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者型高管能够抑制企业成本粘性吗?

2022-05-08重庆工商大学汤小琼

绿色财会 2022年4期
关键词:学者型粘性高管

○重庆工商大学 汤小琼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增长,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产能过剩的问题。次贷危机后,产能过剩、库存过高的问题日益凸显,企业不得不面临库存积压以及资金不足的挑战,甚至濒临破产。2015年我国明确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降成本”的政策目标,旨在改变产能过剩的现状。产能过剩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企业营业成本缺乏弹性。而营业成本缺乏弹性可能将会进一步增强企业成本粘性,即当营业收入下降时,营业成本难以相应减少[1]。成本粘性越高表明企业的运营效率越低,企业将难以实现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

学者型高管是曾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任职的高管[2],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担任要职,是公司治理问题的重要研究对象。根据“高阶梯队理论”,当面对复杂的会计信息时,管理者的有限认知能力使其难以对相关信息进行全面解读,由此做出的企业战略决策也将受到一定影响[3]。已有研究表明,高管的内在特质和个人行为会受到过往经历的持续影响,最终形成个人烙印,并且这种个人烙印将反映在其所做的战略决策中[4-5]。因此,作为管理层的重要代表,高管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影响重大。

现有的关于企业高管与成本粘性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管年龄、性别和教育水平等基本特征的方面[6],而关于高管学术经历对企业成本粘性影响方面的文献几乎空白。在面对企业复杂的内外部环境时,高管做出的战略决策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学术工作经历的影响,那么学术经历具体会对高管思考和决策产生怎样的影响?鉴于此,本文基于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样本数据,深入研究学者型高管在企业成本控制决策过程中的影响。研究发现,学者型高管能够显著抑制企业的成本粘性,且这种抑制效果在国有企业中更加明显。

本文的研究贡献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丰富了学者型高管对企业经营管理产生的经济后果的研究。现有研究主要是分析学者型高管在企业创新、投融资领域中的行为决策,而研究学者型高管与企业成本管理之间关系的文献几乎空白。第二,拓展了企业成本粘性影响因素的文献。本文以高管学术经历为切入点,探讨学者型高管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影响,为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实现去产能、降成本目标提供了可靠的经验证据。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成本粘性是成本性态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企业营业成本随业务量对称变化,该理论认为成本费用变化取决于业务量变动,而非高管决策。然而,在对美国公众公司的研究中发现,企业营业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变化具有不对称性,并将该现象定义为成本粘性。随后,学者们进一步考察成本粘性的成因。研究发现,企业成本粘性的成因可概括为调整成本、管理者机会主义和管理者过度乐观三方面[7]。“调整成本”观点认为,企业管理层在业务量上升时为扩大企业规模所做的投入(比如购置机器设备、建造厂房等),并不会因为业务量下降而做出及时调整。因为由于短期业务量变动所导致的相关资源处置成本会造成更高的调整成本[8];“管理者过度乐观”观点认为,管理者在企业业务量上升时,对未来市场环境看好,愿意扩大资本投入,而当业务量下降时,则会乐观地认为这一情况是暂时的,并不削减企业费用支出,造成成本和业务量的不对称变化[9];“管理者机会主义”观点认为,为实现“商业帝国”目标,管理者会在业务量上升时顺势投入更多资源,在业务量减少时资源却难以相应缩减,造成成本费用与业务量变动幅度不对称[10]。管理者机会主义是企业成本粘性最主要的成因[11],与管理者决策紧密相关。调整成本观和管理者过度乐观也与管理者的态度紧密相关。这表明企业管理者的决策行为会受到自身态度和个人目标的影响。

