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古诗文群文阅读路径初探
——以九(上)《诗词三首》为例

2022-05-10王晓荔

读与写 2022年23期
关键词:群文议题古诗文

王晓荔

(上海市罗星中学 上海 201599)

群文阅读作为一种较新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得到了众多教师的关注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此领域研究大多是针对小学学段群文阅读的教学进行研究,而针对初中学段的群文阅读研究相对少了许多,而针对初中学段古诗词的群文阅读研究则少之又少。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全面铺开的大背景下,初中生面临的古诗文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古诗文群文阅读对于提升课堂效益、增加学生的古诗文积累、丰富课堂形式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笔者基于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一课,进行了初步的教学实践探索,总结出一条初中古诗文群文阅读的基本路径。

1.初步阅读,了解作品基本信息

在真正进行群文阅读之前,教师必须带领学生对所选古诗文的基本信息进行简要的了解。如各篇目的作者、作品、朝代、创作背景等,了解这些基本信息能够为后面的教学环节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诗词三首》一文中,针对三首古诗——《行路难(其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的基本信息,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呈现,如下图: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七言律诗刘禹锡参加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他在扬州遇到白居易,本文是为酬答白居易所做的诗而做。《水调歌头》苏轼北宋词苏轼此时正被贬为密州太守,他的弟弟苏辙也因与变法派意见不合,远在山东济南,此时兄弟二人已有六、七年没有相见。清晰的表格呈现出各篇诗文的基本信息,让学生对各篇诗文形成一个直观的认识,为后面的教学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环节因为较为客观且简单,因此可以用表格的形式体现在导学单中,作为预习任务完成,在上课之初只需要学生反馈自己的作业成果并由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即可。

2.细读文本,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在对群文阅读中古诗词的基本信息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围绕议题开展群文阅读,首先要对古诗词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笔者认为,大可不必对古诗词的翻译避之不及,可以尝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形象性的语言梳理诗词内容,对诗词讲了什么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下面笔者以《诗词三首》为例,摘录几段学生的内容梳理。

《行路难》(其一)

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但我却停下酒杯,扔下筷子,离开座位,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

想要渡过黄河却发现冰雪阻塞了山川,将要登上太行山却发现大雪已经封山。

如姜尚般在渭水的磻溪垂钓,忽然又梦见自己如伊尹般乘船经过太阳旁边。

人生之路真是艰难啊,人生之路真是艰难啊,有那么多歧路,我现在要走的路在哪里?

我相信自己终有一天会实现远大理想,到那时我一定挂上高高的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我被抛弃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的时光。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赋》,久别归来回到洛阳已非旧时光。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前头仍有万木争春。

今天我听了你做的诗并不感到气馁,而是要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水调歌头》

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望苍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现在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风回到天上去,又害怕想象中的月中仙宫,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着舞动,哪里比得上在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门窗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月儿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不能团聚时圆呢?人有悲欢离合,正如月有阴晴圆缺,这些都是自古以来都难以周全圆满的。只希望这世上所有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使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这一环节与前一环节一样,可以选择作为预习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结合注释及工具书、与同伴讨论、查阅资料等途径,初步了解诗词大意。这对于课堂上围绕议题展开深入探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3.围绕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在对诗歌内容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接下来就是群文阅读课的关键环节——围绕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对于这一环节而言,议题的选择是重中之重。群文阅读最大的特点是围绕议题展开多文本阅读。议题是群文阅读教学的要素之一,它是贯穿群文阅读的主线,简单来讲,议题其实就是一组选文中所蕴含的可以供师生展开讨论的话题。

基于以上理解,笔者发现《诗词三首》中的三首诗词有一个共同点可以作为师生在课堂上讨论的话题,而且与诗歌主旨、诗人情感等都因素息息相关。我把本堂课的议题确定为:梳理诗人在诗中的情感变化过程,体会诗人的情感倾向。以此为议题,可谓是恰到好处。于是在上课之初,教师设问:同学们对三首诗歌内容已经有了基本的把握,接下来,请同学们抓住关键词分析,三首诗歌中诗人的情感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诗人想要表达什么?这一问题可谓是贯穿整堂课的主问题,师生的一整节课便是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的。为了更加清晰地呈现讨论成果,笔者用图表直观展示。

行路难苦闷、抑郁无限惆怅期盼、幻想徘徊、彷徨高昂乐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辛酸、悲凉怀念、怅惘积极向上、乐观进取感谢、共勉水调歌头向往、赞美矛盾、纠结惆怅、低沉平和怀念、祝愿

通过折线图学生会非常清晰地发现三首诗词的两点共同之处:第一,整首诗歌中,诗人的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第二,无论诗人的情感如何发生变化,在诗歌最后,诗人的情感趋向于积极乐观,这也许是它们能够成为千古名篇的关键所在。

在课堂最后,教师总结如下:李白感慨“行路难”,却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刘禹锡感叹“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却领悟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苏轼想要乘风归去,却明白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并发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这三首词都表达了词人在政治苦闷、人生是失意时的豁达胸怀。三位诗人面对人生磨难所彰显的乐观豁达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课堂到此处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和研究,最终对诗歌主旨也有了准确的把握。

4.总结归纳,梳理思维路径

基于以上教学实践,笔者初步总结了初中古诗文群文阅读的基本路径,现归纳如下:

4.1 课前预习打好“底”。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学生的课前预习效果尤为重要。教师可在课前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目标指向为作家作品等基本信息的归纳积累、字音字形的解决、句意的疏通等,力求为上课过程中围绕议题的讨论得以顺利进行。至于预习任务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只要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布置多样化的作业,让学生在正式上课之前已经借助自己的学习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4.2 课内探究选好“题”。古诗文群文阅读的主要阵地是在课堂,主要价值体现也在课堂。因此在课堂规定的单位时间内教师与学生围绕议题展开的讨论就尤为重要。正如姚文华老师所说:“在古诗文群文阅读中选择文本时应该有明确的组合线索,按照线索精心选择文本组合,并由此确定阅读重点,指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并将这种线索分为以主题为线索、以作者为线索、以意象为线索。”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要求,选择合适的议题,并根据议题选取合适的文本进行组合教学。议题是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的“魂”,有了这个“魂”,我们的课堂便会生动活泼,真正的活起来、动起来。

4.3 课外拓展用好“材”。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群文阅读方法之后,教师可选择类似的课外文本,作为作业留给学生进行阅读,不同的仅仅是阅读由课堂转为课下,由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转为学生利用课堂中所学的方法自主阅读,但不变的是议题未变。学生需要用课堂中学到的阅读此类古诗词的方法阅读课外拓展古诗词。这样,就拓宽了古诗文群文阅读的外延,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古诗文积累,更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的平台,使得群文阅读收到更好的效果。

结语

群文阅读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对于初中古诗文群文阅读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笔者的此次实践也只是蜻蜓点水。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里的一小步是一个开始,今后我们会对初中古诗文的群文阅读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力求能够真正增加学生的古诗文积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群文议题古诗文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议题式美术教育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