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三角开发区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及调控路径★

2022-05-08周煊哲唐承丽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2年3期
关键词:开发区长三角动力

周煊哲,唐承丽

(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引言

近年来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不断变化,各类不确定风险不断增加,深刻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各个方面。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板块,长三角开发区作为长三角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在当前长三角一体化上升至国家战略背景下,长三角开发区亟待进一步深化一体化发展。

作为长江三角洲区域内重要经济空间单元,长三角开发区类别多集聚高竞争强,开发区一体化发展基础较好。针对开发区一体化发展,已有学者通过分析长株潭开发区现存问题,提出开发区一体化需要遵循的原则以及相应对策[1];以及通过论述云南开发区一体化发展内涵与理论基础,研究其支撑体系[2]。具体到长三角地区开发区一体化,有研究者认为跨区域联合开发区是推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一环[3],而推动长三角开发区一体化应结合上海开发区实践进行适当优化发展[4]。本文基于协同理论,研究长三角开发区一体化发展动力机制、探究调控路径,以此来推进长三角开发区一体化乃至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建设,促进长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 长三角开发区一体化发展动力机制

1.1 理论基础

协同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原理:

1)协同效应原理。指由协同作用而产生整体效应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 效果。

2)支配原理。协同系统中为数不多的慢变化参量决定着系统的命运,确定系统的宏观走向。

3)自组织原理。指在一定条件下,有序的内部结构可以通过系统内部组织起来,并通过各种信息控制和反馈来强化这一结构[5]。

本文认为当各开发区之间产生协同效应的同时,会产生经济政治文化等溢出效应,而溢出效应经过再支配再组织强化这一结构,向更高水平协同发展演进。因此,通过协同视角来研究长三角开发区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具备一定合理性。

1.2 长三角开发区一体化发展动力机制分析

1.2.1 内生动力

内生动力是指从长三角开发区内部要素出发,通过人才资源、创新能力、土地资源、管理合作和产业协作等相关要素形成长三角开发区一体化发展内生动力。

1)人才资源要素。长三角地区是我国高校密集地区之一,为开发区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相关应届毕业招聘会和人才交流洽谈会促进各层次人才在长三角内部高效流动。

2)创新能力要素。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和产业紧密结合,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创新共同体和产业集群。长三角地区协同高效创新开发平台,创新协同机制,促进长三角创新开发区共同体的发展。

3)土地资源因素。长三角开发区内各土地资源要素配置水平和集约水平较高,现有开发区土地制度与管理较为完善,可发展新型土地利用的开发区模式如飞地开发区,创新土地利用新机制新模式。

4)管理合作因素。长三角开发区以往优秀先进管理与合作体系基础深厚,随着长三角开发区内产业不断优化调整,相关产业跨区域沿梯度转移,形成新开发区管理合作机制,如共建开发区。

5)产业协作因素。产业是一个开发区核心竞争力。长三角开发区在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上强化产业协作,促进各个级别开发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同时强化各区域优势产业协作,优化整体产业体系。

1.2.2 协同动力

长三角开发区一体化也受到区域内政策、市场、交通、文化和生态环境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协同动力影响。

1)政策环境。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国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与开放格局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长三角一体化上升到国家战略地位,标志着长三角一体化已经进入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阶段,也影响长三角开发区一体化发展。

2)市场环境。长三角市场环境经过多年建设已趋于成熟,形成各类要素市场,保护各类产权尤其是知识产权,建立各类市场主导机制,巩固市场意识,增强市场活力与动力,促进开发区合作一体。

3)文化环境。长三角地区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文化产业发达地区,通过参观开发区产业链和知名开发区与企业,满足旅游与研学等需求,以及举办“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主题峰会的形式,以文化力驱动长三角开发区一体化发展。

4)交通环境。长三角地区形成了高铁、普铁、城际铁路以及城市内部轨道交通于一体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以及里程长密度大种类多的陆路水路航空交通网,为长三角交通环境高度互联互通提供了基础,同时也满足了开发区内各籍员工工作与生活的通勤需求。

5)生态环境。长三角地区作为“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交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尤为关键。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建设低碳绿色循环开发区势在必行。而开发区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和标准不断提高,也驱动长三角开发区朝着一体化治理方向发展。

