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对方式和睡眠质量的影响

2022-05-09辛贺靖杜莹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乙肝患者乙型肝炎评分

辛贺靖 杜莹

(北京航天总医院,北京,100076)

最近几年,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的发病率表现出了逐年上涨的势态。倘若没有及时对患者开展行之有效的治疗,患者极有可能演变为肝癌、肝硬化等严重疾病。另有文献表明,慢性乙肝患者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逃避、抑郁以及焦虑情绪[1]。因此,选择有效方式对慢性乙肝患者开展心理护理格外重要。为了全面探讨针对性护理改善慢性乙肝患者睡眠质量和应对方式的效果,结合实际情况,本研究开展了临床对照试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日至2021年1月20日北京航天总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36.78±1.26)岁,平均病程(3.24±1.26)年。观察组中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37.17±1.42)岁,平均病程(3.29±1.27)年。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2)年龄20~60岁的患者;3)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3 排除标准 1)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2)合并精神和神经疾病的患者;3)各种原因不能完成研究者。

1.4 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接受常规治疗以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内容:1)护理人员和患者创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通常面临过大的心理、社会以及疾病压力,在入院时往往表现诸多负性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当与患者及其家属做好沟通工作,深入了解患者的病情特点,通过有效方法缓解其内心不良心理,创建满意的护患关系。2)做好患者的专业化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只有具备精湛业务知识以及娴熟的护理技能,才可全面强化患者对于疾病治疗的依从性以及自信心,继而令患者能够以良好的态度面对治疗。护理过程中,护士应当保持热情、亲切、和蔼的态度,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以患者为中心。将丰富的专业知识运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使患者能顺利接受疾病治疗[2]。3)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应当观察患者的内心精神以及社会方面的真实需求,做好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工作,结合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举措。有效强化人文关怀护理力度,尊重患者人格与隐私,帮助其树立起战胜病魔的信心。4)健康宣教。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当结合患者学历情况以及个人认知能力,对其开展关于乙型肝炎疾病健康宣教工作,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效提升其自身健康意识。

1.5 观察指标 1)观察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本试验应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elf-rating Scale of Sleep,SRSS)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对2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进行比较分析。SRSS量表满分为5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睡眠质量越差。2)观察2组患者干预前后应对方式评分。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评估患者对疾病的应对方式,SRSS共有10个项目,每个项目分5级评分(1~5分),评分愈高说明应对问题愈严重。此量表最低分为10分(基本无应对问题),最高分为50分(最严重)[3]。

2 结果

2.1 2组患者干预前后SRSS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的SR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SRS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SRSS评分比对照组更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干预前后SRSS评分比较分)

2.2 2组患者干预前后MCMQ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的各项MCM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各项MCMQ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患者各项MCMQ评分均比对照组改善效果更好,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干预前后MCMQ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近几年来,我国慢性乙肝疾病的就诊率逐年上升。据粗略统计,中国慢性乙肝感染人数已超过1.3亿。该疾病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传染病,且久治不愈。乙肝患者内心往往负性情绪过多,睡眠质量相对较差。由于患者长期失眠,导致其自身机体免疫能力降低,令病情进一步发展,影响治疗效果。由此看出,选择有效的方式全面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以及应对疾病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应对方式,主要指的是在四周环境出现改变时,个体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调节。实施应对方式调节的目的主要在于全面减缓因环境改变产生的不良心理。正性应对方式能够良好地缓解患者内心压力,解决当前困难;而消极的应对方式则包含歪曲事实、否认、屈服、逃避等,这些行为不利于顺利解决问题[4]。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MCMQ量表内面对分数更高,屈服以及回避分数更低(P<0.05),说明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其内心不良心理,此法能够令患者更好地面对自身疾病。针对性护理干预更重视人文关怀,尊重患者个人隐私以及尊严,能有效满足其精神心理以及社会需求,更好地缓解其内心不良心理。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勇于面对现实,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融入社会以及家庭之中。本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干预之后睡眠质量改善情况更好(P<0.05)。说明对慢性乙肝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其睡眠质量。

唐佳伊等[5]分析了心理干预对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其选择7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以及护理,以此为基础,观察组患者则接受系统性心理护理干预。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干预之后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分数改善情况明显更好(P<0.05)。且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针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生命质量。通过对患者开展心理干预,能够全面解除其思想包袱,同时也可帮助其树立起战胜病魔的信心,为其排除内心不良情绪,令其能够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治疗,此举有助于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概率。迄今为止,临床尚未研制出完全清除慢性乙型肝炎病毒的特效药物。对于此类患者,一般选择药物治疗、合理休养以及营养补给,通过行之有效的干预之后,患者可恢复身体健康。有很多患者对于慢性乙肝疾病了解不深入,加上疾病长期反复多次发作,令其心理堆积了较多不良情绪。这种情况会影响患者疾病治疗效果,同时也降低了患者的肝脏功能。有研究表明,乙肝患者SCL-90调查表内的各类症状因子分数均比国内常模要高,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为躯体化、敌对、人际关系以及抑郁。可通过有效方式全面提升患者对于本病的认识,全面消除其心理障碍,解除其思想包袱。另外,这种方法对于提升患者药物治疗有效率来讲,也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郑玉山[6]分析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心理干预的疗效。其选取了1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药物治疗,以此为基础,观察组患者接受心理干预。分析2组患者干预前后SCL-90自评量表分数。结果表明:干预前,2组受试者SCL-90分数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SCL-90分数改善情况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经过临床干预之后,肝功能均得以提升。且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肝功能改善情况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开展心理干预,不仅有助于提升其对乙型肝炎疾病的认知度,还能够加强其心理健康水平,帮助其解决内心困扰,从而达到有效改善其生活品质的目的。此外,还能够令患者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降低长时间使用保肝药物所引发的肝脏负担,有效降低乙肝疾病复发率,改善患者肝脏功能。因此,将心理干预应用于反复发作的慢性乙肝患者疾病护理方案之中,有助于缓解患者当前的病情。

杨玉英和谭丽萍[4]分析了慢性乙肝患者长期用药心理干预情况,选取12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样本,结合患者入院就诊次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应用CHB用药知识测试量表,针对2组患者出院时心理健康情况和医药知识加以统计。患者入院后,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心理干预作为主要切入点,护理人员为其开展慢性乙型肝炎有关的知识宣教。针对患者实施乙肝有关知识讲解以及心理辅导,比较2组受试者干预后心理健康状态。结果表明:2组受试者干预之前心理健康状况和用药知识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干预之后心理健康状况和用药知识了解程度明显更好,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提示,对于长期使用药物治疗疾病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来讲,为其实施心理干预能够全面提升其对用药知识的了解程度,可帮助其更深入地了解疾病有关知识,减轻其内心负担。

综上所述,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对其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其应对疾病的方式以及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乙肝患者乙型肝炎评分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关系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郑瑞丹:重视询问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癌家族史
辛永宁:慢性乙肝患者随访复查的那些事儿
乙肝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获益
车联网系统驾驶行为评分功能开发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APACHEⅡ评分在制定ICU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