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主题式课程质量评估实践
2022-05-10孙娟
孙娟
基于对幼儿园主题式课程质量评估的行动研究,初步形成幼儿园主题式课程质量评估的“一中心三环节四主体多路径”实践模式,即“以评估促发展”为中心,从课程计划、课程实施、课程效果三个方面,以幼儿、教师、家长、管理者为评估主体,通过教育活动参与式观察、主题课程汇报研讨会、主题活动效果家长调查问卷、真实情景中的幼儿发展抽样测查、课程文本资料和师幼作品分析等多种路径,结合理论、制度、人员、技术多重保障促进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估有效实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估课程质量,诊断教育问题,不仅有助于优化课程方案、改进活动组织,更促进了幼儿学习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和幼儿园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然而目前幼儿园自身评估意识淡薄,课程质量主要由行政部门或专家学者检查评定,存在评估理念落后、评估内容片面、评估方法主观零散、评估过程模糊随意诸多问题。据此,本文以幼儿园最常见的“主题式课程”为切入点,在管理者、教师、家长和幼儿各方共同参与下,对幼儿园主题式课程方案、实施和效果进行全面的资料搜集、分析判断和转化应用,初步总结幼儿园进行园本化课程质量评估的流程和环节,形成主题式课程质量评估的基本模式和路径。
一、园本化课程质量评估的流程和环节
幼儿园进行园本化课程质量评估主要包括三个环节:
(一)制定方案
结合园所实际情况和前期课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园本课程计划、实施和效果的相关因素,制定《课程评估方案》,初步明确课程评估的目的、理念和原则、主体和对象、内容和指标、方法和流程、工具的选用或设计、结果的认定和反馈方式等。
(二)实施评估
根据评估方案组建评估小组并进行学习培训,分过程性评估、阶段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有序地搜集评估资料,结合评估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难进行研讨交流,适度地调整方案,改进评估实践。评估完成后,评估人员将搜集到的评估资料进行汇总,根据资料的主题内容、评估对象、呈现形式等,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专项分析。
(三)结果转化
幼儿园在评估过程中根据教育活动观察、幼儿发展评估等结果进行即时反馈,也会形成阶段性或专项反馈报告、综合性课程评估报告,根据评估结果选择教师谈话、团体反馈会、信息公布等不同的方式进行反馈。随后,幼儿园对反馈效果进行跟进,指导班级和教师完善课程计划,改进课程实施。
二、幼儿园主题式课程质量评估的模式
综合对主题式课程评估理念、内容、主体、方法和影响因素的分析,建构出“一中心三环节四主体多路径”课程评估模式。
(一)“一中心”:评估理念
坚持“以评估促发展”的理念,注重评估主体的多元性、评估体系的科学性、评估方法的多样性、评估实施的便捷性和评估效果的发展性。
(二)“三环节”:评估内容
按照主题式课程组织环节,从课程计划、实践、效果三个方面进行评估。
课程计划评估包括目标制定、内容安排两个指标,具体评估标准根据主题变化呈现差异。其中,目标制定主要从目标结构的完整性和层级性、幼儿发展的均衡性和连贯性、目标内容的适宜性和可行性、目标表述的指导性和具体性等方面进行评估;内容安排主要从内容选择的文化性和教育性、课程设计的发展性和适宜性、资源利用的本土性和充分性、活动形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组织安排的合理性和灵活性等方面进行评估。
课程实施评估包括资源利用、活动开展两个指标。其中,资源利用包括环境创设、家园互动、本土和社会资源利用等,主要从资源利用的及时性、适宜性、丰富性、流通性、有效性等进行评估;活动开展包括围绕主题开展的集体教学、生活活动、区域游戏、户外活动等,主要从各类活动准备的充分性、内容的生动性、组织的计划性、开展的适宜性、形式的丰富性、互动的有效性、生成的创造性等进行评估。
