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社交媒体智能化对社交场景的影响

2022-05-10陈斯华

传媒 2022年8期
关键词:智能化

陈斯华

摘要:从网络社交到社交网络,从信息融合到信息深度合成,网络社交媒体进入智能化发展阶段。本文从人类社会社交场景结构视角,分析社交媒介发展对社交场景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网络社交媒体社交机制与功能、信息深度合成服务以及用户及内容管理的智能化分析,多方面、多维度论述网络社交媒体对社交场景的影响,以期网络社交媒体在用智能赋能的同时,能够让智能更有价值观,使人们通过媒介进行的社会交往更安全、健康、和谐。

关键词:社交场景 网络社交媒体 智能化

面对面的交往和通过媒介进行的交往是社会交往场景的基本结构。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社会交往史。媒介作为人类社会交往中信息的传递者,服务、支撑、助推着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同时,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文化和科技成果的积累,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所蕴含的对媒介发展需求的内在张力,不断地推动媒介的创新与变革。新媒介出现,人类社会交往的联结及其社交场景的应用使得人类社交场景的结构被重构,从而催生社会交往的新场景产生。互联网媒介的出现及其对等交互、无中心多节点的媒介特性,使得人们通过媒介进行的社会交往获得颠覆式的应用和体验,特别是互联网TCP/IP协议作为能够在多个不同网络间实现信息传输的协议簇中具有代表性的应用,使计算机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电信网实现了三网融合,开启了人类信息开放共享的时代。互联网媒介用户使用的工具性特征,使得基于用户关系而建立的网络社交媒体兴起而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和以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移动终端普及性的规模化的用户使用,使得基于PC端的网络社交媒体的使用伸展到移动端。网络社交媒体的移动化,使得用户获得随时随地进行社会交往的便捷性。用户使用网络社交媒体获取信息传递的方式,到目前为止,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Web1.0用户寻找信息,第二个阶段Web2.0用户生产信息,第三个阶段Web3.0信息寻找用户。而“信息寻找用户”是网络社交媒体基于推荐算法原理的智能应用,标示着网络社交媒体进入智能化发展阶段。那么,智能化的网络社交媒体将会对社会交往场景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正是本文研究探析的意义。

人类初始的社交场景除了面对面的口语交往,就是在各种原始介质上的书写。以色列历史学家优瓦尔·赫拉利在其所著的《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一书中认为,能够讨论虚构的事物正是智人语言最独特的功能。最初的人类凭借其独特的语言功能,聚集在一起,借助想象力,一起“虚构”出各种事物,并利用工具如树枝、石器、翎管等,将“虚构”的事物和现实的事物刻画或书写在泥板、岩石、简帛等各种载体之上,用以沟通表达和传播。而随后文字的出现和不断演进使其成为一套人类体外化符号系统,方便了人类对叙述信息进行记录表达和储存。这样,人类通过媒介进行的交往变得更加可靠、便捷。之后,纸张和印刷技术的发明和创造,使得文字信息可以被批量生产、复制,人们可以手握报纸杂志或各类书籍在任意场所通过阅读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又可以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以谈资的方式输出输入信息,增加了社交场景的多样化和内容交流的丰富性。

電子媒介的出现,特别是电视节目播出场景的呈现方式以及视觉效果,把传者和受者在感觉体验上带到“相同的地方”,大家一起沉浸其中。电视画面不仅场景感强烈,而且打破了场景受制于空间的限制。场景的概念被赋予新的内涵和阐释。美国传播学者约书亚·梅罗维茨在其《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一书中阐述了他对于“场景”定义的观点,他认为,对人们交往的性质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物质场地本身,而是信息流动的模式。在场景研究中,我们需要抛弃社会场景仅仅是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发生的面对面的交往的概念,研究更广泛、更有包容性的“信息获取模式”观念。场景被定义为信息采集、生产和输出方式的信息系统和信息获取的模式,场景的物质场地的定义被“消解”。

互联网媒介全球化的应用对于人类通过媒介进行的社会交往是一场革命,网络社交媒体作为互联网媒介应用的形式之一,体现了互联网媒介在信息传递方面所表现出其“革命性”的特征,即用户使用网络社交媒体不仅进行信息传递,还可以进行信息的生产及消费。用户获取信息的传递、生产、消费都是在线即时响应互动的,而且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智能终端的使用,使得这一系列行为成为移动化的,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的。电影或电视媒体将人们集中到“相同”的地方——影院或客厅,网络社交媒体则把“地点”的选择交给了人们,化妆间、卧室、厨房或户外任何场景下人们都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联网参与媒介的交互。网络社交媒体破坏了物质地点与社会交往场景的联系,将人的身体在线和物理空间相组合,产生新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交往场景,人们的社会交往场景和体验被重塑。使用网络社交媒体让自己时时在线,成为人们生活的“新日常”。通过网络社交媒体的交往,每个人都是网络虚拟世界的一个信息节点,成为网络社交场景信息系统的一部分,在网络社交媒体的场景系统中获取信息,输出信息。媒介发展和变革,使得人们通过媒介进行的社会交往越来越方便,越来越智能化。

