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融合视角的贵州省大健康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2022-05-07陈春丽李桥兴
陈春丽,李桥兴,2
(1.贵州大学 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2.喀斯特地区发展战略研究中心,贵州 贵阳 550025)
一、引言
自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2016 年)提出“树立大健康的观念”以来,大健康产业一直被中国的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和学术界等视为区域经济结构转型和人民生活改善的重要手段,并将其视为国家支柱型产业而建设。其学术成果可概括为概念内涵和应用发展等两个方面。但国内学界还未对大健康产业概念做出清晰且权威的界定而仍局限于补充和扩展传统健康产业[1-4];国外学界虽然早于国内研究健康产业但并未明确提出“大健康产业”的概念[5-7]。另外,大健康产业的应用发展问题是多数学者重点关注的研究主题,如国内部分学者分析我国民族医药和中医药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对策[8],以及大健康产业发展的保险资金服务问题和解决思路[9]等;国外部分学者积极探讨了健康体育、健康旅游和健康医疗等产业发展的相关问题[10-11]。尽管少部分学者对大健康产业的协同发展做出了研究,如我国大健康产业与养老服务的耦合关系[12];大健康产业在个人、行业和社会等三个层面的社会协同[13]等,但是目前还未有学者从大健康产业的融合发展角度来探讨多个健康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
产业协同和产业融合是产业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观念,是现代产业发展演变中必然出现的发展形态。文献整理发现,目前大部分研究成果证实了产业协同与产业融合共同作用可推动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14-15],即基于产业融合角度研究多产业的协同发展为产业经济管理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贵州省委省政府于2015 年因地制宜提出包括医药医疗、健康养老、健康运动、健康管理、健康旅游和健康药食材等六种健康产业的大健康全产业链。显然,贵州省的大健康产业协同发展将体现为这六种健康产业在资源和要素等方面的相互协调合作,并使大健康产业经济效益总和大于各健康产业经济效益加和;而贵州省的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则体现为各健康产业间的相互渗透和交叉融合并最终形成新的产业业态。本文即基于贵州省六大健康产业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测算结果,从产业融合角度构建双层级耦合协调模型[16]以测算其整体协同的发展水平,最后提出贵州省六种健康产业融合的新途径。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选取
(一)研究方法
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通常被用于描述经济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关联性强弱。本文引入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来研究贵州省大健康产业中各行业以及各要素的协调水平,分析贵州省大健康产业协同发展状况。
1.耦合度模型。产业协同演化研究中,耦合度通常用来判别产业间的互动情况,公式如下:
其中,C为大健康产业耦合度,k为产业数,ui为某健康产业i的综合评价指数。
2.耦合协调度模型。耦合协调度可直接反映各产业间的协同效应,其常用公式如下:
其中,D表示耦合协调度,T为综合协调指数,αs为某产业s的协调系数。
参照文献[17]等,大健康产业耦合的状态和等级分别如表1 和表2 所示。
表1 系统耦合度判别标准
表2 耦合协调度判别标准
(二)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贵州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医、养、健、管、游、食”大健康全产业链及其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等,本文构建大健康产业协同发展的评价指标如表3 所示。由于65 岁及以上人口的数量与养老服务发展挑战性呈现较大的相关性,故该指标设为负向指标而其他均为正向指标。
表3 大健康产业耦合协调的评价指标
(三)数据来源
表3 中各指标的数据均来自于贵州省相应年度(2015—2020 年)的《统计年鉴》和各级政府官方网站。个别缺失数据则采用差值法估计填补。
(四)标准化及权重确定
1.数据标准化的无量纲化处理。各评价指标原始数据的处理公式如下:
2.权重确定。本文采用熵值赋权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其公式如下:
其中,sij为比重值,而hj、γj和λj分别为指标j的熵值、标准化熵值和权重。
三、实证分析
(一)六大健康产业协同发展情况
针对贵州省六大健康产业,本节计算其耦合度来判别耦合状态,同时测算其耦合协调度以评定其协调等级,获得结果如表4 所示。
表4 六大健康产业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