课程效果评估包括幼儿发展、课程实效两个指标。其中,幼儿发展是课程评价的重要抓手,主要围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身心健康、动作发展、习惯养成、倾听和表达、阅读与前书写、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科学探究、数学认知、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等方面进行评估;课程实效主要从多主体的参与性和发展性、实践问题解决得及时性和有效性、制度安排的合理性和适宜性、资源调动的整合性和充分性、课程管理的完整性和有序性、课程质量的综合影响和社会效应等方面进行评估。
(三)“四主体”:评估主体
幼儿是课程质量的显性因素。重视课程评估中幼儿的参与和发展,强调让幼儿“自由选择、自主计划、自发实践、自我回顾”,围绕自己遇到的问题、自己的经验和感受进行回顾、讨论、总结和评价。
教師是影响课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将师资队伍发展和课程设计、课程评估相融合,关注教师参与课程评价的主动性和体验,加强观察幼儿、指导幼儿、评估教育活动、改进活动组织等专业能力的培养。
家长是课程质量评估的客观因素。举办多形式的开放活动、实践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主题式课程实施和评估的整个过程,提升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水平,主动收集家长对课程的评估建议,及时落实家长的反馈意见。
幼儿园管理者是关系课程质量和评估效果的重要因素。通过环境创设、资源调动、制度建设、人员安排、工作调整等,让幼儿园管理和各项工作为提升保教水平和课程质量服务。
三、幼儿园主题式课程质量评估的路径和方法
根据主题式课程评估的内容和对象的不同,会使用到不同的评估方法。将这些评估方法进行梳理和归纳,有五种相对固定的课程评估路径:
(一)参与式观察
参与式观察是观察法的一种,是评估员在参与课程活动中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获得信息的一种方法,是幼儿园最常见、最便于实施的课程评估路径,是对课程实施情况的过程性评估。实践中日记描述、轶事描述等随机观察较多,时间或事件抽样观察、行为检核等有设计的观察较少。
参与式观察评估活动组织建议:适宜于单次教育活动,包括区域游戏、户外运动、集体教学等;以教师自评、同行他评为主,可引入管理者、家长等第三方评估;活动流程是:幼儿自主开展活动或主班教师组织活动→主班教师自评→观察人员他评→总结评估结果并现场反馈;参与式观察不需要太多物质、人员保障,可行性强,可经常性开展。
(二)主题课程汇报评估会
评估会是融合访谈法的一种团体评估,主要为幼儿园管理者访谈教师、同行访谈教师,通常以汇报会、研讨会等团体谈话的形式开展。
主题课程汇报评估会以年级组为单位的、全园教师参与,在每次主题活动开展后进行。具体流程为:年级组教师经过集体备课、小组教研对当月课程活动进行自评形成演示文稿;年级组教师对课程目标、内容、资源、环节设计、幼儿发展等进行自我报告;年级组其他教师进行自评补充;幼儿园管理者、全园教师对课程活动进行同行评估、访谈答辩、研讨交流。
(三)主題活动家长调查
主题活动家长调查通常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辅以对个别家长的访谈。在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估实践中,直接对幼儿进行的问卷调查比较少,通常向幼儿发放问卷委托家长帮助完成,或给家长发放问卷间接调查幼儿的发展情况。
主题式课程问卷调查根据当月主题活动内容进行问题设计,可以采取电子问卷或纸质问卷的形式开展,在每次主题活动开展后及时进行。电子问卷全园家长参与,纸质问卷每班随机抽取10~15名家长参与。具体流程为:评估人员为各年龄班设计不同的《主题活动家长调查问卷》;教师根据班级活动实际情况对评估问卷提出改进建议;保教办公室将修改完善的评估问卷发放给不同年龄段家长群;家长根据对课程活动和幼儿发展的了解填写调查表;幼儿园回收并整理问卷。
(四)幼儿发展抽样测查
幼儿发展抽样测查是测查法的一种,主要以幼儿乐于接受、便于开展实施的游戏化、情景化的方式进行,将自然情境观察法、幼儿谈话法、抽样测查法相融合,如对新入园幼儿进行“点名”环节的自然观察、“家乡美”主题中让幼儿以家乡小导游的角色进入测查、谈话了解幼儿的相关经验和感受体验、学期末设计游戏情境对幼儿多领域发展进行同步测查等。
幼儿园课程自评实践中,为节约时间和人力资源,使用最多的是对课程实施后幼儿发展状况的抽样测查。因为幼儿园通常采用非标准化测查,在实践中进行前测、预测的情况比较少见,通常将上一次测查的结果作为本次测查的前测。具体实施起来分以下几步:根据课程内容确定测查内容;选定已有评估工具或设计评估工具;培训测查人员使其熟悉评估规则和工具;设置游戏情景对幼儿发展进行抽样测查;汇总数据并进行分析。
