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无陪护病房住院患者安全管理相关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2022-05-10范维英陈媛林媛媛白雅萍陈瑞娥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病房住院期刊

范维英 陈媛 林媛媛 白雅萍 陈瑞娥

无陪护病房作为我国一种新型的医疗管理模式,取消了患者家属陪伴照护,患者住院后所有医疗、护理和生活上的照顾均由医务人员和护理员承担[1]。为了保证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真正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内涵,如何确保患者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安全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更高的要求[2]。目前,确保患者安全是全球医疗卫生领域共同关注的话题,患者安全的理念和相关制度已逐渐完善[3]。然而,由于无陪护病房不同于普通医疗机构的运行机制,其工作本身的特殊性加上我国无陪护管理正处于摸索和探讨阶段,现行可取的经验较少,导致在开展患者安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困难[4]。通过文献检索发现,目前尚缺乏专门描述我国无陪护病房住院患者安全管理研究现状的文献。因此本文旨在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了解我国无陪护病房住院患者安全管理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为今后更深入地探索和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与检索策略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以“患者安全/病人安全/安全管理/护理安全”和“无陪护/零陪护/免陪护/无陪伴/零陪伴/免陪伴”为检索词,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8月20日。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文献内容与患者安全管理密切相关;语言为中文;类型为期刊、学位论文;重复性文献保留质量较好的1篇。排除标准:与本研究主题不符、内容不相关的文献;无法获取全文链接或年份、作者信息不全的文献;会议论文、科普、成果、报纸等类型文献。

1.3 文献管理与数据统计分析

将所检索文献的题录导入Note Express 3.2,由2名研究人员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如遇分歧则共同讨论并咨询指导老师的意见来解决。最后将所纳入文献通过该软件的“文件夹信息统计”功能及Excel 2007 软件提取发文量、文献被引量、关键词、期刊分布、基金支持、安全管理措施等信息。同时应用BICOMB书目文献分析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和高频关键词统计,生成词篇矩阵,导入SPSS22.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年发文量及趋势

共检索出文献1092篇,经查重、阅读摘要及查看全文筛选后,最终纳入66篇。2008年首次发表相关文献,发文量开始呈逐年上升趋势,至2011年发文量达到顶峰为11篇(占16.41%),之后年发文量开始减少,2012—2014年发文量均为6篇,2015—2020年发文量较少,共22篇(占33.33%),截止至2021年8月20日,2021年尚未见到相关文献发表,见图1。

图1 2008—2020年发文量(n=66)

2.2 文献来源期刊

66篇文献均为期刊论文,发表于国内的45种期刊。其中非护理类杂志有33种,共收录45篇文献;护理类杂志有12种,共收录21篇文献。收录2篇及以上的期刊共15种期刊,分别是《中国社区医师》《基层医学论坛》《延边医学》《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护士进修杂志》《护理实践与研究》《全科护理》《中国护理管理》《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国际护理学杂志》《中国乡村医药》《中国医药指南》《中华护理杂志》《中外健康文摘》《中国伤残医学》。其中《中国伤残医学》收录文献量最多,为4篇。来源于核心期刊的文献共10篇,且均为护理类核心期刊,《中国实用护理杂志》收录1篇,《护士进修杂志》《中国护理管理》和《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均收录2篇,《中华护理杂志》收录3篇。

2.3 文献被引情况

66篇文献中有53篇被引用,总被引量为240次。普莱斯定律指出,被引量≥的文献属于高被引文献[5],本研究纳入文献的最大被引量为31次,被引量≥4.17次的有15篇(占22.73%)文献为高被引文献,每篇文献的被引量为5~31次。被引次数前3位的机构有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56次)、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医院(31次)、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14次)。被引次数前3位的期刊有《中华护理杂志》(54次)《中国护理管理》(33次)《国际护理学杂志》(21次)。

2.4 文献第一作者、单位及地区分布

66篇文献共有作者134名,合著论文有32篇,合著率为48.48%,所有第一作者均只发表1篇文章,表明目前无陪护病房住院患者安全管理的研究暂未形成核心作者群。纳入文献共涉及61家单位,且均为医院。发文量最多的单位是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发文4篇,占6.06%。第一作者所属地区发表文献数量在2篇以上的省(直辖市)有17个,其中发表文献数量排名前5的地区分别是广东省6篇(9.09%)、浙江省、江苏省、广西省和天津市均为4篇(各占7.58%)。

2.5 文献基金分布

有4篇(6.06%)文献获得基金项目资助,分别为2010年、2012年、2016年和2020年发表的文献。每篇文献资助的基金有1~2项,共涉及5项基金。其中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市级、院校级基金项目资助的文献数依次为1、1、2、1篇。

