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风眠中国画艺术表现形式民族化之路

2022-05-10黄莹

艺术评鉴 2022年6期
关键词:林风眠美学思想

黄莹

摘要:林风眠是现代美术史上著名的画家,其绘画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与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林风眠的绘画在继承中国画技法的基础上,提出“中西融合”的绘画实践理论,通过中西方艺术文化学习,借鉴吸收西方优秀绘画技法及思想文化,走出了属于林风眠独特的艺术道路。

关键词:林风眠  美学思想  民族化之路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2)06-0044-03

一、西学东渐下的批判与交融

林风眠是中国现代绘画艺术代表人物之一,是一位富有革命思想的艺术家,他的艺术成就享誉海内外。他的前半生受尽争议,在后半生诸多外界的干扰下,潜心钻研绘画,在这一时期取得许多的艺术成就。其中,传统仕女、戏剧人物都是林风眠一直在创作和表现的题材。

(一)传统仕女

在中国绘画历史上,仕女形象作为经常出现的一个题材,时代久远。一开始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以顾恺之所绘的《洛神赋图》为代表。唐时期的仕女画是一个新的高峰,画面注重表现现实生活,以表现封建社会尊贵妇人的日常生活为主。在林风眠的艺术创作道路上,仕女画作为林风眠的代表作品之一,他笔下描绘的女性人物带有鲜明的个人绘画特色。他把对爱人、亲人的思念化作创作的灵感,把自己思念之情倾注于自己的创作当中。

以林风眠仕女画创作表现手法来看,他自由地借鉴西方绘画技法,然后与中国传统水墨意境相结合,使作品具有独特的个人特色和东方韵味。他的仕女画作受到西方艺术思潮的影响,可以感受到西方画家的艺术表现手法及绘画理念,这些绘画作品中带有一定的抽象性,色彩表现和构图布局有明显的西画身影。

在《仕女赏花图》中,背景简约而抽象,层次单纯。画面用笔熟练飘逸,淡墨勾勒,没有精确的比例结构,用线条分割画面,不追求细节,简练面目轮廓及流畅的衣袖表现,充分展现出画家深厚的绘画功底。在《仕女弹阮图》《琵琶女》等作品的表现中,较多的受到民间艺术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后,林风眠对敦煌壁画进行研究,大量临摹,以至于在他的仕女画作品中能看到明显的敦煌壁画身影。如:仕女纖细的手指、飘逸的衣饰、曼妙的姿态等。

(二)戏曲人物

中国戏曲是民间优秀的文化遗产,是一门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戏曲人物画作为林风眠中后期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他充分利用戏曲色彩和动作的表现元素,展现出一种新的艺术创作表现形式,作品画面给人一种新的强烈视觉冲击,令人耳目一新。

林风眠后期才开始创作戏曲人物题材,他在关良的影响下,开始尝试这个题材,并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创作出了大量具有林风眠风格特色和创造性的戏曲人物画。《霸王别姬》系列是他最具代表性的戏曲人物画之一。作品整体上采用满构图法,画面以直线和弧线为主,圆形为辅的表现形式,在线条运用上,借鉴吸收了民间瓷画的用笔特征。《霸王别姬》系列共有两幅,其中一幅藏于香港,尺幅较大;另一幅藏于台湾,尺幅上略小。在色彩表达上,人物主要运用色块组成,采用黑色或红色为主色调,蓝、黄、赭诸色为辅,色彩饱满鲜艳,单纯而不单调,带有野兽画派的身影。在林风眠中后期戏曲人物题材创作中,历史人物作为一个重要的题材,主要表现他的艺术创作精神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这一点在作品《劈山救母》《白蛇传》等作品中也有着充分体现。

林风眠在戏曲人物画创作上表现为一种具有开创性和探索性的绘画追求。戏曲人物画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优秀艺术表现样式,这一样式能展现出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林风眠在绘画艺术上不断探索,给予戏曲人物画新的活力和新的生命。

二、形式的转变

林风眠艺术生涯中,不同时期的绘画创作有着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如果说林风眠在早期的绘画创作中非常注重技法表现和形式表达,那么晚期的作品则更加注重形式的自我情感表达。林风眠晚期的作品在构图、色彩、人物造型等方面较早期有新的变化。

(一)方形构图

构图是画面视觉感受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关系到画面给人的整体效果,是画家按照内心的情感表达和意图构成的一个画面。林风眠早期也未能脱离传统构图模式的束缚,以横向构图的作品居多,画面组合单一,如《痛苦》《金色的颤动》《摸索》等作品就是表现传统卷轴画构图的作品。到20世纪30年代左右,林风眠开始不断尝试新的构图程式,大胆采用方形构图、圆形构图、弧面等,意在突破传统的横向构图模式,追求画面的层次感和充盈感,令人耳目一新。

