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伴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浓度反常下降的临床研究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2022-05-08李伟山东省莒南县人民医院山东临沂2766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年9期
关键词:前体终末期左室

李伟(山东省莒南县人民医院,山东 临沂 276600)

心力衰竭(HF)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是由于心肌梗死、心肌病变及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原因引起的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导致静脉回心血量难以充分排出心脏,引起静脉系统血液发生淤积,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心脏循环障碍,患者发病早期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导致患者治疗预后较差[1]。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是心力衰竭患者中常用的诊断指标,且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处于持续高水平状态[2]。国外学者研究显示[3]:NT-proBNP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与患者心功能水平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由此看出:NT-proBNP能反映左室收缩功能,有助于判断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但是,部分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NT-proBNP反常下降,导致患者预后较差[4-5]。因此,本课题主要探讨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伴NT-proBNP浓度反常下降的临床研究及对患者预后治疗方案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医院收治的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60例纳入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住院NYHA心功能分级为IV级的6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观察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35-81岁,平均(58.04±3.57)岁。基础疾病:扩张型心肌病13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2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4例,心脏瓣膜病3例。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33-80岁,平均(58.63±3.73)岁。基础疾病:扩张型心肌病1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19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3例,心脏瓣膜病3例。两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本课题在伦理委员会批准、监督下进行,患者对治疗方法等知情同意。

1.2 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两组NT-proBNP水平。利用超声心动图测定两组LVEDS、LVEDD和LVEF、左室壁厚度及活动度。①NT-proBNP水平测定。两组入院后次日早晨空腹抽取4mL静脉血,10min离心,速度为5000rpm,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两组NT-proBNP检测,将获得的结果利用罗氏公司电化学发光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定量测定,有关操作严格遵循试剂盒、仪器步骤完成,且所有的标本均在6h内完成测定。②超声心动图检查。两组均采用GE Vived-5级Acuson Sequia-256和HP5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进行诊断,检查时患者保持仰卧位姿势,并且在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利用二维超声完成LVEDS、LVEDD和LVEF、左室壁厚度及活动度检测;采用改良Simpson法测定两组射血分数。③治疗方法。患者均给予限水、限钠、营养、休息常规处理及正规利尿等抗心衰治疗,患者均给予曲美他嗪治疗,每次20mg曲美他嗪,每天3次,连续治疗2个月。治疗完毕后再次检测NT-proBNP、LVEDS、LVEDD、LVEF、左室室壁厚度及活动度,测定方法详见上述方法。

1.3 观察指标 ①心功能水平。观察组和对照组LVEDS、LVEDD及LVEF水平。②NT-proBNP水平。观察两组NT-proBNP水平。③治疗后心功能及NT-proBNP水平。观察两组治疗后LVEDS、LVEDD、LVEF及NT-proBNP水平。

1.4 统计分析 研究数据采用SPSS25.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s)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LVEDS、LVEDD、LVEF、左室室壁厚度及活动度比较 观察组左室收缩末横径、左室舒张末横径均高于对照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左室室壁厚度、活动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LVEDS、LVEDD、LVEF、左室室壁厚度及活动度比较(±s)

表1 两组LVEDS、LVEDD、LVEF、左室室壁厚度及活动度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LVEDS(mm)LVEDD(mm)LVEF(%)左室室壁厚度(mm) 活动度观察组 60 56.74±4.64* 75.98±7.53* 27.31±6.78* 10.21±1.15* 2.84±0.24*对照组 60 51.02±3.98 68.58±6.12 33.81±7.05 11.64±1.21 3.40±0.32