网络社交媒体在对用户社会交往需求的深度理解和共情的基础上,通过技术研发,建立了一套不断完善的网络社交机制,从而使得网络社交在现实社交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独特性的社会交往网络体系。互联网对等交互和无中心多节点的网络媒介特质及其应用技术的发展,使得每个人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都可以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上注册自己的个人账户,通过网络社交媒体的社交机制,加“关注”或加“好友”,建立群组,组合圈子,拥有自己的粉丝群和朋友圈,同时也可以成为多人的粉丝群或朋友圈中的一员。而且相互加为好友或相互加关注的用户之间可以通过“私信”的方式进行一对一的私聊。网络社交媒体的社交机制打破了现实交友的地域限制和既有手机通信录好友的局限性,拉长拓宽了用户社交圈子,将用户的社交范围扩大,并且,通过网络社交媒体的社交机制组建的朋友圈,用户可以根据个人职业、爱好、亲疏关系等进行多圈层的分群组交往,使得用户的精神生活更丰富。

网络社交媒体将媒体功能和通信功能聚合在一起,并且相互之间渗透、助推。虽然网络信息聚合技术和基于算力的信息推送技术在数据分析个人偏好基础上,为人们获取个性化信息内容提高了效率和相对的准确性,但是,人们日常获取信息的主要入口场景是微信朋友圈、微博、短视频社交平台上的好友,以及网络社交媒体推荐的精选内容信息。人们由此获取的信息是通过好友判别和网络社交媒体平台甄别遴选之后分享推荐的,可信度相对比较高,信息的合规性和质量也有一定的保证。微信朋友圈、微博、短视频社交关注好友群的信息分享成为人们获取媒体信息的一大重要来源。无论是一对一的私聊空间还是圈子群组内部交流,网络社交媒体为用户提供了通信消息服务,文字短信、语音短信和即时语音及视频通信服务,满足了人们多种形式的通信交往需求,还可以通过好友分享链接的方式获得需求上更精准的信息阅读。

网络社交媒体在其社交功能机制基础上,不仅将通信和媒体功能服务集成融汇在一起,而且又为用户提供了其他增值社会服务,将人们通过媒介进行的交往场景渗透到人们社会服务的方方面面。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的功能键中,其中一个选择键是标示为“我”的功能标签,点击这个标签,用户会发现很多和其生活強需求深度绑定的增值服务,如微信支付体系下的用户个人金融理财、生活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等。通过关注机制建立的网络社交短视频平台,作为网络视频社交的方式,更是把电商直播在线购物及其支付体系、客户服务做得更加直接、简单,使用方便。在网络社交媒体社交机制的功能体系中,用户地址信息是其平台数据抓取的重要类项。用户在网络社交媒体上显示的地址信息,直接把用户的网络社交场景和其现实的社交场景链接起来。用户通过媒介实现的社交场景是广覆盖、强链接和随时随地的,这进一步挤压人们面对面的交往空间,使得人们面对面交往的场景更多的移植到网络社交媒体平台上进行,人们的社会交往由网络社交进入到社交网络时代。

目前,网络社交媒体信息形态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信息形态多媒体化,第二个阶段是信息多媒体形态的深度合成。媒介融合是信息融合的基础。网络社交媒体将纸媒的文字图片、电台广播的音频、电视节目和影视剧的视频等信息多媒体形态汇集融合在一起,使得网络社交媒体具有区别于传统媒体的信息多媒体传播特征,彰显了网络社交媒体对信息多媒体聚合的兼容性和对信息多媒体形态融合的工具性。网络社交媒体信息形态的发展阶段及其创新应用,充分体现在网络社交媒体的信息形态的动态组合表达之中,并且基于网络社交机制建立的短视频平台,将信息多媒体形态的深度合成、短视频社交平台的工具性特质通过人工智能应用、算力,挖掘出强大的信息深度合成服务的创新力和影响力。

