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2022-05-10郭淑珺

家长 2022年4期
关键词:校本德育课程

郭淑珺

育人先育德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共识。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德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学校尝试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如邢台市第十中学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是“根据学校现有的資源,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学习编写校本教材”,广州市金影小学、永嘉县乌牛镇岭下小学、余姚市泗门镇中心小学等学校整合社区乡土资源,依托学校特定的环境,以特定人事物为主题确立本校德育校本课程。从各学校的尝试可以看到,这些学校的尝试大多都是利用现成的资源,将其加工、整合为德育校本课程,这些尝试为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为解决学校德育问题提供了一定的解决办法及借鉴意义。但如何真正解决当下学校德育的困境,开发与实施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德育校本课程,则探索者甚少。

一、核心概念界定

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实践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基本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校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德育校本课程开发: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课程开发就是师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开发出具有地域和学校特点,切合学生的需要和教学实际的,形成具有系列特色主题探究的系列化的校本课程。本课题是研究通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形成切合实际情况及学生发展的小学德育校本课程。

二、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应用的优势

综合实践活动是中小学必修课程,由国家规定、地方管理、学校开发与实施,具有实践性、生成性、综合性的特点,能使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多样,实施的效果得到保证。因此,探究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学校德育问题,让学生全面发展,意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应用具备以下优势。

1.师生共同确定校本课程内容,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提出校本课程的主题,在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全程参与。而不是由学校,教师单方面开发校本课程。“在具体选择内容时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搜集整合学生意见,通过师生的研究讨论,确定校本课程内容。”

2.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生成性、综合性的特点,这样能使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途径多样,手段丰富,在应用过程中还可根据学生当时的状态情况做适当调整,有助于学生在情感上对德育的接受和认可,自身产生遵守道德规范的需要,形成一定的道德实践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完成由知到信,由信到行的转变。

3.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与学科课程并列而不从属于学科的综合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具有同等重要的功能与地位。这能预防德育校本课程流于形式,保障学校德育的真正实施。

三、理论依据

(一)泰勒原理

泰勒于1949年发表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是课程与指导的一般原理,不仅适用于国家课程,也适用于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建构。根据泰勒的想法,任何课程的设计都须解决四个基本问题: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学习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学习经验;4.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也就是说校本课程开发需解决好四个问题:确定目标、选择经验(资源)、组织经验(资源)和评价过程结果,这是基于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和实施德育校本课程的四大基本要素。

(二)活动——经验课程理论

杜威是20世纪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他依据自己独特的哲学观、心理观和社会观,对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特别是“儿童中心”“生活经验”“活动性”等观点对20世纪课程理论和课程实践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威的活动——经验课程改变了学科课程脱离学生生活、脱离儿童兴趣需要的状况,有利于发展学生认知的积极性和能力;开创了从儿童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将儿童的兴趣、需要与学科基本知识相联系的课程形式,是对学科教学论的突破和创新。”杜威这一理论为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小学德育校本课程的构建提供了思想武器,即一切以学生为本,学习活动要从学生兴趣出发、以解决问题为着眼点,强调学生亲身体验,在“做”中学。

(三)探究性学习理论

探究性学习理论就是以探究为本的学习活动。具体来说,它是指教育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所学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育学的活动。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小学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应用过程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探究的过程,以主题活动探究的形式,提出探究的主题,形成探究小组,制订活动计划,在主题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合作分工,不断搜集有关资料,运用研究方法,形成研究的材料和观点,在此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表达、质疑、探究和讨论问题的机会,促进学生能力全面提升。

四、方法与策略

(一)利用综合实践达成目标的方式开发与实施德育校本课程

作为学校必修课程,经过多年的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开发与实施的内容及途径,达成目标的方式灵活多样。这就为学校开发与实施德育校本课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为克服德育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低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

《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各项活动,在“动手做”“实验”“探究”“设计”“创作”“反思”的过程中进行“体验”“体悟”“体认”,在各种丰富多样的活动中发展综合能力。”