2.6 关键词分析

共提取关键词104个,根据高频词低频词界分公式[6]:(T为高频词阈值,I1为词频为1的主题词数量),统计可知I=60,T=10.47。故词频>10次的主题词为高频关键词,共1个。由于1个高频关键词不能反映该研究领域的真实情况,故本研究将高频关键词词频定为≥3次,共获得高频主题词21个,可以进行聚类分析。采用组间联接,选择欧式距离,将21个关键词聚类为4大类,对每类关键词进行分析归纳,聚类1是对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无陪护理;聚类2是对新生儿进行安全管理;聚类3是无陪护病房中要做好ICU、新生儿、老年人的护理安全管理,健全护理风险管理,识别不安全因素,做好身份识别工作,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聚类4是无陪护,见图2。

图2 高频关键词共词聚类树状结构图

2.7 研究内容

精读所有纳入文献,对无陪护病房住院患者安全管理措施进行归纳,主要涉及24个方面,按照提及率高低排序,见表1。

表1 无陪护病房住院患者安全管理措施

续表

3 讨论

3.1 我国无陪护病房住院患者安全管理发展速度和研究深度有待加强

近年来,国家、省卫生相关部门均提出要积极探索建立“无陪护”病区试点,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连续、延续的护理服务,无陪护病房管理已成为研究热点。但从本研究可以看出,我国开展无陪护病房住院患者安全管理的相关研究起步时间较晚,2008年才开始,发文量呈逐渐上升趋势至2011年达到高峰。原因可能是2010年国家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而无陪护病房是全面落实优质护理服务的体现,因此这一政策推动了无陪护病房的试点实施,无陪护病房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也逐渐受到重视[7]。然而,自2012年开始,无陪护病房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研究发展缓慢。目前总发文量仅达66篇,已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无陪护病房住院患者安全管理方面的需求。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无陪护病房管理模式发挥着重大作用[1]。疫情期间我国多次出台相关政策,要求医疗机构加强病房管理,实施非必要不陪护、不探视[8-9]。这不仅为无陪护病房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同时也对无陪护病房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新挑战。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当以政策为导向,结合当下医疗形势,以患者的安全管理为出发点,增加研究深度,全方位确保无陪护病房住院患者安全。

本研究纳入66篇文献,共涉及45种期刊,被引次数前3位的期刊是《中华护理杂志》《中国护理管理》《国际护理学杂志》,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护理工作与患者安全息息相关,护理学期刊对此领域内容较重视,所刊载的无陪护病房住院患者安全管理研究内容更具有指导价值,读者可多关注此类期刊以获得相关信息。此外,涉及的核心期刊只有4种,载文量共10篇,发文较分散,研究质量欠佳,未形成核心期刊群。提示我国亟需开展高质量的研究,为无陪护病房安全管理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本研究中,只有15篇属于高被引文献,其中于卫华等[10]于2010年发表的《151例无陪护住院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管理》被引量最高,仅达31次。说明该领域文献的学术影响力较低,提示在未来研究中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以保证研究成果可推广。本研究中仅有4篇文献获得基金项目资助,共涉及5项基金,包括国家级、省部级、市级、院校级基金项目。涉及基金范围较小,这可能与我国在相关研究领域的资助体系尚未完善有关。而经费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限制研究的开展,提示我们应健全科研支持政策,加大基金投入,以带动该领域发展。一个专业研究领域的发展也离不开权威的高产作者群以及相对持久、稳定的论坛[11]。纳入文献的所有第一作者均只发表1篇文章,暂未形成核心作者群,说明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较少涉及实证研究,制约了研究的整体水平,建议今后应拓宽研究视野,采取多元化的研究方法,将横向和纵向研究相结合,深度探讨无陪护病房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方案。本研究中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是被引次数和发文量最多的机构,可视为无陪护病房住院患者安全管理研究的核心机构,未来的研究可在借鉴该机构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着力于构建系统化的安全管理方案研究,并将其转化成科研成果,加强各机构的合作交流,逐步形成长久、稳定的研究团队,以促进该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3.2 我国无陪护病房住院患者安全管理研究热点分析

