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传播格局下专业媒体评论的专业主义坚守
2022-05-09何佳辉
摘要:新媒体的兴起,打破了传统的传播格局,推动了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多媒体融合共存的新传播格局。在新传播格局下,肩负舆论引导重要职责的专业媒体受到了新媒体的猛烈冲击,专业媒体评论的作用与功能也在新传播格局下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只有坚守专业主义的底线,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文章以澎湃新闻评论微信公众号为研究对象,运用文本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探讨在新的传播格局下,专业媒体评论如何坚守新闻专业主义,通过更多渠道发声。提出专业媒体的评论员要有扎实的功底和坚定的立场,坚守自律和他律,在新传播格局的背景下,依旧坚守新闻专业主义,以此推动专业媒体评论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专业媒体评论;评论;新闻专业主义;新传播格局;澎湃新闻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3-0055-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宁夏大学2021年“双一流”优质课程建设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推进计划《新闻评论研究》”阶段性成果
一、研究对象
澎湃新闻是传统媒体进行新媒体转型的样本,也是专业媒体中的市场化媒体,其非常注重事实和观点的客观、公正呈现。澎湃新闻评论公众号的评论文章是由该媒体评论员、特约评论员就时下重大问题发表的观点,代表着澎湃新闻的立场。
文章选取澎湃新闻评论公众号2021年10月20日到2021年11月20日的报道作为样本进行量化分析和内容分析,共抽取样本数132条,其中无效样本为1条(澎湃新闻的广告),故有效样本为131条。探讨新传播格局下专业媒体评论如何坚守专业主义。
二、新传播格局对专业媒体评论专业主义坚守的影响
新闻专业主义诞生于20世纪的美国,是政党报纸解体之后,在新闻业发展起来的一种“公共服务”信念[1]。新闻专业主义是在长期实践中获得的,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可以提高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在新传播格局中自媒体和专业媒体在众多方面有本质上的不同,专业媒体凭借公信力和影响力,在新闻业的关键地位仍然是不可撼动的。但是在新媒体时代,专业媒体只有坚守专业主义的底线,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新传播格局为专业媒体评论的专业主义坚守提供新机遇
1.新闻信息增多,评论素材丰富
在新传播格局下,信息爆炸式增长,“全民记者”逐渐成为可能。于是传统媒体很少报道的事件,通过手机、互联网快速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了很好的评论素材。
如2021年在网络上刷屏的一则新闻,中科院博士黄国平的论文致谢让众多网友泪目,他在论文致谢部分回顾了自己求学路上的艰辛,分享如何顽强与命运拼搏,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他的人生轨迹也激励着众多“后浪”在逆境中前进,与命运做斗争。曾登上微博热搜的“上海环卫工续7碗米饭惹怒饭店老板”“董明珠22岁秘书走红”“武大同学翻窗也要去听恋爱心理课”等事件也都成了澎湃新闻评论的素材。
2.信息爆炸式增长,需要评论公正客观呈现
在后真相时代,一些新媒体平台缺乏专业主义和专业能力,导致反转新闻和虚假新闻层出不穷。2021年11月1日,商务部印发通知,但12条要求中的一条“鼓励家庭储存生活必需品”,被舆论过分解读,大家纷纷涌入超市大量采购,引起公众的恐慌。次日,澎湃新闻紧跟时事发布社论《别误读了“鼓励家庭储存生活必需品”》,从事件的出处、事实、原因、结果、进展(相关部门已经发文,提醒网友不要对此通知作过度解读、猜测)、预测(随着山东大棚蔬菜陆续进入市场,叶菜价格将在11月份逐步回落)等多方面为受众进行深入解读,起到了很好的舆论引导作用。
有自媒体发布的视频“上海环卫工续7碗米饭惹怒饭店老板”,在网上引起一片哗然,并登上了微博热搜,很多网友认为该餐饮企业并不诚信,既然是免费续饭就应该说到做到。最后经过多个专业媒体的调查,双方当事人都证实视频内容与事实并不相符,餐厅老板表示不是不让续饭,只是不让他们打包米饭。澎湃新闻评论抓住机会发布了《7碗米饭和“看图说话”的流量生意》评论文章,批判自媒体为了夺取流量,拨弄社会公平的敏感神经;批评网友习惯自行脑补情节,从而忽视了事件的真实性。澎湃新闻评论客观公正的评论,不仅是对专业主义的实践,也是对公众知情权的保障,承担起了媒体该有的社会责任。
