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目标导向下的“复合型”城市绿道设计研究

2022-05-10单阳华

科技资讯 2022年5期
关键词:复合型绿道建设

单阳华

摘要:现如今,城市绿道已经成为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新频道”,以南京雨花南路绿道设计为例,多目标系统化整合设计,一个绿道本体,多种功能分享。该文从地域文化、绿色低碳、休闲游憩3个核心目标导向出发,以南京市绿道总体规划相关研究为指导,构建符合时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复合型”绿道,在空间布局、功能结构合理的前提下,提升城市形象品位,优化城市生态环境,丰富市民生活体验,打造市民共享的“绿道博物馆”。

关键词:城市绿道设计复合型多目标导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2)03(a)-0000-00

Research on "Compound" urban Greenway Design under Multi-objective Guidance

—Taking the Greenway Design of Yuhua South Road in Nanjing as an Example

SHAN  Yanghua

(Suyi Design Group Co., Ltd.,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210000 China)

Abstract: Nowadays, urban greenway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new channel" in urban life. Taking the greenway design of Yuhua South Road in Nanjing as an example, multi-objective systematic integration design, one greenway ontology and multiple functions are shared. Guided by the three core objectives of regional culture, green and low-carbon, leisure and recreation, and guided by the relevant research on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greenways in Nanjing, build a "composite" Greenway in line with the current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urban image, optimize the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enrich the citizens' life experience on the premise of reasonable spatial layout and functional structure, Build a "greenway Museum" shared by citizens.

Key Words: Urban greenway design; Composite; Multi-objective orientation; Design

綠道是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纽带,南京城市绿道设计,以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为依据,将南京市历史人文、自然山水融入设计中,打造“文、林、城、水、山”为一体的南京城市空间,构建城市特色鲜明、景观环境优美、锚固生态网络、串联呈祥紫园的绿道系统。与此同时,设计人员还应以南京的“南北田园、中部都市”布局为基础,将人文景观和城乡自然有效结合,在满足居民需要的同时,提高城市绿道设计的多元化、人文化、生态化,为南京“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的建设添砖加瓦。

1城市绿道建设的“四个不”现状

1.1绿道本体不足

当前,随着社会文明意识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有了显著的提升,在珠三角地区“先行者”的带领下,绿道的规划和建设越来越被我国其他一些地区和城市的决策者和设计师们所重视,在城市的开发建设过程中,普遍对绿道实施规划了合适的位置,保证了绿道建设的可行性。但在很多的老城区,由于城市扩张建设的盲目性,导致绿道建设条件受阻,形成了段落化,局部化建设现象,或由于绿道实施的难度大,用地权属协调困难,所以很多区域的绿道建设发展明显滞后。

1.2文化体现不够

各城市之间的文化差异性可以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认识和记忆,绿道对塑造城市人文形象,传播展示地域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南京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在城市绿道设计过程中,绿道的主题与相关文化联系不足,绿道设计模式千篇一律,没有很好地融入地域文化要素,特色不够突出[1]。无法增强城市文化辨识度和环境认同感,难以唤起城市居民对文化历史的回忆。

1.3利用效率不高

在绿道设计过程中,绿道本体与城市其他空间划分不明显,缺乏辨识度,开口隐蔽,缺乏标识引导等,导致绿道的整体利用率较低。部分城市绿道在建设过程中选线缺乏合理性,建设位置占用城市公路非机动车道,不但影响其利用率,还会给居民出行带来不便[2]。

1.4服务设施不全

当前很多的城市绿道设计未能体现出服务功能,即使设计了相关设施,也未能体现出人性化,便利化;部分公共服务设施设计较为不合理,例如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的位置通常在地铁公交接驳处,绿道中没有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绿道中的休息点主要为座椅,通常设置于绿地和街头的结合处,各休息点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远且数量较少等等。

2复合型绿道——多目标系统化整合设计

对当前城市绿道建设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绿道博物馆”概念——多目标导向的复合型绿道设计。