现有关于企业管理者与成本粘性关系的文献主要集中在公司治理和个人特征方面的研究。江伟等[12]以高管任期时长为切入点,考察企业成本粘性,发现高管任期越长,企业成本粘性越强,该现象在国有上市公司更明显;张剑英等[13]从高管薪酬入手,对企业成本粘性展开研究,发现高管薪酬较高时,企业成本粘性水平有所下降。这些研究主要从企业治理角度来考察企业成本粘性的影响因素,在研究中将高管视为同质,未能考虑不同高管对企业经营的异质影响。黄蕾[14]对高管团队的异质性进行研究,发现高管团队年龄异质性、教育水平异质性、任期异质性会显著增加企业成本,但专业背景异质性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然而,该研究主要考虑的是高管关于年龄、性别、教育水平等基本人口统计学特征方面的异质性,而未涉及高管工作经历这一因素。在众多职业经历中,高管的学术经历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因此,本文以学者型高管为切入点,探讨其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影响。

管理层作为公司战略决策的核心,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高阶梯队理论”认为,不同管理者的认知基础和价值观存在差异。面对企业复杂的内外部环境时,有限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会导致不同的管理者对特定信息的解读不同[3]。而公司战略决策实质上是管理者凭借其有限认知基础和价值观对环境因素辨识后得到的结果[15],因此管理者异质性会一定程度地影响决策过程和最终绩效。高管作为管理层中的重要代表,所做的战略决策会对企业成本管理产生更大的影响。

成本粘性是否存在的实质是,高管在业务量下降时对成本费用支出是否缩减及缩减程度决策的准确性。本文认为学者型高管能够显著抑制企业成本粘性,原因如下。首先,高管对于未来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环境的预测的准确程度会对企业成本粘性产生重要影响。管理者乐观预期表明,当高管看好未来市场环境时,会加大企业资金投入以快速扩大企业规模。已有研究表明,高管能力越强越有助于抑制企业的成本粘性[16]。同时,高管对于未来市场形势的预测准确性也与自身认知能力正相关[17]。在进行未来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的预测时,认知能力较强的高管得出的结论也更准确,由此制定战略决策更加审慎和保守,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成本费用支出。相比于其他高管,学者型高管接受了更多的学术训练,拥有更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更强的认知理解能力,能够快速捕捉决策所需的关键信息,进而制定有效的企业决策[18]。即使在市场环境变差时,学者型高管也能够凭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处事能力,及时调整企业投资,减少无效产品生产,或者将调整成本转嫁给客户和供应商[19],从而缓解企业成本粘性。其次,学者型高管有较高的道德标准和社会责任意识[20]。学术经历有助于强化高管道德自觉、增强道德自律,并在长期的学术环境中形成内在的自我约束与监督机制,从而有效抑制“在职消费”和“帝国构建”的自利行为[21],减少企业非生产性支出和过度投资,缓解企业成本粘性。通过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H1:学者型高管能够抑制企业成本粘性。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2011—2019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考察学者型高管对企业成本粘性的影响。研究所需数据主要来自CSMAR数据库。本文对*ST、ST和PT公司样本以及主要变量数据缺失的样本进行剔除,最终获得4708个样本观测值。此外,为了消除极端值的影响,本文对样本中所有连续变量进行上下1%的缩尾处理。研究样本选择制造业公司是因为对于成本管理研究话题,制造业更为合适。

(二)变量选择

1.被解释变量

本文结合现有文献对成本粘性变量选取的方法,采取营业成本变动幅度的自然对数(Lncost)作为被解释变量。其中营业成本变动幅度(cost)为当期营业成本与上期营业成本的比值。

2.解释变量

主要解释变量为学者型高管。本文参考周楷唐等[22]对学者型高管(Academic)的界定标准:(1)曾在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曾在专业的非营利性科研机构或学术性组织和团体等各类科研机构从事研究工作,来判定企业高管是否为学者型高管。学者型高管(Academic)变量为虚拟变量,如果企业拥有学者型高管取1,否则取0。

3.控制变量

本文选取与成本粘性相关的指标作为控制变量,主要包括经济变量(EV)和其他变量(CV)。除此以外,还控制了行业、年度虚拟变量。具体变量定义见表1。

表1 主要变量定义

(三)模型构建

本文首先构建了模型(1),然后在此基础上加入与成本粘性相关的控制变量构建了模型(2),再根据上文的理论分析,引入学者型高管及其交乘项变量,进一步构建模型(3),以检验假设H1。