2.2 两组患者NT-proBNP水平比较 观察组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水平(912.42±59.68)pg/mL低于对照组的(8646.81±84.36)pg/mL,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NT-proBNP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NT-proBNP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NT-proBNP(pg/mL)观察组 60 912.42±59.68*对照组 60 8646.81±84.36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LVEDS、LVEDD、LVEF、NT-proBNP、左室室壁厚度及活动度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左室收缩末横径、左室舒张末横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左室射血分数及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水平、左室室壁厚度、活动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LVEDS、LVEDD、LVEF、NT-proBNP、左室室壁厚度及活动度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后LVEDS、LVEDD、LVEF、NT-proBNP、左室室壁厚度及活动度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LVEDS(mm)LVEDD(mm)LVEF(%)NT-proBNP(pg/mL)左室室壁厚度(mm) 活动度观察组 60 50.23±5.93* 65.23±5.06* 20.31±4.98*943.61±21.36* 9.48±1.02* 2.58±0.21*对照组 60 47.45±6.04 56.46±5.12 45.83±4.63 3842.18±25.83 11.21±1.18 3.31±0.30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等特点,发病早期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诱发其他疾病,严重者将威胁患者生命[6]。但是,由于心力衰竭患者发病早期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多数患者发病时病情已经相对严重,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文献报道显示[7]:心脏不仅具有泵血功能,还是人体内的一个内分泌腺。脑利钠肽(BNP)属于利钠肽成员之一,主要源于心脏分泌的BNP前体。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由于机体左室心功能不全,将会造成BNP前体在生物酶的作用下裂解为BNP及NT-proBNP水平,并且以摩尔形式分泌进入血液循环中。研究表明[8]:NT-proBNP的测定有助于判断患者左室功能情况,评估患者治疗预后,对疾病诊断、治疗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中,观察组左室收缩末横径、左室舒张末横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室壁厚度、活动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看出: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下降,并且通过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水平能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国外学者研究表明[9]: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水平在人体中影响因素相对较多,包括:与左室质量指数、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呈正相关,而与LVEF呈负相关,临床上终末期心衰患者治疗过程中加强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水平测定能评估患者病情、了解患者心功能,从而能指导临床治疗,改善患者预后。但是,临床上单一采用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水平评估时特异性相对较低。本课题收治患者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水平出现反常下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与心肌细胞的丢失、BNP前体的合成和(与)分泌障碍因素等有关,由于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导致心肌细胞发生丢失,再加上患者年龄较大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等,从而加剧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患者治疗过程中NT-proBNP反常下降的病人死亡率更高,提示可能预后不良。BNP心衰时分泌过多是一种代偿反应,能拮抗肾上腺素、内皮素系统活性,从而增加了钠的排泄,有助于利尿,从而能减轻心脏前、后的负荷,进而能改善患者症状,促进患者早期恢复[10-11]。基于上述原因,曲美他嗪等心力衰竭药物在临床上开始运用。国外学者研究表明:基因重组人BNP能降低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死亡率。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临床效果,促进患者早期恢复。

曲美他嗪是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它是一种哌嗪类衍生物,能选择性地抑制脂肪酸β氧化线粒体酶长链,能提高心肌产能效率,有助于提高心肌细胞利用能量效率。此外,曲美他嗪的使用能减少自由基引起的心肌损伤,减轻细胞内酸中毒程度,从而实现心肌的保护作用[12-14]。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左室收缩末横径、左室舒张末横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水平、左室室壁厚度、活动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看出:曲美他嗪的使用能改善患者心肌功能,提高临床效果,促进患者早期恢复。但是,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曲美他嗪治疗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加强患者NT-proBNP水平测定,评估患者预后,使得患者的治疗更具针对性,促进患者尽早恢复[15-17]。由于NT-proBNP水平测定时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单一采用NT-proBNP水平难以评估患者病情时,可以联合其他指标诊断,发挥不同治疗优势,更好地评估患者病情,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但是,由于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疾病诱因相对较多,并且部分患者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治疗时应加强患者基础疾病治疗,帮助患者稳定病情,避免基础疾病对终末期心力衰竭治疗效果产生明显的影响[18]。同时,临床上对于采用曲美他嗪治疗效果不理想者,则应该联合其他方法治疗,发挥不同治疗方案的优势,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预后[19-22]。

综上所述,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NT-proBNP水平反常下降,提示依赖患者NT-proBNP水平的测定来判断病情的严重情况存在局限性。加强患者NT-proBNP水平的监测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治疗过程中还应加强患者药物干预,让患者按时、按量用药,善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调节药物剂量,避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前体终末期左室
透析及非透析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血管钙化情况和影响因素分析
超声心动图对不同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主动脉瓣置换前后左室功能变化评估价值研究
卡维地洛联合尼可地尔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分析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营养护理干预对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
探讨心理干预在终末期肿瘤患者康复中的临床作用
展向压力分布可控的前体/压缩面气动设计方法及其流动特性
N-末端脑钠肽前体与糖尿病及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呈负相关
腹膜透析在有腹部手术史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应用
不同迎角下脊形前体绕流数值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