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学先行,从“研教”到“研学”*
——关于预学单设计的思考

2022-05-10余漫英

读与写 2022年23期
关键词:公因数预学过程

余漫英

(福建省建瓯市第一中学附属小学 福建 建瓯 353100)

关注课堂的品质是双减背景下减负增效的关键,传统教学总是陷入教学——练习——讲评不断低水平地重复之中。如何改变这种浅表的学习,让更多的学生从被动地“听”转向主动地“做”,让有深度有品质的优质学习惠及到每一个学生,是我们需要直面的问题。因此我们渴望实现课堂的转型。基于学习共同体的社会化学习正是当前教学新样态。这种学习更多思考的是预学在前,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一直以来老师们也关注预学,可是学生课前预习只是泛读教材,简单完成教材中的填写。学生缺乏指导,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实际意义。如何在预学中寻求新的突破和创新,让预学变成高品质的数学活动,我们思考进行“预学单”的设计。为学生学习提供支架,引导学生前置学习、充分思考,为课堂交流作储备。这正是当下我们数学学科探索的一项有意义实践工作。

什么是预学单?预学单是学生在进入课堂学习前,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自主完成的内容;是教师为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指导学生进行知识建构,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而编制的预习作业;是为学生设计的引导他们在课前对学习内容进行初步感知及尝试性学习的“学习单”。它是学生课前预学的导航仪,相当于一张学习地图,为学生提前学习提供可视化学习的路径。

1.设计预学单的意义

1.1 自主学习,提升学习素养。一切学习的本质最终归结于自学。成功的教育就是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能力,“预学单”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计划单。引导学生以主动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预学问题的思考和研究中。“预学单”的设计,可以带领学生有目的地去自学、去思考,提升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求知欲望。一份高质量的预学单,是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好抓手。

1.2 以学定教,改变教学方式。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的过程就是以学定教的过程。借助预习单,为小组学习提供共学支架。学生有了前置学习,课堂上有备而来,在小组交流学习中有自己的思考,能更好地对话交流,思维碰撞。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收集预学单,能够实时了解学情并分析。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预案,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学生前置,教师后撤,借助学生的“预学”引导教师的“教学”,真正实现课堂有效学习。

2.如何设计预学单

一份高质量预学单分为四大板块:研究目标 、研究任务 、提出问题、预学评价。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预学单设计的几点看法。

2.1 我的目标——独立学习的导航仪。预学单的研究目标不同于教学目标,基于教参,是从学习主体的视角出发,结合研究的问题,明确所要达成的任务要求及研究成果。教师作为预学单的设计者与促进者,带领学生有目的地去学习,提升学生的自主意识。如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找最大公因数》预学单研究目标确定为:

我的目标:

(1)能用自己的方法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能清晰地表达每一个研究的思考过程。此目标不同于我们平时教案上的三维目标,它是从学生的角度制定出的有关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没有过程与方法,没有情感态度价值观。它是学生预学的导向,学前明确方向,学后看是否达标。

2.2 我的研究——提供完整学习地图。这是预学单的核心部分,学习单结合1-2个核心问题,让学生自主、协同完成有挑战的任务,不断从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迈进。

2.2.1 趣味性与实践性。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数学作业负担,主要是枯燥训练、机械重复。双减之下课前预习单, 首先必须要保证预学单有着较强的趣味性, 形式设计丰富。教师在设计预学单时需要从学习主体的视角,来设计身边的、鲜活的使学生有研究兴趣的问题,以问导学,以问促思。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课前预学。

如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小数乘法复习课》我设计的研究问题:

我的研究:

①请写出两道小数乘法的笔算题,思考你推荐这两道题的理由是什么?

②请你写出3道小数乘法典型的简便计算,思考你推荐的理由是什么?