2.1地域文化共享——连通地域文化的展示“长廊”

2.1.1连通文化古迹

文化是城市建设的灵魂,对文化符号的提炼,发散,运用。是宣传城市形象和品牌的重要手段。每一座城市都有着悠久的建设发展历程,都或多或少地遗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绿道像一张网,延伸到城市的各个角落,从空间上串联起了文化古迹,编制了一张布满文化古迹的城市绿网。

2.1.2注入文化内涵

通过将地域抽象的相关文化进行提炼,解读,创意性表达,使其充分展现在绿道设计的元素中,如小品设施,地面铺装,标识系统,文化景墙,植物氛围营造等。文化内涵的注入,使得绿道有了灵魂,每一段绿道都充满了地域特色,通过将地域文化融入绿道沿线景观空间设计中,有利于充分展示城市文化形象,加强城市文化品位。

2.1.3营造文化共享

如今,很多的年轻人在快速信息化时代忽略了文化内涵的思想熏陶,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关于文化共享空间的突出性和针对性不强。融入地域文化的绿道,是一个全新的城市开放空间,为市民提供一个公共参与、平等、共享的文化空间[3]。结合绿道设置可供文化宣传活动的节点空间,加强市民文化获得感和认同感。

2.2绿色低碳生活——塑造绿色低碳的有效“载体”

2.2.1生态功能优先

顾名思义,绿道是充满绿色生态的道路,城市绿道建设对生态功能的不重视,往往导致了很多面子工程的出现,为满足绿道建设指标,大开大挖,破坏环境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不仅违背了绿道建设的初衷,更是破坏生态环境,劳民伤财的不可取工程。维持和保护自然环境中的自然生境,通过绿道建设,将现有城市空间中的“绿”相互联系起来,形成生境网络,由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导致原有的生境破坏严重,甚至威胁到了区域景观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所以,新建城市绿道设计在构建区域生态环境,连接破损自然生态斑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2.2低碳化的绿道

城市绿道通常代表了健康、低碳的生活方式,绿道的建设,可以有效引导市民积极乐观,健康生态的生活态度,低碳出行,亲近自然。绿道选线及建设过程中,减少对绿化植物和景观现状资源的改动,采用低影响的开发建设,合理融入环保、低碳、节能、绿色的新设施、新技术、新材料,不但可以控制成本,还可以为后期维护管理提供便利,建立低碳节能的绿道系统。

在城市绿道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以城市现状为基础,借助现有的市政人行道、园路以及便道等设施,增加绿道,将原本零散的道路贯通、串联到一起,在降低改动幅度的前提下,提高绿道的生态型和美观性,为骑行、散步、慢跑等活动提供场所[4]。

2.3邻里游憩场所——营造健康活力的交流“场所”

2.3.1邻里交流空间的营造

绿道系统可以连接城市公共开发空间,如街头公园,街边绿地,宅边绿地等,这些城市公共空间都是周边居民茶余饭后休闲锻炼的好去处。将人行步道和自行车道融合在绿道中,为居民健身、休闲提供场所,居民不但可以享受天然“氧吧”,还促进邻里之间的交流[5]。

2.3.2休憩场所功能的完善

绿道服务的本体是人,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人性化”的重要性,将休憩设施、活动设施等合理设置于公共绿地中,根据周边实际情况调研分析,合理合规地设置绿道服务驿站,切实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保障居民和游客能够安全,高效,便捷地享受城市绿道[6]。

3案例——南京市雨花南路(雨花大道—雨花东路段)绿道设计

3.1相关的建设背景

项目在南京雨花台风景区南侧,雨花南路沿线,是雨花台区的重要节点。雨花南路周边主要集旅游、教育、办公及居住等功能为一体,所形成的区域门户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可以呈现出区域的核心形象。该次绿道设计总范围约9万m2,主体绿道设计总长约2200m。

