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友情
2022-05-10黄淑卿
黄淑卿
那一年,我留任六年级,担任班主任。多年担任毕业班班主任的我,习惯于尽早认识所有的学生,摸清学生的性情秉性喜好,也会努力打听清楚各位同学间的关系,方便开展班级管理。
小华是我的学生。他长得很瘦,那是一种看起来比较虚弱的瘦,而且他确实也不太爱运动,男孩子常玩的篮球足球乒乓球等,他通通不太感兴趣。至于看书写作画画等比较偏文静的活动,小华也不太喜欢,更不太擅长。他是一个很普通的学生,什么都参与一些,可没有哪一样擅长的,颇有点“文不成武不就”的意味。
但有一件事出乎我的意料,那就是小华在我班的“我最喜欢的同学”选举中高票当选,并且远远抛离第二名。用冯骥才《俗世奇人》里面的话来说就是“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小华呢,他的票数是把第二都抛离十万八千里,人气爆棚。
我刚刚接手这个班级,看着班上有这么一个“高票数”的“人气王”,想借他的人气整合班级,就有意在班委会改选筹备会议中提名给他当个副班长。但结果又出乎我的意料,原来的班干部一直反对,并且只微笑又不说出理由。我毕竟当了十多年班主任了,当然知晓必定是内有玄机,于是按兵不动,把小华提干的事情暂缓了。
后来,经过观察,我渐渐发现了所谓的 “玄机”。原来,小华的家庭经济条件还是很好的,他经常请同学们吃零食:小饼干、糖果、牛奶、水果……不仅花样多,还量足管饱。毕业班的学生也正是贪嘴贪吃的年龄,在零食的 “诱惑”下,纷纷 “沦陷”了。于是,打篮球的喜欢叫小华看篮球,因为小华会默默给他们买好了水;看书的喜欢叫小华一起去图书馆借书,因为他有两张最大借书量的图书卡,很乐意代同学们借书,甚至代“忙着学习而没空还书”的同学去还书;周末逛街的也喜欢叫上小华,虽然他不会为同学们购买的文具等付账买单,但乐于充当提包拿袋的免费劳动力,关键时候还会跑去为大家买汽水解渴。
最初,我还怀疑过,小华是不是受到了“威逼欺凌”,但暗地里观察,他是乐在其中啊,周旋于同学们之间,颇有几分“长袖善舞”。
当我观察了一段时间,了解了情况,也跟同学们相熟了。某次班干部会议后,我向他们询问选举“我最喜欢的同学”的事情。这回,班干部终于透露了:小华没有要求同学们选他,但同学们长期以来吃人嘴软,选举时都很默契地投了他一票。我还得知,选举后,小华也很 “默契”地请同学们吃了一顿小零食。
学习委员笑着说: “老师,我们也没有造假啊,我们确实喜欢小华。”
副班长促狭地接道: “……的零食!”
学习委员补充说道: “那也是喜欢!爱屋及乌,也可以爱乌及屋!”
由于我接任班主任也有一段时间了,班干部也接受了“我”这个自己人了,给我说了很多小华的事情。概括起来就是,小华做事喜欢“零食有请”,用零食开路。同学们呢,大事不糊涂,小事没所谓,乐意接受他的“请吃请喝”,有时候也会回请小华,但终究没有他请得多,远远没有。
我听了之后,内心是很担忧的。这种零食友情不是一件好事情,这是对友情的一种误解。目前来看,小华似乎特受欢迎,友谊繁花盛开,但只怕最终是虚假繁华,临时友情。
本来,我还打算找个适当的机会跟小华沟通的。想不到的是,我的担心在两天后就成为现实。小华的父母双双不请自来,找到了我。父亲神色严肃,母亲神情焦急。
小华父亲穿着一套剪裁合身的西装,皮鞋锃亮。因为办公室没有空调,天气稍热,他脸上出现了汗珠,但他并不在意,也不见局促,坐得稳稳当当的,一看就是见惯了大场面,办事沉稳稳妥。
小华母亲穿着得体的米黄色套装,手腕戴着碧绿的玉镯子,神情焦虑中又不失优雅,坐的时候有意地把凳子挪到小华父亲后面一点点,对我始终保持着微笑。
看到他们的衣着做派,我直观地认识到同学口中所谓的“小华家里经济实力雄厚”。
小华父亲跟我诉说了他们的担忧,就是小华存放在银行卡的近四千元的存款全部不见了,而且都是在暑假期间消费的。家里是每个月都给小华零花钱的,而且有需要花钱的地方,小华只要提,父母一般都支持的。一般而言,他不需要动用存款。
小华父亲说: “黄老师,钱的问题,找不找得到,我们不太关心。我们是担心阿华认识了坏人,误入歧途或者被人勒索。”
我询问了他们一些问题:小华有没有不准时回家?有没有异常的行为,例如背着家长跟别人联系?有没有多了一些用品,例如高档的玩具、手机等等?