静物画是林风眠在绘画上采用方形构图的重要题材之一。一方面,林风眠善于运用横纵垂直线来表现画面,在很多作品中都有所体现。这一类题材表现中,林风眠善于在画面上强调物体在画面中的比例位置,特别注重平面分割,清晰的对角线和平行线让画面更具平衡感,充满浓厚的西方艺术韵味,如《鱼盘瓶花静物》。另外一方面,林风眠也非常喜欢运用圆形、弧线形来构成画面,静物作品《黄花鱼盘》的结构就带有西方油画静物的特点,正方形的构图与圆形的花和圆盘形成对比,画面非常和谐,具有现代化气息。

(二)人物几何化

20世纪50年代开始,林风眠开始大量吸收西方立体主义画派的表现形式,并参考中国民间皮影戏人物的单片组合方式,逐渐加强作品人物几何化,人物画创作硕果累累,创作出一系列具有几何特征的作品,比如:《劈山救母》《宇宙峰》《美猴王》等戏剧作品。

在作品《宇宙峰》中,画面为两位站立的戏曲人物,主体人物的宽袍大袖和绚丽的服饰抽象表现为一块块互相堆积的三角形和梯形,椭圆形似的头部、洗练的线条使人物形象简洁而工整,这种表现手法具有西方立体主义画派形体的解构与重组的影子。《美猴王》则采用几何形构造人物,将完整的美猴王及其他人物的形象用三角形进行分割,分解成几何碎片,使美猴王的形象更加突出,立体切割果断,画面肢体重组符合客观规律,人物的面部借鉴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脸谱图样,色彩鲜艳,整体上传达出一种紧张、明亮、热情的画面效果。2D1A704B-E77D-4447-B087-0CA606A71966

在戏曲人物题材中,在表现画面形式这一方面,作者试图打破中西绘画的结界,创造一种中西方绘画共通的艺术表现形式。这种立体分割的表达效果在其他人物题材画方面也有所表现,这种独特人物的语言表达方式,是林风眠人物画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林风眠美学思想及教育思想探究

(一)美学精神

在林风眠的艺术创作生涯中,特别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创作不能脱离生活实践,不能一味地模仿而没有创新。在中外艺术思想的冲击之下,林风眠意识到艺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可以起到的重要作用,所以决定通过文艺复兴的形式开展救国运动。

林风眠为了打破陈规,改善校风,他先后发表了《东西艺术之前途》和《艺术的艺术与社会的艺术》,在文中强烈表达出了自己渴望改变艺术发展现状的思想。他提倡艺术改革。1928年秋,创立杭州国立艺术院的他,亲自主持合并艺术院的中西两大画系。中西方两大画系之间的合并,实质上暴露出了中国画的革新问题与西方画的民族化问题。

在中国画改革的基础上,林风眠极力推崇写实主义,他认为艺术创作题材的灵感来源于现实生活,在动笔之前,就要先把对象了解清楚,研究透彻,再领悟体会出自己的真实感情,不能过分依赖临摹,要走进大自然,观察自然再进行写生,有了体会之后再表现出来。

对于绘画而言,林风眠提出要远功利:不能有“利己的私见”,也不能有“利禄心”,必须“先从建筑自己起”,极力反对把艺术作为获取名利的资本和途径,要爱自然。他说:“一个艺术家应当有从一切自然存在中都找得出美的能力,所以他应当对一切自然存在都有爱慕的热忱。因为他是爱艺术的,而艺术又是从自然产生的。”针对这一点,林风眠认为一方面要精观察,艺术家常常能够看见寻常人不能看见的事物,发觉普通人所不能发觉的,领悟到群众所不能领悟到的东西。艺术家要学会善于观察,并且精于观察,一直保持这种的学习态度,便“能得事物之真”。另一方面还要勤于工作,他认为艺术家之所以能够表达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感,在于多年技巧的学习和积累,如果不勤于学习工作,时间久了技巧便很容易生疏。

(二)教育理念

20世纪初期,中国国内刮起一股教育思潮。“五四运动”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口号,美术教育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合适的社会环境为林风眠的美术教育思想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于是在他美术教育思想方面,开展了长达十余年的探索和实践。