3.2雨花南路绿道建设的必要性

(1)宏观层面——是南京市总体规划建设发展的需要,对改善城市绿化环境,塑造城市功能具有促进意义。(2)中观层面——对促进雨花台区绿道系统规划建设和生态人文景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微观层面——对倡导健康低碳的生活休闲方式,提升雨花台周边居民生活质量具有实际意义[7]。

3.3现状整体评价

3.3.1现状地形整体评价

现状地形变化多样,尽量减少对地形的破坏,现状道路两侧部分地形带有较大高差,建议尽量保证原有地形,可采用架空栈道的方式铺设绿道。部分人行道较狭窄,建议结合外侧绿道,进行慢行系统设计。

3.3.2现状绿化整体评价

范围内整体绿量较大,但植物层次及季相搭配不够丰富。现状大乔木规格较大,长势较好,绿道设计过程中建议以保留为主。部分小乔木,长势一般,可部分利用,适当增加色叶开花乔木。现状地被以魔纹种植形态为主,设计手法及景观效果较为过时。设计可结合新的景观理念,整体考虑地被加花镜的种植形式。

3.4多目标导向下的复合型绿道设计案例体现

以雨花台风景区为基础,将雨花台红色文化融入绿道设计中,在展现健康生活理念的前提下,使红色精神以记忆红飘带的形式再次展现在居民和游客面前。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在绿道设计过程中,以区域文化为基础,借助雨花台的谐音(“语”“花”“台”),发散思维,从多目标,多功能的角度出发,打造“语道”“花道”“抬道”。

3.4.1连通地域文化的展示“长廊”——雨花台红色记忆飘带

雨花台风景区是全国独具特色的纪念性风景名胜区,以红色旅游为主体,融合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设计采用大曲线规划绿道线型,材质采用国旗红透水混凝土,整体视觉感受犹如一面鲜红的记忆飘带,书写着雨花台的人文历史。选择“雨花石”造型的休憩设施,从主题、色彩、设施等方面注入区域文化的特色,打造服务于使用人群的文化长廊。

3.4.2塑造绿色低碳的有效“载体”——“抬”道和“花”道

“抬”主要是指局部使用架空栈道处理高差设计,避免大开大挖,以达到减少地形破坏的目的,低影响建设绿道,保留原有的生态环境和地形地貌。与此同时,“花”主要使用花木、花镜进行设计,在有条件的地方融入海绵城市的理念,使绿道沿线景观更独特,更生态。除此之外,坚持可持续发展,落实低碳绿色的生活理念,做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先行者。

3.4.3营造健康活力的交流“场所”——语道

“语”指在绿道设计过程中,与周边的小区无缝连接,使用绿道将周围居民区串联起来,促进邻里之间的交流,营造和谐的邻里关系,该次方案将康盛花园小区外侧公园绿地打开,与公共绿道相衔接,真正做到了景观资源的重新整合,合理共享。

4结语

南京雨花南路绿道设计以多目标为设计导向,打造了一条集地域文化展示、绿色低碳生活、邻里休闲游憩为一体的复合型城市绿道,为區域内的绿道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项目建成后对提升雨花台区城市品质,维护生态环境系统,丰富市民生活体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复合型城市绿道建设是顺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必要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杨彬彬.城市园林绿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乡村科技,2018(26):50-51.

[2]关伟峰,高宁.绿道及其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27(3):238-242.

[3] 吴凌峰.复合功能视角下的城市绿道设计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7(5):80-84.

[4] 赵艺.资兴市城市绿道网络系统规划[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9.

[5]李雪珍,赵中秋,李瑞,等.美国绿道建设实践对中国的启示[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7,32(4):306-312.

[6] 童莉.基于满意度分析的城市生态游憩型绿道规划设计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应用技术大学,2020.

[7] 陈建华.简述园林绿道规划建设绿植选择及施工要求[J].林业科技情报,2021,53(3):114-116.

猜你喜欢

复合型绿道建设
寒露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北京将新建500公里绿道
计算机公共课复合型数字档案袋的研究与开发
如何做优秀的企业政工师
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