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情绪障碍的临床研究

2022-05-08卢艳牟立睿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云南玉溪6531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年9期
关键词:经颅神经功能针灸

卢艳,牟立睿(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云南 玉溪 653100)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与致残率,对于患有该疾病的患者而言,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1],虽然患者能够获得有效的救治,但仍然会对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进而会导致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情绪,严重时还会导致其出现焦虑与抑郁等负性心理,因此需要对患者开展相对应的治疗[2]。以往临床医生多采取常规的药物治疗方式,经临床观察发现,药物治疗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情绪障碍症状,然而却无法进行根除,并且在停药后还会出现反复复发的情况,同时若长期服药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从而无法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3-4]。因此目前采取针灸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方式。经颅直流电刺激是一种非侵入性、低电流强度的神经调节技术,主要原理是通过对神经元膜电位阈下调节,使刺激区域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得到显著改变。针灸是一种中医传统治疗方式,通过针刺相应的穴位改善患者的相应症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5-6]。本研究将对针灸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情绪障碍的临床效果予以分析及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入院时间设定为2020年4月-2021年5月,将研究对象选定为66例我科收治的脑卒中后情绪障碍患者,对其实施随机分组,各33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范围是48-78岁,年龄的平均值为(63.5±0.9)岁,其中10例患者合并焦虑症状,12例患者合并抑郁症状,11例患者合并焦虑与抑郁症状;试验组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范围是48-79岁,年龄的平均值为(63.9±1.1)岁,其中11例患者合并焦虑症状,13例患者合并抑郁症状,9例患者合并焦虑与抑郁症状。

1.2 纳入标准 ①均符合脑卒中后情绪障碍的临床诊断标准。②脑卒中均为保守治疗患者。③所有患者均自愿加入临床治疗,且家属完全赞成使用研究中的治疗方案。

1.3 排除标准 ①存在其他脑卒中并发症。②无法正常顺利的交流及沟通。③颅骨缺损患者。④有做经颅直流电刺激的禁忌证,如装有心脏起搏器、颅内金属植入、发热及生命体征不稳定患者,孕妇,儿童,有出血倾向患者,颅内高压患者,急性大面积脑梗患者,癫痫患者。

1.4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立即接受降低颅内压、脱水、抗感染、改善大脑功能、营养脑神经药物及脑卒中二级预防治疗。

对照组在上述基础上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给予患者服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采取口服方式,每日1次,每次5mg,连续服用2个月。

试验组在药物基础上接受针灸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①针灸。选取患者的百会穴、神庭穴、内关穴、神门穴、四神聪穴、合谷穴、太冲穴、三阴交穴,对内关穴实施泻法,其余穴位采取补法,进针得气后与电针仪进行连接,设定为疏密波,采取由弱至强痛点的原则,留针时间约为20min,采用平补平泻法,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6d,之后休息1d,连续治疗2个月。②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选择型号为IS300型单通道TDCS治疗仪,将治疗仪的阳极放置于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即脑电图国际10-20标准导联F3区,将治疗仪的阴极放置于患者对侧肩部,将电极固定于面积为5cm×7cm且用生理盐水浸泡的海绵上。将电流设定为1.4mA,在20s内逐渐增加电流强度至治疗强度,每次治疗时间为20min,治疗结束后在20s内逐渐降低电流强度至完全停止,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d,连续治疗2个月。

1.5 观察指标 ①治疗前后的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的变化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价焦虑情况,轻度焦虑、中度焦虑与重度焦虑的计分范围分别是50-59分、60-69分、70分及以上。采用抑郁自评量表评价抑郁情况,轻度抑郁、中度抑郁与重度抑郁的计分范围分别是53-62分、63-72分、73分及以上。依据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满分为42分,评估值越低,表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轻。

②治疗前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情况。采用SF-36生活质量简表进行评价,分为躯体供能、生理功能、心理健康与环境功能4个维度,每个维度均采取百分制,评估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③治疗总有效率情况。具体的评价标准如下:患者恢复正常的情绪功能,并且各项症状完全消失为显效;患者基本上恢复正常的情绪功能,并且各项症状有所缓解为有效;患者未恢复正常的情绪功能,并且各项症状未缓解为无效。

④焦虑障碍(PSAD)发生率、抑郁障碍(PSDD)发生率情况。

⑤治疗满意度情况。治疗结束后为患者发放科室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具体的评价标准如下:非常满意,患者完全接受治疗方案与治疗效果;基本满意,患者基本上接受治疗方案与治疗效果;不满意,患者无法接受治疗方案与治疗效果。

