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职民间舞“乐舞结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应用

2022-05-09章梦雅

艺术评鉴 2022年7期
关键词:高职

章梦雅

摘要:舞蹈作为视听相融的艺术形式,自古以来就以乐舞相融的形式不断发展。在高职民族民间舞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乐舞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可以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地发挥,这一时期对于乐舞文化的理解能够帮助学生今后更好的学习民间舞蹈;另一方面,在教学上将思维角度和方法进行全新的融合,能够加强对民间舞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使单一的教学形式转化为多样化的形式。因此,“乐舞结合式”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将教学质量进行提升,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说,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很大程度上实现舞蹈人才培养目标,为高职民间舞教学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高职  民间舞教学  乐舞结合  探索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J7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2)07-0153-03

一、“乐舞一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发展流变

(一)历史钩沉

纵观中国传统舞蹈艺术的发展历程,舞蹈与音乐始終是交织交融的艺术形式,特别是在民族民间舞蹈形式中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综合体。在我国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专著《乐记》中,对乐舞艺术的起源、性质、特点、功能等方面都有较为系统地论述。《乐记篇》中说到:“凡音之起,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耐动,放行于声。声相应,放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于戚羽笔,谓之乐”。这里的乐种是包含舞蹈的,也就是说,中国古代的乐与舞是有紧密联系的。

中国乐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神农氏的《扶梨之乐》,神农氏发明了“梨”,是一种教农民耕地的舞蹈,用土鼓伴奏,唱着丰年之歌;在汉唐时期,出现了专门的乐舞机构——“乐府”,所以民间乐舞活动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宋朝时期发展宫廷歌舞大曲,在吸收前朝基础上形成了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民间“瓦市”“勾栏”等也为乐舞提供了活跃的创作环境;元代时期,汉族的宫廷乐舞在改朝换代中,被其他民间艺术形式分化、占据和糅杂;明代,在朱載育乐律全书中,第一次用文字记录了周代之前的乐舞;清代时期汉族的宫廷乐舞被满族的文化艺术所取代,融入到另外一种艺术形式——“戏曲”中。

(二)民间乐舞的现代发展

从我国近代发展的情况来看,中国先进艺术家们的主动追求和探索,对传统艺术进行融合创新,创作出了不少具有时代性的作品。如黎锦辉的“中国歌舞团”,黎锦光的“大中华歌舞团”都演出了不少乐舞合一的艺术作品。如果说乐舞融合的形式一直在民间流传,那么戴爱莲先生1946年领导的“边疆音乐舞蹈大会”是将活跃于民间的传统乐舞以新的形式重新登上舞台。新中国成立初期,民间传统乐舞受到大力倡导,涌现出很多优秀的民间艺人及各个流派,民间乐舞表现了人民情感,民间艺人对乐舞的舞台创作不断探索。

从我国近年来的发展情况来看,一些高等院校的民间舞教学逐渐走出一条“乐舞相融”的发展之路。以北京舞蹈学院为例,自学校成立之初就掀起了向民间学习的热潮,并将“民间乐舞文化”正式纳入到学科范畴,在之后几十年的发展中,不仅开始探索“民间乐舞”的复归,更选择厦门小白鹭为教学试验,采用“吹拉弹唱”一体的综合乐舞教学模式,进行民间乐舞文化的课堂初步引入。98届主题晚会《泱泱大歌》也从乐舞综合表现形式中看到了对民间舞人的多元化培养。所以说“乐舞一体”教学模式在高职民间舞课程的开设中占据重要地位,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二、“乐舞结合式”理念在高职民间舞教学的应用

(一)乐器节奏的认知

舞蹈与音乐之间是密切联系的,并且舞蹈的风格与乐器的音色、节奏息息相关。民间乐曲往往能够直接体现相应的民族舞蹈风格和特性,在表演过程中,二者通常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达到音律和谐的高度视听体验。

在高职民间舞教学实践中,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相适应的方式,民间乐舞的学习需要先从乐器和节奏的认知上开展。以笔者所任教的北京民办舞蹈高职单元课教学为例,六年的民间舞学习期间需要学习汉、藏、蒙、维、傣、朝鲜等六大民族约九个舞种,内容之多、跨度之大,使得民间舞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手段。例如安徽花鼓灯作为汉族民间乐舞艺术,民间常有锣鼓现场即兴的伴奏形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课堂之初教师就需要让学生认知花鼓灯舞蹈特有的伴奏乐器——锣、鼓、镲,让学生熟悉每一种乐器各自发出的音色。其次,教师敲击锣鼓经,带领学生唱念常用锣鼓经的谱子,如“登步锣”“止步锣”“长流水”等,帮助学生识别节奏,再配合舞蹈动作,学生在熟悉乐器和节奏后也能够更好的跟着锣鼓经的不同节奏完成花鼓灯舞蹈动作。

