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古代论说文选编情况研究
——以人教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为例

2022-05-10周漪婷

读与写 2022年23期
关键词:篇目人教版文言文

周漪婷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中文系 广东 佛山 528000)

2020年9月,全国普通高中高一年级统一使用新版语文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部教材局组织编写的《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新教材在文言文的选文和编排上发生了明显变化,增加大量文化经典著作和古诗文背诵篇目,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入选教材的古诗文中,古代论说文数量最多、占比最大,同时也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的重要学习内容,由此可见古代论说文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新教材与以往教材相比体现出选文编排的较大变化,增加了不少新内容,新教材、新课改,容易引起一线教师的不适应。但通过搜索却发现,目前分析高中教材的古代论说文选编情况的研究较少,只有在少量研究高中古代论说文教学情况的学位论文研究中有所涉及,挖掘不够深入,针对统编教材的更是少之又少,尚有一定的研究空间。因此,本文以“古代论说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新旧教材,帮助教师把握新教材古代论说文的选编特点,有助于教师能够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新教材。

1.选篇统计

1.1 古代论说文选篇统计及分析。

表1 人教版、部编版古代论说文对比(*为自读课文)

必修下158《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谏逐客书》《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阿房宫赋》∗《六国论》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6演讲与辩论6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4无收录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45

1.1.1 数量统计。人教版共收录古代论说文七篇,占教材文言文总量的41%,包括《兰亭集序》《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逍遥游》《陈情表》。其中,前三篇为精读文言文,后四篇为略读文言文。

统编版共收录古代论说文十篇,占教材文言文总量的67%,包括《劝学》《师说》《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谏逐客书》《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阿房宫赋》《六国论》。其中,精读文言文有六篇,分别是《劝学》《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谏逐客书》《谏太宗十思疏》《阿房宫赋》;略读四篇,分别是《师说》《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答司马谏议书》《六国论》。

从收录数量看,古代论说文在人教版和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数量都很多,占文言文总数比例大,可见古代论说文在两版教材都是文言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而统编教材还进一步增加了三篇古代论说文,可见编者对古代论说文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是从目前已有资料看,研究者对古代论说文的关注度远远不够,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发掘。而从精读、略读数量看,统编版必修教材增加了精读的数量,大幅提高了精读论说文的比例,暗示了统编教材编者对古代论说文精讲细读、品析鉴赏的要求提高。

1.1.2 篇目分析。从具体收录篇目看,两个版本的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古代论说文选篇变动大。统编版教材删除了原收录于人教版的《兰亭集序》《寡人之于国也》《过秦论》,新增了《谏逐客书》《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三篇;从人教版选修教材中调整到部编版必修教材中的有五篇,分别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阿房宫赋》《六国论》。人教版选修教材因为数量多、学习内容多,存在应试性的“不考不教”和“学生不选,教师定教”的情况,选修教材中许多经典篇目形同虚设。而部编版教材对这五篇古代论说文的调动,显示了编者对其教学价值和文化内涵的肯定。

两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仅《劝学》和《师说》两篇共有篇目。根据邵亮的《改革开放四十年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选编文言文情况研究》一文,《劝学》和《师说》还同时被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版、1983版、1987版、1990版、2000版教材收录。[1]这两篇文言文诗中能够在论文所研究的七个版本的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都占有一席之地,可想而知它们自身的经典性与对于培养人的修养的重要性。然而,教师授课时不能因为相同篇目而因循守旧、固步自封,要结合单元人文主题、学习任务群、教材编排等重新探索经典篇目的教学价值。

2.具体篇目比较

对于人教版和部编版两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古代论说文,仅《劝学》和《师说》两篇共有篇目。我国古代论说文的经典篇目很多,但这两篇始终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定篇”,可见其极具代表性、典范性,拥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以下将分别对两篇文章各在两版教材中的编撰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主要探讨其单元编排和导学系统的差异,以明确教材编者的意图。

2.1 单元编排。人教版教材将《劝学》和《师说》安排于必修三第三单元,该单元属于收录的全是论说类文言文,还收录《寡人之于国也》《过秦论》两篇。部编版教材中,《劝学》和《师说》被安排于必修上第六单元,属于同一课内容;本单元还收录《反对党八股》(节选)《拿来主义》《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三篇。

人教版和部编版都将《劝学》和《师说》安排在同一单元中,单元所选文章都为议论性散文,且两个版本的单元导语都十分强调单元文章的文体属性,这说明两版本教材都认同并强调了这两篇文章的联系。但两版本教材在单元编排上存在区别:

2.1.1 学习时间提前。人教版将《劝学》《师说》两篇课文安排在必修三第三单元中,学习时间约在高一下学期至高二上学期。而部编本则安排在必修上第六单元,即在高一上学期学习。