由此可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达成目标、方式不是靠灌输、告诉,而是强调让学生在体验、实践中获得感悟、受到启发,达成德育目标与效果。因此,我们在基于综合实践的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同样摒弃灌输、告诉等被动性方式,采用体验式、实践式活动,引领学生对德育现象或事件积极探索、主动获取体验、获取感悟。如对孝敬老人,扶危济困这个德育主题,我们开发的校本课程不是采用说教方式去空洞地呼吁要关心孝敬老人,而是组织策划活动让学生在现场实践中、切身体会中触动心灵、打动情感。例如,我们进行“关爱社区孤寡老人活动”。在活动开展之前,我们先让学生了解孤寡老人需要我们做什么,明确服务对象。然后组织学生制定看望服务孤寡老人的活动方案,按照计划方案开展服务行动:到孤寡老人住所,给老人表演一个节目、和老人聊一会天、送老人一件适合的礼物、帮老人做一件事。回到学校后全班交流,反思活动过程,服务经历、分享活动的经验。学生在亲身经历中情感受到熏陶,思想得于升华,达成德育校本课程目标。

课题组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达成目标的方式而开发实施的此类活动,让学生普遍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受到深刻的德行教育。

(二)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原则开发与实施德育校本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原则是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整合性、连续性,在内容的选择上应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体验、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应着眼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根据学生终身发展的实际需要,设计活动的主题及具体的内容。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德育校本课程可以在内容选择上,有取舍,有鉴别。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内容,不脱离生活实际,远离真实生活形而上的假大虚空。因此,我们在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时深挖我校“砥砺教育”特色教育品牌的内涵,选取学校国防教育特色进行德育课程校本化设计。把真实德育问题转化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主要是从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四个方面着手,编写出一套德育特色课程的载体“砥砺教育”特色系列校本课程。

这套教材分为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三个分册。在不同年段选择不同的单元主题,在低年级选择了《文明礼仪》《安全防护》《认识军队》三个大单元内容;在中年级选择了《最可爱的人》《感恩亲情》《环保生活》《信息技术》四个单元内容;高年级选择了《认识世界》《科学探究》《自然生态》《心生阳光》四個单元。而每个大单元再根据年段分为“我的调查”“我的活动”“我的设计”“我的资料”等几个环节。全书内容从爱国学军教育、文化传承、生活常识、公民意识、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意识防护、生态环保、社交沟通、手工创作、信息技术等方面进行教材内容的编排,将学校国防教育的特色与多方面实践技能相结合,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多方面推动学生全方位发展。其中,教材课时设计借由不同的版块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与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参与到不同的实践活动中,进而发展其实践能力,尤其是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探究创新能力。本套综合实践德育教材,坚持在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的前提下,强调教师的有效指导,教师由传统的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支配者转变为支持者、参与者。

(三)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方式的多样化开发与实施德育校本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活动方式有四大类:考察探究、职业体验、社会服务、设计制作。“教师应创设真实的情境,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亲身经历与现场体验机会,让学生经历形式多样的活动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过程。”由此理念出发可知,开发与实施德育校本课程无疑正是可以借助综合实践活动方式的多维度多角度,丰富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的内容与形式,避免德育校本课程的单一化与雷同化,使课程能满足不同学生需求的层次性与多元性。因此,我们在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中,尝试对每个活动主题从这四个方面进行拓展和延伸,使开发出的德育校本课程适宜不同类型的学生,让不同特质与专长的学生都能在校本课程中找到兴趣点与生发点。例如,每年四月份,我校都组织学生去十九路军陵园进行扫墓活动,进行活动前,教师就对学生进行引导,设计专题教育活动。首先,让学生明确活动主题是去十九路军陵园进行扫墓。然后进行活动方案设计,根据研究方案,进行活动的开展。活动一:通过电脑网络、图书馆、课外书、访谈革命军人等方式查找十九路军资料,了解十九路军的历史及铁血英雄事迹。活动二:准备好制作花圈及小纸花的工具与材料,师生一起在综合实践课上观看视频学习制作花圈、用白纸扎小纸花。活动三:探访十九路军陵园管理人员,了解人们对英雄事迹及十九路军光荣历史的崇敬与感受。活动四:在音乐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排练献给先烈们的节目。活动五:学习并宣讲外出到烈士陵园活动的安全事项。活动六:到陵园扫墓,感受先烈伟大事迹,敬献亲手制作的花圈与小纸花,表演献给先烈的节目。活动七:评价、总结反思到陵园给先烈扫墓的活动过程,为下一次活动做准备。