又例如,朝鲜舞作为高年级学生要学习的民间舞种,无论是从节奏特点还是内在呼吸方面都对学生有很大的难度。在进入朝鲜舞单元课学习之初,因为主要采用的伴奏乐器是长鼓,学生因不熟悉长鼓长短,也没办法正确的配合气息,这个时候教师首先应教授学生学会识别长鼓,能够击掌拍出长鼓常用的“谷格里”“扎津谷格里”“安旦”等长短,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长鼓节奏,帮助学生调节舞蹈的呼吸和情感迸发,从而完成乐舞一体的表演。

音乐乐器与舞蹈在审美追求上是具有差异的,音乐乐器具有同构性,而舞蹈具有异构性,因此两者在共同的时空中,存在着同构异性的表现形式,将二者的共性与异性相结合,是促进舞蹈形象产生的基础,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为“乐舞结合式”教学方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乐舞合一的动态训练

高职民间舞教学是对民族舞蹈文化认知的过程,需要通过“乐舞结合式”的方法帮助动态训练。乐舞结合的动态训练在高职民间舞教学中可大致梳理出两种方式:1.鼓舞配合型。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打击乐器配合舞蹈进行表演的形式,在学习某一民族或舞种时出现了该民族或地区特定的节奏形式时,需要让学生唱念出该节奏型,上述提到的安徽花鼓灯锣鼓经、朝鲜族长短等,另外还包括维吾尔族赛乃姆节奏、海阳秧歌节奏等,这些都需要在课堂中事先让学生对节奏有一定的学习,才能够之后更好的结合乐器的伴奏进行舞蹈。2.歌舞唱跳型。所谓“有歌必有舞,有舞必有歌”,民间乐舞通过人的情感进行表达,激发了一个族群的共鸣。在进行民间舞蹈表演时,音乐的抒发也更好的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情感意识,这两种方式可根据不同民族的特性转化出相适用的教学方法。

以笔者曾经的教学实践经历为例,教师在学生刚入学时会按课程大纲教授藏族舞蹈。为了加强学生对节奏的认知和兴趣,笔者会在课下提供乐谱和藏语唱词,如《库马拉》《恰地宫保》等传统乐舞组合,带着学生熟悉音乐曲调,在课堂上采取边唱边跳的形式。学生在课堂中也能通过唱词和节奏更好的理解舞蹈动作的内在联系,将民间乐舞的精神注入到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表演中,让学生学习民族乐器、节奏、唱曲,并且了解相关民间文化知识后,再进行课堂组合表演,内心逐步感受民族情感的魅力,并透过肢体传达美的想象力。

(三)乐队完善教学形式

在笔者曾任教的民间舞单元课中,采取了民乐队现场伴奏的形式,这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体验民间舞本身的艺术形式,也更好的营造了民间舞课堂的愉悦氛围。民间舞单元课的教学目的是学生在掌握不同民族民间舞风格和动律的同时,更大程度的贴近民间最本真的形式。学生在进校之初很大程度上对民间舞仅有很少的认知,甚至没有看过真正的民间舞表演。如果没有情感上的融合,舞蹈动作就成为一种纯技巧,也就失去了舞蹈艺术的魅力,也无法将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

在民间舞课堂中,民乐队老师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有着精湛的技艺,更懂得如何与舞者配合,使组合呈现出更好的效果。学生往往学习之初会因为动作不熟悉、手脚不协调而与乐队伴奏出现“两层皮”的状况,即音乐与舞蹈动作分离,学生的动作与音乐配合不上,听不懂音乐的气口或是盲目的抢节奏。所以在高职学生民间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以下方式,首先应该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选择最具代表性的、风格突出的民族音乐作为舞蹈伴奏乐,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让学生跟随音乐进行舞蹈,或者是通过边歌边舞等方式,培养学生肢体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养成学生具备辨别民族民间舞蹈节奏的能力。学校可以邀请一些资深的民乐队人员,他们可以清楚的指出学生在处理节奏和动作关系时的问题,或者情感不到位的地方,能帮助学生反思和提高。