首先体现在中西融合方面,林风眠系统分析了西方艺术教育的短处,认为这种短处正是中国艺术教育的长处,而中国艺术教育的弊端,正是西方艺术教育的先进之处。于是林风眠调整之前的教学理论结构,反对学习西方美术教育体制时照搬照抄,其认为要结合当时中国美术教育的社会背景,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措施。在美术教育思想的指导方面,林风眠坚持反对固守传统,极力主张中国艺术教育思想要进行自我改革,如果只知道一味去模仿和抄袭,中国传统艺术教育就会止步不前。他还鼓励学生在艺术创作中大胆创新,强调对自然进行写生,多观察和多解,学会总结经验。在教学方式上,林风眠重视学生的多元化发展,设置综合性学科,强调因材施教,他认为学生只能在艺术教育中学到一些基础的绘画技法和经验,要鼓励学生善于发挥自己的特长,在艺术实践中彰显出自己的艺术个性。在蔡元培、王国维等艺术家美育思想的影响下,林风眠开始重视绘画对人格的塑造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他对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非常关注,始终教导学生要贯彻学艺先做人的道德理念。

美术教育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美术教育的思想与实践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对社会起到积极作用。可以说林风眠的美术教育理念是超前的、科学和先进的,是一种带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意识。首先体现在他敢于借鉴吸收西方艺术教育的先进科学之处,并且与中国社会现状相结合,总结出一套自己的美术教育体系。这对新时期的美术教育改革发展,不仅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而且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思想理念的发展,加快了美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进程。

四、林风眠绘画艺术特征对当代水墨艺术的影响

林风眠对中国乃至世界绘画艺术的影响都是十分全面且深远的,主要体现在绘画思想、对待艺术的态度、绘画技法和形式等方面。

一方面,林风眠对后人的影响中,主要体现在绘画思想上。林风眠在面对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文化和西方审美艺术文化发生碰撞交融时,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拒绝全盘接受,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道路尝试和艺术创造,走出中西结合的全新道路。林风眠的这一思想与实践,影响了后世的许多画家,对待前人的艺术成果时,拒绝“拿来主义”“盲目吸收”,要学会合理继承,学会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走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水墨画家卢沉就十分推崇林风眠的思想,他主张不能只学习中国传统绘画,还要借鉴西方艺术的表现形式,虚心向全世界各个优秀的艺术领域学习,融会贯通之后走出属于自己独特性的艺术风格。

除艺术思想以外,林风眠对待艺术的态度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笔宝贵财富。他多次请齐白石来校任教,鼓励学生们解放天性。强调绘画是自己的事情,无关乎名利,静心跟随自己内心本原的想法。林风眠对待绘画的这种纯真态度影响了后来一批卓越的美术艺术家,比如:吴冠中、李可染、董希文、赵无极等。

作为20世纪引领中国美术风潮的领袖之一,林风眠的绘画技法和形式对国内一系列美术家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林风眠突破传统国画的绘画习惯,中西结合,形成讲究点、线和面之间的立体構图方式,令人耳目一新。林风眠的艺术手段和技法直接影响了许多的现代重彩画家,他们在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与西方浓重色彩的结合上做出许多突破,为这一崭新领域增添许多色彩。

五、结语

对于现当代的中国艺术发展来说,林风眠对现当代中国水墨画的影响是深远的,他的艺术生涯贯穿了20世纪中国艺术的发展过程,他的艺术表现形式特征主要体现在“中西调和”方面。

首先,林风眠在创作方面既保留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技法和韵味,又融入了西方现代的绘画技巧和理念;其次在艺术教育方面不仅注重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强调培养学生的美学精神。要想中国画走向时代化,要避免抄袭,就要敢于学会借鉴其他优秀民族的文化成果为我所用,创造出具有时代精神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中国水墨画作品。中国水墨画艺术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的,当代艺术家创作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打破绘画语言的局限性,拓宽中国水墨艺术的表现形式,并注重自我精神的传达,才能创造出更有深度意蕴的作品。

参考文献:

[1]朱朴.林风眠话语[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21.

[2]史岩岩.林风眠的绘画艺术初探[D].青岛:青岛科技大学,2012年.

[3]蔡骅.林风眠的绘画艺术成就对当代中国画的影响[D].苏州:苏州大学,2008年.

[4]鹿芳雨.林风眠彩墨中国画形式语言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7年.

[5]王晓青.莫迪里阿尼与林风眠绘画中女性形象比较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4年.

[6]秦茜.浅论林风眠的美术教育思想[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2(01):70-71.

[7]史岩岩.浅谈林风眠的中西融合艺术[J].美术教育研究,2012(02):61.

[8]郭莉.林风眠美术教育思想研究[J].中国美术教育,2007(06):73-74.2D1A704B-E77D-4447-B087-0CA606A71966

猜你喜欢

林风眠美学思想
林风眠《静物·瓶花》
林风眠——孤独的灵魂,沉郁的浪漫
是艺术家,也是教育家
赵无极救恩师
赵无极救恩师
浅谈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当代意义
苏百钧工笔花鸟画立意研究
菲利普?锡德尼《为诗辩护》美学思想研究述评
梁启超美学思想对中国近代文化的影响
理解彼此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