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新模式 让音乐更动听

2022-05-10刘畅

传媒 2022年8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学科时代

刘畅

音乐素质教育一般包括音乐理想教育、音乐基础知识教育以及音乐文化教育等内容。音乐素质教育实践是一个思维迸发、想象力与情感交流碰撞的过程,更是一个思维创新发展的过程。由宋迪、孙中泽所著的《“乐”者乐也:音乐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一书系统论述了“什么是音乐”、“如何学音乐”、“如何开展音乐教育”以及音乐对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从本书中我们可以明确地认识到:加强音乐素质教育的发展,不仅有助于培养专业化的音乐人才,还有助于规范与完善我国音乐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音乐教育模式。

新媒体时代音乐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音乐教育培养体系,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音乐素质教育的认识不足。音乐教育作为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人格全面发展、综合素质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多数的人以及高校领导者都认为音乐教育是主要学科教育的辅助,是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放松方式。为此,在很多高校的学科培养过程中,往往忽视了音乐素质教育的发展。对音乐素质教育的不重视,导致了对大学生美育情感的培养和综合素质发展的“偏颇”。二是高校音乐师资力量缺乏。音乐师资力量不足是目前我国诸多高校面临的共同问题。一方面由音乐教师知识结构单一性导致;另一方面由我国音乐教育地位不高,导致诸多高校对于音乐专业教师引进不足。三是理论与实践脱轨。在新媒体时代,对音乐素质教育的要求已经不再停留于理论教授环节,更多的是要将音乐知识转化为应用,将音乐技能传授转化为音乐实践。但目前诸多高校对于音乐课程的要求仅仅停留在学习探讨、学生课余活动发展等方面,尚未对音乐素质教育运用到实践环节,而音乐素质教育在高校的课程评价以及学科评估中也是处于“尴尬”的边缘性位置。

新媒体时代音乐素质教育课程模式。在新媒体时代,音乐素质教育课程模式一方面要求更加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完成对音乐素质教育“专业化”的探索;另一方面,更加关注音乐素质教育体系完整与规律性,从而完成对音乐教育哲学理念的追求。本书指出,在新媒体时代,我国音乐素质教育的教学实践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音乐社团系列。在该模式中,大学生艺术团成为主流形式,通过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等方式将音乐基本知识进行结合,有效地体现当代大学生对音乐的自我认知。在此基础上,多数大学生艺术团也会加入时代流行音乐与舞蹈,来增加音乐的活力与时代性。二是音乐会系列。音乐会系列一般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高校自身内部开展的音乐会,定期为广大师生观众推出,活跃校园气氛或者迎接重要节日。另一种是国际大型音乐交流会,该种形式多以音乐演出、国际交流、文化输出等为主要内容,目的在于实现音乐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进而提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

新媒体时代音乐素质教育的实践策略。本书就优化音乐素质教育实践的策略进行了细致讨论。一是转变教学理念,提升教育质量。在音乐素质教育中,不仅要提升其在学科中的地位,还需要将音乐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审美感知与审美发现去培养学生,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文化内涵与情感互动,从而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二是构建系统化的音乐学科体系。在完善音乐学科体系中,应该坚持“复合型、系统性、多样性”的原则,将音乐教育与理念融合,提升学生对乐曲与美的感知,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感知力、创新力与理解力。三是提升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音乐作为一种以实践为主的学科,在进行实践教学中,更加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此高校及其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参与配乐朗诵、舞台设计、歌曲创作等实践,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性与想象力。此外,高校还可以举办多种音乐活动,如“文艺演出”、“歌唱比赛”等来激发学生的音乐创作积极性。

综上可知,音乐素质教育的实质应该是提升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辨识能力以及体验能力,从而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为此,在新媒体时代,高校应该积极推广“互联网+音乐”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打造丰富多彩的教学平台,从而培育出更多专业化的音乐人才。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

本文系天津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斯科里亚宾早期钢琴作品的音乐风格研究”(项目编号:52WU1905)的研究成果。

【編辑:孙莹】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学科时代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超学科”来啦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