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效果观察

2022-05-09柯学英谢成云黄珍影黄庆慧杨丽珍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常规障碍康复

柯学英 谢成云 黄珍影 黄庆慧 杨丽珍

(宁德市医院,宁德,352100)

睡眠障碍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流调学显示脑卒中和睡眠障碍发生率约为25.7%,睡眠障碍不仅会影响个体的正常生活和学习,甚至有增加心脑血管危险事件发生率的风险,因而建议对脑卒中并发睡眠障碍患者实施及早干预[1]。康复护理是一种基于人文主义的干预模式,旨在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护理干预改善患者预后,在临床上有较多的实践验证[2]。本研究旨在探究对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开展康复护理的有效性,以期为改善脑卒中患者预后提供临床参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3月宁德市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失眠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53~72岁,平均年龄(62.19±2.12)岁。对照组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52~71岁,平均年龄(62.01±2.22)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符合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失眠)诊断标准;年龄50~75岁;意识清楚,语言、听力等功能正常。

1.3 排除标准 合并昏迷、严重认知障碍等并发症者;合并原发性睡眠障碍需维持药物治疗者;合并肿瘤性疼痛、急性外伤性疼痛等并发症者。

1.4 研究方法 所有入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的脑卒中护理干预,对于睡眠障碍情况,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干预措施和常规护理,遵医嘱指导患者用药,向患者和家属进行常规健康教育,介绍疾病和康复的相关知识,对患者和家属提出的问题予以解答。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康复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心理干预。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了解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具体原因,根据患者的负性情绪来源,综合考虑患者的理解能力和文化程度,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对患者的健康宣教,介绍情绪和康复效果之间的内在联系,介绍日常康复训练的方法和配合时的注意事项,让患者对康复治疗和保持积极乐观情绪均有正确的认知。转移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中可采取音乐疗法、按摩疗法、情绪转移法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干预,引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护理过程中在言语和行为上给予患者鼓励和安慰,用肢体接触的方式表达对患者的支持和理解。护理人员要着重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情况,当患者出现一些难以纾解的情绪时,护理人员要主动询问,主动提出建议,并鼓励患者做出新的努力和新的尝试,让患者做康复成功的自我暗示,激发患者的康复信心。2)改善睡眠环境,保持患者病房整洁、通风、安静、舒适,维持相对稳定的温湿度,同时将患者安置于较为舒适的体位,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3)生活习惯改善,通过生活习惯的养成来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如温水泡脚、睡前服用温牛奶、适当压减午休时间、避免进食过饱、采用右侧屈膝卧位等;4)康复训练,适当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和肢体按摩,嘱患者家属多与患者交流互动,改善患者生活功能、舒缓其紧张情绪。

1.5 观察指标 1)干预前后睡眠质量及褪黑素水平变化:分别于入院时和干预7 d后对2组患者开展睡眠质量检测以及褪黑素水平检测,其中睡眠质量评估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进行,该量表包括19个自评和5个他评条目,得分范围为0~21分,得分越高代表受试者睡眠质量越差;褪黑素水平的检测样本为尿液,采用晨尿作为观测标本;2)患者护理满意度:应用院内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量表,就2组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进行评估,量表包括疑问解答、生活照顾等5大方面,满分100分,得分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得分70~90分为满意,得分69分及以下为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3)评估护理前和护理后2组患者的焦虑情绪改善情况,评估焦虑情绪时使用的量表是焦虑自评量表,量表以50分作为分界值,若所得分数在50分以下则说明患者并未出现焦虑情绪,如果患者的得分超过了50分,则说明患者有焦虑情绪,并且所得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焦虑情绪越严重。4)评估护理前和护理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主要评估以下几项症状:时睡时醒、睡后易醒,每项临床症状的评分范围均是0~3分,所得分数越接近3分说明患者的临床症状越严重。5)评估护理前与护理后2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情况,评估自理能力时使用的评估工具是BI指数,BI指数的评分范围是0~100分,评估所得的分数越接近100分,说明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越佳,反之则表示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越差。

2 结果

2.1 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PSQI以及褪黑素水平 干预前2组患者的PSQI和褪黑素水平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PSQI量表得分和褪黑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护理前后PSQI以及褪黑素水平比较

2.2 2组患者对护理干预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对护理干预满意度的比较[例(%)]

2.3 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情绪严重程度 护理前2组患者的焦虑情绪评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比较,护理后2组患者的焦虑情绪均得到了显著改善,而观察组护理后患者的焦虑情绪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评分比较分)

2.4 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护理前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比较,护理后2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而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各项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分)

2.5 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2组患者护理前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与护理前比较,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而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分)

3 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脑卒中不仅有较高的发病率,同时还伴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以及生命质量均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睡眠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研究指出约有95%的脑卒中患者发病后会伴有失眠或睡眠结构紊乱,还有研究指出脑卒中患者因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其安全感和价值感会明显降低,易出现不良情绪,诱发睡眠障碍[3]。睡眠障碍不仅会影响脑卒中患者白天康复训练的进程,还会延迟患者下床主动活动的时间,增加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因而建议及早开展干预[4]。以往临床上主要对患者进行常规用药指导和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可以满足患者对治疗和康复的一些基本需求,但常规护理往往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直接影响护理工作的开展,同时也影响最终的护理效果。因此,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要综合脑卒中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身体情况和心理情况,制订更适合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尽量改善患者的睡眠障碍,让患者以最佳的精神状态面对后续的康复治疗,从而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康复依从性和配合度。随着临床医学和护理学的不断发展,康复护理逐渐应用在脑卒中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上,康复护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针对性更强,尤其适用于脑卒中患者。

本研究通过对比发现,在常规护理脑卒中合并睡眠障碍干预基础上加用康复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同时降低患者的褪黑素水平,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且,实施康复护理的患者护理后焦虑情绪有显著性改善,患者经护理后睡眠障碍相关的临床症状评分更低,经护理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也有显著提高,这充分体现出了康复护理的优势和临床价值。一项针对86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开展的对比回顾性分析显示,在常规护理措施上加用康复护理临床路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5],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本文作者分析认为,与传统护理比较,康复护理的系统性和路径性更为突出,能够有效避免护理工作的盲目性,针对性的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快患者康复进程,因而睡眠质量得以提高。最后关于护理质量组间比较则从侧面印证了康复护理的有效性,提示康复护理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心理康复是康复护理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本院开展康复护理的过程中尤为注重对患者的心理健康进行有效管理,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护理干预,可以让患者以最佳的心态面对康复治疗,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和负担。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有助于构筑和谐的医患关系,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常规障碍康复
为何中年婚姻障碍多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常规之外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破常规 获巧解
家庭教育过于执着是孩子成长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