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策略分析★
2022-05-08赵悦男李凤培
赵悦男,李凤培,张 平,张 鑫
(1.贵州师范大学材料与建筑工程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2.贵州师范大学计划财务处,贵州 贵阳 550025)
引言
我国近几年关于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主要分为三类: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以及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目前,我国学者将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进行清晰界定的并不多,大多比较模糊。另外,从国内多数学者的研究内容可以总结出,自主创新能力可以根据研究主体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区域、企业、产业几大类。
我国大部分学者认为自主创新能力主要依靠的是技术等人创新能力,并从这方面入手重点进行研究。许庆瑞等人将自主创新能力与研发能力区分开来,认为研发能力只是其包含的能力之一,而自主创新能力实则是多种能力的组合[1]。万君康等人提出了自主创新能力由运行、投入、环境等能力所构成[2]。王凯等人在定义自主创新能力时特别强调企业作为主体的积极性以及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商业价值[3]。许骏强调了技术成果转换为商业利益的重要性[4]。
近几年,贵州省科技厅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为根基,统筹协调各个部门开展培训工作,通过定期分析形势变化、研究问题、制定相关措施、部署任务以及开源挖潜等手段有效推进高新技术进步,孵化带动了一批成长性企业。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到2020年,贵州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达到一千多家。尽管贵州省近几年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自身的差距与不足之处,贵州省在经济上还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地区,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上的不足更是显而易见,从政策、人才等资源来看,贵州省都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从2020 年全国GDP 来看,贵州仍然排在较为靠后的位置,这与贵州的经济结构分不开,因此,提升贵州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意义重大。
1 贵州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现状
1.1 贵州省高新技术企业总体概况
根据贵州省统计局编著的科技统计年鉴中相关数据显示,2015 年贵州省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79家,其中规模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 000 万以上)企业215 家,工业总产值734.27 亿元,2016 年贵州省高新技术企业升至471 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00 家,工业总产值1 209.54 亿元,较2015 年同比增长24.27%。2017—2018 年,贵州省高新技术企业从688 家上升至1 163 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87家,工业总产值下降到1 365.86 亿元。截止到2019 年,贵州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 620 家,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57 家,工业总产值相较上一时期同比增长1.10%,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同比下降12.11%。
从以上数据来看,虽然近几年贵州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呈现持续增长的情况,但是工业总产值与规模以上企业发展情况并不稳定,甚至有下滑现象,这代表着一些高新技术企业经济压力较大,才会出现企业数量增加,整体工业总产值却下降的情况。长此以往,会对企业自主创新活动产生限制。另外,相较于其他省份,尤其是发达地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工业总产值还是处于落后状态。
1.2 贵州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现状分析
1.2.1 贵州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投入情况分析
为了研究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情况,本文从企业的研发资金使用情况、R&D 项目数量以及科研人员的基本情况,对企业的经费投入和人才资源加以分析。
1.2.1.1 企业科研资金投入
企业的科研资金包含了科研人员的酬劳与奖励、研发设备的购进费用以及产品研发购买材料等费用。而企业科研人员的资金投入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以及其他奖励与福利等支出。研发设备所产生的费用包含设备的购买与引进、设备的维修与使用以及税费等,材料的费用包含材料的消耗与日常损失,其他的杂费还包含了印刷资料、水、电消耗等。
医药制造业在2015 年共有R&D 项目164 个,到2016 年R&D 项目数量缓慢递增到196 个,截止到2019 年,企业R&D 项目已经持续递增到446 个。2015 年,铁路、船舶、航空航天与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的R&D 项目数量为95 个,2016 年增长至134个,到2019 年,其R&D 项目数量缓慢增长到218个。仪器仪表制造业R&D 项目数量2015 年仅有13个,并且在2016—2019 年之间未有较大的改变,项目数量分别为15、32、35、38 个。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行业2015 年R&D 项目数量仅有62 个,到2016 年成功超越其他五大行业,升至320 个,直到2018 年,到达其行业顶峰状态,项目数量达到448个,而后开始下降到391 个。信息传输、信息技术与软件服务业从2015 年仅有35 个R&D 项目,一直持续上升,后来居上。2017—2019 年,其R&D 项目数量从382 个一直上升到543 个,一直位于六大行业的首位。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2015 年R&D 项目数量为71 个,到2017 年上升到225 个,而后出现下降,直到2019 年才回升增加到279 个。医药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总体在项目数量较为领先,项目数量分别为1 391、1 561 和1 546 个。而其余三大行业较为落后。
根据统计局相关数据来看,近五年内各行业R&D 项目数量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其中医药制造业稳步前进发展,2017—2018 年同比增长9.68%,2019年同比增长45.7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R&D 项目数量增速较快,2015—2019 年增长508 个,增长率高达315.22%,可见其一直致力于研究与开发。科学技术与服务业在2018 年创新力度明显有下降,R&D 项目数量同比下降15.56%。另外,仪器仪表制造业R&D 项目数量增长速度较为缓慢,而且在这六大高新技术行业之中一直处于落后地位,各行业R&D 项目数量情况如图1 所示。