这份复习课的预学单,不是简单地进行计算、简算的技能训练。学生要在单元学习内容中反复筛选有代表性的题目,筛选过程就是将学习内容进行整理提炼的过程。推荐理由的说明更能驱动学生对计算过程中算理的深度思考,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反思力。

2.2.2 关联性与层次性。在设计预学单时,也要加强对学生复习意识的引导, 为新课研究作好铺垫。教师在设计时,围绕学习目标、结合教材按一定的结构设计一组问题。通过串联构成一个完整合的知识框架,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运用以往学习到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一个个问题研究展现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发生、发展过程。

《找最大公因数》预学单

我的研究1.我们已经学过找因数,请找出20的全部因数,并写出你找的过程。

我的研究2.学习资料:两个数相同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最大的公因数。

问题:找出12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把你的思考过程写下来。

我的研究3.把12和18的因数和公因数表示在下面的集合图中,说说你表示的过程。

这份预学单,注重知识的关联性,问题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由“找因数--找公因数及最大公因数--表示因数与公因数”,表述简明扼要,指向精准,让学生有自己独立探究的空间,在获得结论的同时更注要记录思考过程。

2.2.3 反思性与批判性。预学单任务设计时,我们关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掌握算理算法、解决数学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此基础上,如果设计合适的反思性学习任务,让学生既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更能够对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必要时还可以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作出调整。

如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确定位置》一课,我们提出了反思性学习要求:

我的研究:在图中画一画、量一量,你能想办法描述出,船在灯塔的什么位置吗?

①研究结论:船在灯塔的________________

②研究反思:根据上面的结论,你确定救援队能准确找到船的位置?如果不能,调整一下你的思路,或者说说你遇到什么问题。

实践证明,当教师给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任务时,学生完全有能力对前期的问题解决过程作出必要的反思,甚至作出调整和完善。最初的实践中,学生的反思还是比较稚嫩的。但随着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学生的反思意识和能力有机会得到不断提升。

2.2.4 逆向性与创新性。有些问题顺向设计,学生预学时没有老师适时点拨,学起来比较困惑,无法解决问题。可以思考创新思路,直接先结论,再条分缕析,引导问题逆向设计。如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反比例》一课预学单:

我的研究:

读一读:两个相关联的量A和B,如果它们的积一定时,我们就说,A和B成反比例关系。A和B是成反比例的量。

张老师用48元购买笔记本,购买笔记本的单价和数量如下表:

单价/元12346……数量/本482416128……

①当总价是48元(一定)时,上表中的“单价”和“数量”是两种相关的量吗?请写下你的结论和理由。

②观察上表,你觉得这里的“单价”和“数量”成反比例关系吗?想一想,把你的结论和理由写下来。

我的结论:这里的单价和数量( )反比例关系。(填“成”或“不成”)

2.3 我的提问 ——以问题撬动真实学习。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的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是学生的已知领域和未知领域触碰的边界产生的问题。学生的问题源于原有认知和已有经验,是内心世界的对知识探索的需求与渴望。学生对能解决自己提出问题,更能获得学习乐趣,增强学习信心。“关于本节课内容,你还有什么问题?”是预学单必要的一个板块。如在《找最大公因数》预学单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有:“还有什么方法更快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生活中的哪些问题与公因数有关呢?”、“三个数或更多怎么找公因数呢?”、“有公因数,还有公倍数吗?”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学生自发的问题,也是课堂上学生最想寻求解决的问题。

2.4 我的评价——以评价明晰预学方向。预学单最后一个板块,进行预学评价设计。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以星级颗数量化评定。教师评价可进行“等级+语言”等形式。教师评价时更要注重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鼓励性评语“相信还能创造惊奇”、“别气馁,再仔细地看书,能找到办法。”,加强情感交流,可以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学习力,诱发再次学习。也可在课堂教学中与课堂交流结合起来,在交流中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并且对预学认真思考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奖励,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预学单使用的有效性。

3.预学单的使用方法

3.1 自主预学。“自主预学”就是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预学单”进行尝试性学习。预学单的设计凝聚了教师的智慧,怎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好预学单,还需要对预学作好规范性的指导。