3.新闻从业者的新闻自律
新闻自律贯穿于新闻业务的全部过程,新闻从业者要有“自律”意识,坚守职业道德,从客观公正的角度进行写作,而不仅仅依靠来自法律的约束和人民监督的“他律”,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澎湃新闻作为上海报业集团改革后的新媒体成果,具有传统媒体的背景,因此很多编辑、记者都有传统媒体的工作经历,具有一定的新闻素养和职业道德,不会生产过多无营养的杂新闻。同时澎湃新闻也接纳一些网友的言论,将专业团队力量与网民力量结合在一起,为受众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和见解,以及鲜明、独到的评论观点。在观点信息生产方面,澎湃新闻专注时政和思想,生产出不少优质评论作品。
(二)新传播格局为专业媒体评论的专业主义坚守带来的挑战
1.评论内容的专业度不足
新闻评论是说理的艺术,不但要讲道理、讲事实,还要讲逻辑。评论的专业性是不可替代的,媒体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使评论队伍和评论内容更加专业化。澎湃新闻中,大多是专业的媒体人员去写作,但文章还是会出现评论内容的专业度不足、说理存在漏洞等问题。《互联网不问出身,“李佳琦们”用实力自我证明》这则评论文章就被很多网友质疑有偷换概念之嫌,网友们只是质疑李佳琦是否学位造假,并没有怀疑他的能力。這则评论却将论点放在了“李佳琦们”都要被学历羁绊和消除学历歧视上,硬是将网友们的质疑和李佳琦的能力挂钩,整篇评论都是在自说自话,没有找到适当的评论角度,专业性可见一斑。
2.过度关注“流量”
在很多评论文章中,作者为了增加评论噱头、吸引受众眼球、赚取点击量,常常在评论标题中加上问号。同一个事件,使用问号标题可以勾起受众的好奇心,增加受众的阅读兴趣,但是如果滥用问号标题,只为吸取流量,则会影响媒体在受众心中的公信力。很多网友都刷到过“贵阳37名家长联名要求7岁女孩转学”的新闻,对此澎湃新闻评论发表名为《联名驱逐7岁女孩:鸡娃与佛系家长能否共存?》的评论,评论内容很中肯,希望无论是鸡娃还是佛系家长都能与快乐教育长期共存、和谐相处,但是标题中提到的鸡娃和佛系家长能否共存,并没有也没办法得到一个确切的答复,这里问号的使用只是为了吸引流量。
在131条样本中,问号标题量达到了22%,建议澎湃新闻减少使用问号标题的频率,把握使用问号标题的“度”和“量”,多注重事实性信息的呈现,而不仅仅为了夺人眼球。
3.评论故事化创新力不足
澎湃新闻评论已经开始从传统的评论方式过渡,评论故事化就是其中一种创新方向。评论中的故事主要包括个人经历、新闻事实、电影情节等,这种故事形式可以增强评论的亲和力和可读性,但是新闻评论需要在事实的基础上去讲故事,脱离了事实的故事,就是虚假的,和新闻实践的主旨背道而驰。澎湃新闻故事化的评论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局面,评论《老家的野猪又回来了》阅读量仅有609,讲述了作者童年时在老家和野猪、狼发生的一系列故事,而《自从给老家安装了摄像头,我后悔了》高达2.2万的阅读量,讲述了作者国庆回老家安装摄像头的故事。这两则评论都是与作者个人经历相关的故事,但阅读量相差巨大的原因就是与受众的接近性与共鸣性。野猪、狼与人们的实际生活相隔太远,见过它们的人少之又少。但是安装摄像头折射出长久以来人们没有办法行孝、没有办法侍奉父母的事实,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共鸣。
三、新传播格局下专业媒体评论专业主义的坚守
(一)邀请专业从业者,关注公共事务
施拉姆在《大众传播事业的责任》一书中指出“大众传播事业的责任应由从业人员来分担承担”[2]。澎湃新闻评论邀请某一领域的专家作为特约评论员,正是对专业主义精神最好的践行。澎湃新闻的评论文章并不只呈一家之言,特约评论员的文章占了75%。这其中既有专业的新闻人,又有某一领域的专家。魏英杰就是专业的媒体人、时事评论员,也是澎湃新闻等多家媒体的特约评论员,评论观点犀利、独到。《醫生借拍X光要求女生脱衣,构成猥亵吗?》这一评论的作者金泽刚为同济大学法学教授。《自从给老家安装了摄像头,我后悔了》作者为广州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这两则评论文章阅读量远远高于澎湃新闻评论的平均阅读量。
(二)树立公共服务意识,关注社会生活
媒体的最终目标是服务公众,获取利益只是媒体为了生存的中间步骤,所以媒体应践行自身责任,为公众服务[3]。对131条样本分析后发现,澎湃新闻评论微信公众号的题材分布占比最多的是社会民生类共62篇,占比47%,可以看出澎湃新闻评论应有的责任与担当,不仅指出社会存在的问题,还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电信套餐不该比双十一套餐还难管》这则评论,针对电信套餐乱象,建议运营商读懂政策初衷,真诚一点,让套餐简单一点。
(三)关注公共权力,进行舆论监督
媒体对公共权力的关注是履行媒体社会责任的内在要求,是媒体实现舆论监督功能的根本途径[4]。面对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和同质化现象,澎湃新闻一直坚持提供高质量和独家的原创评论,对一些不合理、不公平的现象及时发声、进行批判。