小华父亲抱歉地对我说: “我公司比较忙,这些我都不太清楚。”
这时,小华母亲接口道: “我先生比较忙。一般都是我在家照顾阿华。阿华没有这些情况,一切都很正常,所以我们也没有发现他存折的钱不见了。直到今天上午,我们有个老同学来家里坐坐,给阿华留了一千元当见面礼,我打算给他存进存折,才发现存折的钱不见了。”
听完他们的叙述,我心中有点答案了。我把小华经常请客的事情跟他父母说了,并且提出自己的猜想:是不是小华请客花光了钱?
小华父亲听到儿子请客花光了钱的猜想后,竟松了一口气,说道: “若是请客花了钱,这不算什么。男人啊,总不能抠抠搜搜的。虽然三四千元有点多,也不值得大惊小怪。”
小华母亲的焦虑也舒缓了些,道: “我们是担心阿华误入歧途,被坏人引诱干些见不得人的事。若是请客吃喝的,我们也不太反对。”
我提议让小华到办公室一趟,问个明白,也叮嘱小华父母先听他解释。
小华到了办公室。我让他坐下说话。小华把凳子挪到我的旁边,带点害羞地解释了钱的去处,跟我的猜想是一致的。
听到儿子的解释,小华父母放松了。他们一家子的表现,在我看来就是“钱不是问题,只要不违法”。
等小华离开后,我跟他父母交流了两个问题。第一,小华花钱请人吃喝,表面上是为人豪爽,但这样的友情能否持久,他能否得到别人的尊重?第二,在正常范围内消费我们是允许的,当然,每个人的经济实力不同,消费能力也不同。但,小华的钱并非自己赚来的,这么“远超自己水平”的消费,会不会扭曲小华的消费观?
我感觉小华父亲是很有主见的人,但凡有主见的人是很难接受喋喋不休的建议的,所以我只提了两个核心问题。这两个问题让他们陷入了沉思。
我补充说: “小华的人缘其实不错的,我们也没有必要过于放大零食对小华的帮助。有零食,跟他玩的人可能会多一点。但哪怕是多一倍的朋友,我觉得也不值得提倡。以零食换友情的做法,是不利于小华成长的。”
小华父亲沉吟半晌,点点头,说道: “这方面,我们是疏忽了。因为我比较忙碌,有些事情我们考虑不周,有了偏差了。老师您说的话也有道理,这个问题呢,我们会重视的。”
我趁机提出个人想法,说:“小华的问题,我觉得是应该培养出一个兴趣,所谓的志趣相投,就是我们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和兴趣爱好。奋斗目标呢,我们从小方面来说,就是好好读书;兴趣爱好呢,朋友间共同喜欢什么,这样大家才有话题。”
小华父母表示了同意和支持。我们也跟小华谈了话。小华父母表示,以前的事情过去就过去了,但以后要控制好消费,请客吃喝,每个月一百几十元还是可以的,但不要远超“学生”的生活水平。小华也表示了一定会遵守。
后来,在征得小华同意的情况下,父母给他报了个科创兴趣班,学着玩无人机。假期的时候,同学们打篮球,小华就控制无人机拍照。小华用这么高端的“玩意”从另外的途径获得了同学们的真正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