3.1.1 预学单中自学教材内容的部分,要让学生结合阅读教材,完成相应的填一填,以帮助学生认识概念。配合三色笔的使用指导学生完成预学,黑笔用来完成能独立解决的部分,铅笔用来完成不明确或需要作图的问题。红笔用于画出学习材料中的重点内容或批注问题。

3.1.2 预学单设计的问题中有不少操作要求,如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算一算,要求学生按路径,大胆尝试,实践操作,才能达到学习目标。 如“长方体的认识”一课预学的首要任务是认识长方体的基本特点?让学生找一个长方体的盒子,摸一摸、数一数,填一填,动手操作完成预学单中的研究表格,才能初步建立概念的直观感受。如“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的预学作业,让学生根据四组不同长度的小棒,摆一摆,发现怎样的三根小棒才能摆成三角形。这就要求在学生预学时作好充分的准备,记录摆的过程和结果。

3.1.3 要注意预学时间的合理安排,作为家庭作业进行的课前预学,时间一般控制在20分钟。也可以把预学单放在课的起始阶段,那么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一般在5-8分钟。

3.2 反馈交流。教师通过对“预学单”的审阅、整理与分类,可以很好地了解本课的学情。哪些方面已经基本掌握,哪些方面还存在误区?哪些问题会有多种方法?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组织课堂反馈才能主次分明,突出重点,精准施教。

如“圆的认识”一课预学单中的第1个问题:什么是圆心、半径、直径。阅读教材86页(至少读3遍),再填一填。

(1)圆心是______,通常用字母______表示;

(2)半径是______,通常用字母______表示;

(3)直径是______,通常用字母______表示。

这一题的预学任务是对圆的初步认识,学生通过预学正确率达到90%,由于反馈交流的内容是预学作业中回答相对一致的、基本正确的内容。因此,交流这个环节尽量用简捷的形式组织教学,教师放手给学生学习的空间,在课堂上通过同桌互学完成校正。提高学习效率。

又如,在“圆的认识”一课预学单中的第2个问题:用一张圆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研究半径、直径的特点,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并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学生研究时想法不一,研究结果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教师在课堂上可先让小组群学,修正部分问题。再全班选择几个典型的预学作业整体展示交流。在问题辨析中实现真正的学习。

3.3 重点展开。重点展开的是“预学单”中有一些难度稍大的问题。如“圆的认识”一课中第3个问题:“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系?想一想、画一画?”

这个研究任务,中等程度的学生思考起来都理不清思路。独立预学时,学生画图表示想法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组织小组讨论后,要重点展开全班反馈。给予学生充分表达、交流、展示的时间,在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中交流提升,探究问题的本质。

3.4 回顾反思。“预学后教”课堂中的回顾总结,除了知识性回顾之外,还要引导学生进行预学习惯的反思,对自主预学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反思。如学生可以反思预学时哪些方面没有做到?小组学习中同学给予我怎样的启发与帮助?我还有哪些新发现和新问题?在每一细节处反思回顾,以改进自己的预学方法。

3.5 问题漂流。一节课的学习中,总会存在些未解决的问题:有预学单“我的提问”中学生提出的疑问,或是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学生新产生的问题,或是课堂中还没学明白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可能在课堂上都得以解决。我们可在班级设置问题漂流墙,让学生收集学习中留下的问题,写在标签纸上,粘贴漂流墙中寻求帮助。让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后互帮互学。老师也可在课后进行答疑解惑。这样既增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也让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好“预学单”让学有引导,让教更高质。“双减”政策下,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我们的核心任务。我们以预学单设计为出发点,做到减量增效。预学先行,引领学生自主研学,助推学生学习内驱力,提升自学能力。从研“教”转向研“学”,我们的每一次研究实践,都在践行“教学相长”的教育真谛。

猜你喜欢

公因数预学过程
明确预学起点 构建教学基点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巧求最大公因数
《最大公因数》教案
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预学
《约分——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有效预学,实现高效课堂
小学数学有效预学策略探索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