打开短视频社交的视频直播功能,视窗的左边栏会浮现出多个用于用户视频直播美化的应用功能,如各类风格妆、美颜、美体、多种类换脸道具模型、多种类虚拟场景模版等,迎合、激发了用户在网络社交中对于其个人形象的塑造与设计的需求和想象空间,并被用户视为其印象管理的技术,满足用户的社交“表演”。这样,用户在视频直播过程中,其本身作为一种特殊的信息形态,也成为使用各种美化功能、道具、模版被深度合成的信息样态,生成基于其现实形象基础上的具有混合现实特征的新形象,真实又虚幻。同时,短视频社交平台为用户提供其照片、视频深度合成的多种模版、剪辑特效、音乐选择等用于信息深度合成的元素素材,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短视频社交平台的算力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生成、合成制作出具有混合现实特征的文本、图像、音视频等信息深度合成的信息新样态。由此,以短视频社交平台为信息深度合成应用的典型,标志着网络社交媒体进入信息深度合成的混合现实场景。而社交本身的基础要求是信任,而信任的建立基础是真实,因此,通过网络社交交往的朋友称之为“网友”,从“网友”发展为朋友,仍然需要面对面的现实场景的交往。

网络社交媒体提供的信息深度合成服务,作为信息形态发展创新的新技术应用场景,其在用户使用消费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造成了一些社会问题。2022年1月28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及其说明,要求信息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和信息深度合成服务使用者应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并且明确信息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的主体责任,要求信息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建立健全算法机制机理审核、信息内容管理、从业人员教育培训等管理制度,具有与新技术新应用发展相适应的安全可控的技术保障措施”。网络社交媒体作为信息深度合成服务的提供者,在享有智能赋能所带来的创新成就时,要让智能更有价值观,为网络社交及其应用场景提供合法合规、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内容生态环境,为人们的社会交往带来正能量,积极维护和助推社会稳定发展。

网络社交媒体是用户获取信息、生产信息和消费信息的平台,其信息的关联及其信息的生产与交易消费活动的进行,是建立在基于用户关系的关联机制形成的用户社交网络基础上的。因此,网络社交媒体的用户管理是其内容生态管理的源头所在。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移动设备的发展及普及,使得网络社交媒体很容易被普通人接触到并加以使用。对使用网络社交媒体的用户从其注册环节就要求其实名制注册并绑定手机号或身份证号码信息,并且希望用户填写性别、年龄及位置信息,方便网络社交媒体平台获得用户更多生物性数据和思维偏好,对用户所进行的信息活动进行跟踪,通过算力的使用给用户画像,用于更有针对性的挖掘用户的商业价值和对用户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监控管理。同时,网络社交媒体在其社交机制的建设中,赋予了用户对于自己所在的朋友圈、群组以及其粉丝群的管理权,主要体现在用户可以对他人设置相关权限,删除或拉黑自己认为不适宜建立社交关系的人。

推荐算法能够做到让内容找到用户,同样,推荐算法也能够适用于内容生态治理的应用。推荐算法系统是通过提取内容特征、用户特征和用户所处环境特征三个维度来综合判断,推测推荐内容在这一场景下对这一用户是否合适。并且,推荐算法系统通过对内容文本分析、图片分析和视频分析设立内容标签,由此,通过用户对标签内容的点击阅读、观看及其点评、转发分享获得用户偏好,帮助用户标签的建立。网络社交媒体内容主要来源于两部分,一是具有专业内容制作生产能力的PGC平台,二是 UGC用户。由这两类用户生产制作或提供的内容都要纳入统一的内容审核机制。对于PGC内容会直接进行风险审核,内容没有问题会获得平台大范围推荐,UGC内容需要先经过风险模型的过滤,有问题的内容会进入二次风险审核,审核通过后,内容会被推荐。如果推荐的内容有一定量的负面评论影响或被举报,内容会再次进行复审,有问题直接下架。为保证内容的安全性,网络社交媒体平台通过内容识别技术研发建立了鉴黄模型、谩骂模型、低俗模型及其样本库。即便如此,人工干预对用户及内容的安全审核流程的把关仍然是必要的。

用户和内容是网络社交媒体的生态结构,用户标签和内容分析是网络社交媒体平台推荐算法系统的两大基石,因此,网络社交媒体要采取智能技术结合人工方式,加强对用户和内容的管理,建立健全相关特征库,从网络社交生态建设的根基入手,使人们通过媒介进行交往的社交场景更安全、健康、和谐。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教授

参考文献

[1][以]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M].林俊宏,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

[2][美]约书亚·梅罗维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M].肖志军,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编辑:陈琦】

猜你喜欢

智能化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500kV智能化变电站运维一体化的关键点研究
一种智能化移动学习系统的设计思考
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技术探讨
智能化仪器仪表的翻转课堂设计
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施工技术及验收
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成套智能化装备技术在制浆造纸行业的应用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