在131条样本中,批判性的报道占了近一半。在《老师统计学生“领导子女”身份,这和学习有关吗?》这则评论中指出教育中没有小事,要抵制破坏教育公平事件的发生。《糖尿病人不能申请教师资格?体检标准早该“体检”》批判类似已经脱离时代的体检标准、录取标准都应该好好清理修正一下。
一个负责任的媒体应该对有关部门的不足进行舆论监督,做好党和人民的喉舌。舆论监督不单单是对权力的监督,社会中的大情小事、不正之风等都可以纳入舆论监督的范围中,在全社会形成激浊扬清的氛围。
(四)均衡地呈现各方观点
澎湃新闻评论公众号里的文章大多来自不同的人,就像是弥尔顿所描述的“观点的公开市场”,它是一个展示各方观点的大平台,在这里均衡、客观地展现各种各样的声音。
在拉闸限电这一事件中,澎湃新闻就从民生、政策、生活等角度,发布了多篇评论。《拉闸限电,别限住了基本民生》从民生角度指出限电更是一场民生保障的压力测试;《纠正运动式减碳推进电价市场化,让民众过个暖冬》从民生视角提出要全力保障民生用电用煤用气;《多地拉闸限电,“能耗双控”不背这个锅》阐释了“能耗双控”并不该为拉闸限电背锅,要用市场化方式化解运动式限电;《没有灯光秀,一样过好节》从节约用电的角度,提出要贯彻新的发展理念,构建节约型社会,让民众从多方位了解拉闸限电背后的原因。
(五)注重表达媒体自己的观点
甘惜分主编的《新闻学大辞典》认为,“社论集中反映并传播一定政党、社会政治集团或社会群众团体对当前重大事件和迫切问题的立场、观点、主张”[5]。澎湃新闻注重表达媒体自己的观点,像题材重大的社论,在传统媒体中的发布频率较低,但澎湃新闻评论基本上一天一篇。在传统媒体中,社论关注度最高的是政治题材,对比澎湃社论,其社会民生题材占到了55%,政治题材只占20%。表现出澎湃新闻评论对与民众关系密切的民生事件较为关注,能够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通过对与受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进行评论,体现出澎湃新闻的社会责任感。
对澎湃社论的价值取向进行分析后,发现阐释类占40%,建议类占25%。可见,澎湃社论善于使用温和的方式进行说理。与过去传统媒体的社论不同,澎湃社论并不一味地讲究题材的重大性和逻辑的严密性,而是有针对性地进行阐释或提出建议。在《欧莱雅翻车的警示》评论中建议打造一个更加干净、透明、简单的“双十一”。《保护个人信息,让法律时刻在场》评论从法律角度建议各大互联网企业和平台明确新的责任界限,建立新的发展目标。
四、结语
通过对澎湃新闻评论栏目分析可以发现,在新传播格局下,澎湃新闻作为一个专业媒体,通过对公共权力的关注,实现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通过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增强媒体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通过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凸显媒体的专业主义精神。但是还有“重流量”“专业度不够”“创新力不足”等不足需要继续突破。新闻专业主义在新传播格局下仍旧有存在的必要性,其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因此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是专业媒体的基本素养,新闻工作者应该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媒体找准自己的定位和使命,为新闻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覃凤云.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视角下的新闻专业主义[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2.
[2] 施拉姆.大众传播事业的责任[C]//张国良. 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78-79.
[3] 吴绮丽.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专业主义的重塑与坚守[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7):236-238.
[4] 陈思.从“方舟评论”的栏目特色看媒体的社会责任[J].媒体时代,2011(12):26-30.
[5] 甘惜分,钱辛波,成一,等.新闻学大辞典[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206.
作者简介 何佳辉,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