另一方面,民乐队现场伴奏与播放录音最大的不同在于现场的即时性。课堂现场伴奏并不会像播放音频一样保持规律的气口和节奏,而是会根据学生的状态适时调节,而学生也要根据乐队老师演奏调节自己的节奏,这对学生提出了更多表演深层次的要求。可以看出,民乐队的现场伴奏对学生的情感指导非常重要,通过这种“乐舞结合式”的教学模式,可以将课堂的氛围很好地调动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民乐队的现场伴奏是为高职学生建立良好文化认知的重要途径。

三、“乐舞结合式”教学对高职民间舞人才培养的价值

(一)提供多样化的舞台表演

乐舞一体的课程教育模式不仅丰富了高职民族舞教育的教学内容与教育形式,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民间舞蹈文化,更为多样化的舞台表演提供了更多空间。近些年,随着乐舞一体的教育课程模式在高职民间舞课堂的不断深入,也为新的舞台呈现方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比如,在朝鲜舞单元课中,通过辅助乐器及打击方式进行节奏性学习后,另设了一门针对朝鲜族长鼓的打击乐课程,而长鼓的演奏学习也为朝鲜族农乐舞的表演做了很好的舞台铺垫,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技艺以及个人认知,实现乐器与舞蹈的动态结合,更在原有的单纯舞蹈表演基础上达到载歌载舞、以乐伴舞的多种舞蹈表演目标,使学生得到全面培养与能力提升。

(二)完善傳统乐舞文化的传承

将乐舞一体的文化概念注入高职民间舞课堂中,使学生对民间舞蹈文化形成整体性理解,维护传统乐舞文化更好的传承。

在高职民间舞学习中,让学生形成乐舞合一的观念,促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每个民族的文化。对于民族民间舞而言,乐舞相融的艺术形式是从古至今自然流传的文化形态,有些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就将自己民族的传统舞蹈、历史、民俗文化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每个民族的乐舞都具有强烈的色彩,构成了民族文化的多元性,也使得乐舞艺术更加珍贵。保护这些乐舞的传统形式,就是留存了民间舞蹈风格和民族性的一种方式。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提及文化传承似乎意义过大,甚至学生们离民间当地的原生态表演环境太过遥远,但通过民间舞课堂中的教学形式,不断沁润其乐舞文化气氛、形式和审美方式,使学生能够通过高职民间舞六年的系统学习,不断深化对民间乐舞的艺术理解,了解民间舞蹈与音乐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才有可能在表演上达到“形”与“情”的内在结合,继承民间文化的核心价值,使学生形成乐舞文化精神的美学品格。

(三)高职人才培养的多维性和输出导向

面对社会对人才培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尤其是对于民间舞来说,如果只具备单纯的舞蹈素质,完全不能够达成学生的学习目标,因此,在高职民间舞课程进行人才的培养时,需要将综合素质作为首选。在进行教学时,运用“乐舞相结合”式教学方法,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及审美力,从而能够将音乐融入到舞蹈当中。另一方面,无论是学生今后往舞台表演、创作还是教学方向发展,民间乐舞的节奏形式、音乐形式都能够给予学生更好的养料,帮助他们多一个视角看待民间舞蹈表演,在实践的舞台上更准确的把握舞蹈风格,启迪他们有更多创作手段,有更高的敏感度切入舞蹈创作,在未来从事教学活动中将民族文化纳入教学思考中。

参考文献:

[1]胡继艳.秧歌灯——融汇民俗、音乐、舞蹈为一体的民间歌舞[J].滁州学院学报,2018(04):120-121.

[2]牛娜娜.从唐诗看西域音乐文化对中原诗乐舞一体的影响[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1):99-102.

[3]邓小娟.现代化过程中的西北民间乐舞变迁--甘肃民族民间舞蹈调研[J].甘肃社会科学,2019(02):253-255.

[4]陈乐.民族民间舞"风格性"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5(03):152-153.

[5]毛静.维吾尔族民间舞蹈教学规律及音乐特点分析[J].中国文艺家,2019(09):152-153.

[6]杨金莉.高校民族民间舞乐舞结合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青春岁月,2018(11):94-94.

猜你喜欢

高职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2019年—2020年部分专科(高职)院校在晋招生录取情况统计表
2021年广州市中职学校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情况汇总表
善待“工匠之师”是远见之举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贵州高职院校招考录取将与高考相对分开
对学生专业社团在高职院校如何定位的几点思考
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与控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