这样形式多样化的德育校本课程,学生既有资料查找、考察探究,又有设计制作、研学旅行,在亲身经历与现场体验中,素质得到提升,活动效果得到保证,学校德育收到实效。

这里,特别需要提出的是德育校本课程在课程活动设计时可以有所侧重,以某种方式为主,兼顾其他方式,也可以整合方式实施,使不同活动要素彼此渗透、融会贯通。

(四)利用综合实践活动的成熟课型开发与实施德育校本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型经过多年的探索,在专家与一线教师努力下,已相对成熟。基本课型有:参观考察课、观察课、实验探究课、文献查阅课、方法指导课、中期汇报课、社区服务课、角色体验课、成果展示课等。在开发与实施德育校本课程时,教师借鉴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的基本课型,依据德育课程内容选择综合实践活动课型中的适合课型为德育课程的实施课型,让校本课程在开发与实施中有较成熟的模式可以依照,大大降低了开发与实施课程的难度,解决了课程开发实施的低效问题。

例如,前面所提地到十九路军陵园扫墓的德育校本课程,教师和学生一起在整个系列活动中设计运用了多个课型,如在去陵园扫墓前师生一起对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方案设计——方案设计课课型;在进行花圈制作及小白花制作时进行方法指导——方法指导课课型;在对陵园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先烈的英雄事迹及人们对于先烈的崇敬与感受——访谈课课型;师生一起动手制作花圈及小白花——设计与制作课课型;到十九路军陵园扫墓过程——参观访问课课型等。由此可见,利用综合实践活动的成熟课型开发与实施德育校本课程,让活动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当然,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型而不拘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型,根据内容灵活采用课型与活动形式是开发与实施德育校本课程应有的科学态度。

五、成效与不足

(一)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成效

1.一定程度上解决学校德育的困境,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

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丰富了学校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途径手段,将学校原有的一些基本的教与学素材,进行开发整合为提升学生素养的校本课程。目前,学校已经开发出名为“砥节砺行 修身笃志”德育校本课程内容一套。这套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已经在几个实验学校加以推广使用。在这个特色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根据各学校实际情况及学生的发展程度做调整,在各学校各年段灵活使用教材,颇受师生欢迎。学生在课内课外对德育有较高的接受和认可,自身产生遵守道德规范的需要,形成一定的道德实践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完成由知到信,由信到行的转变。 一批又一批学生被评为广州市优秀学生、优秀少先队员,学校得到家长、社会高度认可,获得各级各类奖项与荣誉称号,等等。

2.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

基于综合实践活动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能力。传统的学科教师可以依照现成的教材教案,按部就班组织实施教学,而参与德育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需要教师具有知识积累,分析思考、组织选择、综合运用、创新创作等综合能力,这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及能力水平是个挑战。

为了发展教师课程开发及实施能力,课题组以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为载体,以设计及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形式的德育课程内容为抓手,作为支持教师课程开发与应用能力发展的途径。首先是让教师引导学生从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情境中选定一个德育活动主题,依据实际定下活动目标,整合校内外资源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理念及策略的内容设计,以综合实践活动方式实施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达成目标,解决问题,获得活动成果成效,最后对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价,反思不足,积累经验。然后在设计与实施下一个德育校本课程中再调整反思实践运用,以此循环进行行动研究,在研究中教师掌握课程开发及实施的知识与技能,让自己的专业能力得到螺旋式上升发展。

(二)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不足与反思

1.对开发与实施的德育校本课程实效性如何评价,我们还没有设计出有效的特色评价体系。下一步我们应该根据开发与实施的目标,对开发的过程及实施的效果进行发展性评价,以推动德育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深入、持久、有效。

2.教师对参与开发与实施德育校本课程的积极性并不高,不少教师由于原有的学科思維,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业知识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质量难以提升,教师需要不断摸索、学习。学校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专业知识,激励教师自主自愿参与,保证校本课程高质量的持续开发与实施。

六、结语

总之,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很多成功的喜悦,也还有不少的困难需克服,我们将继续研究与探索,让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更好地为师生服务,为学校的发展助力,为培养有实践能力,有道德情操,有创新精神的祖国下一代而不断努力。

注:本文为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研究项目“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编号:1201741272)研究成果之一。

(宋行军)

猜你喜欢

校本德育课程
《中国德育》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