1.6 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导入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以率(%)的形式表示,分别使用t与χ2方式进行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患者与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AS评分、SDS评分、NIHSS评分的变化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并且试验组的降低程度明显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的SAS评分、SDS评分、NIHSS评分变化比较(±s,分)

表1 治疗前后两组的SAS评分、SDS评分、NIHSS评分变化比较(±s,分)

组别(n=33) SAS评分 SDS评分 NlHS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61.23±3.26 42.19±1.05 67.94±5.43 45.27±3.54 29.23±3.52 18.51±2.16试验组 61.32±3.19 30.29±0.84 67.98±5.36 32.69±2.07 29.16±3.74 10.25±1.14 t 0.113 50.838 0.030 17.623 0.078 19.428 P 0.910 0.000 0.976 0.000 0.938 0.000

2.2 对照组患者与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提升,并且试验组的提升程度明显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比较(±s,分)

表2 治疗前后两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比较(±s,分)

组别(n=33)躯体供能 生理功能 心理健康 环境功能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8.95±2.36 68.54±3.51 50.16±2.19 69.81±3.84 42.19±3.52 64.57±4.08 46.81±2.53 69.54±3.81试验组 48.82±2.29 79.81±5.12 50.07±2.29 80.15±4.52 41.96±2.84 76.98±5.42 46.74±2.49 78.53±5.02 t 0.227 10.429 0.163 10.015 0.292 10.509 0.113 8.195 P 0.821 0.000 0.871 0.000 0.771 0.000 0.910 0.000

2.3 对照组患者与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情况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情况存在显著的差异性(P<0.05),见表3。

表3 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2.4 对照组患者与试验组患者PSAD发生率、PSDD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的PSAD发生率、PSDD发生率明显较低,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4。

表4 两组PSAD发生率、PSDD发生率比较[n(%)]

2.5 对照组患者与试验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情况的观察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情况存在显著的差异性(P<0.05),见表5。

表5 两组的治疗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脑卒中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较大的危害,虽然在当前的医疗条件下能够对患者实施良好的治疗,但仍然有许多患者在治疗过后发生情绪障碍的不良情况,经相关学者的统计发现,脑卒中情绪障碍的诊断率高达30%-35%[7]。经观察显示,由于脑卒中后情绪障碍患者多存在悲观、失望甚至绝望的不良情绪,因而无法积极有效地配合治疗,从而在较大程度上延缓了肢体神经功能的康复,使住院时间显著延长,增加家庭经济负担[8]。因此若能够及早对患者实施干预,则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能够使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同时能够提升其生存质量及身心健康,使患者获得较快的康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9]。目前临床中关于脑卒中后情绪障碍的的发病机制尚未具有统一定论,但很多学者一致认为可能与中风病灶破坏脑内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及5-羟色胺能神经元及其通道而使得相应神经递质水平下降存在密切关联;同时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由于其肢体功能存在较大的障碍,生活质量显著降低,进而使其心理受到较大的不良影响,最终产生较为严重的抑郁、焦虑情绪[10-11]。以往临床中医生多使用常规的西药进行治疗,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却无法进行根治,甚至还可能导致患者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不利于机体健康。

随着研究的深入与技术的进步,目前在常规药物的基础上医生开始采用针灸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方式。针灸是一种常见的中医外治方式,针对患者气机郁滞、气阴两虚、神明失用之病机选取百会穴、神庭穴、内关穴等进行平补平泻法治疗,能够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活血化瘀、安神开郁的效果[12]。通过对患者实施针刺治疗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使脑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提升侧支循环代偿功能,减轻脑细胞损伤程度;同时针刺局部与四肢穴位还能够对肢体血液循环进行改善,使患肢功能得到逐渐有效的恢复,使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经颅直流电刺激的治疗方式主要是通过微弱的直流电对大脑皮质产生作用,能够使神经元膜电位的电荷分布得到显著改变,使之产生去极化或超极化,从而使大脑皮质产生兴奋,并对脑组织功能进行调节[13-15]。在上述联合治疗的情况下,患者的负性情绪能够得到显著改善,从而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通过结果显示,联合治疗后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提升,并且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满意度明显较高,PSAD发生率、PSDD发生率明显较低,提示联合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针灸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情绪障碍具有良好效果,不仅能够降低SAS评分、SDS评分、NIHSS评分、PSAD发生率、PSDD发生率,同时能够提升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满意度,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式。

猜你喜欢

经颅神经功能针灸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的影响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经颅磁刺激问与答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