2.1.2 单元选文和主题变化。人教版教材以文体编排单元,该单元所选文章均为古代议论性散文,并按照朝代顺序编排,从先秦诸子百家《劝学》《师说》,到汉代贾谊《过秦论》,再到中唐韩愈《师说》,这样的编排反映了古代论说文的文体发展情况。部编版教材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编排单元,该单元人文主题为“学习之道”,属于“思辩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教材编者选择了古今极具代表性的有关学习的议论性散文。

2.1.3 教学重点变化。人教版教材的编排反映了古代论说文的文体发展情况:《寡人之于国也》《劝学》都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先秦诸子散文,一般被认为是古代论说文的源头。两汉时期是古代论说文的全面发展时期,西汉贾谊的《过秦论》是现存最早的单篇论文,代表了这一时期政论散文的最高成就。唐宋时期的文学革新运动是古代论说文创作的另一高峰,韩愈的《师说》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极具现实针对性,具有强烈的现实精神。从文章的编排能够看出人教版编选者希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对古代论说文特点及其文体发展过程有基本了解,更偏重于语文知识学习。

部编版教材则同时强调人文主题和语文知识技能的学习。配套教师用书明确“形成正确的学习观,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4]为本单元的核心任务,通过学习单元课文,完善学生的学习观,了解不同时代人对待学习的不同态度和方法;单元导语中也强调学习时需要把握作者观点、态度、思考角度、表达方法,要学会“从合适的角度以恰当的方式阐述自己的看法”,体现了新课标中强调的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

2.2 导学系统。从板块设置上看,人教版与部编版的助学系统编排区别大。人教版教材在每篇课文后设置了“研讨与练习”板块,其中题目均是课文学习重难点的提示,或是帮助理解课文,或是语文知识的点拨,或是让学生思考与抒发己见。部编版教材则是以“学习提示”板块取代人教版的“研讨与练习”板块,改提问为引导,有指导阅读文本、提示学习重难点、提供阅读方法的作用[5],课后练习集中于“单元学习任务”板块,整合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提示学习重难点,帮助落实人文主题和单元学习目标。

从具体内容看,两套教材的编排存在共同点,它们都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2.2.1 重视基础知识积累。对于课文基本内容,人教版课后习题和部编版单元学习任务都有相关题目要求学生探讨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述角度、论述思路、论证手法。对于文言字词,人教版在《劝学》的课后习题中点出了重点文言字词,让学生注音、释义;部编版中则在学习提示中提示学生学习两篇文章时需要关注连词“而”。

2.2.2 重视与实际结合,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人教版教材两篇课文的最后一道练习题都是让学生联系现代社会、联系实际情况谈谈自己对于课文观点的认识;部编版则是将人教版的两道题目转化为对单元课文的讨论——“几篇课文中摘录一些名言警句,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理性、有条理地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是思辩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之一,讨论和分享课文内容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结合实际情况理解、分析、评价的综合能力,符合新课标中“语言表达与交流”的课程目标。

另外,部编版教材在沿袭人教版上述两方面内容的同时,更加注重写作能力的培养。部编版教材在讨论与分享、探讨文章的说理思路和说理艺术后,要求学生以《“劝学”新说》为题写一篇文章。这是本单元学习后最具整合性的任务,学生首先要做到正确把握《劝学》一文的基本内容和论证思路,尝试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论证角度、论证思路、论证方法,正确立论,有理有据、讲究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结语

古代论说文是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部编版教材明显加大了古代论说文的数量和占比,其教学价值进一步被凸显。但是研究者对古代论说文的关注度远远不够,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发掘。

通过对比两版教材古代论说文具体篇目,发现两版教材有两篇共有篇目,分别是《劝学》和《师说》;从人教版选修教材中调整到部编版必修教材中的有五篇,分别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阿房宫赋》《六国论》;统编版有三篇新增篇目:《谏逐客书》《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

对比两版本教材的单元编排、导学系统,发现部编版提前了古代论说文的学习时间,单元选文、学习主题、教学重点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但是都重视基础知识积累,重视与实际结合,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面对共有篇目,教师不能照搬人教版教材的教学思路,不能照搬固定的文言文教学方法,要结合新教材的编排、学习任务群和单元人文主题,思考新的教学思路;面对调整篇目,教师可以适当参考人教版教材中的阅读指导和文章赏析,辅助设计教学,寻找到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注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篇目人教版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议题确认 过程组织 篇目对比——基于群文阅读模式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人教版11.1功-教学设计
当代人写文言文,就是一场尴尬的行为艺术
现象学视角下的教材比较研究*——以大陆、台湾高中语文《红楼梦》节选篇目编选为例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也说方志的体例与篇目(设计)及二者的关系(随笔)
人教版必修四核心词汇闯关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