Lncost=α0+α1Lnrev+α2D×Lnrev+∑Industry+∑Year+ε

(1)

Lncost=α0+α1Lnrev+α2D×Lnrev+∑EV×D×Lnrev+∑EV+∑CV+∑Industry+∑Year+ε

(2)

Lncost=α0+α1Lnrev+α2D×Lnrev+α3Academic×D×Lnrev+α4Academic+∑EV×D×Lnrev+∑EV+∑CV+∑Industry+∑Year+ε

(3)

在模型(1)和(2)中,ɑ1度量了营业成本对营业收入增加的变化,(ɑ1+ɑ2)度量了营业成本对营业收入减少的变化。若成本粘性存在,则有ɑ1<0。模型(3)中的ɑ3度量了学者型高管对企业成本粘性的影响,我们预期该系数为正,即学者型高管能够显著抑制企业的成本粘性。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报告了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从表2中可知,营业成本变动(Lncost)的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0.113、0.091,营业收入变动(Lnrev)的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0.102、0.078,表明企业的成本和收入均呈增加趋势。学者型高管变量(Academic)的均值为0.234,表明学者型高管占总样本的23.4% ,比较具有代表性。其余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与前期文献基本一致。

(二)相关性分析

表3报告了变量间的相关系数,营业收入变动(Lnrev)和营业成本变动(Lncost)的相关性系数高达0.581,说明两者之间存在共生互长的关系,符合企业实际情况。高管学术经历(Academic)与营业成本变动(Lncost)之间的相关性系数为0.03,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表明企业营业成本变化调整除了受到业务量变动的影响之外,也会受到学者型高管的影响。此外,我们还进行了VIF检验。各变量VIF值均小于临界值10,表明模型中各变量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表3 变量间的相关性系数

(三)基准回归

表4报告了OLS回归结果。表4列(1)中,交乘项D×Lnrev的系数在1%水平下显著为负,证明了样本企业普遍存在成本粘性现象。列(2)是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相关控制变量后的回归结果。交乘项D×Lnrev的系数在5%水平下显著为负,在加入控制变量后结果依然稳健。模型(3)进一步引入了学者型高管Academic及其交乘项Academic×D×Lnrev。学者型高管交叉项Academic×D×Lnrev的系数为0.15,且在1%水平显著,回归结果表明学者型高管能够显著抑制企业的成本粘性。假设H1得到证实。

表4 OLS估计:学者型高管与企业成本粘性

(四)稳健性检验

为确保研究结论的稳健性,本文进行了以下稳健性检验。

1.替换变量。本文借鉴鲁桂华等[23]的做法重新定义了学者型高管,采用学者型高管在高管团中的比例(Academic_R)作为学者型高管(Academic)的替代变量,并对其进行回归估计。

2.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本文改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稳健标准误重新进行估计。

3.学者型高管变量滞后一期。学者型高管所做的决策对于企业而言可能存在滞后效应,进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的成本粘性。本文借鉴曹越等[24]的做法,将学者型高管变量滞后一期,再次进行回归估计。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研究结论依然稳健。

表5 稳健性检验:学者型高管与企业成本粘性

4.工具变量法(IV)。本文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对模型进行回归,以缓解内生性问题对结论的干扰。借鉴 Doytch和Uctum等[25]、秦翡[26]的研究,将滞后两期的Academic_R的交乘项作为工具变量再次进行回归。表6报告了工具变量法的回归结果,结果依然稳健。

表6 稳健性检验:工具变量法(2SLS)

五、进一步研究

(一)产权性质的影响

我国上市公司由于所有权性质不同主要可分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两者在经营管理活动上存在差异。首先,相比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更容易获得政府的扶持和资金补贴以及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国有企业面临的风险较小,融资约束较小[27]。因此,国有企业拥有的资源更多,或者在面临困境时,更容易获取外部融资,使其资金短缺的可能性较小。在这种情形下,高管更可能在经济低迷时期继续扩大企业规模,企业成本粘性增加。其次,在国有企业中,高管通常由政府任免。出于个人谋利和政治晋升的考虑,国有企业高管可能为迎合政府投资扩张的要求而造成企业过度投资[28-29]。对于学者型高管而言,他们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在制定决策时更关注客观证据。在进行项目投资时,学者型高管会综合考虑企业现在和未来可能面临的状况,有计划地使用企业的资金进行投资,以保证企业长远发展。同时,学者型高管具备更高的道德标准和更强的社会责任意识,不会一味迎合政府的各种要求。鉴于此,本文认为,学者型高管对企业成本粘性的抑制作用在国有企业中更明显。