图1 近五年各高新技术行业R&D 项目数量
近五年各高新技术行业R&D 经费投入情况如图2 所示,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科学技术与服务业投入较小,除了医药制造业,其他行业经费投入不太稳定。仪器仪表制造业虽然R&D 经费投入较少,但是已经占据其主营业务的35%左右,因此,可以推测出其研究与创新活动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其企业资金的限制。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高达144.05 亿元,但是其R&D 经费投入却极少,可看出企业对于创新活动的重视程度不高。
图2 近五年各高新技术行业R&D 经费投入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虽然贵州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较为稳定,但是其指标数值与发达地区相差甚远,各个行业经费投入也极其不平衡,还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R&D 经费的投入在很大程度上对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进行产生了限制。
1.2.1.2 企业科研人员投入
企业创新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知识的创新与改造过程,是实现技术产品化的过程,因此人力资源与资本极为重要。R&D 研究人员是高新技术人才的核心力量,其在创新中做出贡献的多少决定了企业在市场上竞争力的大小,因此,R&D 研究人员在员工总数中的占比情况已经成为衡量企业自主创新潜力的主要指标之一。
贵州省高新技术企业2015 年从业人员共有146 862 人,其中R&D 研究人员有10 017 人,占比6.82%,2016 年从业人员上升到149 497 人,R&D 研究人员上升到16 719 人,占比11.18%。如图3 所示,截止到2019 年,贵州省从业人员共有216 067人,其中R&D 研究人员共有42 552 人,占比19.69%。
图3 贵州省近五年高新技术企业R&D 研究人员情况
从贵州省整体来看,贵州省近五年R&D 研究人员数量一直稳定上升,且R&D 研究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也一直呈上升状态,所占比重每年提高3%左右,由此看来,贵州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意识在不断增强,对于人才的培养也比较重视,但是其上升速度还是较为缓慢。
总体来说,贵州省R&D 活动强度和规模虽然相较于以前有所提升,但是其增速较缓,发展较慢,而且各企业R&D 活动经费投入与人才投入并不均衡,有的企业相差甚远,不利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总体发展,同时也是贵州省与其他发达地区差距较大的关键所在。R&D 活动经费投入与人才投入不均衡,会动摇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根基,企业缺失发展动力。
1.2.2 贵州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产出情况分析
1)创新产品。创新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新产品的问世,它能直接衡量企业自主创新技术的转化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说,企业的新产品销售收入越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效益越强,反之,则越弱。因此,本文统计了贵州省高新技术企业近五年的新产品销售情况,如图4 所示。
图4 贵州省新产品销售与主营业务收入情况
2)企业专利。企业专利不仅能够有效地保证企业的权利和权益,企业积极申请与发明专利既代表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同时能协助企业为研发人员创造并维护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与秩序,激发企业研发人员的创新精神与创新动力。
专利共有三种类型: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贵州省2015 年所有高新企业专利申请数量为3 368 个,而发明专利数量达到1 579 个,占比46.88%,一直到2017 年,专利申请数量与专利占比一直在上升,在2019 年全省专利申请数量为6 820 个,发明专利数量为3 215 个。2017 年发明专利占比高达51.26%,之后虽然发明专利数量一直增加,但是所占总体申请数量比重却在一直下降,2019年下降到47.14%,具体数量如表1 所示。
表1 贵州省高新技术企业专利申请发明情况
从整体上看,贵州省高新技术企业申请专利数量与发明专利数量逐年上涨,但是发明专利占专利申请数量中的比重却逐年下降,这从侧面反映了企业将创新的重心放在了产品的外观设计与适用性上,这两种创新技术相对于发明专利难度较小。而且这也意味着企业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企业技术的限制,企业应突破技术壁垒,为技术创新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1.3 贵州省高新技术行业自主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贵州省想要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光依靠传统产业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行业,有助于贵州省突破经济发展的壁垒。但是对上文搜集的数据进行一系列分析来看,贵州省高新技术行业创新发展并不如人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较弱。发展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都是为了最终形成有价值的商品,为企业带来利益,进而推进经济发展。但是从贵州省情况来看,高新技术行业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明显较弱,也就是说,在企业投入了人力资源与经济资源之后,其最终得到的科技成果却较少,这就会造成企业高投入,低效益。
2)自主创新意识欠缺。从之前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行业都是通过购买国内技术来进行产品研发活动的,但是这种方式创新程度极低,而且要长期依靠他人的资源来进行,无法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利于企业自主创新发展。根本原因,还是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较差,选择了直接购买其他人的技术。
2 贵州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策略
通过对贵州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综合得分及每个维度的得分情况进行分析,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作用力大小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贵州省高新技术企业存在许多问题,本章将针对贵州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的问题,从不同的层面提出相应的建议与策略。
2.1 政府层面提升贵州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策略
2.1.1 积极打造良好的社会创新环境
