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可以文房清供以小之

2022-05-09薛龙春

中国书画 2022年4期
关键词:笔头羊毛毛笔

薛龙春

王学雷兄的《古笔考—汉唐古笔文献与文物》并非一部研究毛笔发展史的著作,而是将笔墨集中于书法经典得以确立的汉唐之间,是对这一时期毛笔的形制、工艺、性能与文化的专题研究。

在上卷中,作者对于笔头的用料、性能、产地、制作工艺、功能,甚至笔杆的制作与书写的关系,装饰性与实用性的关系等都有精彩的探讨。作者还考证名物,对于彤管、笔答、茹笔、削管等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比如,作者运用文献与实物的互证,对东晋束帛笔头、晋代缠纸法的功能进行推测,而材料、制作工藝之于书写的意义也昭然若揭。作者认为,束帛笔头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贮墨,不使墨渖下泄,便于更换(亦即退笔头)也是重要的原因,而深纳三分之二于笔腔之内,则是为了笔头与笔管之间最大限度地熨帖坚实,从而强化笔锋部分的弹性。作者谦虚地说,本书名为《古笔考》,实为一则则散考,不过是竹头木屑,但这些竹头木屑却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多的新鲜知识与思考空间。比如,在韦诞《笔方》中,我们了解到古笔有心(或称锋心、颖)、有柱、有副,心为羊毛,比外围的兔毫低二分,两层缠缚后成为柱,副也有两层,先羊毛、后兔毫。而王羲之的《笔经》则稍微简化,但他也指出柱的部分并非单一的毛料,而是杂用人的发杪、兔毫和羊脊毛,以麻纸裹其根部,在外面再加一层薄薄的上选兔毫为被。从崔豹的《古今注》可知,蒙恬造笔往往“鹿毫为柱,羊毛为被”,也就是说毛笔的笔头由柱与被两层组成,柱与被皆选料单纯。这就与所传韦诞、王羲之的文献之间有所抵牾。如此复杂的笔头选料与制作工艺,其意义究竟是什么?关于笔芯,传李阳冰《笔法诀》又说以纸绢为材料,纸绢在这里起什么作用……这些问题都是在我阅读《古笔考》时想到的。

本书的中卷,展现了学雷兄良好的古文献修养和功力。他爬梳辑佚,哪怕只言片字,只要有关古笔,概不放过。作者擅长考证,通过发掘与勾连史料,对文献的意义进行解说与推测,使得过去的一些积疑涣然冰释。而在笺疏过程中,他给读者提供了许多材料的来源,对于笔史文献有兴趣的读者披读一过,自然受益匪浅。值得重视的是,作者恪守古文献的家法,一再强调目录、版本、校雠的重要性,在这一领域,往往毫厘之差就会酿成天大的笑话。现在不少学者搜集史料满足于电子检索,拿到什么材料用什么材料,对于材料的来源、上下文毫不关心,对于版本后先、优劣等等问题更是毫不介怀。学雷兄在书中指摘了两部笔史著作因不懂家法而出现的累累谬误—类似的问题在当今的毛笔研究成果中比比皆是,学雷兄的文献辑释也为我们从事类似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示范。

本书的下卷集中了作者目前所能搜集到的古笔图像。这些材料散见各处,读者查阅不易。学雷兄搜集多年,稍加编排,配以准确的说明文字与数据,为有心的读者提供一份完整的图像资料。

猜你喜欢

笔头羊毛毛笔
毛笔的由来
使用后的毛笔该如何存放?等
Golden fleecers
薅羊毛
摸羊毛
笔头和笔帽
旧毛笔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