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化护理模式改善急诊科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观察

2022-05-09陈晓凤朱文婷阙敏李大能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急诊科人性化护理人员

陈晓凤 朱文婷 阙敏 李大能

(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蚌埠,233000)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现代人的生活压力日益增大,睡眠障碍成为一种常见疾病。睡眠障碍性疾病是指复发的惰性和不反应状态,睡眠时意识水平降低或消失,大多数的生理活动和反应进入惰性状态。通过睡眠,使疲劳的神经细胞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精神和体力得到恢复。睡眠时垂体前叶生长激素分泌明显增高,有利于促进机体生长,并使核蛋白合成增加,有利于记忆的储存。睡眠障碍是指睡眠量的异常及睡眠质的异常或在睡眠时发生某些临床症状,如睡眠减少或睡眠过多、梦行症等[1]。现代护理模式可以改善睡眠障碍,本研究选取72例急诊科病例,观察人性化护理模式改善急诊科患者睡眠质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睡眠障碍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20例,年龄18~40岁,平均年龄(28.53±2.03)岁;职业:学生18例,上班职工18例。观察组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18~42岁,平均年龄(29.23±3.03)岁;职业:学生16例,上班职工20例。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

1.2 纳入标准 1)根据脑电图、眼动图变化诊断为睡眠障碍者;2)患病时间2年以上者;3)原发性睡眠障碍者,无其他原发病者[2];4)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1)有脑实质病变者;2)有精神疾病者;3)依从性差,不能完成本研究者;4)合并严重先天性疾病者;5)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

1.4 护理方法

1.4.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入院前给予足够的心理疏导,告知患者住院注意事项,指导患者严格遵守医嘱,如实回答医生问题,实时记录病情和治疗情况。

1.4.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具体如下:1)对患者进行疾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患者睡眠障碍大多是由于对疾病的不够了解,对疾病本身畏惧,应对患者讲解睡眠障碍的基础知识,告知患者睡眠障碍为可以完全治愈的疾病,同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要求患者或家属营造好的家庭氛围,平时观看一些轻松愉快的影视,家庭成员每天保持乐观开怀的心情。要定期对家庭环境进行整理和消毒,家庭摆设简洁美观,良好的居住环境有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经常清洗衣服被单等,卫生干净的家庭环境更有助于患者睡眠。2)心理疏导。睡眠障碍患者的心态一般都比较消极,护理人员应积极对其开导,多与患者沟通,多了解患者的性格,空闲时间多与患者讲解康复治愈的案例,增加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对有严重焦虑、抑郁的患者,可单独安排病房,让其完全放松心情。3)生活指导。平时嘱咐患者多看些愉悦心情的书籍,多与家人和同事沟通,如果遇到生活或者学习上的挫折,及时向他人或者家人寻求帮助,患者入睡之前可适当轻松运动,洗个热水澡,让身体完全放松。白天可鼓励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有意义的事情,让其心理及身体上得到充实感。

1.5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护理满意度。1)睡眠质量评估。参考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自制睡眠质量调查表进行评估,调查表有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和日间功能障碍等4项评分,每项0~3分,分数越高睡眠质量越差。2)护理满意度通过自制调查表进行评估,调查表满分100分,根据评分分为3个等级:非常满意(≥90分)、满意(70~89分)、不满意(<70分),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2 结果

2.1 2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2组患者的各项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2组患者的各项睡眠质量评分均有改善,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分)

2.2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1.18%,对照组为70.5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3 讨论

人性化护理模式的核心内容就是以人为本,它是一种现代化的护理模式。从南丁格尔创立护理专业之日起,护理工作的职业道德就和人道主义精神、关爱生命、维护健康、救死扶伤等崇高的人性化服务理念紧密结合在一起。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护理部年初推行了“人性化护理服务”,目前已走上良性运行的轨道,得到患者的赞誉。它从开展到实施都站在患者的角度,全方位、多层次、广维度地为患者服务,做到患者至上。开展人性化服务不仅缩短患者康复时间,还得到患者及家属们的一致好评,我们医护人员开展人性化护理模式的宗旨是提高医院治病救人水平,提高患者对医务人员的认可度,促进医患关系更加和谐[3]。护士不但要有专业理论,还要有人文学科知识。爱心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一种微妙的、让人能感触到内心的艺术。现代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管理激励机制,就是要坚持一切从人出发,以调动和激发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认识医学的价值,发挥人的潜力,激发人的活力。护理管理者应注重对护理人员的激励,更新护理管理理念,建立健全现代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管理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内在动力。其目的是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让人们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加快奋斗步伐,共同实现预定目标和预期结果。作为医院护理管理者要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要进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激励,就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不断地激励护理人员[4]。急诊科是医院中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患者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急诊科突出了科室的特色,融入了重症监护的优势,因而在现代急救医疗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对急、危、重患者实行一站式无中转急救医疗服务,被誉为现代医学的标志和人类生命健康的守护神[5]。因此要求急诊科的护士有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心理素质、业务水平。本研究可以得出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的观察组患者睡眠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未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的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改善急诊科患者睡眠质量方面的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急诊科人性化护理人员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分析急诊科脑出血昏迷患者抢救治疗的临床效果
三维管理在促进护理人员医疗设备规范使用及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以人为本”理念下园林景观中的人性化设计研究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妇产科护理纠纷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