光靠单打独斗,企业是不可能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持续发展的,需要各方助力。根据贵州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现状分析来看,各方的创新意识远远不足,而创新意识与理念是一切自主创新工作的基础,将其融入社会,达成创新的共同认知是首要任务。
为形成推崇自主创新的社会文化,政府应大力鼓励、弘扬创新精神,由此让企业技术创新人才感到身处受人尊重的氛围之中,可有利于企业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其中,不断扩充创新人才后备军,为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市场是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定心丸,因此政府应改善市场不当竞争,一家独大的局面,维护市场正常运行。科研环境是创新环境的核心,硬件设施是支撑科研进行下去的必要条件,政府应该设立相应的科研部门和实验室,引领技术研究,关注和帮助企业开发科研设备。不仅如此,政府还可以定期举办科研成果展览与技术研讨讲座等,为人才提供良好的科研交流环境。
法律是最好的武器,也是保护企业创新成果、维护企业利益与社会秩序强有力的手段。政府应该针对知识产权、科学技术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积极查漏补缺,将其进一步完善,形成保护自主创新成果的屏障。
2.1.2 完善金融贷款机制,满足资金需求
从目前贵州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需要有完整的支撑体系来稳固其发展,包括金融体系、财税体系等。
从前文的数据来看,贵州省高新技术企业用于R&D 活动以及技术引进和改造的资金中,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企业资金,来自于财政拨款与金融机构的部门占比极小,会使企业在进行自主创新活动时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这说明政府的支持力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因而政府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项目,政府应该扩大投入比例,建立用于企业创新活动和项目的专属基金。另外,由于高新技术企业的高风险性、高投入性,金融机构为避免风险投资,给企业提供的贷款数额极其有限,因此,政府应为高新技术企业制定特有的信用担保制度与规定,在必要时为有需要的企业配置相应资金。
2.1.3 提供相应的高新技术企业优惠
要想形成企业积极自主创新进而推动地区发展的格局,就不仅仅要把重心放在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身上,而是应该均衡发展。在税收上,政府给予大型企业的优惠力度相较于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更大,但是中小型企业有其灵活、运行快的独特优势。因此,政府也应为中小型企业、民营企业制定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另外,政府可以通过发放补贴、给予贷款优惠的方式来帮助企业克服资金难关,鼓励企业迎难而上。为了充分挖掘企业自主创新的潜力和主观能动性,政府在采购与招标上也可优先考虑高新技术企业。
2.2 企业层面提升贵州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策略
2.2.1 重视科技人才培养与激励
人才是企业自主创新的核心力量,没有人才,企业就是一个空壳子,即使有再多的资源,也是无济于事。因此,企业不能忽视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对于人才的空缺,应该积极弥补,而对于现有的员工,要尽力留下。另外,想要企业创新不断向前发展,不能仅仅只靠留住人才来实现,提高科技人才的科研素质也同等重要。
以人为本,为科技人才提供良好的条件。企业首先应该保证其薪酬水平与同行不相上下,避免人才因为待遇问题而跳槽别家,薪酬是人才愿意留在企业最重要的动机之一。另外,企业制定薪酬应该将对技术创新的贡献率作为重要参考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为贡献率最多的人才提供较多的福利政策,为员工创造一个公平竞争,有付出就会有回报的环境,以此来激发员工创新的主观能动性。除了薪酬的合理性,员工最在意的就是企业文化与管理,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人都是追求归属感与尊重的,良好的企业氛围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才最打动人心,一个充满了正能量的企业才能引导员工不断创新向上。
企业对于人才的培养有两种:一是对企业内部已有人才的培养与提升,二是对于未来人才的储备。企业应该定期组织员工开展培训活动、研讨会等,让员工与市场接轨,不断更新创新理念,提升科研技术与科研素养。另外,企业还要吸引外部人才,增强与巩固自身自主创新能力,为企业注入新鲜活力。企业可以通过网站宣传、人才引进政策等从全国各地招揽优秀人才,还可以与各大高校达成合作协议,有针对性地与企业联合培养,为企业提供高学历、高素质科研人才,同时解决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一举两得。
2.2.2 科学选择企业创新方式
企业的技术与经济情况是造成企业创新方式差异的决定性因素,大型企业与国有企业通常有过硬的技术,资金较为充足,管理机制也较为成熟,所以企业对创新方式可有多种选择,其风险也较低,企业创新过程不易被外界因素破坏。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各个方面综合考虑创新的方式,可根据企业的资金周转情况投入合适比例的科研费用与科研人数[5],并且及时关注和掌握市场一手信息,尽量把风险降到最低,使各种资源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保证企业创新成果最终能顺利商品化。
另外,企业自主创新不能只局限于一种方式,可在不同的阶段选择难度不同、创新性不同的创新方式,才能让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企业在经历最简单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之后,要从中总结经验,不断寻找技术的突破口,在企业的技术实力达到更高层次时,选择更高层次的创新方式,不断进步与突破。
2.2.3 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可以在无形中让企业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企业想要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是最重要的条件之一。一个企业无形财产的增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保护知识产权,并能充分调动科研人员技术研发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必须重视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
企业应该鼓励员工积极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并且及时申请专利,每一个科研人员都要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企业可以针对知识产权保护设立专门的基金,让企业的创新成果能够及时转化为知识产权[6]。另外,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条件设立法务部门,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法律手段保护自身权益不受侵犯,以保证知识产权的获取的专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