本文采用分组研究方法考察产权性质对学者型高管与企业成本粘性之间关系的影响。表7中第(1)、(2)列报告了企业基于产权性质分组后的回归结果。在国有企业中,交乘项Academic×D×Lnrev系数为0.3377,在1%水平显著。而在非国企业中,该交乘项系数并不显著。回归结果表明,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学者型高管在国有企业对企业成本粘性的抑制效果更明显。

(二)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

已有研究表明,内部控制是降低企业代理成本的重要方式[30]。企业内部控制越完善,内部控制质量越高,高管谋求私利的空间越小,代理成本相对较低,此时学者型高管对企业成本粘性的抑制作用会被削弱。反之,如果内部控制机制存在缺陷,高管谋利的空间较大,代理成本相应增加,而有较高的道德标准、社会责任意识以及内在形成自我约束与监督机制的学者型高管能够有效抑制代理成本,进而缓解企业的成本粘性。鉴于此,本文认为,与高内部控制质量企业相比,学者型高管对企业成本粘性的抑制作用在低内部控制质量企业中更明显。

为了验证该假设,本文以迪博内部控制指数除以100衡量内部控制质量,并按照年度样本中位数进行分组,当高于年度样本中位数视作高内部控制质量,否则视为低内部控制质量。表7中第(3)、(4)列报告了分组后的回归结果。交乘项Academic×D×Lnrev系数在低内部控制质量组中5%水平上显著为正,而在高内部控制质量组中为正,但不显著。回归结果表明,学者型高管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因代理问题产生的成本粘性。

(三)外部宏观环境的影响

管理者乐观预期表明,经济形势较好时,高管对未来市场环境看好,会顺势加大企业资金投入,扩大企业规模,而在经济形势变差时并不会立即减少费用支出,造成企业成本粘性增加。学者型高管受其个人特质和学术环境的影响,会更加沉着冷静,即使是在经济形势较好时期,也不会盲目扩张企业规模。因此,本文认为学者型高管在经济形势良好时期有助于减少企业成本粘性。本文采用GDP同比增长率作为衡量宏观经济环境的指标,以GDP增长率高于其年度中位数的一组衡量经济形势较好,并以此进行分组回归,结果见表7的(5)、(6)列。高宏观经济增速组的交乘项Academic×D×Lnrev系数在1%水平显著为正,表明学者型高管有助于减少经济形势良好时期企业的成本粘性。

表7 分组检验:学者型高管与企业成本粘性

六、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文利用2011—2019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考察学者型高管与企业成本粘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样本公司普遍存在成本粘性;学者型高管能够显著抑制企业成本粘性。这是因为学者型高管受过学术训练,具有更强的认知理解能力,能够更深层次解读企业所处的复杂市场环境,并能准确预测市场需求,进而制定合理的战略决策,避免企业为快速扩大规模而导致的设备厂房的过度资金投入。进一步分析发现,学者型高管对企业成本粘性的抑制作用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较差以及经济形势良好时期的企业中更明显。

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拓展了企业成本粘性影响因素的文献,还揭示了学者型高管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企业在选聘高管时,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适当选择学者型高管帮助企业进行经营管理,优化企业的成本管理,为企业提升治理水平,实现降成本目标。

猜你喜欢

学者型粘性高管
一类具有粘性项的拟线性抛物型方程组
学者型独董与内部控制质量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2维带部分粘性Tropical Climate方程的整体适定性
学者型钧艺传承人
——记陶瓷艺术大师张义
皮革面料抗粘性的测试方法研究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消除职业倦怠做“学者型”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