正如表4 所示,首先,贵州省六大健康产业在2014—2017 年期间的耦合度都落在区间[0.800~1.000]内而处于高水平耦合状态;尽管其耦合协调度呈现小幅度增长的趋势,但基本在区间[0.501~0.7]中变化。此情况说明,贵州省于2015 年出台的《贵州省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六项实施计划》可能是导致2016 年和2017 年的耦合协调度上升最为明显的重要原因,促使各健康产业间由勉强协调变为初级协调。其次,六大健康产业在2018 年的耦合度骤降至0.717,表明贵州大健康产业的各个子系统和发展要素之间处于磨合期;其耦合协调度下降至0.543,即六大产业的协调等级又从初级协调变为勉强协调,表明贵州省大健康产业在经历了政策的强劲鼓励之后又进入了由市场机制引导产业发展的调整期。最后,为了改变这种不良的发展状态,贵州省政府于2018 年又发布了《贵州省大健康产业发展新一轮六项行动计划(2018—2020 年)》再一次为大健康产业发展蓄力助航,并导致六大健康产业在2019 年的耦合度再一次上升到0.976 和耦合协调度也上升到了0.643。此情况表明各健康产业的协同发展水平得到了提高,即耦合状态从磨合期直接上升为高水平耦合,其协同等级也由勉强协调上升为初级协调。基于以上分析,贵州省大健康产业的协同发展在2014—2019 年期间基本处于由政府指导而非市场机制推动的状态。
(二)产业融合视角下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协同分析
1.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 系数对六大健康产业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根据结果组建为三个融合发展的新兴产业体。将这三个新产业体作为双层耦合协调模型中第一层级的分析对象。根据表3 的指标,本文将卫生和社会资产投资、65 岁及以上人口、体育服务业总规模、一般公共服务预算支出、旅游总收入和药材类农作物播种面积等六个指标各自分别作为六大健康产业的相关性分析指标,并计算其结果如表5 所示。
表5 六大健康产业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由于任意两个健康产业之间的P值均小于0.05,则本文直接通过相关系数的大小来判别产业之间的紧密程度[18]。正如表5 的结果显示:在六大健康产业中,健康管理与健康旅游两个产业联系最为紧密,其相关系数为0.997,因而可将这两个产业的融合发展归纳为健康旅游服务产业;特别的,健康养老与健康运动两个产业的相关系数为0.970,健康医疗医药与健康运动两个产业的相关系数为0.962,但综合产业讨论的热度,研究的深度以及相关的政策等原因,将后者总结为体医融合发展产业;而健康养老和健康药食材则总结为中医药健康养老产业。
健康旅游服务:健康旅游和健康管理经过融合而成的健康旅游服务产业是支撑贵州省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健康管理产业的良好发展将会提高健康旅游供给能力、培育活跃的健康旅游消费市场,同时还会优化健康旅游的政策环境。现有研究基本偏向于旅游视角,如健康旅游产业发展和健康休闲旅游产品开发等[19-20],但目前学界还未对旅游服务等内容开展深入研究。由于健康管理和健康旅游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997,因而在贵州省大健康产业体系中这两个产业的融合度最高,可以作为耦合分析的一级指标。
体医融合发展:体医融合发展是健康医药医疗产业和健康运动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是实现健康中国的有效途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体医融合的新业态,注重该业态在全民健康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体医融合也是国内学术界重点关注的研究对象,并认为是一种能贯穿人的生命健康全过程的手段和健康干预模式[21],此外基于体医融合如何促进全民健康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等也获得了较深入地研究[22]。在贵州省大健康产业体系中,体医融合发展的相关性系数较高为0.962,可以作为耦合分析的一级指标。
中医药健康养老:中医药健康养老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健康药食材产业与健康养老产业融合发展的具体体现。中医药健康养老是国家中医药局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国家中医药局发布了一系列相关文件规定其基本原则并明确其发展目标等。有学者对中医药健康养老的产业内容进行了界定,中医药医疗保健业和中药种植业等涵盖其中[8]。同时,国内学者就中医药健康养老产业的服务对象和养老模式等也开展了较深入的研究,并基于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应的建议[23]。在贵州省大健康产业体系中,尽管健康养老与健康药食材的产业融合发展相关系数不算高而仅为0.940,但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还是比较显著,因而可作为耦合分析的一级指标。
2.耦合分析。基于前文的相关性分析,可将贵州省大健康六大产业划分为健康旅游服务、体医融合发展和中医药健康养老等三个产业融合体。本节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第一层级(即三个产业融合体)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并获得结果如表6 所示;然后将第一层级的耦合协调度作为第二层级(即六大具体健康产业)的评价指标并计算其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后获得结果如表7 所示。
表7 贵州省大健康产业的耦合发展分析表