本研究通过对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发现该领域的研究对象主要聚焦于精神分裂症患者、ICU患者、新生儿和老年人,较少涉及其他人群,建议今后相关研究应丰富研究对象,以拓宽研究广度。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复杂,病程迁延,需长期住院,确保患者安全是精神科工作的首要任务[12]。纳入的此类研究主要强调在无陪护病房中,由多部门协作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躯体-心理-康复一体化健康服务,采取多维度措施以保障患者安全。未来研究可继续深入探讨,建立一套适用于精神科患者的规范、高效、优质的安全管理方案。ICU属于一种封闭式的病房管理模式,是危重患者最集中、病情最复杂、抢救任务最重的科室,患者安全管理一直是护理管理者攻克的重难点[13]。目前研究多聚焦于安全管理措施的制订与实施,但已有的措施较为笼统,不够细化,缺乏科学系统的ICU患者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因此,建议今后相关研究以患者安全为重点,在基于循证的基础上,完善安全管理环节,构建出符合ICU患者病种特色的安全管理指标体系。新生儿作为特殊群体,其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且无自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医务人员在为其提供治疗护理的过程中应格外关注安全问题[14]。纳入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身份识别、母乳喂养、输液安全、用药风险管理等方面,较少涉及感染防控、安全转运和睡眠保护。如何加强患儿的感染防控、实现安全转运和提供个性化的睡眠措施,达到整体化的优质护理服务目标,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此外,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医疗照护问题日趋严峻。虽然学者们已对老年患者的用药安全、预防跌倒、输液安全以及心理护理等方面开展了一定量的研究,但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老年人对医疗、护理、用药、康复等需求愈发迫切,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15]。再加上无陪护病房环境的特殊性,现有研究尚不能满足老年患者的安全管理需求。建议未来研究应注重探索和分析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关注老年人身心特点,全方位保障老年患者安全,并借助“互联网+”模式,实现院内-院外延续性、优质化的护理。

3.3 我国无陪护病房安全管理评价体系有待标准化

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是用来准确评价护理质量的量化工具,也是进行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策略[16]。目前,已有的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大多数是建立在普通病房管理模式上,而由于我国无陪护病房尚处于探索阶段,各病房管理制度不一,缺乏客观的评价工具,关于安全管理评价体系的研究更是鲜有报道。因此,针对无陪护病房安全的特殊性亟需建立操作性强、可量化的护理评价指标体系,以便对患者安全进行评价,同时这也是当前提高患者安全管理的首要工作和基础[2]。由于无陪伴制度取消了家属陪伴照护,护理的工作量大,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表示,针对现有护士人力不足问题, 将在全社会加大力度和速度培养医疗护理人员[17]。虽然目前已开展了小规模的护理员培训,但由于医疗护理员队伍基础薄弱、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且未形成标准化的培训方案,导致培训效果不太理想,无法达到同质化。建议可在借鉴国外助理护士的培养体系基础上,考虑护理员的文化程度,并按学历和年资细化护理员分级,将照护技能和理论知识相结合,构建相应的分层培训课程,逐步形成标准化、统一化的培训方案,以全面提升护理员素质。同时,无陪护病房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除了做好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外,还需考虑到探视、陪护、带检、转运、服药到口等重点环节。建议今后相关研究以流程再造理论为指导,通过确定流程改进队伍、寻找流程改进环节、重新优化流程、实施优化后流程、评价新流程来构建无陪护病房重点环节的工作流程,形成探视、陪护、带检、转运、服药到口环节的闭环管理。此外,本研究纳入文献中较少提及“心理护理、便民服务、个性化饮食”等措施,提示我国无陪护病房在安全管理方案中缺乏人性化护理,人文护理质量有待提升。研究表明,对患者提供以人为本的护理,能促进医患间相互信任和支持,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18]。接下来的研究中,需提高护士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能力,强化优质护理的服务意识,以保障患者的安全性。将人性化、细节化护理融入到无陪护的专科护理全过程,不断延伸护理服务内涵,注重从患者角度构建患者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未来研究应根据无陪护病房的特点,并结合临床实践情况,将人性化护理贯穿全过程,科学合理地分析患者安全管理内容,运用持续质量改进的理念,建立一套符合临床实际的患者安全护理评价指标体系,并将指标体系进行量表转化与实证研究,进一步完善指标体系内容,使其具备更好的操作性与更高的应用价值,为无陪护病房住院患者安全提供质量保证,为开展和推广无陪护病房提供参考依据。

4 小结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无陪护住院患者安全管理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文献量总体较少,存在期刊发文散、学术影响力小、核心团队未形成、基金资助不足等问题。在无陪护住院患者安全管理研究中,拓宽研究人群、完善安全管理环节、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提升人文护理质量、构建安全指标评价体系等关键性问题均是今后的研究方向。此外,未来研究中需继续结合政策导向,拓展研究视野,鼓励开展高质量、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等。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我国无陪护住院患者安全管理研究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铺垫与参考。但本研究纳入文献仅来源于中国数据库,由于该领域研究正处于探索阶段,导致纳入文献数量较少,且未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这可能会对结果造成一定程度的偏倚。建议今后应扩大文献来源,纳入国外相关文献,并在文献质量评价的基础上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从多维度进行无陪护住院患者安全管理研究,以提供科学可靠的信息支持。

猜你喜欢

病房住院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妈妈住院了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期刊审稿进度表
病房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