(五)文本分析
文本分析是一项综合性比较强的评估方法,应用比较广泛的是教师对教育活动组织情况的分析、教师对幼儿发展的分析、幼儿园管理者对教师课程计划和实施情况的分析,呈现形式为教案设计反思、幼儿成长档案、课程评估报告等。受评估者专业理论和表达水平的影响,文本分析获得的评估结果通常具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因此需要根据被分析对象设计具体的评估细则或要求,让分析结果更加客观。具体有如下建议:主要针对文本资料、师幼作品、活动案例进行分析,适合在活动前对目标、计划等进行评估,在活动后对作品、观察记录、反思随笔等进行评估;对评估者的专业性要求较高,需要评估人员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需根据资料的复杂程度进行分类或编码,依据具体的评估标准和理论进行客观、具体的评估;可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四、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估的保障措施
(一)聚焦评估重点,理论保障是基础
为提高评估活动的可行性,保障评估内容和标准更加科学、系统,对处于课程评估探索初期的幼儿园提出以下建议:评估内容抓重点,如先开展课程方案制定、教学活动开展、幼儿发展某一方面的评估,逐渐增多;指标体系有依据,如在评估内容的选择、评估指标的制定方面,可以借鉴已有的评估办法、评估指南、评估标准;制定方案有保障,聚焦教师、幼儿、家长、环境等影响课程评估的因素,选取适宜本园实际、研究需求的评估内容和指标。
(二)强化过程管理,制度保障是核心
为增强课程评估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提出以下建议:加强制度建设,包括责任制度、分工要求、落实细则等,如分管理、教研、实践三个小组,形成“方案制定→人员培训→评估实践→效果分析→方案调整→转化应用”的循环评估行动;形成评估常规,如通过主题课程汇报评估会、主题活动家长调查等评估活动,将难以操作的评估方法渗透在幼儿园日常保教工作中。
(三)多方主体参与,人员保障是关键
充足的人员保障,有利于课程评估活动高效落实,具体策略有:多元主体评估,在以幼儿园管理者、教研人员为核心的基础上,吸收年级组长、教师和家长代表加入课程评估的实施和监督;规范人员培训,如通过课程评估书籍学习、分层次的培训和教研活动,提升教师、家长参与课程评估的积极性和深度。
(四)跟进结果反馈,技术保障是重点
为保障评估的专业性、反馈的及时性、结果转化的有效性,提出以下建议:及时分类整理,在评估过程中根据评估内容、方法、学段等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专项资料分析,将不同类型的评估资料按覆盖面、复杂程度等分给专人、专项小组进行研讨分析;跟进反馈转化,在过程性和阶段性评估反馈的同时,实践组改进前期出现的问题,教研组完善课程结构和内容,管理组检查课程问题是否解决、课程质量是否有所提升。
总而言之,课程评估是课程构建的重要环节,课程实施和评估的过程也是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专业实践、家园合作共育、园所科学管理的重要过程,更是幼儿园根据园本课程进行本土化教育评价探索的过程。幼儿园可结合园所实际制定具体的课程评价方案,根据园本课程类型、评估主体和对象、评估内容和标准、评估方法和流程等要素,对“一中心三环节四主体多路径”课程评估模式进行园本化改造和实践。在“以评估促发展”为中心的基础上,从课程计划、课程实施、课程效果三个方面,支持幼儿、教师、家长、管理者多评估主体参与,通过制定方案、实施评估、结果转化三个环节,采用参与式观察、主题课程汇报会、主题活动调查问卷、幼儿发展抽样测查、文本分析等多种路径,结合评估理论、园所制度、人员安排、技术运用等保障措施,促进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估有效实施。
注:本文为2017年陕西省学前教育研究项目“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估的行动研究——以灞桥区第二幼儿园主题式课程质量评估为例”(编号:ZdKT1708)的研究成果。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