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命质量和情绪的影响

2022-05-09赵洁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冠心病评分临床

赵洁

(博兴县人民医院,博兴,256500)

冠心病患者易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猝死。中医学认为冠心病根源为肾虚精亏,在其发病初期受自身的影响,患者容易产生精神压抑等现象,从而导致精血耗散,在肝气郁结的同时易导致此症并发[1]。临床研究认为冠心病合并抑郁症发病率较高,除此之外,睡眠障碍作为冠心病后的并发症,其发生机制和神经感知障碍具有一定关系。为了观察综合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生命质量和情绪的影响,我们选取6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临床对照试验的方法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博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38~45岁。所有患者的文化水平为:本科学历8例,专科文化水平19例,高中以下文化水平33例。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经临床、实验室检查和X线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2)合并有睡眠障碍的患者;3)年龄35~50岁的患者;4)对本研究知情同意的患者。

1.3 排除标准 1)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2)精神或神经疾病的患者;3)各种原因不能完成本研究的患者。

1.4 护理方法

1.4.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控制患者的血压和血糖水平,并且对其宣讲冠心病的相关知识,及时告知患者所出现的不良情况,定期清理床铺,并对患者进行监护[2]。

1.4.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实行综合护理。具体内容:1)认知干预。详细了解冠心病患者的相关情况,并根据其情况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针对其病因进行积极的防治,避免引起恐慌。2)心理治疗。首先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随后采取个性化的处理方法调节其治疗依从性。由于很多患者内心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因此医护人员应通过多重方式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3]。3)饮食、行为干预。控制患者的饮食速度,选择清淡和低盐食物,确保其排便通畅。对冠心病患者讲解科学运动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并指导其选取适合自身的运动方式,如骑自行车、打太极拳和肾经拍打等,以此来提升患者的预后。不能空腹运动,应保持固定运动量,若出现胸闷心慌等现象,应停止运动并进行妥善处理。

1.5 观察指标 1)观察2组患者的精神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价2组患者的精神状态。SAS量表包括20个项目,采用1~4分的4级评分法,50~59分表示轻度焦虑,60~69分表示中度焦虑,69分以上表示重度焦虑。SDS量表包括20个项目,采用0~3分4级评分法,53~62为轻度抑郁,63~72为中度抑郁,73分以上为重度抑郁。2)观察2组患者生命质量,采用生命质量量表(SF-36)评估生命质量。3)观察2组患者的血脂水平。

2 结果

2.1 2组患者SDS、SAS、SF-36评分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SF-36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SDS评分和SAS评分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SDS、SAS、SF-36评分比较分)

2.2 2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水平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护理后血脂水平比较

3 讨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冠心病主要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管腔堵塞,致使人体心肌缺氧、缺血,在供血不足的情况下导致心脏病。

冠心病作为一种老年常见的心脏疾病,受供血不足、冠状动脉狭窄影响而引起的严重临床症状。心绞痛是冠心病最常见症状,临床表现为胸痛、胸部不适,严重者会出现恶心、寒颤及气短等症状,甚至发生心力衰竭猝死。中医学无冠心病的病名,中医理论中冠心病属于心悸、胸痹、水肿等范畴,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中,临床主要表现为胸部疼痛,症状轻微的患者则会出现窒息、胸闷,不能顺畅呼吸的现象,严重患者则会出现明显的心痛。冠心病一般多发于老年群体,由于肾气衰弱导致心气缺乏,在肾亏虚的情况下,五脏不能获得滋养进而导致内耗明显,影响气血的通行,因此出现此种疾病的主要病理即为肾虚血瘀,在此过程中应标本兼顾。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心力衰竭产生的主要原因即为心肌缺血以及肥厚,在早期动脉狭窄时影响了整体的血流速度,导致心肌功能异常,同时由于酶含量不足,影响心肌功能。冠心病心绞痛属“胸痹”范畴,在人体形成粥样斑块的同时容易出现缺氧、供血不足情况,从而导致胸痹,出现心痛症状。单硝酸异山梨酯能够有效改善回心血量,减少冠心病患者的心脏负荷以及耗氧量,此种药物作为常用西药,起效迅速,能够改善症状,但对于体循环阻力等无明显改善,同时易出现耐药,并导致耗氧量增加。中医认为心属火,在气血失养的同时,容易出现脾胃失调,并导致湿热的产生。冠心病危险因素主要分为不变因素和可变因素,因此通过积极了解可变因素,可提升对于该病的治疗效果。在众多可变因素中,血脂异常作为重要因素,可通过有效控制患者血脂水平来提升治疗效果。临床在西医治疗中,一般治疗为改善症状,但起不到治本作用。

由于冠心病病情的特殊性导致多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受到一定限制,有少数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该类患者病情比较严重,治愈相对困难,患者在心理上也会有比较重的负担,对患者的康复十分不利[4]。

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有持续升高的趋势。冠状动脉血管功能方面及结构方面的异常是引发冠心病的主要原因,一旦其冠状动脉血管功能和结构发生异常则会阻碍其血液的供应,而心肌细胞处于缺血缺氧的环境下,则会发生病变或者梗死的情况,也就是通常情况下人们所讲的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使患者出现血栓以及多种血液疾病,而凝血因子与凝血机制是冠心病发展的重要方面[5]。这些指标如果在冠心病患者的检测中表现出异常,则代表患者易处于高凝血状态,这对于患者是十分不利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健康状况明显不佳,其不仅承受了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生命质量也呈现了明显下降趋势,对于此类患者应实施科学治疗,在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上,积极改善其生命质量。

睡眠障碍作为现在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对冠心病患者的生活和学习将会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同时易发生意外事件。睡眠障碍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患者意识混乱,也会造成其病情恶化。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模式是以抗抑郁治疗为根本,通过催眠药物进行辅助,效果较为显著。影响睡眠的因素有:1)环境因素。吵闹的环境会影响正常睡眠,除此之外,因步入老年后,身体的各项功能会出现衰退,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较差,所以应改善住院环境,减少干扰。2)心理因素。部分老年冠心病患者因住院费用、家庭环境等因素而产生担忧,进而影响了睡眠。3)部分老年冠心病患者在住院之后因检查、治疗等因素导致活动范围较小,因此表示无疲惫感和睡意,可增加其日间活动量进行助眠。

综上所述,在冠心病睡眠障碍患者中积极采用治疗并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障碍、抑郁情况,缓解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冠心病评分临床
X线与CT引导下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车联网系统驾驶行为评分功能开发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复合妊娠32例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APACHEⅡ评分在制定ICU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应用研究
临床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