1.2.3 长三角开发区一体化动力机制框架

长三角开发区一体化发展动力机制框架(见图1)主要分成了内生动力与协同动力两大因素,内部圆圈为内生动力,外部圆圈则为协同动力。内生动力包括人才资源、创新能力、土地资源、管理合作和产业协作,从长三角开发区内部挖掘发展动力与潜能。协同动力则包括政策、市场、文化、交通和生态环境,在开发区内生发展同时,营造良好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环境,促进开发区一体化协同化。

图1 长三角开发区一体化动力机制框架

2 长三角开发区一体化发展调控路径

2.1 总体思路

调控长三角开发区一体化总体思路,在利用好现有优势基础上,应着眼于未来,突出科技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开发区和区域创新共同体;突出合作效应,加强开发区共建,加快产城结合与跨区域合作,优化分工与合作模式;突出机制体制创新,构建互利互惠和谐共生的新体制机制;突出环保绿色,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建设开发区环保共同体;突出惠民利民,提高开发区各项公共服务质量,让长三角开发区工作生活更具幸福感与归属感。

2.2 重点模式

共建开发区是促进长三角开发区一体化发展重要模式。对被援建方来说,要充分调动积极性,发挥土地价格低和建设成本低等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对于援建方来说,虽然要投入一定成本进行援助,但能很好得解决日益凸显的劳动力和土地等瓶颈问题。在共建开发区过程中,要加强共建双方之间交流合作,探索高效的体制机制,促进了合作关系长久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建立共建联盟的模式,能够加强合作交流促进协同一体。在当前新冠疫情防控趋向常态化的情境下,应构建一个应急救助联盟,积极抵抗疫情反复的同时,建设开发区韧性,以应对下一次可能到来的重大危机或风险。

2.3 各区域调控

过去长三角开发区一体化发展重大难题,便是各省市开发区发展水平不一。但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基础设施发展迅猛,现代交通和现代物流体系不断发展,缩短了时空距离,让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种要素可以更便捷地流动和配置,使得长三角地区发展差距明显缩小。新形势下的长三角开发区一体化,应以发挥协同效应为主。首先以上海来说,整合优化开发区,提升各开发区核心竞争力,推动非核心开发区向长三角地区转移。积极建设与推广上海开发区品牌,引领长三角开发区一体化发展。其次对于江苏和浙江来说,发挥特色产业,提高比较优势,加强协同合作,提升区域内开发区整体发展水平。最后对于安徽来说,发挥自身优势条件,积极探索开发区共建等开发区合作模式,持续推进G60 科技走廊安徽段建设。

3 结论

1)长三角开发区一体化是顺应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而提出,其追求包括长三角区域内各开发区之间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多方面全领域深层次合作,是协调区域发展,提高区域协同度,解决开发区未来发展难题,促进开发区联合一体、共享共建、合作共赢、互利互惠的关键所在。

2)本文以长三角开发区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机制与调控路径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相关文献对于长三角开发区一体化的发展基础上,利用协同理论分析其内生动力与协同动力。内生动力包括一是人才资源,长三角高校雄厚的教育实力与人才高效流动;二是创新能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三是土地资源,土地集约程度不断提高,飞地开发区发展;四是管理合作,新形势下优化调整,建立共建开发区;五是产业协作,在制造业和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上强化产业协作。协同动力包括:政策环境,从国家大政方针的驱动与支持;市场环境,市场主导机制与市场活力;文化环境,举办主题文化主题峰会,提高文化附加值;交通环境,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与高密度交通网;生态环境,建设低碳绿色循环开发区,朝着一体化治理方向发展。将内生动力与协同动力有机结合,构建动力机制框架,并对长三角开发区一体化提出了调控路径建议:一是总体思路,借助各优势资源促进长三角开发区一体化发展;二是重点模式,共建开发区模式与共建联盟模式;三是各区域调控,上海发挥领头羊作用引领发展,江苏浙江发挥特色产业比较优势,安徽则是吸收优秀开发区经验,加快自身发展。

猜你喜欢

开发区长三角动力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学习动力不足如何自给自足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国办发文部署开发区工作
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研究——以南昌高新开发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