018年,广西整体经济发展动力呈波动变化态势,仍处于较弱水平。2008年,经济发展动力处于较弱及以下水平的县级单元有66个,2013年减少至60个,而2018年增加至77个,三个时间阶段的占比都超过了65%。可见,广西整体经济发展动力仍处于较弱水平,同时2018年的经济发展动力弱于2008和2013年。从原始数据出发,发现2018年经济发展动力有所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在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的比重较2008和2013年大大减少。

(2)从空间分布来看,广西县级单元高值区和低值区的空间差异性特征明显,分布状况相对离散。高值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区域周边地区较低,变化范围不明显,存在两级分化态势。从三个时间节点来看,除2013年外,广西经济发展动力中等等级的研究单元数量较少,发展潜力较弱外,其余年份广西经济发展动力中等等级的研究单元数量较多,且形成了大面积的集中连片的经济发展动力较弱的地区。可见,对经济发展动力强地区而言,周边的经济发展动力水平仍然处在较低及以下水平,发展较为良好的区域未能辐射至周边城市,有待进一步提升。

(3)10年间,广西经济发展动力受全年申请专利数和全年专利授权数影响较大。近年来,全区不断增强知识产权能力建设,全年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创新高,专利申请和专利授权都有所增长。如2013年南宁市专利全面增长,居全区第一,占全区专利申请数的24.5%。究其原因,广西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占发展新高地,对此加快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相互融合,注重知识产权建设。

3.4 综合发展水平态势良好,空间结构亟需优化

通过上述步骤,对2008、2013、2018年广西87个研究单元,3个子系统和17个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县级单元子系统得分。采用自然分等法进行等级划分,通过对87个研究单元的各指标得分计算,按照高、较高、中等、较低、低5个等级自然分等,分析评价出各地的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如图4所示。由自然分等确定的等级阈值和分级标准如表5所示。

图4 2008、2013、2018年广西县级单元经济生产能力评价图

表5 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自然分等等级标准

(1)县级单元的发展有所提升,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较高及以上的区域数量变多。不同地区自然因素的差异是导致各区域经济差异的客观因素。广西南部地区面临北部湾,属沿海经济开发区,地理位置优越,技术、人才、信息密集,交通四通八达,区位优势明显;桂中、桂北地区依托工业重镇和旅游资源两方面的优势,保持区域经济在较高水平上发展;桂东地区地势平缓,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得以加速发展;桂西地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经济基础相对较弱,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缓慢。纵观10年间各县级单元的发展,县级单元的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数量明显上升,且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有所提升,整体发展态势良好。

(2)从空间分布来看,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呈现西北低、东南高的空间格局特征。受到高值区的溢出效应的影响,低值区集聚范围有所减少,但整体空间结构未有太大变化。10年间,广西的西部、广西的东北部地区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缓慢,主要是由于经济生产能力、经济消费基础和经济发展动力处于劣势,拉低了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未来应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撑,完善相应制度设计,明确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和发展方向。

(3)广西14个地级市市辖区的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差异明显。2008—2018年,首府南宁在经济发展中占据优势,南宁市市辖区都排在第一位,柳州市是重要的工业城市,柳州市市辖区的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也位于前列,桂林市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拥有相对发达的旅游业,桂林市市辖区的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也位于前列。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中等及以上区域主要分布在南宁市市辖区、柳州市市辖区、桂林市市辖区、玉林市市辖区、北海市市辖区、贵港市市辖区、钦州市市辖区等县级行政单元,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明显优于其他区域,但对今后的发展,应重点在于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4 结论及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各县级单元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得分情况有所上升,中等及以上水平的县级单元较2008年增多,说明县级单元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不均衡,空间差异较为明显,主要是南宁市市辖区、柳州市市辖区、桂林市市辖区等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较高,但尚未具备成为拉动周边区域增长的实力;县级单元内经济结构差异性不大,缺乏科技创新成果,创新能力尚未大幅提升。

针对广西县级单元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存在的问题,今后县级单元的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要提升可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1)健全支持区域协调发展的配套机制,进一步改进区域管理体制和治理方式。建立区域战略统筹与政策调控机制,完善市场一体化发展与区域合作机制,着重加强南宁市市辖区、桂林市市辖区、柳州市市辖区与周边县级单元的经济合作,优化区域互助机制,健全区际利益补偿机制,形成先发区域反哺后发区域的制度体系,实现各区域均衡发展。

(2)发挥优势区域的带头作用,加强辐射能力,带动多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北部湾经济区、桂中城镇群等发展基础较强的地区构建激励改革创新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激发发展活力和潜力,将资源集约高效利用、产业再升级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

(3)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促进优质协调发展。广西县级单元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较低,缺乏辐射带动的产业,应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加快推动县域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协调发展,形成以产兴城、依城促产、产城互动的发展格局。

猜你喜欢

市辖区广西区域
同构视阈下的异构治理:市辖区体制的优化进路*
分割区域
沈阳地区老年人牙周病和龋病患病情况调查分析
区域发展篇
广西尼的呀
我国市辖区行政体制改革难点探析
地级市及市辖区职责划分研究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广西诗歌五人谈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