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报道及文献学习

2022-05-09何中慧潘玉君姜宏佺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白质步态帕金森

何中慧,潘玉君,姜宏佺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73岁,因“走路缓慢4年,加重伴反应迟钝1年”于2021年11月9日入院。患者于4年前出现走路缓慢,启动困难,行动迟缓,偶有跌倒,偶有饮水呛咳;近1年行动迟缓加重,伴有反应迟钝。发病以来无肢体震颤,无睡眠中多梦及肢体活动,无肢体感觉异常,无视幻觉,无嗅觉障碍,无二便异常。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年,未规律服药;无明确脑梗死病史;未口服精神类药物,无盐酸氟桂氯嗪等药物使用史。吸烟史30年(约每日10支),否认家族有痴呆症或者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遗传病史。

入院查体:卧位血压144/80 mmHg(1 mmHg=0.133 kPa),直立血压138/78 mmHg,皮肤、巩膜无黄染,双侧甲状腺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心律齐,未闻及杂音及额外心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神经系统查体:神清语缓,反应迟钝,面部表情较少;眼球运动自如,无眼震,双侧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射灵敏,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咽反射存在,悬雍垂居中;四肢肌力5级,四肢铅管样肌张力增高;屈曲体姿,小步态,姿势不稳前后晃动,双侧Babinski征阳性,双上肢轮替试验正常,位置觉、运动觉、震动觉正常,痛温觉无明显减退。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评分38分,MMSE评分21分(高中文化),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减退;MoCA评分16分,视空间、记忆、注意力减退。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Hcy、甲状腺功能、维生素B12等均正常。

头颅MRI(2021-11-10):双侧丘脑、基底节区、脑室周围白质病变及多发腔隙性梗死(图1)。

图1 头颅MRI检查结果

黑质超声(2021-11-10):黑质回声Ⅱ级。

颈部血管超声(2021-11-10):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并多发等回声斑块。

诊断: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多发腔隙性脑梗死

脑白质病变(Fazekas 3级)

高血压

双侧颈动脉斑块

诊疗经过:患者入院后,给予多巴丝肼片1/2片起始,逐渐加量至1片,每日3次,餐后1.5 h服用;金刚烷胺1片,每日2次,改善患者运动迟缓症状;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每日100 mg,睡前1次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稳定颈动脉斑块,每日20 mg,睡前1次口服。2021年11月9日患者出院时症状无明显变化,治疗5个月后随访,患者运动迟缓症状进行性加重,现行走更加缓慢,认知症状略减轻。

2 讨论

该病例特点为老年女性,慢性病程,以行动迟缓发病,双下肢症状为著,进行性加重,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和假性球麻痹,无嗅觉减退等非运动症状;无静止性震颤,四肢表现为铅管样肌强直,锥体束受损。该患者虽无偏瘫等急性脑血管病病史,但颅内脑白质病变明显,双侧基底节、丘脑、脑室有多发的腔隙性梗死灶,伴有未控制的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吸烟史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黑质超声在正常范围。患者运动迟缓定位在锥体外系,认知功能障碍定位高级皮层功能或广泛脑白质病变。定性需要与中毒、额颞叶痴呆、副肿瘤综合征、感染、内分泌异常、交通性脑积水等疾病进行鉴别。患者有行动迟缓及肌强直,首先可以诊断为帕金森综合征,患者无明显非运动症状,无家族史、无眼球运动障碍,无相关药物使用史,再结合认知障碍及影像学检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诊断为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ism,VaP)。

VaP是继发于脑血管病的一类帕金森综合征,显著特征是双下肢对称性步态障碍,表现为小步态、缓慢,常合并认知障碍和尿失禁[1]。目前VaP尚缺乏公认的诊断标准,国内现在主要采用《中国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及Zijlmans等[3]提出的诊断标准:①诊断为帕金森综合征,即运动迟缓基础上,具有下列症状之一: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姿势不稳,姿势不稳需排除由原发性视觉、前庭、小脑或本体感觉异常引起。②有脑血管病的证据:具有卒中引起的局灶症状或体征或者脑影像学表现证实。③上述的①和②必须有关联:卒中后急性发病或在1年内逐渐出现帕金森综合征的表现,卒中受累部位主要引起基底节区运动输出功能增强(苍白球外侧部或黑质致密部)或丘脑皮质通路功能减低(丘脑的腹后外侧核,额叶大面积梗死),导致对侧肢体以少动-强直为主要表现的帕金森综合征;隐匿性起病、由皮质下脑白质损害引起的早期双下肢步态障碍或认知功能障碍。④排除标准:反复颅脑外伤、确诊脑炎、发病时有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史、头颅MRI或CT证实存在脑肿瘤或交通性脑积水、其他原因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等。

2018年,Rektor等[4-5]将VaP分为3种亚型:①急性或亚急性卒中后VaP: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非对称性帕金森病综合征。②隐匿型VaP(更常见):进行性加重的帕金森综合征,对左旋多巴反应不佳;表现为更明显的姿势不稳和步态异常,包括混合性拖曳共济失调性步态,伴有上运动神经元症状和尿便失禁。③混合型:与帕金森病或其他神经变性病的帕金森综合征同时存在。该患者可判定为隐匿型VaP。

VaP的治疗主要取决于它的发病机制,如果病灶累及多巴胺纹状体通路,多巴胺能药物可能有效,而对于脑白质病变患者,左旋多巴等药物效果欠佳[3,6]。控制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也是治疗和预防疾病进展的重要组成部分[7-8]。该患者有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给予降压、调脂稳定斑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针对运动症状使用多巴丝肼、金刚烷胺等药物。经治疗5个月后认知症状略减轻,脑血管病无复发,但运动症状仍进行性加重。

VaP是临床上常见的帕金森综合征之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VaP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正确的诊断和分型是治疗的基础,未来仍需对VaP的发病机制、病理特点、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进行更多的研究与探索。

猜你喜欢

白质步态帕金森
基于步态参数分析的老年跌倒人群步态特征研究
特别策划《步态分析研究综述》
一对一心理护理对帕金森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一种帕金森肌肉强直症腿部肌肉检测装置的设计
发现脑白质疏松不必紧张
步态识人
中年人过胖大脑年龄恐老化10岁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与动态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