正如表6 显示,第一层级的健康旅游管理和体医融合的耦合度均处于区间[0.9~1.0]之内而属于高水平耦合,并且健康旅游管理的耦合度无论是各年度值还是近几年均值都高于体医融合的耦合度值;中医药健康养老的耦合度则呈现上下波动的趋势,并且其值在耦合磨合期和高水平耦合之间浮动。因此,从产业平衡发展水平而言,健康旅游管理要高于体医融合,而体医融合又高于中医药健康养老。另外,健康旅游服务在2014—2019 年的耦合协调等级基本处于逐年上升态势,表明健康旅游产业与健康管理产业之间的协同效应愈加明显;体医融合变化趋势为先升后降并在2016 年两个产业间的耦合协调度达到峰值0.767,而后其耦合协调度在2017—2019 年间呈现下降趋势并变为勉强协调;中医药健康养老的耦合协调度在2014—2017 年均处于[0.501~0.6]之间而稳定于勉强协调状态,但在2018年则骤降至0.312 而使其两个产业处于轻度失调状态,最后于2019 年其值又上升至0.615 而至初级协调。就产业协同发展态势来看,健康旅游管理的协同态势相对较好,而体医融合的协同水平次之,中医药健康养老的协同发展水平较差且不稳定。
表6 贵州大健康三大产业融合体的耦合发展分析表
又如表7 显示,从第二层级即在产业融合发展基础上显示了贵州省大健康产业的耦合水平。在2014—2019 年间,贵州省各健康产业以及融合发展的新产业之间都处于高水平耦合状态,其耦合度均处于[0.8~1.0]的区间范围;其耦合协调度也基本是逐年上升。大健康产业在2014—2015 年属于勉强协调状态,而在2016—2019 年则稳定在中级协调的水平,表明贵州省的各健康产业以及产业融合体之间能够相互协调与合作发展并且协同态势较好。特别地,相较于六个健康产业协同发展的情况(见表4),贵州省大健康产业在产业融合背景下的耦合度为高水平耦合,同时其耦合协调度更高且变化也较为稳定,明显提升了产业间的协同效应。此情况表明,贵州省的六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能有效推动大健康产业的协同发展。
基于图1 和图2,本文进一步分析在2016—2019年大健康产业的整体内部、第一层级为各产业融合体内部的耦合情况和耦合协调等级。首先从产业耦合情况即图1 来看,大健康产业内部的耦合度与健康旅游管理产业融合体的耦合度一直很高,特别是二者在后三年的耦合度几乎重合;另外大健康产业内部耦合度的变化趋势与中医药健康养老产业融合体的变化情况基本相同;二者说明健康旅游管理和中医药健康养老两个产业融合体是影响大健康产业内部耦合情况的重要因素。其次从产业耦合协调等级即图2 来看,大健康产业内部耦合协调度的变化趋势与健康旅游管理产业融合体的变化趋势也基本相近。综上可知,健康旅游管理产业融合体是贵州省大健康产业协同发展的最主要的主导因素,而中医药健康养老产业融合体则次之;体医融合产业融合体的协同发展水平虽然表现不错但是与大健康产业间的联系则相对较弱。
图1 产业融合视角下贵州省大健康产业耦合图
图2 产业融合视角下贵州省大健康产业耦合协调图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产业融合背景探讨贵州省大健康产业的协同发展,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14—2019 年贵州省大健康产业的耦合协调等级,将为贵州省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若干参考建议。
(一)结论
文章首先测算贵州省六个健康产业的耦合协调度,而后基于产业融合测算贵州省的各个健康产业以及融合发展的新产业之间耦合协调度,获得结果如下:
1.大健康产业协同发展状况与政府规制力量有很强的相关性。贵州省委省政府分别在2015 年和2018 年出台的有关六大健康产业发展计划,均分别直接导致在2016 年和2019 年的产业耦合协调等级趋于上升趋势,表明了贵州省的大健康产业政策能有效提高该产业的协同发展水平。
2.大健康产业的融合状态能有效促进该产业内部的协同发展。贵州省大健康产业内部六个健康产业的耦合协调度处于区间[0.501~0.7],而产业融合下,大健康产业的耦合协调度处于区间[0.501~0.8]且其协同发展态势相对良好,表明贵州省大健康产业在以产业融合发展为基础的耦合协调等级上升,其产业协同效应得到了提高。
3.健康旅游服务和中医药健康养老的两大产业融合体均是促进贵州省大健康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比分析贵州省大健康产业和三大产业融合体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表明健康旅游服务产业融合体是大健康产业协同发展的主要因素;中医药健康养老产业融合体是大健康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因素;体医产业融合体的耦合度最高并且其内部互动发展情况良好,但该融合体与大健康产业协同发展的联系并不紧密。
(二)建议
为了更进一步促进贵州省大健康产业的整体协同发展并提高各健康产业的融合水平,本文简要提出如下建议:
1.深度打造健康旅游服务、体医融合发展和中医药健康养老等产业融合新业态。三大产业融合体较好地体现了贵州省六大健康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行业特征,建议贵州省在现有发展基础上着力扶持和深度打造三大产业融合体,有助于贵州省大健康产业的整体发展和省内区域健康产业的特色发展。
2.夯实发展基础,营造良好环境。首先,政府协助健全大健康产业的行业体系并制定健康产业的标准体系和监督机制等以规范大健康产业的各行业发展。其次,省级政府需出台可操作性强的导向性纲领文件;各市州在此基础上也应丰富其配套政策来具体落实各健康产业的发展。鉴于贵州省还未明确提出健康产业融合的指导性政策,而本文显示需要积极推进健康产业的融合发展,因此贵州省应该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的基础上努力扶持和积极培育三大健康产业融合体,促使大健康产业能够渗透交叉催生新兴业态。
3.完善市场机制,激发产业协同发展活力。第一,贵州省通过搭建服务平台大力引进和高质量建设一批以高新技术为标志的引领性项目,鼓励外地龙头企业投资大健康项目拉动本地大健康产业发展,同时鼓励当地龙头企业积极带动区域内各健康产业的融合发展。第二,构建产业协同创新平台推进大健康产业协同发展,并注意以提高各具体健康产业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的能力。第三,完善大健康产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大健康产业发展输送领军型、技术型和管理型等 高端复合人才。